周哥话史 ---宦官与皇权

万山红遍

<h3>生活如流水一样慢慢而过,闲余的日子开始读史,读史让人睿智,也许是这样吧,对历史长河中等点点滴滴有所思考,而我也想把这种感受分享给大家,宦官自出现到清亡,都或多或少的扮演着历史前进的角色,也给这段历史带来了争议。</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h3><h3>&nbsp;&nbsp;&nbsp; 宦官(俗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字典解释),字形解释家臣,明朝是将家臣含义用到了极致,宦官一词来源甚早,宦官是因皇室需要而特殊安排的也必不可缺少的一群人,一般都需要阉割,失去性功能,但之后是不是声音也会女性化,我们无处考证,只是看到现实中变性的人,都阴阳怪气,看来有点意思,宦官如同寄生在人体的某些菌一样,甚至生死与共。</h3><h3>&nbsp;&nbsp; 本人不想溯源太深,只凭记忆挖掘出最早的宦官纪事,而这些陈年旧事也曲曲折折的反映着这个时代的变迁和脉络,同时他的存在,也或多或少的左右着这个时代的前进。</h3><h3>&nbsp;&nbsp;&nbsp; 先秦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秦庄公时代,吕不韦是个有头脑有思维的投机客和富商,他有个妾叫赵氏,吕不韦是个流浪思想家,游走在列国之间,在赵国认识了秦国押在赵国的质子(就是人质)异人,是秦庄公的长子,吕不韦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应该投资,于是将自己心爱的妾赵氏送与异人,其时赵氏已有孕,异人甚爱娶为妻,秦赵战争打响,吕不韦花600两银子买通狱卒,异人携妻逃回秦国,秦襄公驾崩,公子异人成为秦襄王,吕不韦因有功官而拜官为上宾,贏政即为异人襄公的儿子,当贏政称始皇以后 ,觉得吕不韦才学出众,提其为官后遂拜为国相,吕不韦继续与赵氏有染,几年后,吕不韦怕赵氏之事漏馅,于是吕不韦叫来有特殊性功能的嫪毐,假装宫刑做太监,到赵太后身边侍候她,后来事情败露,想谋反,嫪毐被秦始皇处以五马分尸极刑,可能这就是最早的宦官,但那个时期没有宫刑,甚至可以娶妻生子,这无形中影响了后宫生活环境,甚至出现淫乱缤妃现象。</h3><h3>&nbsp; 西汉武帝宫刑司马迁可能就是最早的太监或宦官,(因为太监和宦官有点区别,太监是宦官的最高级别,到了清朝已全部改叫太监了),博学多才的太史司马迁因为李陵叛逃匈奴辨罪,而受宫刑,宫刑出狱后,司马迁矢志不渝写出史记而闻名于世,纵横书海八万里,对宦官的评价与解释,数不胜数,但它的存在却是让人匪夷所思,因为一不小心他就会给这个朝代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h3><h3>&nbsp;&nbsp;&nbsp; 东汉是一个奇怪的朝代,光武帝、明帝、章帝之后,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皇朝内勾心斗角交替更迭如走马灯,皇源甚至都跟不上,以至于皇帝都是年幼即位,且寿命不长又年轻夭折,因此皇太后临朝听政辅政的现象较多。年轻的皇太后要掌握封建国家的专制权力,也只能依靠两种人,一种是本家亲戚;另一种是宦官,本家亲戚即为外戚,它由于不是都在皇宫或不可靠近皇帝,所以也不能达到为所欲为的地步,宦官则是最靠近皇帝而天天侍候皇亲的唯一团体,或许是日久生情吧,所有的皇帝对太监或宦官都不抵触或排斥,因为他的日常生活的全部都是由他们来操持。这种结果就是幼帝在成长过程中,过分依赖宦官和亲戚,他的言传身教和衣食住行,都受到宦官的影响和左右,也慢慢的影响儿皇帝的思想和所为被潜移默化,皇帝长大以后,当自己独立执政时便会与亲戚、宦官发生利害冲突,甚至相互残杀。皇子国戚从小到大生活在外戚、宦官的氛围之中,因此形成了东汉中后期特有的皇帝、亲戚、宦官三位一体并立与冲突的局面,此时的皇权最弱,因为基本都是在别人的扶持下执政或长大,宦官势力最强。当皇权强大时,外戚宦官便互相勾结来对抗皇权;当皇权弱小时,外戚和宦官之间便出现无休止的争斗。