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互联网日渐发达,通过互联网传播观点,更加便捷。这些观点,鱼龙混杂,稂莠不齐,泥沙俱下。</h3><h3><br></h3><h3>国人喜于跟风,却不善于思考,或人云亦云,或如墙头草,随风倒,关键看风势大小。偏偏互联网最擅于挠人的咯吱窝,专挑热门的、敏感的问题说。为求扩大传播距离,延长传播时间,说时故作惊人之语,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或夸大其词,或穿凿附会,或弄虚作假,专门颠覆常识。</h3><h3><br></h3><h3>更可恶的是,一个问题反复无常地说,这几天说“白马非马”,过几天又说“白马其实也是马”,都是言之凿凿,信誓旦旦,让人莫衷一是,举棋不定。
</h3> <h3>比如饮食。今天有人说“百岁老中医说了,不吃晚饭有利于长寿”,明天就有人说“科学证明,不吃晚饭死得快”;今天有人历数素食的好处,明天就有人罗列荤食的裨益;今天有人说“饥饿可以饿死有害细胞”,明天就有人指责“那是胡说八道”,等等。</h3><h3>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自幼到大获得的经验来判断是非呢?我们为什么凡事总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呢?上天给了我们大脑,我们为什么不反问几个为什么呢?</h3><h3><br></h3><h3>1929年,清华大学为王国维立碑,陈寅恪作碑铭,首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距今已近90年。90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如此冥顽不化、轻信盲从呢?</h3> <h3>有些问题,我们即使不具备专业素养,也一样能分出青红皂白。</h3><h3>
就说饮食。我们有必要要别人来教我们如何饮食吗?比如晚饭。汉代之前,确实很少有人吃晚饭,但那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结果,想吃也没有吃的,而不是为了什么养生;当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后,世界人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日三餐,你怎么说否定就否定了呢?难道一日两顿饭的古人,比一日三餐的今人长寿?</h3><h3><br></h3><h3>比如素食。人的肌体的发育是离不开动物蛋白的,尤其是大脑。而人类之所以得以从众多动物中脱颖而出,除了其自身构造有别于其他动物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吃肉,尤其是吃熟肉。</h3><h3><br></h3><h3>另外,你看动物世界,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聪明,这是其一;其二,食草动物并不比食肉动物长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h3> <h3>现实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僧人。真正的僧人是不吃荤腥的,还要“过午不食”,而真正的的僧人,很少有高寿的——能过七十,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他们也会胖,但有种胖,叫“虚膘”,不是真正意义的胖。至于饥饿可以饿死有害细胞,则纯属无稽之谈。</h3><h3><br></h3><h3>试想在一个猪圈里养了几十头大小一致、地位平等的猪,在不喂食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把一些猪饿死,而另一些猪却完好无损呢?当真有可能把有害细胞饿死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那些好细胞也一定会与那些有害细胞一起同归于尽!因为它们不具有幸免于难的当然道理。</h3><h3>
当年提“破除迷信”。 我想,迷信鬼神,还不算是最大的迷信,权威才是对人的思想危害最大的桎梏。人们信互联网上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就是迷信权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