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重庆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猪黄喉、鸭肠、牛血旺等。
2016年5月,“重庆火锅”当选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首,我们本次到佩姐火锅店,是重庆市2016年度火锅争霸赛第一名的老火锅店。据说,名气不输小天鹅。<br></h3> <h3>来重庆之前,朋友说,你一定要去吃一顿正宗的重庆火锅,不然,就不算你来过重庆,我有辣椒恐惧症,心里不爽,不过,抵不住舌尖上的诱惑,还是硬着头皮吃一顿,这可是当地的饮食特色,机会不容错过。</h3> <h3>这招牌够硬的,就选这家。虽然该店地理位置偏,门脸挺不起眼,但是忽然发现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后来明白排队吃的地方都是好地方,酒香不怕巷子深,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滴,于是我们踩好地点,一致选定佩姐火锅店!</h3> <h3>吃货早晨9:00来排号,人家刚开门呢!生怕错过机会。</h3> <h3>11:30分,我们扔在排队等候中,因为该店远近闻名,进店享用美食的人特多,本地的,外地的,所谓慕名而来,所以要排队叫号,人家也有叫号机,按规则出牌,免得有人插队,引起民愤。</h3> <h3>闲着没事,合影留念。重点之一是店的招牌,重点之二是齐大姐手里的包包,刚买几分钟就背上了,女人要多买包,因为----包治百病。所以,齐捷买二个包,闲庭买三个包。</h3> <h3>鸳鸯锅是我们团的特色。不吃辣白来重庆,吃辣又不是我们内心的追求,人总是在矛盾中生存,犹豫不决中迷失了自己,嘴上说不吃,但筷子却不经意蘸上了辣辣油。</h3> <h3>我们点的微辣锅,结果还是被我们无情地撇出一碗辣椒来,服务员都惊呆了!这是吃重庆火锅吗?我们是地道东北人!服务员摇摇头,东北人也有能吃辣的啊!撇撇嘴……</h3> <h3>没麻酱,只有油料,加蒜泥,加葱花和香菜。想来想去,可能是给胃肠一个润滑作用,减少辣的刺激!</h3> <h3>上图的油就出自这种小罐油碟,也是他们地方特色,我们东北那嘎达不是这种吃法。价格也不便宜,7元一瓶。</h3> <h3>先来荤的,重庆人真会吃,没有啥不经过舌尖品尝。</h3> <h3>左边红色为鸭胗。</h3> <h3>鸭肠,服务员再三交代,只煮10秒钟。齐大姐做事就是认真,大声数10个数,旁边人说,数得有点快,于是乎,她又慢慢地数了10个数,才放心吃下。</h3> <h3>瞬间粉色变红色。</h3> <h3>关先生做示范。</h3> <h3>哈哈,都是鸭子身上的。这鸭血可是新鲜的,怎么做出来的不知道,老板没告诉我们。</h3> <h3>这个是经典老肉片,为啥叫老肉,忘问老板了,只顾吃了!</h3> <h3>这个没吃过,一定要尝尝。关明君说是牙龈,妈呀,这还能吃吗?</h3> <h3>吃完牙梗,露出满意的笑容。</h3> <h3>白色的这个叫猪黄喉,我没吃过,蔡姐说凤城也有,看来她是见过大世面的。</h3> <h3>贡菜丸子,就冲着贡菜这俩字让我们眼前一亮,来一盘尝尝吧。味道还是不错的哦。</h3> 市场上的干贡菜,我在东北是没见过,据说价格不菲,出来玩,也是长姿势的。<h3><br></h3> <h3>来个牛的!全国各地都有。</h3> <h3>这黄瓜片是长条形,薄薄的,一定不是一般的刀,佩服人家的创意。</h3> <h3>蔡姐不吃肉,她只能吃黄瓜片了,她闲的无聊,拍视频和照片吧。</h3> <h3>这儿的人爱吃藕,我们也凑个热闹,润润肺。</h3> <h3>来点主食吧,南瓜饼,袖珍版,视觉效果好,不过东北人觉得是够塞牙缝。</h3> <h3>餐后甜点不容错过。不能小瞧它,要分三步吃,先吃汤圆,再吃红糖,最后吃果碎。</h3> <h3>黄姐也不甘示弱,试试火锅到底有多辣,结果还是被辣咳嗽了。</h3> <h3>沉浸在美食中。</h3> <h3>吃饭和照相两不误,来张照片纪念一下。</h3> <h3>吃了这么多,共花掉银子446元,多吉祥的数字啊!祝愿我们一定事事顺心顺意。</h3> <h3>下午1:00钟,我们吃完出去后,还有人在排队,这家店要发大财了!</h3> <h3>我们吃火锅的场面很热烈,庆祝我们此次旅游圆满结束,计划着明年的旅游,心里充满着无限的向往。</h3> <h3>视频实拍。</h3> <h3>有图有真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