</h3><h3>&nbsp;&nbsp;&nbsp; &nbsp; 外戚和宦官作为皇权的延伸,是东汉末年朝堂之上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汉元帝死后,王皇后让自己的侄子王莽参与军政, 王莽开始 谦恭礼让,礼贤下士,很有君子风度,实际上却是个伪装极深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王皇后开始垂帘听政,儿成帝成了摆设,王莽虽然不是宦官,却是外戚,这无论如何都影响了皇帝的政历,而王莽在收买人心之后成功的篡权当政,王莽末期,战火纷飞,王也死于乱军之中,所以,尽管有王莽这样惨痛的前车之鉴、尽管历任外戚们良莠参半、尽管在任皇帝必须以铲除前朝的外戚为要务,但每一任的皇帝依然要任命新的外戚和宦官。只有依靠他们,皇帝才能自己手握权威而又不用劳心于具体政事,且同时不至于有被篡位之危。这样的时局一直持续到东汉灭亡,比如曹操便是由宦官的爷爷曹腾撑腰,而父亲也当上了太尉,自己在朝廷也是飞扬跋扈,暗地里网络人才,后来成为挟天子献帝以令诸侯的国公。</h3><h3>&nbsp;&nbsp; 唐朝的中后期开始出现宦官专权,甚至谁坐皇帝太监说了算,一批批的宦官逼宫杀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玄宗时代的”李辅国开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朝末期最后的两位皇帝唐僖宗、唐昭宗时,宦官田令孜、杨复恭终于真正做到专权了,但是这时唐朝的侧立的各诸侯藩镇彻底闹大,都开始自立为王,朝廷的权力已经被藩镇刮分的所剩无几,宦官却趁机枉法贿脏,权钱交易大展身手,皇帝基本成了摆设,然而他们生前无论如何奢享荣华,死后都是臭名昭著,然而他们却在皇宦之间,游刃有余就是掌握了帝王们的所求。</h3><h3>&nbsp; 宋朝皇帝与群臣并不是对立面,宋朝皇帝的传承问题,宋朝皇帝虽然无能的比较多,但是关于宦官不得干政的问题上都有自己的底线,并且先帝们有明确规定。纵观大宋史,唯一有位高权重的童贯也只是与蔡京肮亢一气狼狈为奸,干一些鸡毛蒜皮的勾当,远远达不到权倾朝野的地步,因为宋朝是文官当道执政与皇帝分庭抗礼的局面。</h3><h3>&nbsp; 清朝在入关前是没有太监和宦官的,顺治帝进京后开始起用太监,鉴于前车之鉴,对太监的使用更加谨慎和严格,太监是不允许出宫的,只有少数五品以上的才允许出宫活动,但一定是严格保守秘密,否则格杀勿论,直到清后期同治年间到光绪年间,慈禧太后起用安德海以及内宫管家李莲英,造成一系列的怪剧和丑闻,却也没有达到翻江倒海推翻 朝政的地步。</h3><h3>&nbsp; 本人只想就宦官那些事,多说一点,细细道来发现明朝才是真正的把宦官发展到顶峰而没有极限的时代。</h3> <h3>1.宦官好坏之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h3>&nbsp;&nbsp; 即是宦官, 就有好坏良莠之分,善者能助帝王将相呼风唤雨江山稳固,恶则让帝王寝室难安风雨飘摇,而伟大的宦官则给那个时期和以后的时代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h3><h3>&nbsp;&nbsp; 东汉和帝时代的蔡伦,从小被抓入宫阉为太监,一直在宫内侍奉后宫,后来为讨好邓太后,因邓太后喜欢书法,蔡伦就常琢磨用什么纸写最好,后来用渔网破布竹简制成宣纸,称为蔡候纸,而他本人也兢兢业业连续侍候四位少帝,还不断的革新发展推动手工业。</h3><h3>&nbsp;&nbsp; 唐朝玄宗时代乃为开元盛世,使唐朝又一次辉煌鼎盛王朝,然也因为高力士,由盛及衰,高是个流浪汉出身,他被阉进宫后卧薪尝胆,后得到武则天的赏识,进宫侍奉媚娘,武则天当政时期,李隆基默默无闻,高力士在此时成为他的心腹。后来,高力士协助李隆基杀死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政变后,高力士得到升迁。高力士在历史舞台上演出最精彩一出戏,是他一手撮合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旷世姻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玄宗在逃亡中,将士在马嵬坡逼宫,无奈高力士法办杨国忠,缢死了杨贵妃。