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沐浴着流溢的秋阳,伴着微凉的秋风 ,踏着扶疏的桂影,于10月18日再次成为郑州师范学院的一名“学生”,开启了教师培训师的培训学习。每天穿行在通往教室的路上,感受树树皆秋的静美,每天坐在教室聆听专家的讲座,享受着一字一句总关情的启迪。太多感受或许无以言表,希冀在一次次的听、思中能够知行合一,让反思、践行、成长齐飞!</h3> <h3>近二十天的集中研修培训形式多样,有讲座、实践活动、拓展训练、集体反思、才艺晚会等;内容丰富,有教师培训师素养、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急救方法实操、如何做教学案例、书法知识、师德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涉及。专家、名师们个个都满腔教育热忱,身怀绝技!虽风格各异,但异彩纷呈。</h3> <h3>戴兴华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大安全”。戴老师就是一朵绽放的玫瑰,热烈深沉 ,她的讲座极具感染力。戴老师的语调、语言、表情、动作、都像是有一种魔力,能够调动你的所有感官,认真听,用心想,不由自主的参与……从一个个虚假的网络信息的呈现,到真实的班主任处理“出租车家长”事件的讲述,在场的声声叹息无疑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一次次充当了“吃瓜群众”的触动心弦的反思。再看戴老师,她是那样的痛心疾首又是如此的慷慨激昂,从黑格尔到鲁迅,从“非典”到《战狼2》,全场自发的一次次掌声,是对这次讲座效果最动情的表白!大安全观,家国情怀无需高调弹奏或高深理论阔谈,已然输入到听课老师的血液中!</h3><h3> </h3> <h3>高挑知性的许兴华老师宛如一树盛开在会场的桂花。许老师的家校共育的话题,从专业与案例娓娓道来,从学生健全人格到如何形成教师人格魅力,都是“桂子会场开,天香云外飘”啊!听许老师讲课如闻桂花,隽永淡雅。课间,放学后大家都抢着和许老师合影,都想把那馨香紧紧留住。</h3> <h3>郭莉老师的讲座《微课及答辩技巧》,非常实用。郭老师恰似文心兰,既活泼又优雅。郭老师先从着装、举止等礼仪方面进行示范培训。接着用微课及答辩的模拟实操,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现场练习微课及答辩。这一场讲座,郭老师用多年评委的经验授课,真正达到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课堂效果啊!</h3> <h3>如果说女教师的讲座都如摇曳在会场上的朵朵花儿,那王俊明老师就是栽在我们心中的一棵松树,王老师的讲座《教师培训师的专业角色及素养》,枝干分明又是那样郁郁葱葱。从让我们做题开始:留下六个关键词解释出对“教师教育”的认识,到有板有眼的教师培训师的角色,素养,再到实施过程,完全是详略有致的专业培训。相信“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要怎样干”,在场的学员心里都有了明确的答案。</h3> <h3>中原名师董文华老师以《读写研,教师一生的修炼》的讲座 ,淡淡的讲述着自已的成长故事 ,娓娓的分享着她的数学课堂,但我们分明看到名师名在何处:专业+情怀。董老师就如同这晴秋里的菊花,烂漫、淡雅。一位数学老师倡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做实践性作业:制作台历,编“时间去哪了”故事、手抄报,坚持每周至少和学生欣赏两篇美文等,这些数学教师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丰厚的专业底蕴,纯净的教育情怀,让名师站在高处看教育!董老师用读写自我儒养,用“研”行走出了教育中的一道靓丽风景!</h3> <h3>温文尔雅,带着浓郁书卷气的张广华老师,就像是婆娑多姿的枫树。张老师的书法讲座,没有涉及到书法技巧。他从书法的“六个举世无双”激发了学员对书法的好奇之情,书法的好处更是点燃了我们对书法的热爱。图文并茂的文字发展史,各书法家的墨宝展示及鉴赏,无不在彰显中华书法的魅力。一场书法大宴,留在唇齿间的不仅仅是翰墨之香,更多的是将中原厚重的文化浓墨重彩地呈现给了我们,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之树载进了我们的心田!听完讲座个个都说:我骄傲,我是河南人!我骄傲,我是教师!以方块传承文明!课间大家排着队问张老师如何练毛笔字钢笔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啊!</h3> <h3>每一次遇见都是一场美丽!悄悄告诉你,中间那个阳光洒脱的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张博士。有爱有才的班主任始终陪伴着我们,从入住安排,听课, 实践活动都能看到她忙碌的倩影,哪怕是请假,她也会千叮咛万嘱咐的, 尽管有些学员比张博士大很多哦!博学,阳光,细腻,爱心满满就是我们小语班的“老班”哟!站在班主任旁边的就是小语班的才子佳人啊,是晚会的金牌主持哟!正是有这样多才多艺,朝气蓬勃的领航雁,才有了小语班的浓郁的研修氛围。</h3> <h3>相遇是一首诗,我们用研修,实践,反思讨论演绎出平仄长短的韵律之美!离别是一首歌,我们在返岗实践,回忆和规划中弹奏出成长之美!</h3> <h3> 此次集中研修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们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走在教师成长之路的前面,一起携手前行,将读,写,研作为一生的修炼,让我们的教师团队,我们的学校成为生命成长的林子。我们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那就用教育的情怀和教育的担当书写好“教师”这两个字!</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