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荣<div><h3><br></h3><div><h3>图及视频:来自网络</h3><h3><br></h3></div></div> <h3>武侠小说泰斗,金庸老爷子于2018年10月30日去世了,享年94岁。这位一生用情至深的文学大师,离我们而去,寻他自己的江湖去了。</h3> <h3> 金庸巨星陨落至今已三天,各种介质媒体对先生评价满天飞,既有褒之又有贬之。赞誉者认为:金庸把新武侠小说由俗入雅,登堂入室,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学巨匠、大师,足以写入现代文学史,流传千古;毁誉者认为:金庸小说文学性不强,小说语言陈腐啰嗦,剧情老套重复,胡编乱造、个人私生活放纵且人品低劣。犹以最近《从金庸看中国中年男文人的卑鄙》一文荼毒流传甚广。这些良莠不齐浑浊信息荼毒社会一些无知看客,使其一部分武迷缺失理智,缺失对事物的是非判断力。从而对武侠小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支柱这一信念发生动摇。我是急在眼里痛在心上,内心沉浮叠荡,使我从最初的惊讶中滑落至内心空虚失落与迷茫之中。平地一声起惊雷,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查良镛(金庸)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涤荡笼罩在武侠迷头上的阴霾。忽然间悟醒了我,先生经典名著安放我青春岁月美好時光。我在此時最应当为先生做的事就是,如何洗刷掉泼洒在先生身上的污秽,正本清源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为先生名著及身世作一些考证与推荐,让更多的人知晓你的人<font color="#010101">格魅力以</font>及闪耀着民族光辉思想的巨著。我想这便是对先生最好的记惦与缅怀了!</h3> <h3>一、金庸先生的简介:</h3><h3> 百度百科对金庸先生的简介是这样推荐:</h3><h3>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h3><h3><br></h3><h3><br></h3><h3></h3> <h3>(一)金庸先生名称由来:</h3><h3> 1955年2月的一个夜晚,金庸刚完成了他小说的开头,还缺一个笔名。交稿时间快到了,他突然灵光一闪,把他姓名最后一个字“镛”一分为二,是为金庸。自此,世人大多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镛。</h3> <h3>(二)金庸显赫的家世:</h3><h3>从下图列表看出金庸家世显赫:与穆旦、徐志摩、琼瑶和钱学森、将百里都是亲戚。</h3><h3><br></h3> <h3>(三)金庸婚姻是三娶三离与暗恋女明星及其评价</h3> <h3>第一任妻子杜治芬。出身富家,两人曾十分恩爱,后杜治芬失业在家,金庸又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她,她寂寞无聊,过得不愉快。最后他俩离婚收场。</h3> <h3>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朱玫是记者出身,比金庸小11岁,婚后育有一子。</h3> <h3>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叫做林乐怡,他们俩初次相遇时,林乐怡只有25岁。</h3> <h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从金庸看中国中年男文人的卑鄙》,文章说:“50多的金庸时与明报附近的一家咖啡厅一个16岁的女侍勾搭很快成了金庸的情人,两人在跑马地附近租巢同居,很快金庸提出了离婚。而他的长子,因为恳求父亲不要离婚未果,最终选择了从21楼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附言文章评论:“金庸与朱玫近三十年的携手共度,也抵不过一个男人临老入花从的色心大动,也抵不过一个饭店女侍的青春机黠"。上述文章,显然是在有意抹黑金庸。</h3><h3>经我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佐证,得出的结论是:金庸出生于1924年,林乐怡出生于1953年,小29岁,林与金庸相遇是1979年,只有25岁。这时候,金庸的长子已经去世。又据2012年第二期《文苑》刊载的《金庸和他的儿女们》(作者:蒋连根)一文描述:“1956年5月1日,金庸与香港大学毕业的女记者朱玫结婚,年底金庸的第一个儿子降生。1976年,金庸长子因为与女友电话里一次争吵,想不开跳楼。这时候,金庸与第三任妻子还没有见过面"。