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

湖滨烟花

<h3>为什么活着?大凡活着的人似乎都想过这个问题。但也似乎没有答案。然而,活着就喜欢想:为什么活着?人人如此。不过,如果拿这个问题问他(她),保证给你打哈哈,仿佛他(她)都未曾想过。</h3> <h3>这确实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一方面人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另一方面归宿都一样。不一样的人生相同的归宿,无论怎么说都是有些矛盾的。生命之于宇宙何其短暂,要让生命活出超越现实的意义来也是难上加难。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梦,最终都是一场空的思想很有市场,几乎占领了每个人的头脑,只是有的人愿意承认,有的人死不承认罢了。但不管承认不承认,每个人都得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得谈“意义”。</h3> <h3>有的人说:“活着真好!”说这话的每一个人都已经感受了生命的美好,他们肯定都认为活着是很有意义的事,至于意义是什么,有必要深究吗?有的人说:“活着真没意思!”说这话的每一个人一定感受了生活的艰辛,他们在思考:活着的意义在哪里?从而决定要不要活下去。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里对“活着”的意义似乎有了很深的探究:活着要有意义,不要做活死人。但怎样有意义,又是各说各的。也许被说成“活着,已经死了”的人还不服气,认为自己真实地活着,而且还活得有滋有味。所以,活着的意义还是有争议的,是不是“活着真好”就有意义,“活着真没意思”就没意义?如果不是,那么怎样活着才有意义?</h3> <h3>在温饱线挣扎的人们,他们想吃的饱一点,穿的暖一点;有了吃有了穿的人们,他们就希望吃的更好穿的更好;吃好穿好的人们,他们的目标就开始有了丰富的变化,人类社会称得上好的东西都将成为目标。地位、权势、金钱、美色、荣誉、江山,样样精美绝伦,哪一样不令人神往!所以,有人认为获得地位,活着就有意义;有人说获得权势,活着就有意义;如是种种。一部分人通过努力,结果如他所愿,成功获得了“地位”“权势”“金钱”等,生活舒坦快活,于是肯定他活着有意义。而有一部分人,奋斗了一生,什么也没获得,失败得一塌糊涂,灰头土脸,一贫如洗,于是评定他的生活没有意义。所以,活着就要成功,成功是活着的意义所在。可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败的人总是多的,而且就算胜的人也不能总胜,一旦败了呢?那么说,活着也没意义了。如此这般,世间就没有多少人活着有意义了!</h3> <h3>那活着的意义隐藏在哪呢?有人说,活着主要看过程,不要重结果。树立一个理想、目标,朝着这个理想、目标努力创造与奋斗,这样的过程就有意义。可是,创造与奋斗是艰辛的,有时还是痛苦的。难道活着就是为了艰辛与痛苦?总结人生时,用数据来统计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承受了多少委屈、冒了多少个险,以此说明活着的意义。如果所有的劳累都一无所获,这劳累又有何意义可谈。如若劳累又要与成果挂钩,那就又绕到上述的以“成败”论意义了。显然,活着不是为了创造与奋斗,更不是为了吃“创造与奋斗”的苦。有人说,活着有吃有穿有玩,能快乐就有意义。这种目标一方面难实现,另一方面即是“意义”最反对的。</h3> <h3>生命即是活着的起点,又是活着的终点,既然作为活着的依据,它有它的特点。自然的观点看生命:生来平等,无善恶之分,也无功利之别,都遵循着孕育、幼小、成年、衰老、死去的规律,展示生命的神奇与珍贵。当生命进入社会,用社会的观点看生命:必定活成善恶与成败;活成贫富与贵贱;活成高雅与平庸。生命的社会形态丰富多彩、千差万别:有的粗狂,有的斯文;有的奋进,有的安逸;有的无耻,有的高尚;有的忍辱负重,有的以暴制暴;有的延年益寿,有的自我了断……活着,就是要展示生命的千奇百态,凸显生命的活力。这是生命的宿命。</h3> <h3>另有人这么认为:活着要有意义,那就要被需要。少时被父母捧为掌上明珠,父母需要;情窦初开时,为恋人所挂念,恋人需要;成家立业了,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家庭需要;成年人年轻力壮、精力旺盛,单位需要;学有所成服务社会,社会需要。活着,就是为了一个一个的被需要,从而在被需要中感受生命的意义。被需要的感觉是快乐的,正所谓“活着真好”的感叹。但是,被需要不可能确保永远。当身陷被需要的泥塘中不能自拔时,突然遭受遗弃,比如成了孤寡、流浪汉,寻找不到半点被需要的感觉时,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正所谓“活着没意思”的哀叹。</h3> <h3>活着要有奋斗,会有成功,也会被需要。很多人曾经把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活着的目标,总以为这就是活着的样子。可是,活着,活着,突然发现自己活得颓废、活得苟且、活得失败,活到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活着似乎已经没有理由,活着已经没有意义,可是内心却执着于活下去。此时才幡然醒悟:活着,并不是为了名誉、地位、金钱、权势,而是在为生命做演绎,是要给生命一个交代。给你一条命,你要给它一个样子。“活着”犹如一支画笔,以理想信念为框架,用奋斗、能耐、荣耀作颜料,浓墨重彩描绘生命的形象。生命从活着开始,生命到死亡结束。活着,作为生命的表现手段,责任重大。如何活着让生命流光溢彩,这是活着的使命。</h3> <h3>活着,在社会中,很难活出自然的色彩。正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的活法好在自然与脱俗。牡丹作为自然生命不敢说比苔花伟大,只是各得其所罢了。然而,在社会中,苔花哪能不羞涩?诸如:苔花与牡丹,乞丐与富翁,看门狗与千里马,强盗与警察,各有各的生命状态,但在世人眼里贵贱、雅俗立判。纵然羡慕苔花的底气,可也难以信任苔花的前程。当我们以道德与功利的观点来讨论谁的生命有无意义或谁的生命更有意义时,不知道“苔花”情何以堪!也不知道哪天苔花不学牡丹开了!</h3> <h3><br></h3><h3> 生命属于自然,也属于社会,主要属于自己。活着,是给生命一个交代。活着没有超越现实的意义。在宇宙眼里,人类的智慧与蜜蜂筑巢一般不值一提;在蛋白质眼里,人只是它生命的其中一个表现方式,人类的所有努力只是在为它打工;在上帝眼里,人类罪孽深重,活着无非是赎罪。在你的眼里,生命就是主人,你便是奴仆,为主人服务是你的天职,活着让生命得以延续,让生命在自然面前、在社会面前有点光彩,这便是活着意义之所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