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古越的痕迹 一一绍兴五日骑行记

阿康

<h3>11月29日至12月2日,秋高气爽,4人作绍兴五日游。中午在黎里镇午饭后,即向南浔方向骑去,老远見到318国道边的热电厂大烟筒,烟筒上是巨大的旅游广告一一桥塔倩影告诉行者:震泽到了!</h3> <h3>真巧,宋代绍兴初年设立的千年古镇,是我们此次绍兴之行的第一站,太湖给了它美妙的名称,又以其丰沛乳汁哺育出富饶的桑蚕之地丝绸之乡。</h3> <h3>旅馆卸下行包稍事休息,即轻车简从去遛跶。小镇主要景点集中在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先看一个王锡阐纪念馆,惜周一闭馆,但门口可窥其一斑。</h3> <h3>令人吃惊的是,这么一个古称"吴头越尾“的逼仄小镇,竟出了这么位探索天体的大科学家,王锡阐提出太阳系五星运行模型,首创日食月食初亏复原的计算方法,震惊中外。更叫人吃惊的是,小镇还有三位大天文家:紫金山天文台创始人李鉴澄,中国航天飞机创始人徐昌裕,“东方一号"卫星总设计师杨嘉墀。厉害了,我的震泽!</h3> <h3>富庶的丝绸商人聚资建立起有浓郁民国色彩的行业学校,近200年了,至今神采奕奕!</h3> <h3>到处能见的丝绸丝棉</h3> <h3>震泽公园,清水砖墙,古朴素雅,门额为费孝通手书。</h3> <h3>古街宝塔街头的四角商铺</h3> <h3>宝塔街旧名东大街,位于荻塘河之北。街与河并行,东起禹迹桥,西至斜桥,街面不宽,中段尤窄,跻身“中国特色商业街”行列,“L”形的古街道,由宝塔街、南横街两条街组成。</h3> <h3>镇上徐姓富商私宅师俭堂,位处三面河,六进,前门下轿,后门上船,宛若水陆码头。</h3> <h3>后门米行外已是游船码头了</h3> <h3>清·沈彤有《慈云塔影》诗云: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荻塘西去路,蚕来胜耕田。今天,禹迹桥与慈云塔的合影,已成震泽古镇的标准象,印在宣传画册,印在国道边大烟筒上啦!</h3> <h3>投亲插队的老知青,生活在温柔富贵之乡,亦乐不思蜀了。</h3> <h3>夕阳下的金字招牌。今日D1,上海一震泽骑行137Km。</h3> <h3>第二天一早赶往铜罗镇早饭。元朝以前称铜罗村,元末张士诚竖旗反元,后被朱元璋俘获自缢,其部将避居铜罗以酿酒为生。在酿酒取土封坛中,发现一地下墓穴,有石碑,墓葬者原是西汉辞赋家严忌,遂将铜罗改名为严墓。</h3> <h3>街角茶馆店早已客满,聊天的打麻将的喝茶的看电视的,各取所乐,相安无事。</h3> <h3>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茶馆在流淌的时光中送走一批又一批客人,又迎来一批批新面孔。</h3> <h3>民主街上,传统的手工业箍桶匠、铁匠、篾匠、理发匠铺子、香烛店沿街开张着,十八般手艺样样俱全</h3> <h3>小桥上,旧街旁,小巷口,摆满了茭白慈菇菱角等菜蔬,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吸引我们久久留驻。</h3> <h3>铜罗大饼内软外脆肉酱葱花内馅,记住了铜罗味道。</h3> <h3>有老人4元钱称了半斤蚕蛹,说是营养好得很,油炸后过老酒吃…………</h3> <h3>穿过乌镇桐乡,盐仓午饭后骑过江东大桥(钱塘江),到达安昌古镇,已经是绍兴地界了。</h3> <h3>作为绍兴黄酒的好伴侣,腌腊制品是安昌的招牌,家家户户门前廊下掛满腊肠酱鸭等,中等大小的腊鸭只卖25元2只。</h3> <h3>店主在加工腊肠</h3> <h3>乌篷船是绍兴元素</h3> <h3>仁昌醬园的大酱缸,上过央視,辉煌背后有艰辛,平静之下有忙碌。可以想象,敞缸晒醬时突然乌云密布,工人盖帽的忙乱景象。</h3> <h3>一个世纪前,中国银行就在小镇上开了办事处,可見当时的金融活跃商业发达。</h3> <h3>不巧,又是一把铁将军!