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怀着“不到黄河心不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驾旅豪情,经过充分准备,叶、罗、陆、贺四伯终于驾车朝着宁夏的沙坡头出行了。</p> <p class="ql-block">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有一片沙漠,东起二道沙沟,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地处宁、甘、蒙三省区交界,这就是著名的中卫沙坡头沙漠。</p> <h3>沙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沙丘纵横,高低起伏,由腾格里沙漠前移堆积而成,多为垄状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构成了典型的风沙地貌,很为壮观。</h3> <h3>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桥的雄伟。</h3> <h3>还有黄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车,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可以骑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也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漠冲浪,咫尺之间就领略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h3> <h3>在中卫这个城市与沙漠相连的沙丘上,绿洲与黄沙相伴,飞鸟伴驼铃起舞,高温与常温一步之遥,十分独特。</h3> <h3>沙漠的沙丘轮廓清晰,层次分明,丘脊线平滑流畅,迎风面沙坡似水,背风面流沙如泻。在大漠深处的沙山之巅,可静观大漠日出的绚丽,目睹夕阳染沙的景色。沙柳树在夕霞下挺拔苍翠,盘根错节,壮若盘龙,极为美丽。</h3> <h3>在无边的沙海中,那一丛丛沙柳,给原本沉寂的沙漠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在这里,生命一旦产生,便很难消亡,因为艰苦的环境,往往可以养育伟大而顽强的生命。</h3> <h3>天是蓝的,地是黄的,漫漫黄沙映入眼帘,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也是清一色黄沙堆砌而成。广袤沉寂的沙海,雄浑,静穆,总是给你一种单调的颜色,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h3> <h3>登高远眺,优美逶迤的沙丘就像是大海掀动的波澜卷起千堆雪浪,蜿蜒起伏,雄姿奇伟。俯瞰足下,沙漠的沟沟壑壑,点点滴滴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千姿百态。</h3> <h3>漫步在金色的沙漠中,就如同审视着凝固的大海,细细的品味着沙漠的雄浑和细腻。沙漠有着不同于其它的风景,它每天都在变幻着新的不同的景色。</h3> <h3>今天你在沙漠中行走、嬉戏,留下了一行行足迹和一块块痕迹,夜晚一阵风吹佛后,它不但可以修复昨天的景色,还出奇缔造出新的更加奇妙的景色。这就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充满了诗情画意。</h3> <h3>不时,远处传来寂寞而空灵的驼铃声,驼队缓缓前行,在无边无际的大漠中沿着一条无形的沙路走下去。似乎在形成大漠的那一天起就预示了骆驼的宿命——为大漠而生为大漠而死,一轮又一轮。</h3> <h3>驼队艰难的步履,沉重的喘息,永远走不完的路。肆无忌惮的黄沙飞舞,骆驼睁着一双模糊的泪眼在漫天的黄沙中看不到时间的流逝,大漠即永恒。</h3> <h3>古往今来,在大漠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厮杀,一场又一场的浩劫,黄沙包容了一切掩盖了一切,只有恒久不变的驼铃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残缺不全的故事。</h3> <h3>在这漫长的沙路上死亡时时相随,一切在死亡面前都变得无比清晰,只有驼铃像一支悠远的曲子奏响生命最后的乐章。</h3> <h3>远眺驼队不紧不慢的前行,像是站在宇宙的边缘一点一点的消失,大漠的落日很美甚至有些悲壮。</h3> <h3>整个大漠都染上一层褐红,太阳就那么一点一点的落下去,红色与沙子融为一体,远处的残阳与驼队融为一体,看上去很肃穆遥远。</h3> <h3>沙漠在人类之前就已存在,虽然它有壮美的风光,但由于它具有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温差较大,冬寒长、夏热短、春迟暖、秋早凉的特点,给人类生存生活带来了不少气象灾害。</h3> <h3>为了保护自然沙漠景观、天然沙生植被,造福人类。治沙工作者和治沙科研人员不畏艰难,终年奋战,使治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丰硕成果。</h3> <h3>在治沙工作中,勤劳智慧的中卫人民与治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一道艰苦探索,创造出了惊人可赞的治沙奇迹,解决了困扰全球的荒漠化难题,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h3> <h3>沙坡头沙漠的摄人心魄之处,在于浪漫沙海中的奇幻瑰丽,在于大河奔流的侠骨柔情。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对大漠黄河壮美的景色,写下了《使至塞上》著名的诗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成了描写大漠与黄河空灵寂寥、飘逸隽永意境的极致,这里面蕴藏着沙坡头多少说不清、道不尽的千古遗韵。</h3> <p class="ql-block">旅途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