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己

Cling是克林

<h3><br></h3> <h3>我很少写游记,倒不是因为懒,只是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以照片的形式记录。每到一个地方,拿起相机拍摄下当地人的风土习俗,遇到什么好玩,新奇的东西,也总喜欢用相机定格这一瞬间,可能相较于动笔来说,这种方式更为简单直接,也不用费脑子,虽然有它的不足之处,但姑且也算是行之有效吧,所以这么多年就这么将就过来了。</h3><h3><br></h3><h3>我曾和朋友去过很多地方,看过白雪淅沥,瞥过沙漠戈壁,品过沙浪荡激,也赏过落英满地。各式各样的屋宇楼榭,震撼人心的江川湖海,都曾在我记忆中留有一地。能和三两好友留恋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之中,是件妙不可言的事儿。</h3><h3><br></h3><h3>可我从没独自旅行过。</h3><h3><br></h3><h3>可能是害怕一个人无法应对旅途中的突发状况,更或是害怕一个人旅行的孤独感。所以我总会叫上三两好友,从开始制定行程,查攻略,买机票,订酒店等等。我们一定会有一个群,出去玩的一半个月前,大家经常会在群里吵吵闹闹,怎样的行程最好,哪家酒店性价比最高,尤其是出发前的那几天,激动的心情无法言喻。所以每一次旅行带给我的欢愉感都是双倍的,从开始决定要去的那一刻起,我就充满了期待与兴奋,于是在接下来的每天当中,心情都会无比舒畅与轻松。</h3><h3><br></h3><h3>所以在我的观念里,这是旅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这部分给我带来的快乐指数甚至不小于旅行本身。</h3><h3><br></h3><h3><b>但我一直有一个念想,想独自去旅行,体验一下一个人走走停停,和自己对话的感觉</b>。</h3><h3><br></h3><h3>于是,我准备试试。</h3><h3>诸多原因吧,最终目的地选择在了日本。</h3> <h3>我已经不记得坐上前往东京飞机那一刻的心情,但我清楚的记得抵达羽田机场后,看到玻璃窗外豆大的雨点时心里的无奈和慌乱。当时已是傍晚,从机场出来看着貌似是又不是汉语的日文,手里拿着自己费尽心思写好的攻略,站在那愣了好久。突然明白一事儿,不论你前期做了多少准备,计划的何等周密,终究还是会出岔子。</h3><h3><br></h3><h3>辗转腾挪了近半个小时之后,终于坐上了前往市区的列车。东京的地铁线在世界是出了名的,全长2500km,位居世界第一。当我站在品川地铁站的时候,发现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如此大的地铁换乘站,如此多的换乘线路,笔笔直的地铁轨道旁站的是整整齐齐的候车人群,原来一条地铁轨道上可以跑不同线路的地铁,原来在人流量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还能如此的有秩序。日本人好像生来较为冷漠,这么多人的地方居然一点也不吵闹,人们都快速的移步着,没有人驻足,甚至好像没有聊天的人。</h3><h3><br></h3> <h3>没过多久车就到了,随着车门的开启,我看着前面满满的人群,心想这一趟肯定是上不去了,得等下一班车了。可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后面一股莫名的力量推着我进了车门,没有抗拒的余地,只能随着那股力量生生进了车厢。转头望去,车厢里本已被塞的满满当当,可后面的人还是在不遗余力的挤着,没有一点犹豫,他们一边侧着身子用肩膀向进怼,嘴里一边说着话,我猜一定是在说不好意思,对不起。最终车门缓缓关闭,背着大包小包的我拉着吊环环顾着周围的人群,一个一个如沙丁鱼般紧紧挨着,大家都沉默不语,静静的等待着。我看了看手表,晚上7点半,可能正值下班晚高峰,所有打工的人们都在此时回家,拖着疲惫的躯壳,目光游离,本来已是精疲力竭,在上车的时候也用尽了最后那点气力。