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虎丘山

sz打火机

<h3>整理抽屉,发现原来用过的卡片机里居然还保存着2010年年底拍摄的雪中虎丘山,稍作修理,添加文字,感觉用来做美篇不错。</h3> <h3>有2500年历史的吴中第一山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虎丘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h3> <h3>“断梁殿”,也是虎丘的二山门,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上面的主梁是断的,它用两根木料建成的,它的建成主要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在这断梁下有一排斗拱相托,通过斗拱将中间所承受的力分散到四周,采用了“挑梁式”的构筑方法,然后再靠两边的琵琶吊、四个角上的棋盘格来支撑四周,从而达到节省大木料的目的,在建造此殿时,全殿不用金属构件坚固,只用竹木钉榫,所以也就显得更为珍贵,它被誉为是千年不倒的断梁殿。<br></h3> <h3>拥翠山庄,门口有龙虎豹熊四个字,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 此园依山筑屋,层造而上,园内建有“抱瓮轩”“灵澜精舍”“问泉亭”“月驾轩”等。各建筑之间点缀着峰石花木,有小园林之胜。山庄结合地形,巧借园外景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结合,使之布局灵活,视野开阔。在此可仰视虎丘塔、远眺狮子山,俯览虎丘山麓一带秀丽风景。 江南四大才子,唐,祝,文,周。都知道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 在拥翠山庄门前白壁上,嵌有“龙虎豹熊”四个大字,传说是唐伯虎与祝枝山在此比赛书法而留下的墨迹。龙虎为祝枝山所写,豹熊是唐伯虎所写。但据考证,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月桂林陶茂森所书。<br></h3> <h3>憨憨是中国梁代著名的高僧,当时他的眼睛不好,患有目疾,也就是现在说的“白内障”,虎丘山的方丈因为可怜他,收他做一个挑水和尚,但是当时挑水的路很远,有一次他挑水途经这里,因为感到累,于是就坐在这里休息,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在梦中它梦见一位高僧对他说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就用双手触摸这片地,在这里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说明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他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了出来,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为“憨憨泉”。<br></h3> <h3> “试剑石,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剑。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这就是有关试剑石的传说。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再锋利的剑也不可能把这么一块石头一劈为二,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br></h3> <h3>枕石,因其形状如枕而得名,又因其形若蜒蚰,故旧时又称之为蜒蚰石。一般游玩虎丘山的游客不大会去注意这块枕石,只有部分游客看见别人在扔石子,觉得好玩也会随手扔上几块。 据说苏州才子唐伯虎在虎丘山偶遇随华太师夫人进香的丫鬟秋香,三笑留情,卖身投靠终娶得美人归,回苏州后携秋香虎丘故地重游,走累了,就枕靠着大石头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正巧呢,这天的另一个苏州才子祝枝山也来到虎丘,无意当中看到唐伯虎的这幅样子,就把他推醒,调侃了一番后,在石头上挥毫写下了“枕石”两字。唐祝两位由枕石想到枕头,由枕头想到夫妇同眠共枕,由此又联想到了生儿育女,就把小石头朝枕石抛去,如果小石子掉下来就会得女,如果小石子留在枕石上就将得子,结果是祝枝山先抛,石头滚了下来, 后来祝 夫人果然是生了个女儿。唐伯虎是后抛,石子是留住了, 唐 夫人也果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两位才人的风流韵事很快被流传开来,过后,好事之徒乃至寻常百姓也纷纷来此仿效了。<br></h3> <h3>在虎丘,从致爽阁循级而下,向右转便是冷香阁。致爽阁踞云岩寺塔西南,在虎丘最高处,元代顾瑛《致爽阁诗》云:“高阁对西山,飞岚落几间;开襟致秋爽,心与白云闲。”秋风致爽,原是赏秋的佳处,而冷香阁的主题无疑换了季节,面对的应是冬日凛冽中的“花枝俏”和“扑鼻香”。