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游之延安行

苇风

<h3>拜谒过黄帝陵,在暮色中踏上了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的行程,穿梭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两个多小时便到了延安,匆匆吃过晚饭,洗漱过便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早上起来吃过早餐,又开始了红色圣地游的第一站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游览。</h3> <h3>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始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管理革命遗址100多处,收藏、保护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13年期间3万余件(幅)珍贵历史照片、文物和资料。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h3> <h3>还好,因为我们来的早,人还不多,见有一队穿红军服装的培训学员过来,挺羡慕的,邀请两个年轻的“红军战士”过来照了一张像,也算过了一把红色革命的瘾。</h3> <h3>纪念馆前广场,面积2.7万平方米,平坦开阔、绿地成片,繁花似锦。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据介绍高5米、重约3吨,连基座通高8.15米,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名为“高瞻远瞩”。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在延安”六个金色大字。周围花坛植有松、柏、牡丹、月季、龙爪槐等名贵花草,花木。花坛前有7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两侧有柏树组成“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八个大字。整个广场和纪念馆融为一体,气势壮阔。</h3> <h3>拿身份证刷验后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反映延安革命时期领袖人物和延安背景的巨大的壁画和雕塑,人们纷纷在此照像,我们的团队也不例外。照过合影照开始从一楼看展览。整个纪念馆展览分两层楼的迴形布置,三个大的部分分别介绍了从1922年西北党组织成立到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5年中央红军到陕北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7年中央离开延安的全过程。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分列11个单元,400多米长的展览大厅,以1000多幅历史照片和800多件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和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也展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h3> <h3>王家坪革命纪念旧址,就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左侧,参观游览完纪念馆,我们便来到了这里。这里在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军委和总部在这里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各解放区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quot;全面进攻&quot;,并为战胜其&quot;重点进攻&quot;作了充分准备。1946年1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为了便于指导军委和总部的工作,从杨家岭搬到王家坪居住。这里有军委大礼堂旧址、军委作战研究室旧址、朱德旧居、彭德怀旧居、叶剑英旧居、王稼祥旧居等。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毛泽东在此送儿子毛岸英上“劳动”大学,也由此撤离延安。</h3> <h3>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侨联组织的根脉所在和源头。延安侨联是今天中国侨联的前身,成立于一九四0年九月,之后随着时势变化名称数易,先后由“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改为“中国延安华侨联合会”、“中国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等。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国的侨界爱国人士和华侨青年与日俱增,北京、厦门、广州等地相继建立归侨联谊组织。中国侨联成立前,中国各地侨联组织已发展到七、八十个。一九五六年十月,在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主持下,第一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宣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br> 我们组织的根在这里,源于此方。大家争先恐后,留下靓照,我们的团队也集体合影留下永远的纪念。</h3> <h3>离开王家坪,坐车5分钟便来到了杨家岭,这里位于延安城西北方,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所在地,历史性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召开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在毛主席旧居院外的小石桌旁,毛主席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br></h3> <h3>枣园,一处风景秀丽的果园。园内果树密密匝匝,环境幽雅宁静。据说原来是一座地主庄园。这是党中央在延安的第二处居住地,因为日本飞机的轰炸,后来才搬到了更为隐蔽安全的杨家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曾分别居住在依山修建的上下两排窑洞里。在枣园,有毛主席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的讲话台,有为大生产运动而兴修的长15公里的“幸福渠”。</h3> <h3>从枣园出来,已是过午时分,到就餐的地方吃过饭回到住处稍事休息,下午两点四十,我们集中到会议室,听延安市党校教务处曹处长授课。他讲的题目是“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通过党中央进驻延安的历史遗迹及重要事件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所领导下的根据地和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讲课中的许多故事和情节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十分精采生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演讲讲者未能展开,听者意犹未尽,然而时间有限,只好就此结束。夏书记主持并做了总结,精采的授课赢得了我们经久不息的掌声。<br> 吃过晚饭,明天就要离开延安了,蔡主席、丁主任、仝总我们一行四个人意犹未尽,坐出租车到宝塔山下,领略了灯光璀璨的延安城市夜景和宝塔雄姿,满足了心中的愿望。</h3> <h3>从宝塔山下来,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到住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耳畔忽然飘过贺敬之的《回延安》“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当年延安的吸引力在哪里,为什么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趋之若鹜,从北平、上海、重庆、西安等国统区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来到这里?为什么西方东方的著名记者、医生如斯诺、斯特朗、史沫莱特、白求恩、柯棣华、路易艾利等漂洋过海向往这里?为什么国民党的高官、民主党派的著名人士卫立煌、张治中、黄炎培探究这里?为什么海外华侨青年奔向这里?为什么共产党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建立新中国、成为执政党,翻翻史书、听听讲解,这里的窑洞会告诉我们,这里的大地会告诉我们,著名的老三篇会告诉我们。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自信是一个党、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如果缺乏自信,就会在精神上“缺钙”,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会失去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还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这就是延安精神所在.这也是红色圣地游给予我们的感悟和启示.<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