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看班主任管理中的“有”和“无”《老子 的教育智慧》之十二

晓黛

<h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一章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读这章内容,还没有好好消化,只是囫囵吞枣地看了一眼,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清瘦、高大,面目黧黑的男人形象,而且这个形象不是照片一样平面,他站在一棵巨大的塔松下,左腿在后,右腿在前,左腿笔直,右腿微弯,右脚脚尖点地,右腿不停地小幅度地晃动着。他的脸上,带着一个不为人察觉的狡猾的笑容,目光盯着面前一群正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的孩子们——这分明是一帧三维立体画,画面中这个动辄出现在我梦中的男人,就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陈老师,而那一群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玩得不亦乐乎的孩子,就是当年我们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当然,那其中也有我的身影。记得那一次我们因为玩得太投入,以至于上课铃响了好久都没有听到,依然呼啸着在校园里疯玩,而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不但没有发火发怒,而且突然像人间蒸发一般从那棵塔松下消失不见了。后来,当我们意识到已经上课好久了,挂着满脸汗水冲进教室的时候,陈老师正坐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我们灰溜溜地跑到座位上,等待一场飓风降临的时候,他却没事人一般翻开那本厚厚的《水浒传》,给我们讲起真假李逵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陈老师这种“奇怪”的举动发生过不止一次,当我们因为贪玩做错了一些事情的时候,他总是恰如其分地从我们眼前“消失”,之后,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一顿雷霆万钧的批评的时候,他却微微一笑,一切就这么过去了。</h3> <h3>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陈老师都会这么“好脾气”,犯过无数次的错误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有些时候陈老师对我们的行为简直视而不见,比如我们因为贪玩耽误了上课,或者因为帮家里干活而上学迟到等等,他从来都不会揪住我们这类的错误不放。但是,如果上课交头接耳说小话做小动作,或者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偷工减料应付了事,这种时候他是绝对不会放过我们的。久而久之,我们那个班的同学都得出了一个经验:如果我们所犯的错误不是牵扯到做人或学习方面的问题,陈老师一般不会发怒,有时候他明明知道我们犯了某些小错误,但却故意装作不知道,而我们并没有因为他的故意“装聋作哑”接连犯错有恃无恐,相反的,每当我们犯了那种无伤大雅的小错误,而陈老师又选择性地“没发现”,我们总会脸红心跳,暗暗告诫自己下次绝对不敢再犯此类错误了。陈老师当时对我们时而“目盲”,时而洞察幽微的行为,直到我读完小学上完初中,一直都莫名不得其解。后来我参加工作,也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跟陈老师成了同行,并且与他成了同事的时候,这个迷才得以解开。那时候,我也接受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每天带领着我那五十多个像猴子一样顽皮的学生上课、下课,他们的学习、生活都让我操碎了心,他们总是不按时进教室,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得面红耳赤,因为一块糖果一包方便面弄得鸡飞狗跳……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不自知。我像个消防队员一样,整天被那帮顽皮蛋牵着鼻子东跑西颠,没过多久,我就被搞得精疲力竭焦头烂额了。当我万般无奈写好请辞班主任的书信,准备找校长辞职的时候,陈老师来了。