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可爱的辽宁啊!在这秋末冬初的艳阳天中,我们这些50年前20中的莘莘学子,如今已是七旬光烂烂的老童。踏着娇健欢快的步伐,来参观辽宁省博物馆一一这座举世闻名的神圣艺术殿堂。让我们追昔前世,展望新生,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跃28万年的漫漫时空,去和我们的老祖宗们对话、畅谈……</h3> <h3>欢迎同学们来辽博参观!</h3> <h3>久日未見,照个相吧!</h3> <h3>辽博的讲解员为我们热情讲解</h3> <h3>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位于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居住址。1974年以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对金牛山古人类遗址进行多次发掘,除发现78种哺乳动物化石外,还发现人类使用的打制石器、人类居住面和人类用火的痕迹。</h3> <h3> 我国考古专家组 对属于个体的金牛山原始人的头骨和骨架化石与北京人头骨.骨架化石..相对比...发现!“金牛山原始人头骨”已接近现代人,距今约28万年。这一考古发现,被列为1984年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科技之一。</h3><h3> 在这里还出土了大批打制的石器和部分骨器说明那时处于旧时器早期,在山洞里还有发现许多燃烧过的哺乳动物残骨,这是“金牛山原始 人”使用过的天然火,并早已熟食的证明。</h3> <h3> 金牛山人,你们从饮血茹毛的艰苦日子中发现了火,吃上了美味的熟牲,你们幸福吗?</h3> <h3> 析木城石棚,位于辽宁省海城市东南34公里析木镇前姑嫂石村。石棚集祭祀、埋葬于一体,对研究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早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h3> <h3> 暴风骤雨、雷轰电击都摧不垮的史前石棚是怎样的大力士力托万斤啊?</h3> <h3>石棚建筑乃远古人的奇迹!</h3> <h3> 关于石棚的性质、用途,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原始宗教祭祀建筑物,一说氏族活动的公共场所,一说是巨石坟墓。</h3><h3> 据有关史料和专家实地考察,认为:它是氏族部落首领或奴隶主贵族的巨石坟墓。其文化年代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它既是氏族首领或奴隶主的墓葬,同时也是后人追悼祖先的祭祀场所。石棚按规模分小、中、大三类,小石棚为个体墓葬,中石棚为群体墓葬,大石棚为祭祀活动场所。</h3> <h3>红山文化:6000年前中华文明的完美绝唱。</h3><h3> 中华文明之源——在辽宁省西部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名为大凌河,她也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大凌河不仅是辽宁省朝阳市的母亲河,而且与内蒙东部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等一起,共同发育出古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根系之一——红山文化。</h3> <h3> 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她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对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史、传统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都产生重大影响。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确是中华民族寻祖问源的圣地、东方文明的曙光。</h3> <h3>玉猪龙</h3><h3> 又名玉兽玦,红山等地发现的玉器。玉猪龙的背部均有一两个对钻的圆孔,似可作饰物系绳佩挂。据出土时成对位于死者胸前的情况看,用作佩饰的可能性极大。但高度达15厘米以上的大型玉猪龙,就其重量来说已不适合佩带。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玉猪龙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内蒙古自治区翁牛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雕琢精细,造型古朴雄浑,为迄今所知最早的玉龙,极其珍贵,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h3><h3>一般来说,原始人的图腾大多来自于某种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植物,而原始艺术大多是对自然物的一种模仿。由于玉猪龙的头部明显具有猪的特征,大多数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可能是猪。又因为它蜷曲的身体特别像虫,首尾衔接如环形的玉猪龙,较多地保留了猪的形象,属于早期的作品,很有可能是“猪乃龙象”这一古谚的最早源头。</h3><h3><br></h3><h3><br></h3><h3><br></h3> <h3>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猪龙慢慢首尾分离,头上长出了鬣或角。短龙首,吻部前伸上噘,鼻端截平,双圆鼻孔,梭形目,长鬣扁薄,明显地具备猪首的特征。同时龙体卷曲呈“C”形,刚劲有力,显现腾云驾雾的动感,无疑又具备蛇的特征。有专家认为,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崇拜蛇。体现在玉器造型上,就把猪和蛇结合起来,出现了猪首蛇身龙的形象。至此,一条原始的龙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了,蜷体玉龙也由此被称为中华第一龙。</h3> <h3>红山文化精美的玉人</h3> <h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h3> <h3> 这具被国家永久禁止出境的女神像是在1984年10月31日于女神庙中出土的,根据考古人员回忆:当女神头像露出地面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现场鸦雀无声,只有小铲和小刷子剥离泥土的声音沙沙作响。慢慢的,女神头像完全显露在大家面前,她双眼炯炯有神,似乎在笑着看着5000年后的人们,神秘无比。</h3> <h3> 这尊基本完整的高浮雕女神像,通高22.4厘米,通耳宽21厘米,颧骨突出、鼻梁有一点点凹陷、双目炯炯有神,双唇宽厚,整体给人感觉慈祥、端庄,但不失神秘与威严。她的头顶上有残缺,额顶有箍饰,眼嵌玉石为睛,睛面圆鼓磨光,直径2.3厘米。</h3><h3> 经过科学复原,红山女神像5000多年后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考古界泰斗级专家苏秉琦先生认为,女神是由五千年前的红山人模拟真人塑造的神像,而不是由后人想象创造的神,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而红山文化是与中原文明、良渚文明同源的文明,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无不揭示了华夏文明的悠悠历史。