</h3><h3>显而易现是无良媒体为了抹黑大侠,不择手段,移花接木,下流之极。</h3> <h3>金庸→夏梦→夏梦夫妇</h3> <h3>金先生暗恋大明星夏梦,注定只能是柏拉图式的。因为夏梦是一位极有原则、人格高贵的女子,再加之此时夏梦早已嫁作商人妇,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正如古人说:“男追女一堵墙,女追男一张纸",内因不变化外因何来变化呢?两人之间往来从未传出绯闻。但金庸确一值对夏梦暗恋被金庸敬重一生,珍藏在他笔下的江湖里。金侠迷们一致认为小龙女与王语嫣两人最为接近原型。从这点上说金庸是一个谦谦君子。</h3><h3><br></h3><h3></h3> <h3>对金庸情史与婚变,要用辨证的方法去看待。金庸是名人也是常人,是人就少不了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从本质上来看金庸还是心存慈善。感情上坎坷一生的金庸,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答道:“最理想的爱情最好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白头偕老"。 他又说:“你爱一个人,要一生一世爱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你不想做到,是你没法做到。世事难料,当初再好的夫妻,日后就不定也会分手……” 。从他的三次婚变过程就能窥视出一二。</h3> <h3>金庸婚姻与情人一览图</h3> <h3><br></h3><h3>第一次美丽爱情以悲剧告终。在他74岁高龄的时候,曾经对记者说:“是她背叛了我”。这样说时,他眼中露出了泪光。 </h3><h3>第二场婚姻的解体则让金庸事隔多年后,重提时依然心怀负疚,将更多的责任归结为自己。造成婚变不能一慨而论,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的相互作用力是婚变的内生动力。金庸与朱玫在创业阶段风雨同舟,相儒以沫。但进入事业高峰《明报》已成为畅销大报,金庸在写作上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的时候,双方情感裂痕确发生了巨变。一方面金庸与朱玫的婚姻已没有当年的激情;另一方面朱玫性格刚烈,常常与金庸论长短并与报社主编常发生口角,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金庸在心烦之时,就常去附近餐厅喝咖啡。在那里,他遇见年仅16岁的美丽女侍应林乐怡。林乐怡是个乖巧的女子,初次见面便认出大师金庸,见他苦闷,于是上去与他攀谈,两人在日后便结下情谊。而这时的朱玫还全心忙于报社之事,等她发现金庸浪漫的出轨后,已经太晚了。林乐怡已成为金庸甜蜜温馨的避难所。 </h3><h3>第三次婚烟从始而终。金庸外出、讲课对于他们的这段婚姻,金庸如此形容:“平时林怡乐很迁就我,到她发脾气时,我就忍住不回嘴。跟她的关系不算特别成功,又不算很失败,和普通夫妻一样。”</h3><h3>看官,你看到这里你是否对金庸情史与婚变有了一个清醒的全面心认识呢?如若有不同看法或见解请去点评,我们再互动交流!</h3> <h3>二、先生武侠小说代表作品及精典句和画面</h3> <h3>(一)武侠小说代表作品</h3><h3>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说这14个字,便是他的整个青春。他椽笔一挥,就勾勒出一个个江湖,那里月白风清、古风犹存,回响着整个文化中国的余韵。</h3><h3>飞—《飞狐外传》清乾隆</h3><h3>雪—《雪山飞狐》清乾隆 </h3><h3>连—《连城诀》晚清 </h3><h3>天—《天龙八部》北宋后期 </h3><h3>射—《射雕英雄传》南宋 </h3><h3>白—《白马啸西风》清朝</h3><h3>鹿—《鹿鼎记》清康熙</h3><h3>笑—《笑傲江湖》明中 </h3><h3>书—《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h3><h3>神—《神雕侠侣》南宋末</h3><h3>侠—《侠客行》明中</h3><h3>倚—《倚天屠龙记》元</h3><h3>碧—《碧血剑》明末</h3><h3>鸳—《鸳鸯刀》清朝</h3><h3><br></h3><h3><br></h3> <h3>(二)金庸武侠小说精曲句子及剧照,能否鲜活你的记忆,烙进你岁月的轨迹。</h3> <h3>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h3><h3>——《倚天屠龙记》</h3> <h3>世上最宝贵之物,乃是两心相悦的真正情爱,决非价值连城的宝藏。</h3><h3>——金庸《雪山飞狐》</h3><h3>话虽是这般说,可是烦恼之来,岂是轻易摆脱得了的?倘若情丝一斩便断,那也算不得是情丝了。 </h3><h3>——金庸《雪山飞狐》</h3> <h3>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h3><h3>情深意真,岂在丑俊,千山万水,苦随君行。</h3><h3>——金庸《书剑恩仇录》</h3> <h3>你这一生一世,可别去求人家什么。人家心中想给你,你不用求,人家自然会给你;人家不肯的,你便苦苦哀求也是无用,反而惹得人家讨厌。</h3><h3>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h3><h3>——金庸《侠客行》</h3> <h3>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君,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h3><h3>真正的爱情和对方的容貌无关。</h3><h3>先去你的塞外,再回我的江南。</h3><h3>——金庸《天龙八部》</h3> <h3>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h3><h3>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会有江湖,人就是江湖。</h3><h3>——金庸《笑傲江湖》</h3> <h3>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h3><h3>其实大多数时候,真正的爱情要等到你已无法回头时才会发觉的。</h3><h3>世事遇合变幻,穷通成败,虽有关机缘气运,自有幸与不幸之别,但归根结底,总是由各人本来性格而定。</h3><h3>——金庸《神雕侠侣》</h3> <h3>要避免一见钟情的沉沦,记得不要看她第一眼。</h3><h3><h3>当遇到难以辩白之事时,先以大笑乱对方阵脚,再趁对方自我怀疑之时,组织逻辑关系和语言并伺机说服对方。</h3><h3>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生活尽量放轻松。</h3></h3><h3>——《鹿鼎记》<br></h3><h3><br></h3><h3></h3> <h3>前途既已注定了是忧患伤心,不论怎生走法,终究避不了,躲不开,便如长岭遇雨一般。</h3><h3>世上聪明人本来是有的,不过这种人你遇上了,多半非倒大霉不可。</h3><h3>——金庸《射雕英雄传》</h3> <h3>三、金庸武侠小说艺术价值及历史地位</h3> <h3> 北大陈世骧教授说:“金庸小说,细至博弈艺术,上而恻隐佛理,破孽化痴,境界之深,胸怀之大,而不可轻易看过。”北大的孔庆东教授,将金庸升华到四大名著的高度,更是将金庸本人评为百年难得一遇奇才,将先生列入现代文学史的文学大师行列。</h3><h3> 由于金庸对文学造旨之深,爱国情怀,将书写的武侠人物植于民族土壤,艺术感召力直惯每一位华人。如果说有水的地方一定有华人,那么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句话并非是金庸小说爱好者的夸夸其谈,而是铁一般的事实。自从金庸在1955年创作《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写完《鹿鼎记》为止,他总共创作了14部武侠小说(不包括短篇小说《越女剑》)。在近50年中,这14部武侠小说一直在华人世界流行不衰,并且是通过小说、漫画、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媒体流行开来。进入90年代以后,金庸小说更因互联网技术的面世而上了网,使全球懂得中文的网民得以“一睹尊容”,其流行面之广、其影响力之大,令人叹为观止。</h3><h3></h3><h3></h3> <h3></h3><h5><i>1981年邓小平接见金庸,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邓小平是金庸小说在大陆最早读者之一,看的最多的是《射雕英雄传》。</i></h5><h3></h3><h3><br></h3> <h3>金庸的武侠小说已风靡了半个多世纪,堪称粉丝遍天下。 许多名人也都是金庸迷。邓小平、蒋经国、马云、丁磊、李开复等等都时不时会出现在平行的武侠江湖中,传承着其中的嬉笑怒骂和快意江湖。</h3><h3> </h3><h3></h3> <h5><i>古龙、温瑞安、孙淡宁、蒋纬国与金庸合影。前面三位都是著名作家,蒋纬国是政坛名人。</i></h5><h3></h3> <h3>金庸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马来文、日文、韩文等在海外广泛流传。其中以日文与英文的最多。</h3><h3> 作为一个时代的神话,金庸被称为“文坛圣侠”,是武侠小说作家界的“武林泰斗”,还被称作是香港“良知的灯塔”。