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落的世界

雨人

<p class="ql-block">  世间很多事情,往往放一放,可能也就放下了。</p><p class="ql-block"> 关于水滴题材拍摄,其实是始于2014年,那一年的年初,先后在三家公司转了七年后终于又调回原单位。相比前些年,工作上轻松了不少,闲暇时便寻思着找些喜欢的事做做。偶然间在网上看到国外摄影师发布的一组水滴照片,瞬间惊艳了我的眼球,止不住跃跃欲试。 </p><p class="ql-block"> 使用照相机拍摄水滴倒是不难,利用闪光灯的高速同步即可轻松实现,2013年曾经在厨房尝试拍过水龙头滴下的水滴。</p> <h3>  但是,要抓到水滴相撞的那一瞬间,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h3><h3> 1、怎么能让水滴相撞?</h3><h3> 2、如何把握拍摄时机? &nbsp;</h3><h3> 先把思路捋一下:水滴可用电磁阀生成,利用开-关的间隙来控制水滴的大小,多次开-关便可生成多个水滴,而要在第一滴水落入水面反弹后与第二滴水滴相撞,水滴的滴落时间必需要能精准可调。相机快门可使用B档,瞬间的抓拍则取决于闪光灯的开启时机。要实现对电磁阀、相机以及闪光灯一系列动作的控制,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提高出片的成功率,最好的选择就是用微电脑芯片进行程控。 &nbsp;</h3><h3> 思路既定,便开始学习单片机和编程语言方面的知识。这期间,很是懊悔当初上电校时没有好好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扎实,以至于现在还得费劲恶补。</h3><h3> 边学边做,动手实践是加深理论理解和检验消化吸收程度的最佳方法。先尝试着设计了一个闪电捕捉器,电路部分其实比较简单,就是采用光敏电阻检测光线强度,然后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继电器动作触发相机快门。继电器的工作电压为5V,为了方便,电源部分用两粒2032纽扣电池串联。依照画好的原理图,使用洞洞板焊接好相关元件,随手找了一副扑克牌纸盒子,在光敏电阻及发光二极管位置处扎了几个小洞,用热溶胶把板子和继电器固定住。</h3><h3><br></h3> <h3>  2014年夏季,在某个雷雨并不交加的夜晚进行了一次测试,可惜因为相机角度未调整好,仅只抓到了一道闪电的尾巴。之后因为再未见雷电也就没能继续测试,但实测结果确实让我对之后电路的设计和制作增加了很大的信心。<br></h3> <h3>  信心既增,便开始着手滴水控制器的电路设计。主要器件选用了STC89C52RC单片机、LCD1602液晶显示屏,为了方便设置数值的存储,之后又再增加了一块AT24C02芯片。结合程序部分的编写,过程自然是反复修改、调试,不多赘述,原理图及电路板图如下:</h3><h3><br></h3> <h3>  proteus下电路、程序联调仿真运行无问题,便开始动手设计PCB电路板(鉴于电路复杂程度,使用洞洞板已不现实)。<br></h3> <h3>3D模拟效果图</h3> <h3>  最初使用热转印方式在敷铜板上复刻电路,老婆还替我在朋友那借了个非蒸汽式熨斗,然而效果却不理想,总有部分线路不清晰,还得用记号笔逐个修复,费时费力也不美观。进而改用菲林+感光膜方式,终于获得极佳的精度,代价是添置了台照片喷墨打印机,好在平时也用得上。</h3><h3> 在研究PCB板制作过程中,发现利用日光或钨丝灯泡,将电路图菲林胶片晒印在PCB板上的方法可行性太低,需要相当长的曝光时间不说,质量也没办法管控。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索性动手先弄个紫外线曝光装置出来吧。</h3><h3> 与滴水控制器相比,曝光装置的电路设计简直小菜一碟。</h3> <h3>  与滴水控制器有所不同的是,曝光装置只需实现计时控制,故显示器件采用了四位数码管而非液晶屏,电路也改用双层走线设计,模块整体尺寸得以缩小。为了避免飞线,采用开孔连通方式,走线设计与加工制作难度有所加大,但从DIY的角度来说,能够尝试一下电路板双层布线也是极具挑战和成就感滴。