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磁街的记忆:少年时期我经常听到的对话就是:甲问乙.你干甚个呀.乙回答.下街个呀。这个街就是大磁街.我们兄弟姐妹就喜欢跟着我爸下街.因为跟着他一定能给买些好吃的.我妈下街我们是从来不跟的.跟着要甚她也不给买。大磁街虽小但五脏六腹俱全.有红旗食堂5分钱一个白皮饼了.9分钱一个油旋儿1毛4分一个混糖饼子.我最爱吃的就是混糖饼子.一口咬下去舒腾腾的甜香的厉害。食堂东邻就是肉铺那时猪肉要肉票才卖给你好像八九毛钱一斤。肉铺的东南是小红门门是卖学习用品什么的.小红门门向东上破后南拐是土产.卖锅.铲什么的在南是绿门门卖食品.绿门门对面向南一点儿就是粮站那时吃的都是供应粮是定量的.玉米面供应的多白面很少.那时买面都地排队.那时我还小一般都是我姐把面背回家.一背就是六七十分回到家常发唠叨。是啊背到家地半个小时真是够累的发发唠叨也正常哈哈!</h3></br><h3> </h3></br><h3>80年代大磁街非常热闹.尤其是夏季.满大街的人来人往.有本地职工家属闲暇时逛街玩的.也有本地农民兄弟在街上耍的.还有外地人在街上踢鼓子卖艺的.也有在街边卖药的.记得我十一二岁时肚子里有虫子.我父亲就在街上买了那药回家就吃上了.吃了几顿一点事儿都没顶就拿着剩余的到街上找卖药的.呵呵呵.那卖药的早没影了.一定是又到别的地方骗钱去了. </h3></br><h3>关于大山的记忆:身处石拐的任何一地都是四面环山.在石拐很难找着大面积平地.在我映像中缸房地那一片是最大面积的平坦之地.石拐的大青山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其特点.而且东山西山南山都特点不同.我所处的中心是大磁所以总感觉北面的山没有什么概念.东山的夏季是我最喜欢的.那满山遍野的山花开在各各角落.儿时的我长和小伙伴上东山去抓扣蚂蚱.有一次我只管用卦了扣蚂蚱.把蚂蚱用罐头瓶带回了家却把卦子丢失在东山.我妈只是生气但并没有打我一下.东山学校东南方向有一各山路很窄有的地段很陡.我们小伙伴常在那山路上赛车.赛的什么车呢?我不说现在的青少年很难想到.对于生活在石拐的我同龄人一定知道.对.就是那种自制的轴承车那里叫滚珠盘车.我们拎着滚珠盘车走在陡坡高处人座在上面利用惯性开始放车.途中有转弯是驾驶技术的关键.一不小心就会人仰马翻.</h3></br><h3> </h3></br><h3>关于电视的回忆.我家人口多自然经济条件有限.在那个公有制年代谁家的经济条件好那这家的孩子一定少.80年代初期电视绝对是新鲜物.有电视的家庭另人羡慕.14英寸的黑白电视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价格400元左右.当时我父亲每月70多元母亲30多元.哈哈不吃不喝4个月才能买的起电视.咱是懂事的孩子自然不会要求家里买电视.那想看怎么办啊?只有到有电视的邻居家看.记忆中我第一次看的是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那里的台词青空霹雳记忆深刻.主题歌天天哼哼着好是惬意.在后来就看《霍元甲》了.这电视剧一播放真是万街空巷.我知道的下井工人都有为了看而旷工的 </h3></br><h3>关于收音机的记忆:记的那是81年的夏季我的姐姐参加了工作就买了台收音机好像是30多元.我老开心了对它爱不释手.记者没有它时我和我哥大中午的到羊肠沟一位姓韩的大爷家听评书《西游记》.现在好了家里有了就不用大中午头跑出去听书了。在这以后连丽如播讲的评书《东汉》单田芳播讲的《三国演义》中央广播电台的对少年儿童广播节目.都是我家的这台收音机播出的.那时有个每周一歌节目是我必听的记忆最深的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那铿锵有力的开头听了总让我热血沸腾!.。 </h3></br><h3>到了冬季故乡的河槽就是别一种景象了.大青山脚下的无数泉眼并没有因为寒冷的到来结束泉水的涌出.宽阔结实的冰面下暗流还在继续.此时我们这些爱玩的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纷纷从家里拿出各式各样的冰车来到这个游乐天堂.有双轨的冰车.有单轨的冰车.还有大一此的男孩玩的是冰刀.随着年龄的增长所玩的冰具是不同的.如果是十三四还玩双轨冰车就会被人笑话了.一般这个年龄段玩的是单轨冰车.而且做的越小越好用冰锥划起来嗖嗖的非常之快.我自己做的冰车也就20多公分长划起来非常灵活!我们同学在一起经常搞比赛很有趣味.有时能从大磁划到石拐.哈哈成了交通工具!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zM1MzQwMw==&appmsgid=10014040&itemidx=2&sign=9b0a1761a44da9a2971e16699c4dd9e3&scene=4#wechat_redirect"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