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野长城2018.10.25

闻杉

<h3> 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了绥中10月25日有雨,心里窃喜,拍“最美野长城”的佳期到了,非常期待深秋“雾长城”的精彩呈现!约上两位好友启程直奔西沟长城。 </h3> <h3>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br></h3> <h3>  锥子山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和明正统七年(1442年),座落于绥中县永安堡乡境内,全长22千米,其中敌台40座,烽火台22座,马面4座,关隘6座。长城墙体多建于山脊之上,少量建于半山腰或横跨河谷,其修建基本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山边险、因河为固”的特点,墙体分为石墙、砖墙、山险墙、山险四种类型,于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  锥子山长城以锥子山为交点,呈“丁”字形分布:从南边延伸而来的长城,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海滨的老龙头长城开始向北,经过角山长城、九门口长城直抵锥子山南坡;从西边延伸而来的长城经过河西走廊、黄土高原、燕山山脉直抵锥子山西坡;从东边延伸而来的长城从鸭绿江边出发经辽河平原、辽西走廊直抵锥子山东坡。<br></h3> <h3>  三段长城从不同方向齐集一山,如同三条巨龙相遇,这在万里长城上是极为罕见的。<br></h3> <h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48路义勇军在锥子山长城附近坚决抗战,打响了长城抗战的第一枪。1949年辽沈战役后,第四野战军部分部队从锥子山长城一带入关,参加平津战役。<br></h3> <h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长城学会理事冯永谦老先生曾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辽宁古长城》一书中这样评价锥子山长城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在辽宁地区的明代万里长城中,锥子山长城不仅选择地势最险峻,建筑布局最为雄伟、壮观,而且至今保存也最为完整。因此,它被称为第三八达岭,这是丝毫也没有夸大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