陈老师告诉我,成长中的孩子要想让他们不犯任何错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孩子们的错误可以分类,有些错误没有必要小题大做,比如孩子们因为贪玩而耽误了上课时间,如果老师大发雷霆训诫一顿,不但弥补不了失去的时间,孩子们也绝不会因此而永远不再贪玩,因为贪玩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再比如,有的男孩子捉了小虫子放进女孩子的铅笔盒,导致女孩子尖叫甚至被吓哭,即便你将那些狡黠的男孩子批得体无完肤,他们下次仍然会去捉来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当玩具,并且玩得不亦乐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导女孩子不要害怕小虫子,这样以来,那些泼猴一般的男孩子就会自动停止他们的恶作剧……但是,另外一类错误则必须要训诫,比如有的孩子一时贪心拿了别人的东西啦,有的孩子因为一句话跟同学打架啦,有的孩子粗口骂人啦,有的孩子拉帮结伙干不好的事情啦等等,总而言之,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要有选择的“看得见”或“看不见”,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被那帮皮孩子牵着鼻子到处“救火”,孩子们也才能在磕磕绊绊的各种小错误中健康正常地成长起来。</h3> <h3>陈老师的教导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此以后,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对于孩子们所犯的错误一一归类,那些无伤大雅的小错,我会故意装聋作哑,让孩子们自行反省,自行消化,自行改正,但一牵扯到学习或者做人的错误,我就会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绝不放过。因了陈老师的教诲,我的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顺手,我带的班级不但没有像有的同事担心的那样“哗啦啦”,反而在学校各项工作评比中稳占前茅。后来,我被调到市里的一所重点中学,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因了陈老师当年的教导,我的工作一直比较出色。在陈老师的教导之外,我还在班主任工作中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探索,比如,对于孩子们经常犯的那些小错误,虽然用陈老师的“选择性目盲”也可以解决,但我觉得还可以更进一步,于是,我每一周的周一班会上,都会敲山震虎地向孩子们宣布:你们上一周的生活学习中,有几个同学犯了这样那样的小错误,虽然无伤大雅,但毕竟是错误,犯了错误就要及时得到纠正,犯错误的那些同学,你们自己心里很清楚,我心里也很明白,我不当众点名批评,是我想给那些同学留一点自尊,希望这些同学认真反思,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去找我坦然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样的做法,使得那些犯了错误的同学如坐针毡,他们总以为自己的行为已经牢牢掌握在班主任手中了,所以,他们经过反思之后,大多数都能够找一个没有别人的时间,去向我这个班主任“坦白交代”,因此,虽然我并不常去班里,班里同学的一举一动大概都掌握在我的心中。久而久之,班里的风气逐渐向正方向发展,谁要是犯了错误,经过一番心理斗争之后,都会选择无人的时间去找我承认。</h3> <h3>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班会上又将那些皮孩子敲打了一番之后,有个叫小松的同学跟着我来到办公室,吞吞吐吐地说,他上周四从家里带了扑克到学校,中午跟同学们一起玩扑克了,校规规定学生不准玩扑克的,他犯了“大错误”了……听完小松的“坦白”之后,我表扬了他勇于承认错误的行为,然而我突然意识到,扑克不是一个人就能玩得了的游戏,那么,跟小松一起玩扑克的那些同学都有谁呢?他们为什么不来承认错误?于是,我向小松追问与他一起玩扑克的同学都有谁,没想到,小松睁着大眼睛严肃地告诉我:您平时总是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我们当时已经相互告诫,绝对不能出卖一起玩的同学的!我可以向您承认我带扑克到学校玩不对,但我绝对不能出卖跟我一起玩扑克的同学!听了小松“义正词严”的那番话,我简直哭笑不得,也挺尴尬的,无言以对。甭管小松维护的是怎样的“友谊”,他毕竟把我对他们“诚实守信”的教导牢记在心了。因此,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又表扬了一下小松的“守信”品质,就让他回教室了。然而,究竟哪些同学跟小松一起玩扑克了?这个问题却一直纠缠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我想再次将小松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讲“包庇罪”不是诚实守信,而是犯罪,但是,想想孩子们玩扑克毕竟还不算什么犯罪,与“包庇罪”天壤之别,这样郑重其事会不会适得其反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后遗症?