冷香阁,上下五楹,甚是轩敞,东西南三面,以廊环绕,正建在虎丘形胜之处,居高临下,千人石附近全景可尽收眼底。冷香阁历史并不长,1917年由苏州士绅富商发起建造。文人雅士选择这里建阁,有他们审美的考虑。在他们看来,赏秋有致爽阁,春杪夏初有拥翠山庄,中间似乎独缺消寒的平台,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们集议再三,决定捐赀建造一座楼阁。冷香阁 建成之后,四周遍植红、绿梅树三百株。梅花冬寒之际开放,凛冽的空气中香气馥郁,因名为冷香阁。上有致爽阁,下有拥翠山庄,冷香阁地理位置正好居中。 近年来,虎丘景区在冷香阁四周新辟梅树林,栽种红梅、绿梅等品种。每年春天,满院梅花冷艳芬芳,幽香扑鼻,徜徉在玉泽香国之中,饱览暗香疏影的清趣,风味情韵不在光福香雪海之下,因此这里又有“小香雪海”之称。 坐在阁中窗前,正是品茶赏梅佳处,但见眼前铁骨寒梅,四周远山环抱,远眺可见太湖沙鸟风帆,烟云竹树,真所谓“入目皆花影,扑鼻尽馨香”。凡远客来苏旅行者,无不在此流连忘返,很快就成为虎丘的一处名胜地。<br></h3> <h3>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古老苏州的象征——“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说它是斜塔,它到底倾斜多少呢?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这座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这座塔却是斜而不倒,所以更显得它的珍贵,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沧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所以,又印证了苏东坡的话,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br></h3> <h3>二仙亭,这亭子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在这亭子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说明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亭中有两幅对联,一副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br></h3> <h3>  虎丘最著名的就是剑池了,之所以成 为神奇、最吸引人的古迹 原因有三,一是从上面看池水就像一把平铺的剑,另一个原因是 据有关古籍记载 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的剑有扁诸,鱼肠等三千把,还有一个传说是就是当年秦始皇和孙权都曾来盗过墓,但始终没有找到墓门,所以留下了水潭,不论哪一种传说剑池都是虎丘最神秘的地方了。传说中的吴王阖闾墓门就在此处,这个千年的奥秘至今也没有破解。上面有红色书写的两个大字“剑池”,传说中是东晋的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 据史志记载,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葬池下,以扁诸、鱼肠等数千剑殉葬,故名剑池。两岸壁立,中涵石泉,终年不涸。 另一侧用蓝色书写着“风壑云泉” 四字相传出自宋米芾之笔。形容“寒风出幽壑,白云映清泉”之情景。 这里景色幽幽,凉爽宜人,即便是在酷暑也是很清爽的,抬头可看风云变幻,低头又见池水碧碧,白云沧海竟在这方寸之间演绎了2500年的古老传奇。<br></h3> <h3>  五十三参——点头石的东侧是一路斜坡,长长的石阶顺坡而造,沿阶而上直通云岩寺的大殿。石阶名‘五十三参”, “五十三参”在白莲池东,即五十三层石级,第二十七层,较为宽广,中间铺有方石一块,供作拜台。五十三参 取自佛法《华严经》,其中的善财童子前后参学了五十三位老师,终至成佛,因而五十三参便成为表法的典故,代表了孜孜不倦的修学态度和循序渐进的修学道果。文革前,云岩寺有尊精致的香樟木千手观音,走进大殿,就会感觉满屋的香味。在五十三参最下面一级台阶,就能仰望到整个千手观音,所以也就有了“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说。</h3> <h3>万景山庄里集中了苏派盆景精品600多盆,占地25亩,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主要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两个展示区域。苏派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个重要流派。<br></h3> <h3>雪继续在下,那些粉墙黛瓦的古老建筑静静地躺在雪地里,雪花轻轻的飘落在树的枝头,有时偶尔落在古树那弯曲的腰间,远远望去像是一幅色彩淡然的水墨画,它是那样的悠然,那样的和谐。</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景点介绍来自百度百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