</h3><h3> 为表彰金庸的贡献于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一颗总编号为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据说,这是我国唯一一颗以文学家名字来命名的小行星。</h3> <h3>四、金庸武侠小说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探源</h3> <h3>金庸武侠小说为什么会如此得到全世界华人读者的垂青和喜爱?</h3> <h3> </h3><h3></h3><h3> 从金庸先生作品主要特点来看:承袭了传统武侠小说形式,在内容方面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并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它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h3><h3> 从金庸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看:其一,每个人物栩栩如生、耳熟能详;其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三,文字的古典韵味文字传承有序,按地气。</h3><h3> </h3><h3></h3> <h3>而金庸本人是这样回答的:“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实际上,真正流传下来的中国艺术传统,就好像国画那样,是根据唐、宋、元、明、清一个系统流传下来,和外国画完全不同……在中国小说方面,自五四以来的小说都不是传统的中国小说“。如果纯粹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金庸的解释是有一定的合理性,颇能令人接受。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看官们想想,金庸武侠小说長期在世界华人世界流传热度不减,这就不应当把他看作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而应当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看官你认呢?</h3> <h3>金庸的武侠小说我认为更应当看做是华人内心世界里的民族精神的支柱。从过往的历史来看,近代以来我们的前辈,为了民族复兴,革新时弊,不惜抛卢头洒热血一股老儿地反传统,结果矫枉过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出现了断层,造成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恶性循环,也就产生了民族精神普遍失落感。整个民族缺乏了一种统摄族魂的维系力量。金庸的武侠小说正好赶上这一时节,塑造了一些“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英雄形象,如王重阳、洪七公、郭靖、凌未风、吕四娘等,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炎黄子孙心仪的英雄人物。金庸小说本质上继承了传统文学的写作手法与传统文化,这才是金庸长盛不衰的原因。关于这点就不多赘述了,看过金庸小说的自然明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个作家可以传承本国的文化财富,实在让人佩服,金庸比当代某些只会崇洋媚外的文人不知道高了多少。</h3> <h3>五、我与金庸武侠小说情缘及感悟</h3> <h3> 我的读书生涯,始于听讲评书和听父母与兄姐们给讲故事开始的,随着年岁增長,逐渐识得较多字的時候,就不仅仅满足于倾听。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开始翻箱倒柜,查找家中收藏的小儿绘画册,津津乐道自已去翻阅领悟。由于当時生活在乡镇街坊里,再加之当時文化又贫乏,很难寻觅到适合我阅读的小说书籍,无奈只能看些“破四旧”時残留下来的,写作比较粗糙鬼神与武侠擂台比武方面故事书籍。往往手棒着几十页,有头无尾或无头无尾残书反复去阅读,但从中还是了解到一些世外的另一扇窗口。尽管如此我还是从读这些书籍当中,感受到读书时的乐趣。馈乏的精神生活环境一直持续到我七九年参加工作。</h3><h3><br></h3> <h3>八0年初我随父母,去给生活在县城表姐的母亲祝寿,发现表姐家里,书柜中列放着先生小说《鹿鼎记》,当時我就缠着表姐取出一本来让我看看,就这样开始接触到先生的武侠小说。刚开始看厚厚的一本小说,是从翻阅插图开始的,看完插图后,再回头一篇一篇往下看小读章节。随着小说的故事情节深入,我深深被韦小宝机灵、勇敢、正义、英雄形像所吸引。