</h3><h3><br></h3> <h3>正反两面3D模拟效果图</h3> <h3>  在淘宝上分别买来四根紫外线灯管和便携密码箱,采用箱体结构是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由于玻璃对紫外线阻挡较多,便用两块透明亚克力板做了个夹板用来固定菲林和电路板,网购时顺便带了块磨砂的,将来可作为背景柔光板。</h3><h3> 在设计电路板时,预置了个跳线接口并用跳线帽短接,这就为后来增加滚珠开关提供了方便,这样在曝光工作状态下,若一旦不慎打开箱盖即可自动断路,确保万无一失。</h3><h3><br></h3> <h3>  曝光箱安装完毕试用情况极其完美,数十秒即完成电路晒板。特别是在后来给电路板上UV阻焊层时极为方便,也就2分来钟妥妥搞定。<br></h3> <h3>  上了阻焊层后的电路板还蛮漂亮。<br></h3> <h3>  为了便于程序修改、下载和51芯片的回收再利用,加了个可拔插的底座。以后若其他项目需要单片机可以拿这个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哈。</h3> <h3>  根据淘来的空仪表盒尺寸,设定滴水控制器电路板的大小,调整元器件的位置和走线布局,经过晒板-腐蚀,最终电路板成品见下图。</h3><h3> DIY也能做出如此清晰、精密的线路,完全归功于菲林胶片的使用,EPSON喷墨打印机功不可没。<br></h3> <h3>  由于仪表盒为非规则状,且液晶屏和按钮需要装在盒盖,而电源、相机、闪光灯、电磁阀等各类接口必须装在下盒内,所以不得不分成了三大块,各板块之间的连接采用接插件驳接,好生凌乱,好在合上盖板紧上螺丝后也就无所谓了。<br></h3> <h3>  为了美观,用PS画了张贴图,打印在不干胶纸上粘贴于盒盖表面,只是契合度没算好,按钮位置有些些偏差;而且不干胶纸表面较光滑,打印出的黑色有些泛白,不够完美。罢了,外观就将就一些吧,满足功能需要才是紧要的。</h3> <h3>  开机显示版权信息,目前实际已更新为2018版啦。</h3> <h3>  如显示屏所示,A、B、C分别用来设置水滴的大小值,a、b分别是第二、三滴水滴的延时值,用来调整水滴碰撞时机,t为闪光灯触发延时,M则是拍摄模式选项。</h3> <h3>  工程完工,该投入试运行了。装置只能实现功能化需求,真正拍摄时还是需要耐心的摸索和调试。2014年11月份实验操作了一把,基本上达到了预期设想,通过调整各项设置值,能够抓拍到水滴落下的各种瞬间形态,只是背景、布光、色调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构思和完善。当时心想有的是时间,慢慢弄吧。谁知,这一放竟是几个春秋!</h3> <h3>  转眼间,2018年都快要过去了。近来想起这件未完的事,终于决定花些时间再摆弄摆弄,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h3><h3> 趁此机会,又将程序再优化了一下,并增加了一个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控制器的实用性。前后算来,软件也是升级过好几次了,想来这差不多应该是终版了吧。<br></h3> <h3>  上述图文记述了滴水装置研制和拍摄的完整过程,谨以此文与在读自动化专业的儿子共勉。</h3><h3><b><br></b></h3><h3><b> 总结:</b></h3><h3><b> 1、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b></h3><h3><b> 2、多尝试或有意外的收获。</b></h3><h3><b> 3、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b></h3><h3><br></h3><h3>附:</h3><h3>一、拍摄设备与参数:</h3><h3>机身:尼康D90</h3><h3>镜头:腾龙90mm、180mm</h3><h3>ISO:100</h3><h3>光圈:16、18</h3><h3>快门:B门</h3><h3>主灯:尼康SB-600 + 滤片,输出值1/16</h3><h3>辅灯:斯丹德DF-800 + 柔光罩,输出值1/16</h3><h3>背闪:尼康SB-910 + 滤片,输出值1/8&nbsp;</h3><h3>二、机位示意图:<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