成也力士,败也力士。真是美人一笑媚千古,空留长恨在人间,后来高力士升任右监门卫将军,成为当时的 “第一太监”,并开了太监担任军职、掌握兵权的先河,一生都呕心沥血的辅佐唐玄宗,效忠到底,然而,唐玄宗因为有了杨贵妃,却忘了江山,高力士安史之乱后失宠,因玄宗驾崩而忧郁至死,但高力士在唐玄宗时代却是响当当的忠义之臣。</h3><h3>&nbsp;&nbsp;&nbsp; 宋朝北宋时期秦翰,历经太祖三朝,时常带兵镇守边关,智勇双全,不居功自傲,不揽权滋事,不谋私舞弊,成为宋朝宦官中的杰出人才。在与契丹军在黄河岸边曾血战76天,受伤50余次,在他去世之后,宋朝的禁军以父兄之礼将其安葬,这一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他英勇善战为国捐躯的精神也流芳百世。</h3><h3>&nbsp; 明朝有两个太监,可以算历史上最伟大的太监,他就是陈矩与郑和,郑和在成祖朱棣时代永乐年间七出远洋,宣扬大明国威,海纳四方,一路传播中华文明,开拓海洋事业,拓展和铺平了亚非航路。可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是文明古国: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h3><h3>&nbsp;&nbsp;&nbsp; 陈矩则基本贯穿了万历年代近30年,真正的能为神宗呕心沥血,做事刚直不阿,神宗在位时,陈矩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长兼公安部长,位高权重,可他从来不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回家探亲时只带来几个随从,村里人知道都来看他,他请大家吃饭却没有半点傲气,一生奉行祖宗法度,圣贤道理而廉洁自律。</h3><h3>&nbsp; 这些好的太监尽管少,而他们却在那个时代赚足了眼球,虽然他们做了伟大而光明的事,却也苟且了不少龌蹉肮脏之事,只是后人无限放大了他的好处。</h3><h3>&nbsp;&nbsp; 坏的宦官比比皆是,因为有了利益之争,就会显出各自丑恶嘴脸,中国十大最坏宦官;安德海,李莲英,张让,王振,赵高,李辅国,刘瑾,童贯,魏忠贤,而这些宦官却都能权倾一时横行朝野,除了有他本身的特点外,还有皇帝借力打力的作用,才会导致宦祸无穷,甚至丢了江山。</h3><h3>&nbsp;&nbsp;&nbsp; 秦国赵高为相的宦官,赵高的母亲是秦国的犯人,赵高从小阉割做了小宦官长大,因其聪慧好学博才睿智,被始皇招为侍内重用,秦国贏政在泰山巡回时暴毙,随行赵高因恨公子扶苏亲民爱政,遂逼左臣相李斯一起改遗诏,侧立胡亥为二世,并以始皇遗诏留言为由,赐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括家族以死,将诸多君子良将冤死牢中,赵高从此拝为国相,横行朝野上下,凡有怀疑改遗诏事的皇官大臣,皆论罪处死,且劝二世独处深宫,安享快乐,而赵高大权独揽,指鹿为马🐴从此檀权遮天,冯刧.等几大将军无辜问斩,连左相李斯都被定为谋反罪诛连腰斩于咸阳市井,世间第一个宦官檀权至极的人诞生,刘邦此时已过关斩将杀近函谷关,国将不国,赵高怕受牵连问罪,密谋造反篡位自立,最后三世子婴用计斩杀赵高于后宫,然而此时的秦国已风雨飘摇,刘邦已彻底动摇了秦之大厦。</h3><h3>&nbsp;&nbsp;&nbsp;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天下大乱,张让一个临朝恒帝.灵帝.献帝三帝的常侍,就是因为张让这个太监,导致大将军何进邀请董卓进京诛杀张让等,最后祸起萧墙。张让,东汉宦官,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至列侯。在灵帝得宠时勾结权贵搜刮敛财、收受贿赂,纵色骄纵贪婪,也会察言观色摇尾乞怜,灵帝也因此喜欢张让,常称“张常侍是我父”,凡征收的税收及银两都要克扣,中平六年(189年),何进等奋不平谋诛杀宦官,结果被人告密,张让和其余几个宦官设计伏杀了何进。