至今我还依稀记得韦小宝在《鹿鼎记》中第一次亮相场境:当一名私盐贩子打韦小宝妈妈韦春花的耳光,还骂她“他妈的臭婊子”时,韦小宝大声回骂道:“你敢打我妈!你这死乌龟、烂王八,你出门便给天打雷劈,你手背手掌上马上便生烂疔疮,烂穿你手,烂穿舌头,脓血吞下肚去,烂断你肚肠。”,他接着又钻入盐枭的胯下,抓住那人的阴囊,使劲猛捏。"这段故事将韦小宝的机智、油滑以及无赖的本色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这样一段滑头、调侃对白也让我记忆犹新:“你这小鬼当真聪明得紧,哭得也真像……"韦小宝笑道:“要装假哭,还不容易?我妈要打我,鞭子还未上身,我已哭得死去活来,她下鞭时自然不会重了。”这些接地气对白与人物,与生活在我周围的人一模一样,读来不忍释卷,完全沉浸其中了,并随着主人翁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br></h3> <h3>为了赶在祝寿期间看完小说。我待大家都熟睡后,偷偷摸摸爬起来打开灯又去开始看,長辈发现催睡觉并熄灭灯。随后我又这样几次地,爬起来看被再次熄灭灯,再开再被熄灭灯。后来有些怕長辈们发怒,又偷偷去叫醒表姐借来电筒,藏在被窝内打着电筒以一目二行快续偷看《鹿鼎记》。至此便打开了我阅读先生武侠小说序幕,而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在这期间也借阅读过梁羽生、古龙等系列武侠小读,但我更偏爱先生的武侠小说,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系列武侠小说。这种偏爱与唐朝诗人元稹:“曾经沧海雄为水,除却巫山不是雲。取次🌸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诗意情怀心心相印。</h3> <h3>我当年高考落榜理想破灭,被迫就业又无可奈分配至那地处偏劈、荒凉而孤独的一个山区小镇上。迷茫使我的情感世界处于失魂落泊状态中,是先生武侠小说,陪伴我度过了三裁的青春年华。先生武侠小说塑造的一群“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英雄形象,如王重阳、洪七公、郭靖、凌未风、吕四娘等等,一个个人物从书中走出来,我和他们一起同悲伤、同命运!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串起一个又一个难以忘怀的英雄人物,在我内心激荡起侠骨柔肠的情怀,一种对于快意恩仇的向往,从而化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h3><h3><br></h3><h3></h3> <h3>先生我拜读了您的名著感慨良多:读了您的《笑傲江湖》,让我懂德了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快意江湖,笑傲人生; 读了您的《神雕侠侣》,让我懂得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读了您的《倚天屠龙记》,让我懂得了表面流里流气的人,不一定是坏人,而正襟危坐的不一定是好人。所谓相由心生并不是唯一真理,不要太直观取貌于人,实践才是捡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官要切记这一点哈;读了您的《射雕英雄传》,让我懂得了人生不仅仅只靠机灵、滑头才能腾达于世,而做一个诚恳老实,才会最终快意人生; 读了您的《天龙八部》,让我懂得做人,正气行事但求问心无愧; 读了您的《鹿鼎记》,我懂得了历史是可以改写的,命运终随善恶而行,老婆多与寡是与权势成正比的,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既是历史人物,又是现实人物。如《鹿鼎记》中韦小宝一个不学无术的无懒、靠拍🐴屁、投机钻营、玩弄一些阴谋鬼计反英雄人物。确是生活在我们现实社会当中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h3><h3><br></h3> <h3>读你小说,不仅是一次浪漫之旅,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丰盈了我贫脊的内心世界,找回了已失落的情感,重新点燃我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这,就是你深厚的内力!而今,江湖仍在,先生却走了,我的芳华年代也随着先生的离去埋葬……“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愿大师一路走好!🙏️🙏️🙏️🙏️🙏️🙏️</h3><h3><br></h3><h3></h3> <h3> <i><b><font color="#ed2308">后记:一组悼念诗或打油诗,他来自我身边的同学与朋友以此共同忆惦大师!