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们高(初中)毕业(说毕业其实是老王卖瓜,我们“老三届”是没有毕业证书的,只能说是离开学校)暨上山下乡50周年,抚今追昔,青春不再,但每每忆起,心潮依然澎湃,下乡、从军、进厂、病转,再求学、被下岗……,我们咬紧牙关,我们历经磨难……,少不更事时远离温馨任意沉浮;风华正茂时却不再挥斥方遒。从花季雨季到古稀年华,不长不短半世纪。回首过往,我们已经也无法后悔,“凤凰山下开花,珞珈山上结果”终成泡影更成无法弥补的痛,命运本不该这样!问苍天、问大地、问圣贤,都无言以对! </p><p class="ql-block">忆往昔啊—— </p><p class="ql-block"> 憋屈的心绪 </p><p class="ql-block"> 困惑的青春</p><p class="ql-block">回望那逝去的岁月</p><p class="ql-block">言不由轻</p><p class="ql-block">淡淡于心</p><p class="ql-block">默默于情</p><p class="ql-block">绵绵的思念</p><p class="ql-block">却总是忘不了</p><p class="ql-block">那么一条河</p><p class="ql-block">因为这条河</p><p class="ql-block">留下了我们的青春</p><p class="ql-block">还有那</p><p class="ql-block">难言的苦痛</p><p class="ql-block">不解的迷茫</p><p class="ql-block">浑身的哆嗦</p><p class="ql-block">是苦、是累、是饿</p><p class="ql-block">两眼昏花时</p><p class="ql-block">还要把那板车拖</p><p class="ql-block">如果将我们的青春谱成歌</p><p class="ql-block">真的不美好</p><p class="ql-block">实在唱不妥</p><p class="ql-block">转眼五十年</p><p class="ql-block">始终未唱起</p><p class="ql-block">一直藏心底</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汉北河</p><p class="ql-block">挥之而不去</p><p class="ql-block">纠缠与蹉跎</p><p class="ql-block">难忘那时节</p><p class="ql-block">面对贫穷与困惑</p><p class="ql-block">幸亏乡亲多援手</p><p class="ql-block">我们给父母报喜不报忧</p><p class="ql-block">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p><p class="ql-block">斗得青葱变白发</p><p class="ql-block">斗得浮躁不再有</p><p class="ql-block">虽然往事不再如烟</p><p class="ql-block">却是我们深藏的一段伤感</p><p class="ql-block">不想唱</p><p class="ql-block">却又总会回想</p><p class="ql-block">如何在似曾相识的空间</p><p class="ql-block">咀嚼这青春的歌</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终于</p><p class="ql-block">唱起来</p><p class="ql-block">尽管声情并茂</p><p class="ql-block">却还是颤颤抖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北京的朋友们读到拙作,能否帮我们找到几位同学(请在篇末留言):</p><p class="ql-block">1'楼晓同学,她66年初转入师大女附中,其弟楼磊也曾在武汉十四中初中67届就读。</p><p class="ql-block">2'王福(复)兴,原北京十四中,家住牛街。</p><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校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位于武昌昙华林,依凤凰山而建,省级重点高中,是湖北省的第一所公立中学,民主革命先驱者宋教仁、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陈潭秋、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沈辛荪,著名文学家黄钢、严文井;共产党人赵zy、胡克实、江文、伍修权……都曾在这里就读。</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们就是从这里奔赴天门(并全体转为农业户口)插队落户……</p> <h3> 汉北河是在我们下乡后的1969年冬天开工建设天门河下游改道后的新河,(原天门河从天门县万家台接汉北河,成为汉北河水系)。