袁绍、袁术等人听何进被杀,纠集武装部队入宫杀尽宦官,一时皇宫大乱,血流成河,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最终导致也东汉灭亡,形成三国鼎立之势。</h3><h3>&nbsp; 唐朝尽管宦官不能干政,却也有一批宦官得道而祸国殃民肆乱朝纲,李辅国首屈一指,从夏朝到清代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宫中太监,成千上万,且不去说好坏忠奸,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印迹者不多,象李辅国这样的太监宰相,只有赵高和他两人相比,其后再无来者,大凡乱国枭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术,李辅国是此中圣手。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他不学就会。翻云覆雨,落井下石,他无所不能。谋害同类,残杀异已忠良,他从不手软。从亲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时可成为手中权杖,无用了则手起刀落,痛杀干净。李辅国一生忙碌,谋权固位,巧取豪夺,拥倾城之富,最后依然落了个身首异处,尸弃荒野。</h3><h3>&nbsp;&nbsp; 宋朝没有多少太坏的宦官,因为宋朝在制度和规则上限制了他的范围和空间,当朝最坏的数北宋宦官童贯,并贿赂皇帝辅助蔡京当上宰相。后蔡京力荐童贯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一时权倾朝野内外,从此两人狼狈为奸。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是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唯一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宣和四年,攻辽失败,金兵攻陷燕京,北宋灭亡,又以数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并向徽宗邀功,宣和七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宋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后被处死。童贯之所以能呼风唤雨,是因为蔡京的苟且与狼狈为奸,最主要的宋朝是奸臣当道皇帝无能使然。</h3><h3>&nbsp;&nbsp;&nbsp; 元朝时代基本没有宦官,到后期元顺帝时曾有一个外国籍的太监,而且他也好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籍的太监,名叫朴不花,由于前朝原因,他是高丽人,生于元朝文宗时期。朴不花在中国的皇宫内与文宗皇后关系十分亲密,所以官职一升再升,连朝中大臣们都要巴结他,看他的眼色行事,真可谓是权倾朝野了,也光耀了“太监”的门庭,但后来却有了篡权的野心,勾结了一批旧臣死党,最终也没有成气候,纵览元朝的长河,基本都是所谓的蒙古上等人把持朝政,其它从来没有被外族和异人揽政。</h3><h3>&nbsp; 清朝是满族人推翻明朝治理天下的时代,由于他本身的原因和前朝宦官的遗风,特规定宦官不得出宫,违者立斩,也落得半百轻松,但到咸丰年安德海成精,抱紧了慈禧太后的大腿,深得宠爱,娇不可言,自此小安子飞黄腾达,敛财檀权,无恶不作,大肆搜刮金银珠宝,以权谋私,并作为慈禧的私信侍卫,江湖传出媾合丑闻,还大张旗鼓娶了19岁的娇妻,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娶老婆的宦官,最终被同治帝设局以违背祖训擅离京师罪名极刑处死,李莲英与安德海属同一时期,安德海处死才使得李莲英有机会施展拳脚,而他本身也聪明乖巧,谨小慎微唯命是从,对主子恭敬对下属宽厚,且有一手梳小辫的绝活,深的慈禧厚爱,但从不狐假虎威,时被称为9900岁,他相对安德海的张狂而收敛了许多,一生孝敬侍候着慈禧老佛爷,一直到慈禧归天后仍已享天年,最后圆满落幕而终。