反复思考之后,我没有再惊动小松,而是去了教室。我跟同学们说:上周有好几个同学犯了小错误,但是,只有一个同学主动找我承认了,其他同学到现在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这很不好!虽然承认错误的那位同学并没有把其他一起犯错误的同学说出来,可是,我心里已经有数了,我今天一天都待在办公室里,希望那些犯了小错误的同学赶紧主动来找我承认,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自省!我一边敲山震虎一边观察着孩子们的反应,我讲话刚开始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的目光一直盯着小松,脸上的表情非常紧张、不安,当我告诉他们,他们没有被“出卖”的时候,那几个孩子的表情变得轻松起来。这下子我的心中真的“有数”了。</h3> <h3>那一天,我真的除了上课哪儿都不敢去,唯恐错过了孩子们来找我认错的时机——有时候,犯错或认错只在一念之间。我一直待在办公室里等待着那些孩子们来“自首”,然而,我等了一天的时间,却连一个孩子的影子也没见到!我的心里开始生气,也很压抑,觉得那种期待孩子们“自觉”的方法受到了严厉的挑战,或许对那些孩子们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正在我逐渐失去自信心的时候,最后一节自习课的铃声响了。如果这节课孩子们依然没事人一样不来承认错误,我将怎样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是继续采取陈老师的那种“选择性目盲”?这样做会不会让承认了错误的小松感到不公平?还是将那几个跟小松一起玩扑克牌的家伙当众揪出来解我心头之气?这毋庸置疑是下下之策,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那么,是不是将那些参与打扑克的孩子一个个叫到办公室,跟他们挑明他们所犯的错误,逼迫他们承认?这虽然也能解决问题,但却与我一贯倡导的“我自觉,我做好少年”大相径庭……正在我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时候,我听到办公室外传来杂沓的脚步声。我的心中莫名的激动起来,直觉告诉我,那帮“混蛋小子”全体出动来“负荆请罪”啦。于是,我屏气凝神稳坐泰山地翻开作业本,装出一副早就将那事忘记了的样子开始批改作业,耳朵却时刻捕捉着办公室外的动静。</h3> <h3>杂沓的脚步声消失了,继之而来的是一阵耳语般的争吵声:“小松说,他绝对没有出卖我们,老师又不知道是我们跟小松一起打扑克,干嘛要来承认?”“你傻呀?老师上午不是已经说了嘛,她什么都知道,只是要给咱们留脸面才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把我们说出来!现在是最后一节课了,咱们再不来主动承认,明天让老师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是的呢。人家小松早就主动跟老师承认错误了,你看他多轻松自在,哪像咱们几个,一整天都战战兢兢,生怕被老师当众点名批评!还是去承认了吧?”“飞飞你说得对,我受不了了,好像同学们都已经知道是咱们几个犯了错误,大家看咱们的眼神都怪怪的,还是去承认了吧。你看小松承认了错误,老师不是一点都没吵他?”“不光没吵他,小松说,老师还表扬他勇敢呢!”听着孩子们嘁嘁喳喳的议论,我躲在办公室里偷偷地笑了。过了一会儿,办公室的门被怯怯地敲响了。我装出一副散漫的口气请他们进来。几个孩子挤挤挨挨地走了进来,一个个垂着小脑袋,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咦?你们不在教室里好好上自习,来办公室干嘛?”我放下手中的笔,漫不经心地合上作业本,故作惊讶地说。“老师,我们……我们是来承认错误的。上个周四午休时间,我们几个在教室里打扑克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哦,就你们几个吗?据我所知,你们玩的是‘保皇’游戏,‘保皇’可是得需要五个人一起玩的,你们只有四个人呀,还有谁跟你们一起玩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试探一下这几个同学是否也像小松那样“严守友谊的秘密”,忍着嘴角的笑容,装出一副疑惑的样子问他们。“我们……还有……”孩子们低垂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嘟囔着。“老师你居然知道我们玩得是‘保皇’?是不是小松告诉您的?”叫想想的同学惊异地抬起头说。“这么说,跟你们一起玩的还有小松喽?”我没有正面回答想想的问话,嘿嘿一笑问。“哎呀,我可没说小松跟我们一起玩过扑克!小松都没有出卖我们,我怎么能把他说出来?”想想立刻感觉自己上当了,然而,接下来的话却更加让人好笑:他已经陷进自己设计的泥淖中拔不出来啦。