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敦煌,大漠尽头的风月,丝绸路上的千年故事,穿越时空,我要寻找另一个☝️你……<br></h3> <h3>敦煌“艳遇”😏</h3> <h3>收获幸福</h3> <h3>汉长城、玉门关、阳关等遗迹,残桓断壁,空留形质。
漫步其间能深切地体会到“玄奘之路” 的孤寂与隐忍,以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之情。
</h3><h3><br></h3> <h3>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唐代大诗人王维的</span>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h3><h3>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而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让后人凭吊。</h3> <h3>虽说</h3><h3>你走你的阳关道</h3><h3>我过我的独木桥</h3><h3>但是</h3><h3>一路有你</h3><h3>是我最大的</h3><h3>幸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有一壶酒,</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足以慰风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聚散终有时,</div></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此去无故人。<br></h3> <h3>说起玉门关,不禁想起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那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h3><h3>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古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之心驰神往,怀古之情,油然而生。<br></h3> <h3>大漠马帮</h3><h3>无人能及</h3> <h3>大自然好像独宠敦煌,为它用尽了鬼斧神工。</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进入雅丹地质公园,就相当于进入无人区,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俗称雅丹“魔鬼城”,</h3><h3>在雅丹地质公园里,风蚀而成的地质遗迹,奇幻壮观,它<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这座奇特的城堡,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整个雅丹地貌群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布局有序。</span>随风而吼,诡异惊悚。这些风蚀柱一个个似物似人、似禽似兽的造型,"石人"、"石佛"、"石蘑菇"、"孔雀"、"宝塔"、"蒙古包"等无奇不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也许只有真的走进这里,才能发现,“震撼”二字根本不足以描绘这里的威武雄壮。<br></h3><h3><br></h3> <h3>雅丹魔鬼城路遇沙尘暴</h3> <h3>“我不愿走近你风动的墙壁,
怕我呼出的浊气污染了你天衣舞裳”。
</h3><h3><br></h3> <h3>汉长城的千年胡杨
【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敢问痴情深几许,三千岁月笑从容!<br></h3> <h3>机场✈️附近的胡杨林</h3> <h3>“莫高窟把艺术融进每一寸墙壁,把灵魂融进每一种艺术,传世的莫高、千年的莫高,我要揭开你神秘的面纱,一睹你的芳容”……<br></h3> <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br></h3> <h3>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br></h3> <h3>鸣沙山一片沙海,天地豁然。
人们总说“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路”,但鸣沙山却不能。无论你留下怎样的印记,风沙舞罢,终成漫无天际的浪涛丘迹。<br></h3> <h3>如新月般弯曲的沙漠第一泉,临沙却无尘,清澈可映月,在满天飞沙的荒漠里堪为奇观。
“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顺应鸣沙山的荒芜放空自己,便能忘却一切凡尘杂事。<br></h3> <h3>鸣沙山驼队</h3> <h3>你怎么了🤔️🤔️</h3> <h3>原来如此🙀🙀</h3> <h3>地道的青稞酒</h3> <h3>不得不说的敦煌美食</h3> <h3>开心一刻🤭🤭</h3> <h3>敦煌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
有人说敦煌是一方灵魂与美学集结的心灵胜地,是一个欲望与信仰辉映的精神家园,是一场醉了千年也不愿醒来的大梦。
人生有苦,每一次的旅行我们都希望带着风尘而来,卸负轻身而归。而敦煌就是一个能卸负轻身而归的地方,如果你受够了世事纷扰,看够了车水马龙,不如就来一次敦煌吧!
</h3><h3><br></h3> <h3></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荒漠丝绸之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阅古人沧桑变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笑看世事一瞬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独留飞天纵千年。</div></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相聚又别离,</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别离再相聚。</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秋风拂金桂,</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下期缘再续。</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