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低效启蒙的三大坑

妈咪优咪

<h3>误区一:瞎磨耳朵,有效输入少 有天下午,前后有两位小学生的家长,忽然在微信问我: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可以放英文音频吗? 两位妈妈解释这样做,大致是因为小学生时间紧,能多听点就多听点。 估计这也是很多家长的想法,不管怎样,放着音频,孩子或多或少,总能听一耳朵吧。 这样做的话,请想想:孩子听懂了吗?孩子听进去多少? 如果没有,那和噪音无异,不会因为你一直放着音频或者视频,孩子就吸收了。 启蒙阶段,肯定是听,最为重要。大家想想,孩子出生,也是什么都不会说的,就是家人或者周围的人,不断在他旁边说,指着东西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各种互动,孩子自然就把这些内容吸收了,到了开口说话的年龄,自然就会说了。 那么,英文的启蒙学习,应该也有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磨耳朵”。注意,磨耳朵不是随意放着音频、视频给孩子,一定要确保孩子听懂、理解。 </h3><h3><br></h3><h3><br></h3><h3>唯一有效的外语学习方式:向学习者传达能够理解的信息。 误区二:迷信“会读会背” ,输入量不够 现在我们把牛津阅读树1阶,反复读了好几遍了,从开始不喜欢到现在听不排斥了,但是内容一点都没记住,孩子又想看接下来的故事了。 我是要接着给她往下读,还是让孩子会读了,再读接下来的故事呢? 在家长问我的问题中,排在第一的,就是这个问题怎么才能让孩子会读英文书?怎么学会读? 与之相伴的,另一类高频问题就是: 一本英文图书,需要进行到什么程度,会读,会背了,再看新的书吗? 孩子比较喜欢自己听音频,但是不跟读,怎么解决呢? 这类问题背后,首先就涉及输入量的问题。这是很多家长都容易忽略的地方,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孩子,输入量完全不够。其实,课内或者机构的英语学习,低输入量也是最大的问题,这才需要我们在家扩大输入量。 很多家长知道这点,但是,实际操作中呢,我们又陷入了低水平的重复。 一本书,来回给孩子听、或者读好几遍。大点的孩子,家长会要求背下来。 为什么要借助图书,甚至英文动画片启蒙呢?因为大部分家长不能像中文那样,一天到晚给孩子说,在他旁边唠叨。所以,英语启蒙阶段,我们得借助图书、音视频等资源。 我们首先不是为了阅读,是为了语言学习。这里的主次要分清楚。所以,启蒙初期的时候,应该让孩子用这些资源,大量听,大范围去听,拓展听力词汇量。一本书听懂、理解就好,不要追求会读、会背,先提升听力输入量。 不要在有限的范围中、在孩子已经掌握的范围中,去读、去背,而要去听更多的内容,不断提升难度,扩大可理解的听力输入量。这也是任何学习的原则,不断突破、主动跳出舒适区,在可以够到的难度范围,去做拓展。 </h3><h3><br></h3><h3>听力先行, 加大听力输入量。这是我们走过之后,回头总结,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孩子可以读的时候,就可以学习自然拼读,顺利引导进入阅读。能够把一本书读下来甚至是背下来的孩子,必然也是听了很多遍了。这些会读的内容,是能够进行互动交流、以及自主阅读的基础。 误区三:过早、过分强调“自然拼读” 说到阅读,不得不提到自然拼读。这几年,简直成了英语启蒙学习,必须提及的环节。有市场助推的原因,因为这个好教,容易让家长看到结果。这个话题,这篇文章:自然拼读,看完这四点,你就不会迷惑了,已经提到过,大家可以看看。 在孩子还没有听说基础,至少1500以上听力词汇量的时候,不要考虑拼读的学习。(也有建议3000词以上,盖兆泉老师就有提到过) 很多家长的疑问之一,就是何时学自然拼读;也有认为“英语启蒙=自然拼读”,这都是把汉语学习的思路照搬了。 还有类似的想法英文的自然拼读和中文的汉语拼音一样,学会了拼读,孩子就会读了。这样的思路,有个巨大的误区: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中文已经流利交流了吧。但是,有多少孩子,在学习自然拼读的时候,能用英文流畅表达自己? 同样都是辅助孩子进行阅读的工具,那么,自然拼读学习之前,至少要让孩子有听说基础。发音规则只是掌握了规则而已,真正去读的时候,会拼读出来,也许不理解意思。如果强行去读,应该像我们读中文的时候,每个字都能读出来,放一起却不知道意思。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有体验,大家可以脑补。 </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