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撰文∥ 王爱华 </p> <p class="ql-block"> 我万万没想到这辈子会学打太极拳,也万万没想到“跪拜”的师傅既是中学的同学、又是当年一起落难氮肥厂的工友洪丽雅。</p> <h3> 说起练太极纯属偶然。以我性情急躁做事风风火火的性格,一直看不上这项运动,总觉太极动作过于缓慢,不威猛,不超逸,少有轻如飞腾重如劈雷的旋风韵味。谁知多次遇到老同学洪丽雅,她多次劝我,说太极拳运动对健身养生都有好处,我将信将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看,没想到,这一“看”,竟然是小卒子过河——回不了头。</h3> <p class="ql-block"> 说来好笑,同桌的田兴友也像我一样,他听说我跟洪丽雅学太极,好奇之下,也抱着“看一眼”的心态来观拳,殊不知,马脱缰绳鸟出笼——有去无回。</p> <p class="ql-block"> 随着同学源源不断的加入,不到一个月,队伍迅速发展到二十多人。我们便组建了微信群——太极同学。</p> <p class="ql-block"> 开始跟师傅学练拳,说是学,其实多半都是观赏。没想到师傅的拳竟会打得如此出神入化,柔中带刚,绵里藏针,松柔慢匀,轻灵圆活,一式“金鸡独立”立得风生水起,大气磅礴,气贯长虹,顶天立地,给人一种健、力、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尽管我先田兴友早来一步,但学起拳来,他的成绩总在我前面。我学到第16式“撇身捶”后就学不下去了,老是记不住后面的动作。再看田兴友,人家挥舞得是像模像样,且不说“双推手”推得是潮鸣电掣,势不可挡,单是那“肘底看拳”,手势就绕得孔武有力,尽显潇洒。</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我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不努力,不努力的原因是爱走神,走神的原因是沉浸在师傅那富有魅力的拳韵之中。师傅有所不知,她的拳韵在她的两个徒弟身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力”,对田兴友是动力,对我则是“阻力”。练拳的时候,田兴友对我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相信,原来一个柔若无骨、纤腰一把的女子居然会把个太极打得如此虎虎生威,富有阳刚之气,边说边模仿着师傅那刚劲有力的“金刚捣碓”动作。是的,这正是我走神的原因,看着她打拳我老是不由得回想起她的过去。</p> <h3> 师傅读书那会人长得很是漂亮,是我们班上的“班花”,在校园里的回头率是极高的;她爱穿一件浅色衣服,坐在教室里,仿佛一朵在风中微微摇曳的百合花,散发出幽幽的清香;那时的她,活泼开朗,充满朝气,笑脸常开,一头黄果树瀑布般的美发“飞溅”在肩上,加之“马伊琍”似的小虎牙,尽显天真烂漫,一双秋瞳从谁的面前掠过,谁的心海都会荡起微微波纹。 </h3> <p class="ql-block"> 记得读书时师傅和樊丽英同桌,我发现她俩是个“小馋猫”。我坐在后面,经常闻到前面飘出各种诱人的导致我听课精力不集中的香味,循着香味看去,她俩课桌下藏着千变万化的零食——麻辣大头菜、盐葵花、糖包谷花、牛肉干巴、饼干、豌胡豆、苕干等等,或许是师傅爱吃小嘴的缘故吧,经常引起我对她的注意。在我的印象中,师傅爱笑也爱哭,经常未曾开言泪珠儿滚滚,“梨花带水更添媚”。我那时就觉得爱哭的人眼泪浅,禀赋柔脆,惹不得,所以小心翼翼地“敬而远之”。</p> <p class="ql-block"> 后来参加工作后,我对她多了一个印象:弱不禁风,堪比林黛玉。最初我们同在县里的一家企业工作,她在碳化车间,我在合成车间。那时可谓是我们人生际遇最为艰苦曲折、失意颓丧的低谷时期。她考取大学被人顶额,从此开始了落难人生;而我则作为一名“人才不能外流”的“企业骨干”,被强留在濒临倒闭的氮肥厂里苦苦挣扎,从此考学、事业均为不顺。我在氮肥厂整整呆了二十年,后调到检察院,彼此就很少见面了。不时在街上相遇时,她显得病体衰弱“朱颜瘦”,一副随时都会被风吹倒的样子,说到她身体的逆转,其妹洪飒丽感慨万千:“原先不管走到哪家,她都是倒在人家沙发上,从来没看到她好好坐上一分钟过,神奇的是,自打太极后,身体反而比我好了。” </p> <p class="ql-block"> 记得“入围”前,师傅对我说,她以前的身体很差,吃什么都没胃口,三天两头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是太极救了她;不光是她,还有曾家铭,她说,曾家铭患脑梗,来的时候,嘴是歪的,打了一段时间就好了。