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浜文化之沈荡酿造

米子杂记

<h3>  古法酿造,足酿足陈。沈荡酿造走过了131个寒暑春秋。 今天,两千多人涌向海盐这个地方!保护非遗文化,传承匠心精神。花开花落花满天,沈荡开酿又一年。这一天,古镇沈荡像过节般热闹,人们纷纷赶来,见证一个悠久而庄严的时刻。这是沈荡酿造第131次开酿,也是海盐县首届开酿文化旅游节进入高潮佳境。立冬时节,黄酒飘香。再过几天,二十四节气即将进入立冬,海盐沈荡每到这时都会举行一种仪式,给予冬天一些特别的仪式感和记忆——立冬开酿。真的做酒,做真的酒!!!</h3> <h3>  沈荡黄酒开酿了!今年,沈荡镇特举办首届开酿文化旅游节,推广具有沈荡特色的酒俗与风情,这也是2018中国·海盐南北湖文化旅游节的活动之一。11月2日—4日,精彩活动天天上演,品尝沈荡老味道:沈荡黄酒、红烧羊肉、猪油酱油拌饭、团子、萝卜丝饼、臭豆腐、梅花糕……多种传统美食,你不要错过啦!“百人学非遗”技艺大比拼:海盐滚灯表演、画老海盐的灶头画。<br></h3> <h3>  立冬,是黄酒开始投料发酵的日子。百余年来,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沈荡酱园把在这段最适合的时间用来酿黄酒,称为"冬酿"。 在立冬,祭祀"酒神",祈求福祉。<br></h3> <h3>  沈荡酿造公司的前身,是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的泰兴酱园。当年,泰兴酱园即以酿造酱油为主。光绪年间,海宁硖石油坊老板孙职卿与杭州一姓周的盐商合股开办泰兴酱园。沈荡酱油,自此开始了百年历程。立冬前后,海盐这个地方就会做这件事,一做就是131年!<br></h3> <h3>  锣声一响,恭请酒神,诵读祭文,美酒开酿……今天,又是今年的立冬时节,海盐沈荡酿造隆重举行第131次立冬开酿节,吸引了二千余名参观者前来体验开酿习俗、见证古法酿造、追忆旧时美食。" 酿酒了",师傅们扯起嗓门高喊。一大箩白米饭倒入酒缸,飘散腾腾热气。遵从祖先训诫,践行工匠精神,酿造良心食品。131年来,千年古镇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坚守手工酿造古法工艺的一颗匠心。<br></h3> <h3>  瑞典客人</h3> <h3>  立冬开酿是最具传统的酿酒风俗,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时间最适合做黄酒,称为“冬酿”。因为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确保发酵顺利进行,酒在长时间低温发酵过程中又能形成更好的风味。100多年来,沈荡酿造就在立冬时节举行开酿仪式,通过古朴的传统仪式,祭拜酒神仪狄,表达对古法酿造的坚守和传承。<br></h3> <h3>  酱香离不开“海盐帮”。追溯我国酱业历史,海盐师傅几乎独占鳌头。海盐很早就开始了制酱。清代乃至更早,在上海酱业界,真正左右一家酱园生产的,几乎都是海盐人。即使不是海盐人开办的酱园,他们的“作头师傅”也差不多是清一色的海盐人。江浙一带的酱业界,“海盐帮”举足轻重。<br></h3> <h3>  据了解,沈荡酿造把从立冬开酿到出酒的古法酿造技艺总结成了十八套工序,被形象地称为“十八般酒艺”。立冬开酿后,还需要进行筛米浸泡、蒸煮米饭、淋水降温、落缸加药、拌匀搭窝、添加麦曲、两次喂饭、陶缸前酵、灌醅入坛、露天后酵等工艺。沈荡酱油酿造技艺已入选嘉兴市级非遗名录。沈荡酿造公司已退休的88岁老人干颂声成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1979年出生的庞卫华成为海盐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庞卫华说,作为非遗传承人,他追求的是酱油该有的原始风味、老底子的味道。传统酿造酱油,讲的是天地精华。<br></h3> <h3>  “沈荡酿造”的老工匠 ,守护老底子的醇香。酒香尚需补坛人。酒是陈的香。没有陈年老坛,就没有陈年的老酒。54岁的黄建根,是陈年酒坛的守护者。<br></h3> <h3>  在海盐五团、落塘一带,过去差不多家家有人在上海“吃酱园饭”,并且代代相传。1949年以后,上海的所有酿造厂,技术上的“把作师傅”仍旧是海盐人。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定酱油生产的国家标准,海盐籍师傅不但参与,还起到了制定出主要技术参数的作用。我国知名科学家、酿造专家、江南大学奠基人朱宝镛教授,即是海盐人;知名发酵与生物专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与国内酱油厂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沪酿3.042菌种选种的林祖申,也是海盐人。<br></h3> <h3> 著名作家金纲说:沈荡酿造,每年立冬,都有一次开酿仪式。沈荡黄酒是货真价实的古法酿造,我常品饮,值得信赖。沈荡白酱油,也是纯粮酿制,而且在“转基因”聚讼纷纭之际,常年选用“非转基因”大豆,品之,有一种“童年的味道”,同样让我信赖。老板汪曙青,相信因果铁律,自谓“不敢作假”,更说:“我不要沈荡酿造做大,只要沈荡酿造做久!”于是我知道,沈荡酿造,是心存敬畏的。这样的企业,在大陆中国,很珍贵……<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