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家会变成故乡吗!
很久时间没有动笔了!2018年是我生命里最苦,最累,最难过的一年,因为苦,所以无从下笔整理零乱的思绪;因为累,没有情趣书写我的人生点滴;因为难过,没心情去回味这段苦涩的经历,,,,,,<br></h3><h3> 总之,只为失去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慈母!</h3><h3> 我是一个相信命运并为命运多舛而去奋斗的人。自幼由于受家境影响,特别是母爱之慈悲为怀的教导,形成了富有个性极强的性格特点,为此踏上从军之路,漫长的军旅生涯,更加砥砺磨炼,铸就了我的人格志向。也成就了我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边疆,甘愿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这不但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也成就了我的光荣的事业,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家族的信念!也埋下了我今天的苦楚。自古忠孝难两全,当你 自幼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弟妹到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紧张,正在打仗的边疆地方当兵后,留给他(她)们的不只是思念,担惊受怕,更大的是心里要承受何种的巨大压力与度日如年的紧张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我同龄的战友们正在老山浴血奋战,为了祖国的安宁不惜把热血与生命洒在了疆场。当时我国与前苏联关糸紧张,西北边防剑拔弩张,那种氛围没有一腔热血是不可能奔赴边疆的。何况我正是在如此的年月当兵走到了新疆伊犁边防一线,我是热血沸腾奔赴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可自己走后留给父母弟妹的是什么呢?他(她)们 身背着多么大的心里负担与苦楚啊!这一等就是五年哪!五年后我才有了第一次探亲假,这近两千个日日夜夜,母亲是如何煎熬过来的,一个只有十六岁多的儿子。五年多来只有书信往来,而且收一封信要一至两个月长时间!当时唯一的通信方式,一封信寄出如石沉大海一样,信中还不能写部队的情况,也只能报平安,地址也只有番号!</h3><h3> 男儿有泪不轻弹,未到伤心处。 </h3><h3> 之所以有今天的殇逝,只因当初的壮志选择,注定会亏欠父母太多的离情之痛!</h3><h3> 八年前父亲走了,离开父亲之殇未愈,今年7月25日母亲又放开了她紧握在手心的那根飘荡在外几十年的风筝线头,这支飘荡在外几十年的心灵之绳,记载着半个多世纪母子情缘的线头终究失去了牵挂,随风飘零,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我己经失去了做儿子的权利,父 母不在了,家就没有了的凄凉之痛了。</h3><h3> 父亲走了之后,明明知道母亲早晚要离开的,谁知会是这么快就走了?这一生虽然在父母身边一起生活了只有十六年之多,但从懂事到从军之前算也只有八,九年光景,而且还都在学校学习。之后的日子没有一个整年是与父母度过的!所以这是我最伤情之处了。他(她)们有时间时我没有时间陪伴照顾他(她)们,等我好不容易有时间了,可(她)他们都没有多少时间了,有能力有时间照顾他们时,父母却一个个走了,这种人生中的遗憾或许当过兵的战友们都与我一样有苦涩难言之苦啊!</h3><h3> 一生在守护着这个家,守望着这个曾给予你生命,给予你温暖的童年生活,给予你希望的港湾住所,给予你为之奋斗的家,为什么会到头来因父母的辞世而分散不成个家呢?人生苦短,唯有珍惜相聚的日子,珍惜与父母一起的每一天,孝敬老人,才不会留有遗憾。所以有条件时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才不会有我从军后亏欠父母太多的离苦之殇。</h3><h3> 母亲走了,家也支离破碎了,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家也就没了。这个曾经让我魂牵梦绕,精忠守望的温馨的家园,一夜之间随着母亲的去逝永远留在了记忆中,往惜的牵绊停顿在湿漉漉的眼眶里!曾几何时,当自己深夜踏入齐腿深的白雪里,望着祖国西北边陲那一轮冷月,在寒风凄冷的边防线上,只有自己孤独的行走在雪夜里,心灵深处的那盏灯火温暖了我无数个寒风刺骨,凛冽心扉的春夏秋冬。一人不圆万家圆的意志强烈的振憾着自己肩上挑起来的历史重任与担当!只有在此时,心中涌动着一鼓热流,在自己守卫的身后,祖国,万家灯火阑珊处,也有母亲的期盼与祈福!那一轮远方皎洁的浩月之下,我敬爱的母亲大人此时也正在思念着西北边防线上儿子的愁肠,虽然相隔四千公里,但母子的心灵是相通的。</h3><h3> 家是什么,家对于一个戎马一生的军人来说,家就是担当,家就是责任,家国情怀是军人不灭的灯塔,是为之奋斗的向导!</h3><h3> 没有国,就没有家,国之伟大,富强,边疆稳固,家才能和谐美满,国泰民安!</h3><h3> 所以,家对于军人来说是何等重要,为了这个家,千千万万个军人抛头颅洒热血,同敌人拼死保卫家圆,为的是不让自己的国家,家人受到侵害!</h3><h3> 从军以来,踏遍了祖国西北边疆五千六百多公里边防线的旮旮旯旯,那里有几块石头,有几棵树,自己都能记得清楚!在伊犁河谷,阿尔泰山,昆仑山之巅的帕米尔高原,与战友们与天斗,与地斗,与形形色色的敌人斗,用血肉之躯仗义执言,多少次的急难险重任务中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依然还是有无数的战友长眠在了五千六佰多公里的边防线上!