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张丹顶侧记

似水琴音

<h3>  2018年10月17日,与朋友四人相约行摄张丹顶。</h3><h3> 凌晨4点,从博山城区驱车出发,到达盆泉,阿宝师弟已经等候多时了。</h3><h3> 5点,抵达山下,深秋时节山间的凌晨,无比清冷。</h3> <h3>  “注意脚下,马上开始爬山了”,在行走了大概10几分钟的铺满石子的平路之后,阿宝说。</h3><h3> 他在前面带着路,我们在其后深一脚浅一脚的跟着,不一会儿,我就跟不上队伍了,心慌,气短,腿也软绵绵的不听使唤,只好把铁疙瘩(广角镜头)分给兆连师兄,三脚架的腿拆开分给了晚风老师,轻装上阵后腿脚利索了少许。</h3><h3> 可还是每走十几分钟必须得原地休息一会儿才行,队友们始终走走停停的等着我(感谢他们)。</h3> <h3>  一路委蛇前行,头灯的光束划破眼前的黑暗,脚下是陡峭的岩石和杂草相间的羊肠小道,巨人怪兽般的线塔们在远处矗立着,高压线在微风中不时发出呜呜的低吼。</h3><h3> “哎,来头狼吧,我们这里有你喜欢的点心!”最前面的阿宝突然喊到。</h3><h3> “什么点心?”我不解。</h3><h3> “你呀,狼来了,我们把你丢下,吃你的功夫我们就跑远了!”</h3><h3> “切!那可不一定,万一遇到一头不吃嗟来之食的、有个性的狼呢?非得追上跑的最快的那个才吃,多有挑战性!”此时,我才反应过来,赶紧回击。</h3><h3> “这你就不懂了,动物的天性就是逮住能吃的先吃了再说!哈哈,所以你还是点心!”兆连师兄总结到。</h3><h3> “你们!”</h3> <h3>  谈笑风生间,累的感觉仿佛也减轻了不少。</h3><h3> 到达距张丹顶一谷之隔的最后一个山头,此时天色已不复先前的黑暗,关掉头灯,身旁的秋草在微风中瑟瑟索索的,朦胧中也能看清它们的肤色,远处的群山依稀有了轮廓。</h3> <h3>稍事休息后顺着陡峭的岩石辗转攀援而下,到达最低处又开始往高处走的时候,张丹顶已近在眼前了。</h3><h3>此时被露水打湿的丛丛蒲草,脚踩上去如滑冰一般,但,胜利在望!大家不由得把脚步放慢,可心里的激动却是按耐不住的。</h3><h3>6点16分,终于登顶,眼前豁然开朗,胸中豪气顿生! 自脚下延绵开去的,是逶迤起伏如游龙般的山峰,雾霭升腾间,一直到目光穷极之处,和远处黛青色的群山汇合在一起,在灰色的晨曦中层层叠叠,仿佛展开巨大的怀抱,在欢迎这几位不速之客。晨雾缭绕中,灰蓝色的天空下,静谧如迷的红叶林和青松林随着起伏的山势尽收眼底。</h3><h3>虽然没有出现阿宝师弟拍过的缥缈云海,没有刹那间的日出惊艳,可是,这样的张丹顶,却正是李煜的长相思里的样子:“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h3><h3>它冷峻中蕴含温柔,沉稳又不失雄伟,承载着大自然所赋予它的一切,这样的想着,我的心境也坦然从容起来。</h3><h3>遐虑神思之间,大家已分别选好机位进行拍摄,我知道,最美的张丹顶秋色,在眼前,更在每个人的心里。</h3><h3>7点50分,以张丹顶主峰为背景,一行四人拍下合影,作为此行永久的留念。此后在阿宝的带领下下山(感谢宝弟替我背三脚架),途中,依然移步易景,在 红叶谷最斑斓的边缘,于空中草原温暖的色调里,流连拍摄,不忍离去。</h3><h3>行至一片桃林,回头望时,只见蓝天白云之下,山峦腹地之中,火焰般灿烂的红叶丛丛簇簇,争相斗艳,它们是聚集了从春到秋的所有力量吧,在这季节的尽头,在这人迹罕至之处,忘我的肆意着,向着阳光,向着群山,尽情挥洒着火红的生命!</h3><h3>只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再过几天,萧瑟的寒冬终将到来,落英缤纷之后,张丹顶又是什么样子呢?</h3><h3>10点40分,回到了早晨开始登山的“羊道”路口时,椭圆形赏红叶路线宣告闭合,我又在路口踩了一脚,权且为今天的张丹顶之行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