</h3> <h3> 聪明的红山文化的先民们,这件件精美瑰丽玉器、玉人,还有那萌萌的玉猪龙是你们图腾的崇拜和艺朮的结晶吗?</h3> <h3>为红山文化的先祖点赞!</h3> <h3> 新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新开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其布局与半坡文化很相似,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新乐遗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历史。其出土文物相当丰富。新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建了新乐遗址博物馆。</h3> <h3> 这是新乐遗址中出土的7200年前的木雕太阳鸟。深埋地之所以保存下来,唯一的条件就是炭化。 由于二号房址被火烧掉,这件木雕也同时被火烧了,恰好烧到全部炭化的时候屋顶塌落,将它埋在下面与空气隔绝,得以保存。其次当埋入地下以后,经过了7000多年没有受到任何扰动,考古工作者在发掘 就是这个大房址距木雕的一米之隔有一个现代下水管道从它身边通过竟没有碰到它。经考古工作者进行了科学发掘,精心清理,太阳鸟才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我们现今沈阳城的重要标志。经过研究得知,木雕太阳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原始雕刻艺术品。形如一只雄健的大鹏鸟在九天之上翱翔。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当时,用石制工具雕刻出如此绝妙的艺术品实属难得。木雕鸟是双面透雕,以高度概括图案化的手法,用三条线勾出它的三角形的大嘴,羽毛用似菱形纹,翎毛用刚劲有力的直线纹构成,线条简练,刚劲流畅。</h3> <h3> 新乐遗址的老邻居们,那太阳鳥形的权杖到底有多长啊?是你们部落首领权力的象征吗?</h3> <h3>7200年能保存下来,真是个奇迹啊!</h3> <h3>为沈阳的太阳鳥点赞!</h3> <h3> 辽西屡出青铜器</h3><h3>现在一提起辽西,估计很多人的反应是那里气候干旱。其实那一片还有不少河流,比如大小凌河、老哈河等等。而在几千年前的时候,那里也是林木茂盛植被葱郁的,至少满足了人们渔猎耕牧的生活需求。</h3><h3>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片土地上陆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隐隐为一个具有自身生长特点和发展序列的青铜文化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h3><h3>继1955年出土包括匽侯盂在内的16件青铜器后,1973年又在喀左接连出土了包括父丁孤竹罍(léi)、蟠龙纹盖罍在内的12件青铜器。一年后,再次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一下子出土了32件。这些青铜器,不仅有典型的商朝、周朝初期的器物,而且还有具有区域特点的青铜器掺杂其中。</h3><h3> 辽西地区在考古工作中更是发现了不少青铜冶炼遗址,牛河梁出土的炼铜炉残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炼铜遗物之一。据研究,辽西地区的早期铜器起始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从绝对的年代讲,辽宁的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大约延续到公元前300年。</h3> <h3> 匽侯盂,得名于盂内的铭文“匽侯做饙(fēn)盂”,“匽”和燕国的“燕”是通假的,燕侯就是周朝灭商后分封的燕国的君主。盂,青铜所制,盛饙也就是盛饭的容器。君主专用的匽侯盂高24.3厘米,口径33.8厘米,盂在饭桌上有什么用呢?举个例子就像是婚宴上装主食的那个大饭盆。</h3> <h3>匽侯盂内壁上铸有铭文</h3> <h3>伯矩獻(音献)</h3> <h3>伯矩獻铭文拓片</h3> <h3>这是辽宁出土的大方鼎</h3> <h3> 有谁能说清楚大凌河畔出土的青铜器群为什么要窖藏呀?是祭祀?还是战争所迫?</h3> <h3>谁能告诉我青铜器上精美纹饰的奥秘呢?</h3> <h3> 1979年,小波汰沟出土一批商末周初铜器,其中1件作器者“圉”,曾参加周王在成周举行的典礼并受到赏赐。</h3> <h3>圉簋铭文拓片</h3> <h3> 通高44.5厘米、重8.2公斤的“卷体夔纹蟠龙盖罍”出土于喀左北洞村,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个带着盖子的罍十分精美,身上布满了各种纹饰。</h3><h3> 卷体夔纹说的就是纹样。夔,上古神兽,书上说跟龙长得差不多。“夔纹”是宋朝的时候命名的,一般指的是张着嘴卷着尾巴的怪兽侧面形象,就是青铜器上夔的图案,卷体就是这个有着蛇一样尾巴的夔是盘在一起的。</h3><h3><br></h3> <h3> 说到这蟠龙可了不得了,毕竟我们是龙的传人,提到龙就有兴奋点。这罍上的蟠龙可不是纹饰,而是怒目圆睁地被直接铸造在盖子上。为啥说它是龙呢,因为它长了两只角……</h3> <h3>让我们再仔细地看看这些国宝</h3> <h3>感谢辽博领导招待我们午餐</h3> <h3>离开辽博,还真有些恋恋不舍的滋味啊!</h3> <h3>虽然我们在隔世相望,虽然我们之间语言无法勾通……</h3> <h3> 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h3> <h3>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h3><h3>它的名字就叫长江。</h3><h3>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h3><h3>它的名字就叫黄河。</h3><h3>虽不曾看见长江美,</h3><h3>梦里常神游长江水。</h3><h3>虽不曾听见黄河壮,</h3><h3>澎湃汹涌在梦里。</h3><h3>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h3><h3>它的名字就叫中国。</h3><h3>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h3><h3>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h3><h3>巨龙脚底下我成长,</h3><h3>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h3><h3>黑眼睛 黑头发 黄皮肤,</h3><h3>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h3><h3> (借用台湾词曲作者</h3><h3> 侯德健的歌词)</h3> <h3> 长江、黄河、珠江、淮河……还有雄鸡昂首处的大凌河、辽河……</h3><h3>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天辽地宁,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炎黃子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