</font></b></i></h3><h3><i><b><font color="#ed2308"> </font></b></i></h3><h1> <b>《悼金庸》</b></h1><h3></h3><h3>天降一奇才,泼墨铸名篇;</h3><h3>江湖恩仇录,侠义照肝胆;</h3><h3>栩栩众生相,绝妙刻脑海,</h3><h3>笔下痴男女,情泪洒人间;</h3><h3>先生驾鹤去,名篇代代传!</h3><h3> 作者 冬荣</h3><h1> <b> 无 题</b></h1><h3>挥毫平地起风云,刀光剑影笔下生。</h3><h3>江湖恩仇写未尽,又赴西天说诸神!</h3><h3> 诗人 黄宗杰</h3><h1><b> 无 题</b></h1><h3>金庸辉笔豪侠涌,笑傲江湖该英雄。</h3><h3>飞雪连天射白鹿,书剑恩仇誉倚天。</h3><h3>壮士提笔与神游,从此再无笑江湖。</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 诗人 赵署光</span> </h1><h1> <b>缅怀金庸先生</b></h1><h3></h3><h3> 作者/雨巷 七律 平水韵 </h3><h3>柔情铁骨大侠风,笑傲江湖众不同。</h3><h3>除恶护良欢读者,呕心沥血感苍穹。</h3><h3>身披云彩仙宫去,墨驻尘寰世世红。</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从此华山谁论剑? 无人替代是金庸。</span> </h1><h1> <b>金老一路走好 </b></h1><h3></h3><h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h3><h3>雅俗共赏诚非易,铁骨柔情凝笔端。</h3><h3>黄蓉赵敏小龙女,绝世佳人用情专。 </h3><h3>郭靖杨过张无忌,英雄难过美人关。</h3><h3> 生花妙笔随君去,侠坛再难睹奇观。</h3><h3> 九阴九阳降龙掌,乾坤挪移弹指通。</h3><h3> 黯然销魂一阳指,碧海潮生先天功。</h3><h3> 打狗棒法空明拳,独孤九剑妙手空。</h3><h3>武侠巨匠影响大,有华人处有金庸。</h3><h3>君今不幸离人世,世间再无查良镛。</h3><h3> 诗人:斌斌有礼(笔名)</h3><h3></h3> <h1><b>七律 武林印象</b></h1><h3></h3><h3> 王金松</h3><h3>姑苏柳杏大漠烟</h3><h3>剑胆琴心箫笛残 (首联)</h3><h3>漏静禅空霜缱绻</h3><h3>庭深掌乱月盘桓 (颔联)</h3><h3>横刀四海羁酒暖</h3><h3>卧马千年别梦寒 (颈联)</h3><h3>笑却吴钩只影去</h3><h3>江湖不再莫凭栏 (尾联)</h3><h3>(首联)我们在江南那弱柳熏风、吹梅笛怨里流连,在大漠漫漫黄沙、滚滚孤烟中驰骋,凭借着琴剑丹心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在历史的风暴中仗义行侠、为国驱驰为民请命。</h3><h3>(颔联)在战斗的间隙、在参禅悟道养气练功的空闲中,我们也会在美人怀中舔舐伤口,也有深沉的寂寞依恋,有无处渲泄的烦愁,在滴滴嗒嗒的更漏声中拳路㤺张,掌风凌乱。只有那霜月无眠,转朱阁 低绮户,长久注视、抚慰着我们疲倦的心灵。</h3><h3>(颈联)不要羡慕我们纵横四海,你可知道西出阳关无故人,羁绊他乡不能归的苦痛?只有在狂饮高歌中寻求片刻解脱;不要责怪我们与心爱的战马醉卧沙场,宁愿千年酣睡💤不再厮杀,但偏偏“别梦依稀咒逝川”,慈母、恋人梦里相见,征衣寒,相思泪更寒,“雪涌蓝关马不前”。</h3><h3>(尾联)金庸大侠走了,武侠的世纪过去了,笑看来时路,都是过眼烟云。不如放下“男儿何不带吴钩(弯刀),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志,“怒发冲冠,凭栏处瀟潇雨雪”的豪迈;抛却“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的孤寂;忘记“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见时容易别时难”的遗憾,———“欢乐恨,离别苦,个中更有痴儿女,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让历史的声音去“笑傲江湖”吧!</h3><h5><i><font color="#167efb">备注:以上是诗人修改后的诗及注释<br></font><font color="#167efb">金松是我同学,我俩情趣相投,从小常打闹玩耍在一起。他是一位才情兼备的性情中人,又是一位术业有专攻,悬壶济世的三甲级医院的名医(教授)。常见有见地文章或诗刋载于各级官方报刋。</font></i></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