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欧地图</h3> <p><span style="color: rgb(96, 96, 96);">萨格勒布位于位于克罗地亚的西北部,萨瓦河西岸,梅德韦德尼察山脚下,是克罗地亚首都,同时也是克罗地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96, 96, 96);"><span class="ql-cursor"></span>萨格勒布是中欧历史名城,整个城市由教堂、市政厅等古建筑组成的老城,广场、商业区、歌剧院组成的新区以及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市区三部分组成,拥有马可·波罗故居、布里俄尼群岛国家公园、戴克里先宫、萨格勒布大教堂、帕克莱尼采国家公园、圣·马克教堂等多处著名景点,既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古城,又是一座展现勃勃生机的活力城市。</span></p> <p>第二天,离开斯洛文尼亚,进入克罗地亚,当天住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p> <h3>萨格勒布,克罗地亚首都,是克罗地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也是全国最大城市、直辖市。</h3><h3>萨格勒布位于亚得里亚海海岸和中欧的交通汇合处,属一座古老的中欧城市。</h3><h3>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科学文化的中心,如今还成为了商业及工业的中心。</h3><h3>萨格勒布位于海平面122m(400英尺),在克罗地亚西北部的梅德韦德尼察山南坡,境内有萨瓦河流过。</h3><h3>在2011年的正式人口普查中,萨格勒布市人口是792,875人。连同萨格勒布县总人口达到了1,110,517,是克罗地亚唯一一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区。
萨格勒布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罗马时代到现在),1094年在东部的卡普托尔主教教区内“萨格勒布”这个名称已始见于史籍。</h3><h3>在1845年,扬科·卡毛夫成为萨格勒布的第一位市长。</h3><h3>在1945年,随着人口快速膨胀和城市扩张,萨格勒布成为了克罗地亚首都,从此开始闻名于世界。
萨格勒布在全国行政区划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直辖市)。</h3><h3>被管理细分为17个区域,大多是都位于低于海平面的萨瓦河山谷。</h3><h3>萨格勒布是全国、西欧和地中海和东南部欧洲的的重要交通枢纽,萨格勒布还有通往其他国家的国际列车。</h3><h3>市内有有轨电车,交通方便。<br></h3> <p>进入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p> <h3>在伊利卡大街中部,托米西瓦街上,有一座老式铁缆车。它将山上的老城与山下的新城连接在一起。乘坐缆车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抵达上城区。进入上城区人们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洛特尔萨克塔。</h3><h3>从塔顶极目远眺,萨格勒布尽收眼底。其中最显著的当数建于中世纪的著名教堂,圣·马克教堂了,那色彩鲜艳的彩色屋顶让人们立即想起飘扬在各处的克罗地亚国旗。其彩色图案由二个臂章和衬底组成,分别代表中世纪克罗地亚的三个古王国,其设计思想带有典型的斯拉夫风格。</h3><h3>在圣·马克教堂的旁边就是为克罗地亚政府机构,议会和市政厅所在地。离圣·马克教堂的不远,矗立着萨格勒布最高的古典建筑,圣·史蒂芬大教堂。尽管它仍处于整修中,但它的雄伟与高度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中世纪克罗地亚建筑的高超技艺。</h3><h3>在圣·马克教堂的另一端就是保存完好的萨格勒布古城门,它是老城仅存的一座城门,建于罗马时代。</h3><h3>与石门相望的就是著名的洛特尔萨克塔了,它曾经是老城城墙的一部分。有趣的是至今上面还设有一尊大炮,当然,它不是用来守卫城门的,而是用来报时的。这里有一位服务人员,每到中午十二点整时,他就会鸣响大炮,这已成了萨勒格布的一个传统。</h3><h3>从圣·史蒂芬大教堂出来就可以来到号称萨格勒布“菜篮子”的多拉克菜市场,每天清晨,菜农们就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把最新鲜的水果、蔬菜摆上来,这里既有鲜亮的蔬菜水果,也有面包、奶酪等食品。</h3> <h3>
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分裂成现在7个国家,分别为:
1、塞尔维亚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体。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联盟共和国——南联盟,后又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塞尔维亚继承塞黑在国际中的合法地位,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
2、克罗地亚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体,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独立,成立克罗地亚共和国,91年10月8日正式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1992年2月,联合国正式承认克罗地亚为独立主权国家。