“想想,你已经把小松说出来了!”另外几个孩子一齐惊叫。想想一下子捂住自己的嘴巴,继而用手掌拍着脑门嘟囔“老师你太狡猾了,我上了你的当!”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h3> <h3>那是我那一班学生唯一一次在学校里打扑克,此后的三年里,他们再也没有将扑克带到学校,更没有再凑在一起玩扑克。前些日子,毕业了的那帮孩子来看我,小松突然红着脸说:“老师,其实当时班里有谁犯了错误,您根本就不知道是不是?可是,您却利用各种各样的小方法,让我们主动承认了错误,老师,您是我见过的最有办法的班主任了!”“有时候,我们犯了一些小错误,老师肯定也是知道的,但是,您却像不知道一样将我们放掉了,开始我们还沾沾自喜,后来才发现,您是故意装作不知道的。人要脸树要皮,我们后来也就不敢轻易犯错误啦。”“给您当学生,时时刻刻都要小心翼翼警告自己千万别犯错误,老师,您哪儿弄来那么多小花招对付我们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听着他们的议论,我耸耸肩膀说:“所有的‘花招’都只有一个出发点:让你们学会自我反思,自觉做人做事。你们记着我说过的这句话,将来参加工作了,会有很大的用处呢。”当我在班主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屡次被学校评为“班主任名家”的时候,我遽然听说,陈老师在一次意外中离开了人世……我心中的悲痛无以言表,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将他的做法整理出来,供那些初为人师的同行参考。</h3> <h3>我开始思考陈老师所教导我的方法。我想将这种方法用文字整理出来,然而,我却不知道该从何处落笔,因为那些所谓的经验都太零散了,也没有任何教育学、心理学或者其他方面的理论依据,我拙劣的文字无法表述陈老师那种“一事一法”的经验,怎么能够让新任老师信服呢?直到后来,我读到了《道德经》中的这样一节内容: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似乎触摸到了陈老师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那些经验的实质了。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老师的做法,不就是利用了《道德经》中这一节里所讲的“有”和“无”吗?只不过他或我没有如此的理论高度而已。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班主任管理班级,处处着眼于“有”,忽略“无”的作用,就会让自己天天纠缠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当中无法自拔,不能跳出事件看事件,就只能被事件牵着鼻子四处摸索,势必造成工作的被动和不必要的劳累,让班主任老师身心俱疲但收效甚微。因而,必要的时候,应该发挥“无”在工作中的作用,对于有些孩子所犯的错误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内省,去反思,去自觉纠正,这样不但减轻了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负担,也能养成孩子们自觉纠正错误的良好行为习惯。所以,智慧的老师,总是把眼光放长远,不在一件事情上纠结,因为孩子们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今天犯了某种错误,明天或许就意识到了那种错误的可怕,不用你耳提面命,他自己内省之后就会及时纠正,当此时,班主任老师“目盲耳聋”的效果绝对胜过“明察秋毫”的效果,毕竟孩子们不是监狱里的罪犯,无须事事时时被监视。试想,当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并具备自我纠错能力的时候,你却指手画脚穷追猛打,结果除了两败俱伤还能有其他吗?懂得了班级管理中需要“无”来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做班主任的老师就会顿感轻松,很多看上去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一个人的良好品行靠别人监督是养不成的,必须自觉意识参与其中,而培养孩子们这种自觉意识的习惯,事无巨细监督评判是下下之策,这如同一个失血过多的人,仅靠别人输血是不能恢复元气的,只能固本培元,让他们自身器官造血技能强大才是根本。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跟女儿一起放风筝的经验,线轴牵拉在手中只收不放,风筝永远都会停留在原地飞不高飞不远,要想风筝飞得高远,只有放手与收手相结合才能做到。因此,班主任老师要想既轻松又有效地管理班级,不妨来读读《道德经》中这一章关于“有”与“无”的论辩,想来一定获益匪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