</h3><h3>&nbsp;&nbsp;&nbsp;&nbsp; 明朝的“宦官专权”是发生在成祖万历时代,由于明朝处于中国古代君主宗法制社会的巅峰,其制度严密、完整,几近于完美。皇帝、内廷、外廷,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内阁体系。</h3><h3>&nbsp; 明太祖朱元璋是唯一农民阶级揭竿而起,推翻旧王朝,建立大明新王朝的皇帝,在20年的风雨血腥的战争中,深知权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周围利益集团的互相倾轧,建立明朝之后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宦官专政,因此不让宦官读书识字,并明令禁止宦官当权,在朝廷正门设严禁宦官管事牌匾,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以做警示,但每个皇帝从小到大却离不开宦官,因为他要让宦官教他如何生活,有时宦官与太子们形影不离,宦官的言行举止好坏直接影响儿皇帝的执政之道,成祖朱棣夺位时依靠宦官及和尚姚广孝的谋划和帮忙,并以清侧君而推翻建文帝致开元盛世,因此开始重用宦官,并且设立专门的学校,让宦官读书学习,帮助皇帝日常工作,同时设立东厂,就是我们现在的情报局一样,搜罗对朝廷不利的言行动向,甚至可以直接法办,从此以后明朝宦官权利逐渐变大,后来成为明朝逐步走向灭亡埋下的祸患。</h3><h3>&nbsp;&nbsp; 明朝是内阁体系,因此宦官威胁不到皇帝宝座的稳固和皇帝的人身安全,但皇帝却要倚仗宦官集团与强大的文官集团斗争,这是明朝宦官的特点。明朝皇帝的权利很弱,大权几乎都掌握在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手中,因此也形成了皇帝要做一件事,就要倚靠宦官集团来和文官集团之间斗争来完成。明朝文官集团的权力之大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因此,皇帝便用身边的宦官平衡其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宣宗时的王振,熹宗时的魏忠贤等都是无不用权到极致,甚至权倾朝野,独自掌握生杀大权,像神宗万历皇帝就挨了文官集团的骂,加之他本身肥胖,且患有高血压(这也是明朝大多皇帝短命的一个共同原因)因此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不理朝政。文官集团的强大,势必导致皇帝去亲近和倚仗宦官集团,因此宦官在明朝的角色重要而又微妙,皇帝的信任因此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利,也就形成了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所有的宦官一旦有权,就会无所不用极致,一个个包罗万象丑态百出。</h3><h3>&nbsp;&nbsp; 在英宗正统年间的王振,利用皇威高官之便,私下与北部蒙古瓦刺部大搞军火易货贸易,终使引火烧身,蒙古大军再次进犯大明,为杨威边关,本不懂军事却要指挥数十万大军,怂恿英宗御驾亲征,鼓舞士气以振国威,结果战事接连受挫,最后所有将士战死疆场,英宗却当了蒙古人的俘虏,而王振余党在北京保卫战后才一网打尽,多年流浪之后英宗因祸得福在太监曹吉祥的搓罗下又复辟成功,从此曹吉祥迎复有功,骄横跋扈卖官鬻爵,最后竟想密谋逆天,被凌迟处死。</h3><h3>&nbsp;&nbsp;&nbsp; 魏忠贤自万历年代数十年隐忍于皇宫,待至熹宗称帝,终于出人头地,多年的苦难终见天日,享荣华苟富贵,无恶不作,最后则闹出与熹宗母亲对食,这种荒诞无稽的事竟然能在皇帝眼皮底下发生,真是奇天之笑话,对朝野百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整个熹宗七年里,无能的熹宗与魏忠贤一起声色犬马,无所事事,整天沉溺酒色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醉生梦死,最后莫名暴死宫中,而魏忠贤还则在活的时候立丰碑造牌坊,享受专伺奉祭,堪称奇迹。