壮志未酬身先死!</h3><h3> 为了这个家,战友们献了青春献家庭,献了家庭献子孙,把所有的家国情怀宁聚成忠贞不渝的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为之书写着壮丽的芳华!军人的历史是用热血与汗水浇筑的,军人所付出的不是牺牲二字所能概括的,军人的爱是把家国情怀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是用憎爱分明,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关键时刻以牺牲自己一切利益乃至生命而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这种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铸就了坚实的钢铁长城。军人的行为前提条件都是把自己放到从属的位置,执行力是决定胜利的保证这样一种毅力,在担当与使命中展示出来的内在动力。军人的父母与军人的家境都是用思念与牵挂,祝福与祈盼,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创造机会,把每个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命运共同体。一年,三年五年相见短暂的一面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军人的付出就体现在这些常人无法体会到的无形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书写着家国情怀的平凡的日子里,常人是无法体会得到的日常生活中琐碎繁杂的事务中的,如妻子临产,父母病危,受灾遇难等等,军人是没办法随叫随到的,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最需要自己的亲人陪伴在身边,可军人的家庭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成了最昂贵的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军人的付出代价是整个家庭成员的共同付出与担当,军功章的一半是军属铸就的。由此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被载入了史册。</h3><h3> 军人最大的牺牲就是亏欠父母,亏欠家庭太多,这种牺牲是用时间和金钱都换不回来的遗憾!当你失去了家庭,失去了父母之后就会深有体会。世界上有些东西失去了是再也无法弥补回来的!</h3><h3> 守望家的味道,守望灵魂深处的那片栖息之地,那怕外面再苦再累,心中总有那个港湾在等你上岸依靠休息一会的地方,家乡!</h3><h3> 父母在时,你什么时间回来再正常不过了。可父母都不在世了,这个家将随 着父母一同埋葬在了阴暗漆黑的坟茔里,家没了,家乡变成了故乡……</h3><h3> 父母走了,做儿子的权利没了,那个牵挂你一生的家也没了,留在心中的只有遗憾与亏欠,这便是军人之殇!</h3><h3> 过去曾几何时,部队提出,军人要把驻地当故乡,把驻地各族人民当亲人,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特殊的军地加强民族团结,共建稳固边防的理念有效的强化了新疆少,边,穷边境地区的发展,实现了军地共建边防的良好局面,军民共建文明单位成为促进部队和地方发展的主力军,有效地实现了边防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氛围。</h3><h3> 军人,是稳定边防的柱石,是建设边疆的主力军,特别在七十年代底及八十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并不富裕,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综合国力不强,部队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中苏关糸紧张,中越自卫还击反击战时期,部队建设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官兵的生活水平与当地人民一样缺衣少食,部队克服种种困难,自力更生,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减少驻地人民负担,帮助驻地发展,有效地弥补了部队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不足,改革开放初期,部队官兵同样牺牲了自己利益,维护国家和民族地区利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政策,拿起枪来能打仗,提起锄头能种地,视人民为衣食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热爱驻地,热爱各族人民,把加强民族团结,树立"两个离不开"思想惯穿到学习,生活,训练之中,有力的旗帜鲜明的维护了民族团结,为稳定边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倣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新疆参战将士凯旋归来时,当时的驻地边陲小城伊宁市各族人民群众挥手相告,夹道欢迎参加老山前线战斗归来官兵的场面让人热血沸腾!那种军民一家亲的场面非常鼓舞人心!记忆深刻!