3、黑山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体,92年,黑山和塞尔维亚组成联盟共和国——南联盟,2003年2月日,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独立。2006年6月28日,联合国通过决议,承认黑山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接纳黑山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
4、斯洛文尼亚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体,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通过议会对外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斯洛文尼亚共和国。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承认了斯洛文尼亚为独立主权国家。
5、马其顿
在前南解体后,1991年11月20日,马其顿独立,由于希腊政府反动它使用“马其顿”做为国家名称,过节社会不承认它的合法地位,到了1992年12月,马议会通过投票的方式,统一将马其顿的国家名字改为“马其顿斯科普利共和国”,93年4月,马其顿加入联合国。
6、科索沃
2008年2月,科索沃议会宣布,通过独立宣言,从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塞尔维亚共和国不成认它的主权地位,所以在国际上不被承认,联合国也没有正式吸纳它为成员国。
7、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92年3月,波黑举行全民公投来决定国家是否独立,波族和克族赞成独立,但是塞族抵制公投。此后3个名族进行来长达3年半的战争。波黑单独独立,1995年11月,在美国的主持下,三个名族签订停止战争协议,后除去波黑的领土外,剩下的地区组成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政府。<br></h3> 南斯拉夫分裂的原因很复杂,由于美篇的篇幅的原因,不能祥细地解说了,如果,阅者感兴趣,各地图书馆有大量的信息可查阅,总之,南斯拉夫分裂,形成了斯拉夫之间的内战,打了好多年,死了不少人,尤其是波黑共和国,内战打的那个惨烈,最后,联合国插手,才最终解决问题……<h3></h3> <h3>现在的原南斯拉夫,分裂出去的七个国家,生活和平安祥,当年的内战,带给人民的伤痛,已经成为了历史。</h3> <h3>我们先去了斯洛文尼亚,它是原南斯拉夫中最发达的经济体,是发达国家,克罗地亚经济也不错,我们坐大巴奔驰在斯洛文尼亚至克罗地亚的高速公路上,其余几个国家经济跟不上,一个比一个穷,当然,还包含阿尔巴尼亚,这几个国家,只有波黑境内有一条二十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波黑的人均收入,折合欧元只有四、五百欧元,约合人民币三、四千元。</h3><h3>在克罗地亚,我去了超市,看了物价,由于是欧共体,物价不贵,我买了黄油饼干等一堆东西,有一大包,用了人民币150元左右,如果在国内,买这些东西,就贵多得多了,补充一句,克罗地亚的经济比较发达,我查了一下,克罗地亚在欧共体中经济属于中下,应该比意大利好点,不知道我查到的经济统计数据对不对。我们到克罗地亚这一天,是西方节日……万圣节,大家放假,商店都关门,店里灯火通明,无人,马路上人不少,来去匆匆,克罗地亚是旅游胜地,虽然淡季,西方游客不少,只是中国人不多,我们前后,碰到了几个中国团队,全是老太太居多的老头、老太团,少有年轻人,而且讲上海话的人多,看来去巴尔干旅游的人,对南斯拉夫,有历史情节的那一代人多吧,国内游客全奔海外旅游热点地区去了,什么新马泰,西欧啦……</h3> <p>圣.史帝芬大教堂。</p> <h3>教堂多放了几张照片。</h3><h3>我们团内游客,可能教堂去的多了,他们只是在教堂前广场转转,没有进教堂,我们这个旅游团,好多旅游达人。</h3><h3>团内有一对夫妻,74、75,不是出生日,而是年龄,整天乐乐呵呵,是开心达人。</h3> <h3>左边的洗手池。</h3> <h3>多条轻轨终点站。</h3> <h3>我们到时,正逢下班高峰,今天是万圣节,许多商店早早关门,享受节日去了。</h3> <h3>亲情</h3> <h3>网红彩蛋</h3> <h3>克罗地亚是男式领带发源地。</h3><h3>我们现在下城区,马上转到上城区去。</h3> <p>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p><p>进入巴尔干地区,含南斯拉夫,不得不说一个人,铁托。</p><p>约瑟普·布罗兹·铁托(1892.5.25-1980.5.4)。</p><p>铁托1892年5月25日生于克罗地亚库姆罗瓦茨,参加过十月革命。</p><p>1920年,铁托加入南斯拉夫共产党。1937年,他成为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p><p>1941至1945年,他领导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战争。</p><p>1945年,他当选南斯拉夫联邦总理。</p><p>从1953年起,铁托连续当选南斯拉夫联邦总统。</p><p>此外,铁托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p><p>1918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南斯拉夫支部。</p><p>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赢得国家独立做出贡献。曾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p><p>战后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推行“不结盟运动”,反对苏联的干涉。</p><p>在20世纪反对霸权主义、提高第三世界国家地位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迹。</p><p>1980年5月4日铁托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逝世,享年88岁。</p> <p>请看下回分解,萨格勒布古街游(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