</h3><h3>&nbsp;&nbsp; 明成祖朱棣开始,为了监督别人,查找人间消失的建文帝,特设立东厂,相当于情报处侦查机构,由宦官负责,直接属皇帝管理,这无形中增加了宦官的地位和势力,也使宦官在朝中有了论资排位的砝码,动不动大刑伺候,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剪除异己,有时与皇帝狼狈为奸🐺 ,胡作非为,从此大明江山江河日下,直至崇祯帝吊死煤山而改朝换代落幕。</h3> <h3>&nbsp;&nbsp; 2.宦官的得失之分</h3><h3>&nbsp; 人与人之间大多都有利益之争,身处古帝王朝代也不例外,由于宦官一直处在皇朝之中,围绕着皇亲国戚,自然少不了卿卿尔我的利益之争。</h3><h3>&nbsp; 古代皇帝大都有一个特点,命短,有中年早逝,有少年夭折,是不是都太忙,也是不是和皇帝日夜笙歌声色犬马累坏身体有关,明光宗继位一个月便呜呼,金末帝继位一天便亡命,但只有很少长寿之帝,像赵构,武则天,忽必烈,康熙至80更为奇谈,所以频繁的皇帝继位,就会出现交替更迭的皇权之争,宦官自然就存在切身的利益,其主子身份都应接不暇,从而也开始飞娥投火般的争斗当中。</h3><h3>&nbsp;&nbsp; 东汉后期以来,宦官享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者比比皆是,(东汉以前的宦官或太监是不阉割的,且男女常有苟且之事)东汉后期的冲帝.质帝.都是年幼继位,本无能力,汉恒帝五岁继位,年龄太小,由梁太后垂帘听政,为了江山稳固,遂安排大哥梁翼掌管军队,之后的几年一直由外戚梁翼和宦官一手遮天, 梁冀和妻子孙寿都穷奢极欲,搜刮财富,修建豪宅,残忍贪暴,激起的民愤极大,其跋扈之气焰无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汉恒帝随年龄的增长,极力想摆脱其尴尬的境地,皇权欲望欲加剧烈,对梁翼所为恨之入骨,遂约唐衡.单超等五位宦官,欲将国师梁翼剪除,最后恒帝带御林军与五宦官雷霆出击,铲除了梁翼,夺回帝位,而唐衡五位宦官拥帝有功, 大权从外戚手里又落入宦官手中。好了,刚出虎口又入狼群,他们倚杖拥桓帝有功,滥行淫威,使得“中外服从,上下屏气”,乃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奢享荣华.权倾富贵.刮尽天下财宝无恶不作,恒帝更是沉迷在享乐之中无暇顾及朝政,杀了外戚的风,却滋长了宦官的气,这种局面更滋长了宦官无限的想象力和摄权拥华的欲望,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权钱交易,朝纲无序,山河欲坠,怎一个乱字当头,朝政日益腐败,最终导致亡国。</h3><h3>&nbsp;&nbsp;&nbsp; 唐朝初期朝纲俊严,皇官正气凛然,高祖太宗亲理朝纲,贞观盛世威名四海,朝野上下井然有序,欣欣向荣,宦官基本没有生存的环境,那时的宦官相对含蓄,也能尽职尽责,却在后期朝纲弹乱,也开始飞扬跋扈,唐玄宗时期的李辅国,蕃属地起兵造反即为著名安史之乱,当时朝乱国亡之间,劝太子留宫中临政安抚天下,而唐玄宗则在战乱平息后尊为太上皇,立太子李离为萧帝,安史之乱后,萧帝为感恩李辅国,赐名辅国并以管理军队,宦官李辅国便开始了永无止境的权钱交易接力,自此以后的皇帝基本都是宦官拥立,常常立君弑君废君,如同儿戏,宦官开始了不停止的皇宦争斗之中,包括李辅国被杀后的程元振,德宗后期的俱文珍直到禧宗时代的田令孜卖官鬻爵,无视朝廷,皇帝如摆设,万事付诸皆由宦官所然,泱泱大国如此折腾,宦官只为自己名利而为,最终导致唐朝名存实亡。</h3><h3>&nbsp; 宋朝的宦官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现象相对少,几乎没有, “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以后,汲取了前朝的弊端和教训,对宦官的编制人数、官阶高低、权力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大大限制宦官体系的发展,再之宋朝重文轻武,宰相权力极大,这方面也是极大地压缩了宦官干预朝政的空间&nbsp; 因为宋朝是文官当政,可以直接质问朝纲,更多的是宦官也多了几分傲骨,而不是小人的反骨,徽宗时代的宦官童贯是依靠宰相蔡京有所图谋,但也能带兵抗辽,征方腊,却不能在朝廷上下起多大波澜。