</h3><h3> 历史是不会忘记那些年走过来的艰难曲折的岁月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拨乱反正,(经常是指1978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以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自己能亲身经历这一历史过程,并能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特别是祖国的西北边疆去亲身体验这种宏伟壮举及成果,心情难以平静!</h3><h3> 四十年前,边防官兵收到一封家信,起码要一两个月,边防哨卡,甚至于更长,半年时间,当时流传的一个笑话故事是一名战士当兵三年了,临复员时才收到了两年前家人写给他的信件。(当时交通不便,冬季下雪封山,只能等到来年开春季节),发一封加急电报也要两天,(官兵最怕收到加急电报)当时算最快的联系方式了。打电话就别提有多难了。那也只限于城市之间有中继线的范围,农村兵更没这个待遇。如今是怎样,不说通讯如何,交通更没办法相比了。部队建设更是不能同日而语,老解放牌汽车当时是部队唯一的现代化装备了。官兵一双大头鞋要穿三至五年,高原区三年一换,还要交旧领新,皮大衣在复员时还要收交,要继续配发给新兵,官兵们还把己经穿了二年,三年洗的发白了的旧军装寄给老家让家人穿,部队日常学习,训练又是何等的节俭,生活上那种单一的老三样,土豆,白菜,萝卜的部队生活现在成了现代人追求的健康饮食目标了。</h3><h3>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做为一名军人,为什么把家看的如此重要,这是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殊情缘,常人是无法理解的!</h3><h3> 父母没有了,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小家没了。但国家在,家就在,国强民富,国泰才能民安!</h3> <h3> 父母不在了,家就没了。这并不是说家就真的没了,而是家依旧在,主人却不是原来的主人了,虽然弟妹亲人依然守护着,但父母不在了,兄弟姊妹就变成亲戚了,这是真切的。关糸再好,与父母在时的心里情怀是不一样的,没有了归属感,没有了到家的踏实与着落,住的再好,灵魂深处原来的家随父母一起被埋葬在了坟茔里。</h3><h3> 我想有一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只要能容纳下我的地方,无论我远走天涯,只要心中有个家,灵魂总有一个栖息地!那个永远的家的味道!那怕它荒芜,没人居住,偶尔还能回来守望,看一看那个形状,体会一下天涯零落人的归属感,给心灵一点慰藉,就足以安心了!</h3><h3> 人生没有返程票。父母在世时,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性,很想为父母创造一个更加安宁的居所。脱离患病孙子的视线,让老人安享晚年,但这种愿望到父母离世时都没有实现。一是父母的确脱离不了他们从小带大的病患孙子,二来没有更好的条件解决现实困难,三是自己没有能力下定决心。为此,父母相继去世后,就把遗憾又留给了自己。父母一直很想让自己在他们晩年时我能回到他们身边近一些。母亲在最近两年一直劝我在老家给自己盖间房子,想象了许多办法说服我,可我当时的确没有打算怎么处理比较妥善。特别是去年三番五次提示我,说那怕只盖一小间,我以后回来有个去处。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虽然嘴上说老院子没有好地方,出入又不放便。但心里也计划这件事。今年四月我从威海赶回来送母亲去住院,看母亲虚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白天在家要照顾病孙子,(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病孙子,如今快三十年了。)晚上孙子犯病了影响母亲休息,思前想后决定在新农村买套现成房让母亲住,母亲当时也答应了。其实,十年前家乡计划修铁路,父母及小弟的土地被政府征购,当时每亩土地只出价一万多元,几亩地也就十万元,土地征购后搬迁修盖新农村,父母,小弟完全有资格在新农村申请住房,父亲也让我也给自己要一套,售价也就十万零几,当时的村委书记也给我讲让我买一套,他给我留着,当时由于资金困难,拿不出现金,没有具体决定。谁知火车站修通后,家乡的土地每亩涨了十倍之高,每分土地的价格都高于当年的一亩土地价,房价在原来的价格上上涨了一倍多。当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一次又一次的缺失,没有在父母活着时了却老人们的夙愿,没能让母亲在晚年时住上自己为他(她)们修盖好的新房子。这种终身遗憾痛彻心扉!</h3><h3>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痛不欲生的际遇总结出,人在活着的时候,父母亲的良苦用心一定要放在心里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父母亲说过的话一定是他们经过三思慎重考虑过的最大决定,不能违背,能实现他们的夙愿才不能留给自己最大的遗憾!乘自己年轻有能力时尽量为父母亲着想,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办他们想办又没能力办到的事情,支持他们对当前及今后长远的思想理念,由此才不会走湾湾路,做出力花钱不讨好的傻事!有时间多陪伴他们,多听他们唠叨!人生没有回头路,等自己想明白了,懂得去孝敬父母亲时,也许这时他们己经在九泉之下含泪望着你这个不成器的不孝儿…</h3><h3> 不要把家乡变成故乡!在家乡留住老家的根基,让希望的灯塔永远闪耀吧!祝愿父母在天之灵永无牵挂,永无烦恼!安息吧!🙏🙏🙏</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