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禅心

行者无疆

<h3>自从爱上了摄影,便爱上了宝峰,爱上了宝峰的北河。</h3> <h3>北河其水澄澈,其山葱茏,常年云雾缭绕,风景怡人。</h3> <h3>这蜿蜒流淌的玉带和郁郁葱葱的山林有一种诗意的美,一种静谧的美,宛若右军书法之信手拈来,淡定从容。</h3> <h3>无须择日,无论春秋,北河始终远离喧嚣,自守宁静。</h3> <h3>倘若撑支长篙,漫溯而上,两岸穿花蛱蝶,点水蜻蜓,幽映白日,清辉照人。</h3> <h3>当绿色晕染了时空,当云雾缥缈了思绪,由然便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h3> <h3>但我不能放歌,我不能惊忧了北河的宁静。</h3> <h3>宁静的北河是中国山水的一个缩影。</h3> <h3>境由心造,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既可以具像,也可以意像,它的美存在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审美理念中。</h3> <h3>而这种意境与佛教的参禅异曲同工,心心相印。</h3> <h3>相传达摩一苇渡江,以心传心,自此禅宗开始法雨流传,宗风广被,花开五叶。</h3> <h3>宝峰禅寺是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马祖大师在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到“平常心是道”,马祖道一的禅法,主张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信自心是佛,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持无所求的平常心,而从中体悟佛法的真谛。</h3> <h3>平常心是道将至高无上的道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与当下平凡之心合而为一,使人在日用之中体会大道,从而更加广泛地开辟了修道的途径。</h3> <h3>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有因果,皆是化相。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h3> <h3>人生是一场修行,注定会经历百转千回。在这场修行里,我们最需要修炼的是心境。</h3> <h3>林清玄说人生最美的心境是清欢。“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特别是在复杂混乱的现代,回归单纯是日趋困难了,必须舍离的东西太多,必须放下的俗物太多,必须断爱的情感太多……”</h3> <h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h3> <h3>淡泊是人生的傲骨,蕴涵着平和。正因为心净无尘,志向才能明晰和坚定,不会被贪念侵蚀,被虚荣蒙蔽。</h3> <h3>宁静是心灵的洁净,契合着禅意。正因为心中宁静,无欲无求,才不会受困于喧嚣的市井,迷惘于世间的流言。</h3> <h3>淡泊与宁静,是同一种境界。江水澄澈千里,在平淡中执着奔流;群山巍峨千年,在静默中恒久伫立。自然早已将这种境界展现给我们,如同日夜更迭、季节流转,如同清泉流淌、松涛起伏。没有欲望和杂念,一切都和谐美好且生生不息。</h3> <h3>陶渊明采菊东篱、黄公望富春山居、林和靖梅妻鹤子……我们不能效古人避世隐居,结庐人境,做到身隐,但可以收敛身心,志趣高远,力求心隐。</h3> <h3>“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人生百年常能醉,算来三万六千场。”莫嗟青春,莫负韶光。且从容端起相机,记录下这北河的山山水水、自然的朝朝暮暮、人世的风风雨雨。</h3><h3><br></h3><h3><br></h3><h3>图/文:行者无疆</h3><h3>拍摄地点:靖安县宝峰镇北潦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