</h3><h3>&nbsp;&nbsp; 清朝时代,也是有明确规定,宦官不得擅自出宫,违者立斩,更不允许参与朝政搬弄是非,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爆发了李文成、林清等人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宫内太监刘金、刘德才、杨进忠等在入宫前即是天理教徒,他们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推翻清王朝。起义失败后,刘金等人被杀害。经此变故,清廷对宦官的约束更加严格,规定宦官一经当差,就不准回本主私宅。违者都要严惩,杖毙宦官时有发生。这时,宦官们的地位很低,管束又严,生活困苦,反抗行为也在所难免,随着时代的变迁,清后期慈禧太后执政开始,宦官有了随手的权力,如安德海李莲英张德兰等,虽安定富足却依然不敢飞扬跋扈,安德海因深得慈禧太后媚爱,整天内宫伺候,到后来尽然私自出宫,招摇撞骗,最后被山东巡抚先斩后奏了事,而号称小德张的张德兰后来得到裕隆太后的垂青,升为大总管, 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尽头。在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中,袁世凯派人找到了小德张,许以巨额金钱,借他之口向隆裕太后施以威胁利诱的手段,劝其用清廷退位的方式,保证一生的平安与安逸。以隆裕太后为主的清廷在穷途末路之际接受了袁世凯的条件&nbsp; ,这也真实的反应宦官只要有钱,其它的都可以放弃,他们这些人只是见钱眼开别无可求, 这多少也和清代宦官制度得到修正的原因。</h3><h3>&nbsp;&nbsp; 反观明朝就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宦官不但对财富的欲望极其强烈,对权力的欲望也很强烈,他这种强烈是扭曲的肮脏的不可告人的,不是想为民做好事为国家鼎力向上,而是更快的摄取财富,从宣德到正统英宗王振开始一朝一代宦官丑闻百出,皇帝生活上的奢侈腐化,拒纳忠谏,还动不动诏求道士炼丹,奢求长生不老术。不断服食丹药又常常变得暴怒无常,因吃红丸暴毙者众,动辄痛责身边的宦官。宦官们朝不保夕,人心惶惶。宦官也用手中的权力,开始了卖官鬻爵豪抢土地的易货勾当,在英宗以后,王振檀权,内外勾结,朝纲败坏,百姓避税逃役生灵涂炭,四处百姓,饿者饿死,逃者逃尽,武宗继位也极为荒唐,一天到晚不管国事,沉迷于淫乐嘻戏之中,还特建豹房,宦养各类姿色玩耍,大权交给以刘瑾为首的宦官手中,处理国家事务,从此朝纲淫乱,天下大乱,农民起义,清侧君,群起而攻之....最后武宗落水受惊而亡,尤其到了禧宗的魏忠贤到达鼎盛,满朝文武无不贿其投好,所有事以送银两多少而定,即使皇帝的亲戚办事都要贿赂,否则一概不通,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然魏忠贤唯一值得肯定的是以征收地方企业税(矿税,鱼税...)收养国家和军队,使得农民暴乱等乱象,相对在那个时期稳定了许多。</h3><h3>&nbsp;&nbsp;&nbsp; 从明洪武年间建立锦衣卫开始到成祖的东厂,宪宗的西厂,直接由宦官负责,广罗信息,大到边关烽火情,小到百姓家里悄悄话,都能成为自己灾难的祸根,这也是皇帝想及时准确知道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而设立,也是为了扑捉到有利与皇帝的信息,特由宦官特事特办,对所有认为枉法之事,可以直接逮扑.行刑.处决,不经过司法部门,这便给宦官带来了不尽的笼络财富的渠道,甚至以此颠倒黑白残害忠良,只要给金银财宝就能网开一面,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多少忠良大臣都无辜或以莫须有罪名 残忍杀害,恰恰是宦官利用了手中的权力换去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于朝政和国家的安稳,则是另外一回事。