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的乐章

实习生

<h3>  哀牢山位于云南省中部,在这座大山的南部红河州境内有著名的元阳哈尼梯田。我们告别了边关的朋友,从文山州乘长途汽车来到红河州,再从蒙自市来到元阳县的南沙市,由于时间已经不早所以又从南沙乘出租车去梯田景区,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度上放眼望去,眼前这座大山就是传说中的哀牢山。</h3> <h3>  过去元阳县的县城城就在哀牢山上,后来因为交通不便所以迁至山下,新县城就是我们下车的地方叫南沙,老县城改名为“新街”。从这个角度望去,新街处在山顶上,建筑鳞次栉比,在远山的衬托下蔚为壮观。但可以想象,当年的县委书记、县长们到州府去开一次会多么不容易,在没有电话和电报的时代传达文件是多么困难。</h3> <h3>  来到景区的第一个景点称之为“箐口”,这里有国家林业局树立的一座石碑,上书“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从碑文上可看出来是2007年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的。除此而外,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h3> <h3>  以动物为图腾的民族并不少见,也许哈尼人民也不例外。在观景台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排石雕,分别刻着耕牛、田螺、青蛙等与梯田和农业有关的动物,这些动物的造型透着一种原始和古朴,与大山深处的环境十分协调。</h3> <h3>  据说哈尼族与彝族和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羌族,原本游牧于青藏高原。部分迁徙到云南以后开始了以农耕为主的生活。勤劳的哈尼人民在云南世世代代开垦梯田,造就了人类在地球上创造的奇观,红河哈尼梯田有上百万亩,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h3> <h3>  哈尼人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收都会先祭鬼神,体现了哈尼人对丰收的祈盼,也体现了哈尼人对自然和鬼神的敬畏(拍摄于云南民族村哈尼舞蹈表演),根据舞蹈情节得知哈尼青年还在梯田的劳动中收获美好的爱情……</h3> <h3>  我们到达箐口的时间是下午16:45左右,从观景台这个角度瞭望,但见蓝天白云在上,黄色梯田在下。由于角度和光照方向的局限性梯田显得比较平淡,没有体现出想像中的立体感和壮观感。</h3> <h3>  在边关时就有朋友告诉我们,这个时间稻谷已经收割,田里没有灌水,观看梯田不是最佳时机。到这里一看果然如此,但某些田里的水还没有抽干,平静的水面映照着天空,反射出不同的颜色,这就是梯田的魅力所在。</h3> <h3>  田埂的曲线是梯田的另一个魅力所在。从这幅照片中可以看到依山而建的梯田修造得十分精细,表现出哈尼人民精耕细作的勤快,而且田里的土壤也显得十分肥沃。据说田里生长的鲫鱼被称之为“梯田鱼”,做出的菜肴味道非常鲜美。</h3> <h3>  在向其他观景点转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位哈尼妇女带着三个小孩行走的情景,背上背着老三、肩上骑着老二,地上走着老大,可见哈尼农村妇女的负担还是比较沉重的。但孩子们并不理解母亲的辛苦,舒舒服服的由母亲背负着行走。</h3> <h3>  当我们转到大山的另一边,从侧光中观看梯田感觉就不再一般,梯田的层次和曲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色彩十分斑斓。从这里开始我们的拍摄活动就可谓渐入佳境。</h3> <h3>  下午17:45左右,我们来到第二个景区“坝达”,这里位置很高,几乎可以对梯田“航拍”,而且处在梯田的偏东面,可以运用侧逆光。虽然我们到达这里时阳光灿烂,但可以看到山下已经开始有雾气蒸腾,我们预计这里可能会出“大片”,所以我们不打算再去其他景点,而是在这里守候。</h3> <h3>  太阳在渐渐西沉,对面山坡上的村庄在侧逆光的照耀下立体感倍增,在云彩的间隙中给人仙境一般的感觉,那就是哈尼人的村寨。现在的村民们不仅仅从事农业,也从事商业和旅游业,傍着祖祖辈辈留下的梯田他们办起了客栈和饭店,旺季时生意十分红火。</h3> <h3>  在太阳西垂的过程中气温慢慢降低,山谷里的溪水向阳光的方向蒸腾,雾气从谷底向天上涌动,接下来就是一些列变化中的万千景象。我很感叹勤劳的哈尼人民在这样的大山深处谱写出如此美妙的劳动乐章。以下我不再用文字描述,请大家自己慢慢观看,哪一幅照片较好也愿意听取大家的宝贵意见……</h3> <h3>  这里的拍客不仅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人,还有不少“歪果仁”。这位老外早早地选择了有利位置,架好脚架耐心等待,一旦开拍他就用快速连拍模式,我听见他的快门每次击发就连响三声。</h3> <h3>  太阳终于隐藏到山巅的另外一边,山谷中的云雾越来越重,在云雾的缝隙中越来越难看到梯田的踪影……</h3> <h3>  尽管如此,拍客们还是久久不肯离去,还拿着各种器材在拍、拍、拍,清脆的快门声在山谷里响成一片……</h3> <h3>  云雾越来越浓了,连一丝缝隙也没留下。天色也越来越暗,远处仅剩下一点点山峦。金色的晚霞在慢慢地变化,带给我们愉悦的心情和无限的遐想……</h3> <h3>  我们终于收拾相机、坐车下山。原本还准备住在山上,明早日出时拍摄梯田。但老虎嘴景区因修路而未开放,且这个下午的美景已经充分满足了一名业余爱好者的拍摄欲望,其他景区留作以后再来的理由吧。这天下午的拍摄,历经两小时,未使用脚架,半画幅相机、入门级镜头,附件仅用了一只偏振镜,但收获却不小。是天时、是地利、是人和,更是一次人品的大爆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