</h3> <h3>周总理与外国记者谈话时讲到,"过去读书人的出路照例是中科举。而绍兴人则有大批当师爷的。师爷在旧戏里的脸谱是红鼻子,大概因为他们都是喝酒的。商人的出路是在各大城市开杂货店兼卖绍兴酒。”“我的家庭近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我想,总理的谋略与谈判功底,应与师爷背景不无关系吧。</h3> <h3>依依呀呀摇来的乌篷船,却是手脚并用,各摇一桨,速度奇快,剪开水面,倏忽而逝。</h3> <h3>客散人稀,夜色中的古镇韵味十足</h3> <h3>今日D2,震泽至安昌,骑行114km。</h3> <h3>今天开启切入绍兴模式。沿越州大道先去看看浙东运河上的古纤道。</h3><h3>地势平坦的萧绍平原,水流不大,在没有机械动力的古代,便有了依靠人力,让船在被纤拉中行进,因此它常被称为古纤道,一条水上石皮路。古纤道宽1米;东西走向,高出水面约0.5米,花岗岩结构,由数十个石墩上面架花岗岩石板组成;它实际上是一个水利交通工程。宋人这样描绘了在绍兴纤夫纤船的场景:“浪浆风帆,千艘万舻;大武挽纤,五丁噪谑。”老电影《祝福》也记录了纤夫在古纤道上纤船的镜头。’<br></h3> <h3>骑士也来秀一把!</h3> <h3>早餐后来到柯岩风景区。</h3> <h3><h3>柯山之石石质优良,石条、石板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流向四方。从三国时期发端,柯山便成了有名的采石场达四百余年,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采石场逐渐变为人们览胜的“绝胜”之地。</h3></h3><h3>最精华的地方一一-云骨,又叫做炉柱晴烟,从平地上直插云霄,上大下小的一块巨石,最薄的地方不不足1米,巅若戴笠,足似立锥,上丰下削,自有一种奇异和惊险,称为 “天下第一石”。顶上的小树,却也是千年古树啦!</h3> <h3>到鲁镇等景点,按规定流程坐船抵达,别无他路。身披救生衣头戴头盔,这乌篷船坐得太妥贴了!</h3> <h3>所谓鲁镇,将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平面故乡还原成建筑实体也!“小镇”包容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曲等诸多文化元素,漫步鲁镇青石板铺路的街巷,黛瓦粉墙、枕河临街的店铺,古朴高大的台门宅院,千姿百态的石桥石坊,纵横交错的水巷小河,飞檐翘角的戏台等,游客顿时跌入十足的越地氛围中。</h3> <h3>小说《狂人日记》的雕象</h3> <h3>《阿Q正传》中镇公所门口的假洋鬼子,墨镜西装文明棍,正等游客与他合影。</h3> <h3>毕竟是年轻人,对骑行有兴趣,与骑友地平线聊得颇投机,很乐意合影一张。</h3> <h3>镇公所里的情景剧</h3> <h3>阿Q向吴妈示爱</h3> <h3>午饭后进城参覌仓桥直街历史街区,衔头不低,竟是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的项目。</h3> <h3>以民居为主,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各式台门43个,集中反映了绍兴的传统建筑特色与民情风俗。街道两旁开设有很多传统商店与餐馆,为让游人尽可能多地了解绍兴风情习俗,还开设了越艺馆、黄酒馆、戏剧馆与书画馆等。</h3> <h3>绍兴像本泛黄的厚重的老书,散发着沉积的墨香,在绍兴,名人很拥挤,一不留神一抬脚,便踩到了一处历史。这街到那街,不知能路经多少故居遗迹。这不,走出仓桥,转入解放路,就看到古轩亭口的石坊。</h3> <h3>鲁迅《药》中的丁字街,绍兴古轩亭口,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可以记下一笔的,中国民主革命的著名先烈秋瑾烈士,就是在这里就义的。