</h3><h3>&nbsp;&nbsp;&nbsp; 明朝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朱元璋在做吴王时,就在各军中安排监军,督察情况,明朝建立后,军队分为三部分,内卫,军队,边防军,内卫主要由宦官掌管,这就给明朝宦官增添了无穷无尽捞财招宝的权力,同时还要在军队和边防军内部安插提督和监察,如同他直接管理了军队的战斗权,到崇祯年间,崇祯发现宦官在军中的弊端,开始撤掉宦官监军,虽有好转,但也无法改变时局,生性多疑的崇祯滥杀无辜,杨镐,袁存焕,熊文灿,郑崇俭,这些拥兵名将都不能幸免,最后只有再起用宦官,崇祯已不相信任何大将的指挥能力,而宦官只想着怎样才能利益最大化,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权力是否能为国家多出多少力,恰恰相反的是宦官利用了手中的权力,摄取利益角逐功名,而皇帝执政的时代和自己的身家性命一样,随着宦祸泛滥已日落西山。</h3><h3>&nbsp;&nbsp; 万历年代初期,神宗在张居正辅佐下,颇思改革.勤于政事,朝政.经筵.奏折...一时欣欣向荣,万历进入盛世繁荣之路,万历十五年张居正因病去逝,神宗的老毛病又犯,并开始了长达30年的懒政怠政,我们且不说是什么原因导致神宗不上朝,派出所有宦官全国各地对场矿企业征税收租,充当税使,一充国库,二备军用,这时的宦官公饱私囊.肆意课税坑拿卡扣无所不为,期间各地政府机构严重缺人,也派宦官去执行公务,俨然已是宦官的天下,神宗则充耳不闻,曹署多空.党派纷争.宦官横行.江河日下。</h3><h3>&nbsp;&nbsp;&nbsp; 明朝阉祸极盛,明熹宗哀宗都衰于宦官,熹宗是所有当朝大权全权委托与魏忠贤,而烂政于亡,哀宗虽政初大刀阔斧斩宦官于马下,可后来又将所有败事推诿与文臣内务,却又重新起用宦官,然则李自成攻北京,崇祯皇帝身边却有两个太监,对其不离不弃。一是王承恩,先率众抵抗农民军,亲自发炮毙数人。待到事不可为,崇祯帝朱由检自缢在煤山歪脖子树下,他亦随之自缢,至死相随。另一个是方正化,亦是在李自成进攻之时,带内卫士兵督守城池。城被攻破,他杀数十人。李自成兵问,你是哪个!他义正辞严地答到,“我总监方公也”——于是被砍成肉泥,这是极少而很小的事,他们没有在崇祯年间出人头地,可是他们却在明亡过程中成为了旗帜,因为他们所为,激励着后来的忠君者——南渡时,建旌忠祠祀诸死难者,以王承恩为正祀,内臣方正化等附祀——南明建祠纪念他们——这难道不是以命换来的,可有几个宦官会如此为国捐躯呢?</h3><h3>&nbsp;&nbsp; 明朝的灭亡存在着很多关联和必然性,明朝乃至所有朝代都是以家的形式管理国家,设宦官负责内务当监军,设锦衣卫东西厂,设廷杖体罚,都是一种家庭作风,无论你做什么,都有无数的眼睛,盯着你,干的好坏别人说了算,后来基本都是宦官当权干政,明朝这些皇帝骨子里大多有一种天生的不自信和自卑和疑心,因为他们从小就和宦官在一起,除了读书,就是被宦官灌输的一切好与坏的思想观点,对外交的认知是有盲区的,就是不肯相信大臣的忠心和能力,始终认为他们是外人,不一定忠心耿耿的为自己家服务,对于领兵打仗的将领更是疑虑多多,因此把太监监军作为控制监视将领的有效手段,让毫无军事才能的太监来干预甚至决定武将的指挥权,结果往往是悲剧性的,清朝建立王朝以后,立即废除了宦官侍候行宫的规定,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考量,而宦官拥有权力则是本身利益熏心的膨胀,导致宦祸无穷,而皇帝则由宦官任意摆布,最后导致天下大乱,众叛亲离不得善终。</h3><h3>&nbsp;&nbsp; 我们无法准确的说出这些宦官与皇权的关系,却能从一本本历史书中,发现互相间的联系,无论你爱或恨,皇室家庭都得需要这些人为他料理家务,继而发生千丝万缕的纠葛,我们会慢慢的思考它的缘由,历史已经发生,只是让我们如何去还原,除了历史文献的记载,剩下的就是去伦理推断,我喜欢明朝,更喜欢去琢磨那段历史长河中的来龙去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