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

张文焕

<h3><br></h3><h3>丙申年正逢我花甲之岁时,因机缘加入了本族续修家谱的行列。这是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集体活动的经历。两年多来,付出的艰辛和汗水难以言表。有收获,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有经验,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感悟……。</h3><h3>没加入之前对家谱的认识很肤浅。但是作为毛时代成长的人,都晓得“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已懂得家谱为谁而修,家谱的意义何在?以及修家谱的原则和方法,等等……。</h3><h3>本族原有的旧谱标准称谓为《原谱》,新续谱为《续修谱》。有的家族称七修谱或者八修谱,本族六百多年来只有一套《原谱》。家谱人口资料部分称《正谱》,文字叙事部分为《谱首》。《谱首》是对整个家族的推介和总结,与《正谱》部分密不可分。这好比是人的头部和身体一样。有人把《正谱》称为丁谱,违反了修家谱的原则。“丁”字是俗语,一般代表男性。现代家谱男女平等,单纯叫丁谱很不严谨。况且网络语言称“丁丁”为男性生殖器,低俗词语不应在家谱上出现。一部合格的家谱,理应概括家族的最高文化修养和水平。家谱中每一个字都有规范书写标准,随意写作或使用不当的文字是对祖宗的不敬!</h3><h3>家谱为谁而修?这个问题《原谱》中有答案。无论哪个姓氏的家谱均有此句:“三十年一修,六十年大修,如不修视为不孝”。答案很清楚,家谱为祖宗而修。而且每部家谱都是遵守“生人不写传的原则”,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盖棺定论”。如果想通过修家谱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那是严重的错误思想。</h3><h3>在过去,翻阅家谱是要求焚香洗手。其目的就是要对家谱有敬畏之心,見家谱如見祖宗。新的时代传统文化虽渐行渐远,但敬畏之心不可无。如把兴修家谱比作“江湖”的话,本族《原谱》就是闯荡“江湖”的武功秘籍。本族先人把家族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及经验,都编辑在《原谱》之中。并对后人寄予殷切的期望。指望本家族能“长江后浪追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h3><h3>2017年7月9日,本族成立了《张家山清河祠族谱编辑委员会》。当时有《原谱》总纂问樵公之孙张卜海发言道:“文化兴则家族兴。”此语道出了续修家谱的宗旨。每个参予续谱的宗亲,都应牢记于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下的主流思想。笔者认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应为儒教的仁爱思想和佛教的奉献精神。</h3><h3>“仁”字笔划简单,内涵丰富。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仁者为君子文化的标尺,从古到今受到国人的推崇。君子一日三省,对应新时代提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君子自谦,对应“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君子温润如玉,对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现存于世的当代先进思想无不与仁爱有关。续修家谱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传承优秀文化教化子孙。希望家族常盛不衰,愿后代子孙人材辈出。续修家谱任重道远,参予者不可掉以轻心。</h3><h3>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自发兴修家谱的活动热情高涨。主力军均以老年人为主。雁过留声,人过落名。每个人都是想为本家族做无私奉献,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点念想。所以老年人在续修家谱的行列中,是最竭尽全力的一群人。爬山登脊,披荆斩棘寻残碑碣石。忍饥挨渴披星戴月,歧路漫漫不辞辛劳采访族人宗亲。敬宗睦族心如磐石志如坚,企盼本族家谱能早日辑成出版完成。为实现先人留下的遗愿,披肝沥胆一片赤诚。</h3><h3>由于近几十年来世风日下,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由于对兴修家谱普遍认识不夠,参予人员参差不齐。传统文化思维与新价值观交锋激烈,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好比玉与钻石。玉温润养人,钻石耀眼发亮坚利无比。无可奈何靠谁助力?钻石在中国历史上,用得最好是一把划玻璃的刀。而玉才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瑰宝。</h3><h3>路漫漫崎岖难行,难行总得有人行。通过几年的摸索,有不少老年宗亲刻苦学习进步惊人。同时也发现本家族盘龙卧虎,能人不少。为什么往往是事倍功半呢?值得反思……。</h3><h3>要想成大事,</h3><h3>得有大胸怀。</h3><h3>要想拢人心,</h3><h3>得有凝聚力。</h3><h3>人低成王,</h3><h3>水低成海是正理。</h3><h3>盲目自大,</h3><h3>家难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