</h3> <h3>我在东京呆了3天,京都3天,大阪2天,再加上来回的路程,一共10天。东京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标准的大都市,夜晚的新宿灯红酒绿,歌舞伎厅一番街上也是人来人往,站在地铁口环顾四周,高楼大厦触目可及,看着从楼面伸向道路中央各式各样精致又新奇的招牌,突然有种迷茫的恐惧感。<b>恍然以为自己身在香港,却又想到香港从不会有如此宽阔的马路。</b>我在街边的小店里买了一把雨伞,撑着伞慢慢在街上走着,此时反而不着急了,细心打量着这座繁华的都市,看着身旁滑过一个个年轻的背影,他们三三两两勾肩搭背,推推搡搡,好不亲昵。我极力佯装着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不经意间加快了脚步。</h3><h3><br></h3> <h3>在涩谷住的那几天,有一天晚上坐在大厅的榻榻米上,突然听到耳边传来一句汉语,我心里一紧,赶快抬头看,发现两个店员小哥在用汉语交流。我立马凑上前去:嘿,你们是中国人啊。这种老乡见老乡的心情真是无比的激动与兴奋。</h3><h3><br></h3><h3>我喜欢每天清晨带着耳机走在东京的羊肠小道中。步伐不紧不慢,一边行走一边张望,据说东京人口密度大的出奇,可路面上反而看不到什么人,人们的交通方式都是在地下,其地铁轨道已经发达到基本可以覆盖任何一个你想去的地方。所以在东京人们大都在地下行走,上了地面走不了几步也就进大楼了。街道上也就显得异常空荡。除了像新宿,涩谷,银座这种大型的商圈以外,东京这座城市非常紧凑,一尘不染的小道旁紧锣密鼓的排布着各式各样的小店。而且有好多都是老店,一家人大半辈子经营,甚至是从爷爷的爷爷手中接过这门手艺至今,小心经营出来的是绝对的口碑和极高的评价。</h3><h3><br></h3><h3>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东京随处可见的面馆,大的小的,传统的,新式的不一而足。随意走进一家,从踏入屋子的第一步起,最先感受到的一定是溢满整个房间骨汤的香味,热气腾腾的小屋里坐无缺席,吃面的声音也定是震耳欲聋。小店门口挂满不同品类的图片任君选择,你要是不懂日文,没关系,随意挑选即可,你一定不会失望。<b>点上几份小菜,再来几块炸猪排或是炸鱿鱼,将金灿灿的鱿鱼条上蘸满秘制的酱汁,狠狠咬上一口,酥脆的鱿鱼,浓郁的酱料,加上劲道的面条,最后再喝一大口香浓浓的汤,人生能享受到如此美味,又待何求。</b></h3><h3><br></h3> <h3>有一晚上闲来无事,便穿衣起身出去溜达。走在灯光零星的路上,好不惬意。倏然看到远处路旁有一家小屋子亮着灯,心念怎么这么晚了这小店还没关门,便快步走去瞧瞧,走近后发现原来是家居酒屋。到日本好些日子了也没喝过清酒,于是便走进了这家小屋。一份煮菜,一份清酒,一个人吃的是干干净净。本以为喝清酒是件安静悠闲的事,可自从我走进这间居酒屋之后,各路行人便纷至沓来,本来空荡荡的小屋瞬间也变得热闹嘈杂起来了。</h3><h3><br></h3> <h3>东京给我的另一大印象,就是他们日臻极致的服务业。且不说在日本每一家店的服务人员对顾客如何客气,贴心,说一件让我记忆犹新的事儿吧。有一次我正在街上走着,突然感觉身后有人拍我,心理一惊,回过头去看到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店员笑着跟我说着我根本听不懂的话,然后双手递上我的耳机。我突然反应过来原来是我在翻包的时候耳机掉出来了,于是便赶紧接过来,说了句谢谢。然后看着他的背影好久好久,直到他穿过马路回到店里才作罢。一位店员能将服务做到这种地步,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国内的服务业还远达不到如此无微不至,至少在大部分地方是如此。可能有教育普及度的原因吧,也可能是两国人民的思维模式不尽相同,但这种职业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尊敬。</h3><h3><br></h3> <h3><b>相比东京给人的距离感,京都则更为亲切。