1907年,辛亥革命的前夜,秋瑾在大通学堂被捕。在山阴县令审讯她的大堂上,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用敌人让其写供状的笔墨,挥笔疾书,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著名诗句。不日,秋瑾在古轩亭口慷慨就义。</h3> <h3>车水马龙的丁字路中央,矗立着秋瑾烈士纪念碑。石碑立于1933年,由蔡元培撰写碑文,于右任手书。这儿正是绍兴刑场古轩亭口的遗址!立在路中央,如此引人注目,是绍兴人对家乡的女英雄鉴湖女侠的永久怀念和纪念。</h3> <h3>修缮中的周恩来祖居</h3> <h3>绍兴是王羲之的故乡,骑车到书圣故里景区。题扇桥:相传有一天,王羲之在街上散步,看见一个老婆婆抱着一捆扇子在叫卖,王羲之看她怪可怜的,从附近店里借了一支笔,拿起扇子,一把一把地写上字。老婆婆一看,可急了,王羲之不慌不忙他说:“老婆婆,你只管放心,这扇子你拿到街上去卖,一百文一把,少一文也不卖。”老婆婆拿着这些扇子到街上叫卖。路人发现扇子上面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亲笔题字,很快便把扇子一抢而空。题扇桥之名由此而来。</h3> <h3>门厅右边是根据北京故宫养心殿三希堂原样陈设的“三希堂”,展出三件为乾隆皇帝非常爱好的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这三件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盛名。如今两岸分居,《中秋帖》、《伯远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快雪时晴帖》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里展出的是这三件作品的复制精品。</h3> <h3>书圣把笔一扔,落地便有飞笔巷。</h3> <h3>这里又有一位圣人,教育界的圣人蔡元培。</h3> <h3>故居的建筑木雕精细生动,美伦美奂。</h3> <h3>回安昌的路上又参观中国黄酒博物馆。绍兴黄酒又称绍兴老酒,中国汉族的特产酒,呈琥珀色,醇厚馥郁芳香。为啥叫绍兴老酒?只因她越陈越香!</h3> <h3>在地下酒库且作一回高阳徒!</h3><h3>今天D3,从城外到城里再到城外,咀嚼一番绍兴元素,骑程66km。</h3> <h3>今从安昌出发经靖江河庄过钱塘江,到覌看回头潮的老盐仓看看。这里江水平静,江岸安静,近处的阻浪石和远处的人影纹丝不动,若干天之前,这里可是万众攒动惊涛扑岸卷起千堆雪呵!</h3> <h3>20多条生命在为覌潮者提醒!</h3> <h3>沿着翁金公路的林荫骑车,是最惬意不过的。</h3> <h3>盐官古镇正在大拆大建,三年之后还你一个新古城!能看的只有海神庙,却是古镇的精华所在。江南紫禁城肃穆端庄,四位皇帝五块御碑,异乎寻常的皇家气度。</h3> <h3>正殿正中供奉海神,浙海之神,钱塘江海神,虚构的人物。海宁处钱塘之冲,雍正以"神之御患捍灾莫之为大"发内帑十万两建庙。除此之外,另有20位海神配食从祀,以保佑沿海人民不受潮水侵犯,安澜永固。</h3> <h3>正殿两旁供立的是钱镠和伍子胥,加上供奉在配殿的十八名民间抗洪英雄,他们兴修水利,抗灾安民,是活着的海神,这正是海神庙最大的亮点!</h3> <h3>沿途坝下的花海</h3> <h3>今天骑行D4,经盐仓盐官海盐,到平湖黄姑镇住下,行程128km。</h3> <h3>D5 11月2日,经金山松江,中午到家,行程102km。金山田间稻子金黄,稻香袭人,金风爽身。古越之行健身怡情,颇有收益。忽然想起,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在旅行中学习,骑乐无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