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组织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首届新时代语文教师阅读能力培养研讨会

滦河

<h1><b>2018年11月3日我滦州市教育局组织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去唐山实验学校参加全国首届新时代语文教师阅读能力培养研讨<span style="line-height: 1.8;">会。此次大会有十几位师范院长、教授莅临指导,盛况空前。与会教师大呼过瘾,收益匪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b></h1> <h1><b>会上先由两位师范研究生进行微课教学展示:一节课是对戴望舒的《雨巷》中“丁香”这一意象进行鉴赏,琅琅的书声响彻课堂,一节课是运用拟人手法分析《济南的冬天》中的景物描写,教师循循善诱,讲练结合。两位年轻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了十二分钟的微课展示:教态从容,亲和力强,语言干净。</b></h1> <h1><b>十几位教授进行了现场打分及点评,针对性、专业性极强。针对《雨巷》的微课展示,教授们认为鉴赏“丁香”意象的过程,应是文本细读的审美过程,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心中的美调动起来。如可采用勾画描写丁香的词句,不断的丰富丁香的内涵,同时让学生联想、想象丁香样的姑娘。教授们还强调应深入挖掘古今“丁香”意象的异同点,可结合古典诗词理解戴望舒对这一意象的借鉴与再创造。</b><b><br></b></h1><h3><b><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b></h3><h3><br></h3> <h1><b>对于《济南的冬天》一课,教授们认为:对于拟人手法的分析,不应只强调表达效果,应落实到语言表达上,建立起景与人之间的关联,“以我眼观物皆着我之色彩”,应重视引导学生深入到文字的肌理之中。还强调“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用教材教”,可拓展内容,以让自己的课堂更饱满。听了各位教授的专业点评,让与会教师醍醐灌顶,豁然开朗。</b></h1> <h1><b>最让参会教师激动兴奋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孙立权现场授课《小石潭记》。他学识渊博,对课堂驾轻就熟,以点带面的剖析,让与会教师领略了大家风范,学者气度。他以一个主问题“文中描绘的小石潭和柳宗元本人二者有何关系”,他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字词句,或讲甲骨文“伐”的意思,或讲形声字“邃”如何识记,或引导学生讨论“一百二十步到底有多远”“为何崔氏二小生不算在同游者的行列”,最后找小石潭景色特点,柳宗元本人的成就遭遇,从而找到两者的相似点,文章主旨的理解水到渠成。这样高精深的文本解读真的让与会教师佩服的五体投地。</b></h1><h3><br></h3> <h1><b>佩服之余我们不禁思考,孙教授的授课何以这样精彩?仅仅是天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成就了他情感的温度、教师的气度,“读书破万卷”成就了他知识的宽度、文化的厚度,这样高的境界我们参会教师不禁肃然起敬,不禁要鞭策自己“</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1><b>此次大会,我们参会教师</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聆听了十几位教授精湛的点评,享受了一场语文思想的盛宴。各位教授以语文人的梦想与情怀,以教育者的学识与涵养,启迪感染着每一位与会的教师,激励着每一位语文追梦者。让我们循着教授们的引领,“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吧”。</b></span></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