</b>不再有充盈满目的高楼大厦和空荡 的道路,与之替代的是精美细致,韵味十足的楼阁小舍以及穿插于其中热热闹闹,曲折悠长的石子路。京都是座标标准准的旅游城市,每到一个景点,随处可见熟悉的面孔,你若是看见某个色彩艳丽的小旗,那一定是中国的旅行团了。标准化路线,伏见稻荷大社,八坂神社,金阁寺,清水寺,先斗町,初次到来这些景点不能不去。于是乎我也成为了这庞大队伍中的一员,好奇的看着周边每一个事物,举着相机不停地按着快门。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机会体验一下和服的感觉,穿上一身真真正正的和服,脚踏木屐,走在如此精致细腻的林间小路上,耳畔是汩汩溪水流动时发出的声响,目极之处则是大和文化中享誉盛名的寺庙宝塔。我还没有机会了解这一座座神社祭拜的是何方神明,更无从知晓这些神明承载着日本人何种的寄托。普遍意义来讲,我猜想无非也就是祈求粮仓丰满充盈,买卖盆满钵满,事业步步高升,子童姻缘不断如此种种吧。</h3><h3><br></h3> <h3>离开京都以后便来到了大阪,此次大阪之行主要是为了体验享誉全球的环球影城。当我站在大门口举起相机的时候,想到以前和老友们一起去大连的发现王国,那时候还是一行近十人,大家还都是十八九岁的愣头青,现在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十人的队伍变成了孑然一身,大家也有的为人夫,为人妇。</h3><h3><br></h3><h3>游乐场还没开门,售票处已是人满为患,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不远万里前来体验这声名远扬的环球影城。当大门开启的那一刻,大家蜂拥而进,直奔第一个目的地,游客们一定会在前期做好游玩攻略,哪个娱乐项目最好玩,怎样的游玩动线效率最高。受欢迎度最高的项目排队时长竟要达到近两个小时,可是大家为了拥有最最惊险刺激的游戏体验,也都会选择耐心等待。排队的时候,看到前面两个姐姐拿着我没有的地图,于是便尝试用英语交流,可待我说完,她俩皱着眉头看着我,一脸茫然,三人面面相觑,手足无措。突然其中的一个姐姐问我:你是中国人么?我顿时噗的一声笑了出来,怎么光想着说英语,连自己人都认不出来了。排队时间很长,于是我们便聊起天来,越聊越多,听他们的口音也越听越熟悉,我问她是不是天津人,没想到这么巧,在异国他乡还能遇到老乡(我一直自称自己是半个天津人)。后来一起玩了一阵,分别时还互相留了微信。<b>这样的感觉也挺好,走一路玩一路,认识一路人,交一路朋友。</b></h3><h3><br></h3> <h3>这次日本之行感触颇深,不仅体验了独自旅行的滋味,也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了更直观的理解。除了令人惊叹的地下交通,一尘不染的街道以及无微不至的服务外,日本的垃圾分类也是令人印象深刻,路边很少会有垃圾箱,并且投掷垃圾的地方至少会分成三类,可燃物,可回收,以及瓶罐。据说在当地的社区中,每家每户会把垃圾分门别类成十几种,在特定的时间交给收垃圾的人员。</h3><h3><br></h3><h3>能看到别人做的比我们好的地方,总归是好事,且撇开两国的恩怨情仇,以就事论事的视角看待这些,不得不说我们的确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h3><h3><br></h3><h3>我想这段旅途会让我爱上独自旅行,随性、自由、毫无顾忌。一个人拿着相机走走停停,若是突然觉得今天的月亮好美,便可当即驻足凝望,若是在大雨滂沱过后想全力奔跑,那就去做就好了。我曾读过一个姑娘写的两本游记,一本叫《最好金龟换酒》写的是她前往拉丁美洲的经历,一本是《泛若不系之舟》是在亚洲的旅程。我其实很羡慕她,羡慕她可以体验如此多维不同的世界。<b>人生在世,难免风浪,若觉颠簸,自带船桨。我想对我来说,只有不断的出发,才能够紧随纵情的步伐,</b>那么下一站,又会是哪呢?</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