其实,她就不以身试教 ,我都坚信太极的好处,更何况她红润的脸色、满面的光彩、灼灼的阳光气质就是最好的明证。 </p> <h3> 的确,练太极能感受到身体细微处的运动,每一个动作都是桩,好比身体深层的自我按摩 ,激活了肢体运动无法触及的小肌肉小经络。最明显的是,吃得香,睡得着,生活有规律,精气神十足,应该说,太极给了我枯木逢春的喜悦。但说实话,我坚持打太极却并非是看重太极强身健体的功效,而是师傅那一招一式的拳韵所昭示的震撼之力,在我看来,她的一个“青龙出水”足以将人生所有不幸击得粉碎。 </h3><h3></h3> <h3> </h3> <p class="ql-block"> 因为在练太极过程中,我逐渐从其妹口中得知了她后来的一些人生磨难和不幸。一直以来,她被生活抛向逆境,学业荒废,家庭艰辛,工作不顺,年龄陡长,苦苦挣扎的她十多年前就成为一名下岗工人,如今退休工资仅两千多元,在别人看来很是不幸,但在她却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她爱说的一句话是,比上不如比下有余。正因为她持有这样一份心态,生活再艰难,都难不倒她,工作、婚姻、家庭、孩子所有一切都打理并兼顾得好好的。我从她的身世看出,生活的亮丽也好、苦闷也好、甜美也好、揪心也好,都是自我心境的缘故。心若无澜,碧海晴天。对她来说,纵使生活一千次地把她逼向绝路,她也一千次地感谢生活。 </p> <h3> 实际从师傅刚猛霸气的拳架上,足可看出她外柔内刚坚不可摧的生存意志,她内心之丰盈,足够克服天下不测风云,抵御世间的一切不顺,我现在似有所悟,师傅的逆来顺受,她的沉默,固执地充盈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正如她的拳韵,蕴含一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哲理。她恪守女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相信总有一天,命运之神会重塑属于她的真实的人生气韵构成的风景。 </h3> <h3> 如果把生活比喻成一条河流,个中必有水涨水落。我惊讶于师傅能在瘦骨嶙峋的季节,从日渐干涸的河床底,看出勃勃生长的绿色小草点缀灰暗的背景,成就另番风景。她所应对的人生挫折态度,给予了我照彻人心的哲理和诗情,也给予了我蓬勃的活力。</h3> <h3> 有一次洪飒丽说,她姐以前曾经一度过得非常艰难,差点迈不过那道坎。得知“那道坎”的个中,使得我在做“掩手肱拳”的时候, 心情颇为沉重,思绪又飘飞起来,以至于上半身不知不觉地向一个方向倾斜,师傅当即指出并纠正,她要求做每个动作的时候一定要立身中正,她也时常告诫我们做人也要像打太极拳一样立身中正,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h3><h3></h3> <p class="ql-block"> 师傅的一生历练就像她比划的太极一样,一招一式不仅立身中正,还兼有快慢相间、刚柔并济、松紧有度、阴阳开合。从师傅的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里,可以看到太极的拳韵,哲学的内通,美的造型,诗的意境。 </p> <p class="ql-block"> 从太极蕴含深奥的人生哲理来反观师傅的人生历练,发现她快乐时,淡定如尘,失落时,静默如花,足见其对“阴阳调和”的把握。</p> <h3> 人的一生,曲折往复,犹如这一套拳,在经历了一阵击地锤、旋风腿、小擒打、转身双摆莲……之后,渐入无声舒展,淡然收尾,待到收势那一刻,是生命的滋味,亦是拳的韵味。 </h3><h3></h3> <h3> 自今年五月二十七日成为“入室弟子”至今,我坚持打太极已近半年,虽然我已把师傅传授的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精要七十四式学完了,但是还是没有完全把太极拳蕴含深奥的人生哲理领会完。 </h3> <h3> 不知同桌的田兄是否对当初的“不能回头”有所解然,反正我是达地知根了,原来她是带着高贵的层次和品位、成熟的气质与涵养撞入更多人们心田的,赢得更多人们的尊仰,方成为她所拉起的“太极同学”这只队伍的领军人物——太极师傅。</h3> <p class="ql-block"> 如今师傅已六十出头,哪怕穿一件普通的太极服,其凌凌的气质,也会抹净她一世坎坷不平劳累挣扎的灰垢,在我心中,这世上还有没有一个纯真善良的淑女,能同师傅匹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