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隔代少年,我把他称为小小少年。这个年龄段,还可以手牵着手,若是上初中了,他就可能不再和你牵手了。</h3><h3> 本来,也没有想过要写点什么,每次旅游回来,清洗完几许的快乐和疲劳,一次旅行的心绪也就了却了。</h3><h3> 可是,小小少年在还未成年时期身上所具有的许多优点和他还认识不到的缺点,总会在我的脑海里出现。</h3><h3> 故而,現在有了写写旅游中的故事的心情。通过网络这个交流平台,聊一点与小孩相处中的教育启发、促进认知的引导行为。</h3> <h3> 过去了的2017年暑假。</h3><h3> 在泰山,小小少年被云雾缭绕的景色吸引着,拿出iPad一个劲地拍,选角度,选距离,有模有样。相聚相识还只有一天多的一对湖南大爷大妈拉着他的手,来,我们一起照个像。大大方方,这小小少年也不推辞,愉快地被大爷揽进怀抱。</h3> <h3> 算起来,这一天多时间也就是三餐饭的接触,坐在一张桌子上。小小少年的得体行为令他们心生欢喜。</h3> <h3>在桌子上,他不会第一个伸筷子;看到有人慌不迭的扒拉着菜盘的时候,他会明显地露出不屑的表情、並夸张地两手一摊耸耸肩,急得我这个爷爷在他耳边耳语:你这个表現至少是对人不礼貌。</h3><h3> 他不知道用包容的心态和含蓄的方式来提出批评或是提醒,而这应该很重要。否则,后果可能事与愿违,对人对己都无益。</h3><h3> 他,还没有这种成人思维,可文明和公德,已经潜移默化地在他心中开花。</h3> <h3> 饭菜质量不好,他宁可吃白饭或是舀点汤自个儿就把饭吃了,坐在桌子对面的大爷大妈会夹上一筷子菜远远地送过来,来,小朋友。他会说,谢谢爷爷。</h3> <h3> 在车上。旅游大巴来了,我问,你会去占位子么,他未吭声,大巴刚好停在他们几个身边,他不紧不慢,让几个大爷大妈上了,他才上。我在后面,心想,会是前面的位置,挺好。上车一看,他坐在中后部,前面的一些空位子留给了那些争先恐后的大伯大妈们。</h3><h3> 车上,免不了吃零食,那怕是一张掉在地上的小包装纸,他也要捡起放到塑料袋子里,有时还会随手拾起别人随意而丢的垃圾。</h3> <h3> 在青岛。某一个旅游购物点,营业员把一种称为麦饭石小口杯的好处吹上了天,他听了,说爷爷,给太姥爷买一个吧。这小小少年好心吧,可爱吧。他不知道奇高的价格里面所包含的一种商业欺诈或者假像,但他心里想到了家人,有了带回快乐给家人的愿望。</h3> <h3> 但也是在购物这件事上,我又体会出了他身上的一股倔劲。买某种商品,多样选择,也许某一种选择不如他的意,结完账,出门。他不声不响地自顾自地一劲儿往前走,生气了。在人流量较大的街上我只能紧紧地盯着、跟着。人若是丢了我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吗?又不能当场给他脸色批评他,我只能紧张地、几乎不眨眼地跟着。还好,走了相当一段距离,他站住了,回过头来。我走上去,拉着他的手,“你走错了,我们必须回头走”。</h3><h3> 如果若干年后忆起这事,不知他会有怎样的感想和体会。</h3><h3> 提起这事,我依然浮現出这个小小少年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冲动行为。也许他这个年龄段还不具备判断任性所能造成的各种后果,但是,家长的事后教育切不能忽视 。</h3><h3> </h3> <h3>带着旅游,就是为了多让他认识外面的世界,多接触多感知社会生活。在威海,在旅顺口,自费出海观潜艇博物馆、看航母。(部分旅客屈从于纠缠,我也抱着让小小少年多个体验,出资后委托跟团导游带着上船去了。事后问小孩,既没潜艇也无航母。)在海上,他拍到了夕阳落海的几幅照片,一上岸就对我说,爷爷,看,我要跟姑姑PK。一付好心情。姑姑是干新闻的,他要比试比试,这心理够有冲劲了。颇有点初生牛犊的意味。</h3> <h3>这种心理冲劲,我把他理解为朦胧的心理自信。然而,从去年到今年的两次旅游和平时生活中的接触,对这小小少年的自信有了一种“盲目”的印象,真希望他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认识到其中的危害性。</h3> <h3>比如,在学习上。问他,怎么样,考得?他回答你,还可以,但他不会主动告诉成绩。这个幅度范围就会让家长捉摸不透。</h3><h3> 有一次单元考试,家长得知了成绩,对他说,你这次考得不怎么样,怎么回事啊。他说,这只是个小考试。一付不在乎的样子。在家长看来,如果每个单元都欠着一点,岂不是积小欠为大欠。这种学习态度应该及时提醒、及时纠正。否则,后果一定会是严重影响学业的。</h3> <h3> 他有一股热心肠,很愿意帮助人。小小年纪,在大巴的下仓主动地帮人把旅行箱拖出来,在旅行的小伙伴中能很快地找到说上话的朋友,把自已的iPad借给同伴玩的时候会向小朋友展示自已在iPad上驾驶汽车风行的快乐。</h3><h3> 平时生活中,只要他知道的,他常常会说我来我来。</h3><h3> 就是这个“常常”,让人意识到他分不清帮助人需要把握“度”的分界线在哪儿。是热心帮人还是表现自己。如果在成年人看来,确实有“表现自已”的意识初現,家长需要及时提醒。“表现慾”在帮助人的时候,绝对不是好事。</h3> <h3> 暑期旅游,是家长与小孩的全天候接触。再过几年,在情感上也许就不再依赖你甚至开始疏远了。抓住这几年,让小小少年开阔眼界、轻松一下,同时关注他的各种行为表現,培养他的观察学习能力和社会道德文明意识,这可能是带小小少年一起游的意义吧。</h3> <h3>今年的俄罗斯旅游,我发现他落落大方,处事比较从容。俄罗斯自助餐,他从容地排队、取餐、吃多少拿多少,不够了又去拿一点。颇有小青年的成熟味道。</h3><h3> 可惜,他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对个别不文明、不顾自身行为的人和事,又是表情张扬地挂在脸上和嘴上。</h3><h3> 怎么样才能让这小少年正视这一缺点并顺利地改过来呢?是不是非要等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时候?</h3><h3> 家长得努力纠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