汉北河发源于海拔450米的京山市官桥铺五家岭,流经钟祥、天门,在垌冢七星垸进入孝感地区,自西向东经应城天鹅、汉川麻河、云梦肖李塆、汉川刘隔和民乐至武汉新沟注入汉江。支流自民乐闸分流,经沦河出府河入长江。<br></h3> <h3> 2018年10月31日,一个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当年求学于昙华林的一众学子,相邀作伴齐聚新沟闸,开始了“重返汉北河”之旅……关于“新沟”,再弱弱的说一句,这里是武汉和汉川的接壤处,武汉称为“新沟”,汉川则称为“新河”,其中缘由……你懂的!</h3><h3><br></h3> <h3> 你只要曾在天门(当然还包括京山、汉川、云梦、沔阳、孝感……)插队落户,无论男女,也无论是在棉产区还是稻产区,可以说每个知识青年,不管是省长的公子还是将军的千金、贫民的么儿还是工人的独女……都一定去过汉北河工地,住过窝棚、饿过肚子……</h3> <h3> 正文兄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汉北河流域,说起它,真的是如数家珍:<br></h3><h3> ……汉北河的开挖,是该流域人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工程的建设也体现了几代人的智慧。
汉北河断面是复式断面,即河床部分是一个小梯形,平台和堤埧又构成了一个大梯形。平时水流经河床流淌足矣,洪水来临宽大的平台和高耸的堤埧为行洪提供了充分的余地,这也是当年我们出土远的原因。汉北河的堤距宽在500米至750米之间,这是天门河自然河道所不具备的。
汉北河是汉江下游的重要支流,是迄今为止湖北最长的人工河道,而且这条支流是可控的,当需要保卫大武汉时,它可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r></h3> <h3> 我们当年点黄豆、割小麦、薅杂草、扯棉梗……长长的一垅地,一眼看不到头:一步一步、顶着烈日、迎着寒风……也不知何时能到头,体衰长恨日不落,腹瘦盼求“止饿灵”,最期待的幸福就是找个树荫伸个懒腰歇个脚。此刻也在树荫下,确不觉怎么幸福怎么乐。借句曾经的经典,就是“忘本了!”。忘本了?没有没有!汉北河,苦与累,困与惑,思念绵绵!四十八年后,我们又来到了你的面前……</h3> <h3> 人低为“王”、“冰”清玉洁,在重返之旅后的第一个早“晨”感而慨之:</h3><h3> 诸位学兄学养深厚,行文吟唱,抒发情怀,赞叹!夏兄高瞻远瞩,从汉北河引申到塞纳河,令我遐想连连。挖汉北河时,我等只盼熬过出工,填饱肚子,夜睡不冷,温柔富贵从不入梦,更何况塞纳河(在雨果的《悲惨世界》里已认识了塞纳河),遥遥不可及啊。走出了汉北河,我们中的许多人,游历了塞纳河、多瑙河、泰晤士河等。为什么我们始终眷念汉北河?因为我们真正的人生是从汉北河的艰苦历练启航的,有汉北河打底,人生无惧……<br></h3><h3> 夏兄迅即回复,因为汉北河,我们惺惺相惜:</h3><h3> “有汉北河的历程打底,人生无惧”,说的好!但我还要说,在五十年前历程的坚实底座下,再一次重访汉北河,重温昔日的曾经,更加夯实了这一坚固的底座,让我们余下的人生,不管什么河,也不管什么江,更不管什么洋,我们都能从容自若,逍遥掌控,苦尽甘来,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王晨冰<br></h3> <p> 苦与累,不仅辛苦更是心苦;身累可以恢复,心累则可能折腾一生……</p><p> 这是王克星同学当年写的,真实场景重现:</p><p> 冬季挑堤 </p><p>挑土走啊走,</p><p>迎着日出送星斗。</p><p>一根竹扁担,两肩不离的朋友。</p><p>重担晃悠悠,腿脚随着也颤抖。 </p><p>挑土走啊走,饥寒负重怎堪受。</p><p>北风不解凉,衣衫汗湿未多久。</p><p>饥肠响如鼓,欲填空腹何所有。 </p><p>挑土走啊走,不知何处是尽头。</p><p>路越走越长,双脚不知是己否。</p><p>坡越爬越陡,</p><p>拼到坡顶人方休。</p><p> </p><p> 1969年12月</p><p><br></p> <h3> 这滩、这河,俺们当年和几十万农民乡亲一起,锹挖、肩扛、小车拖………,用我们的辛苦硬是活生生的挖出一条河。原高一(1)班欧阳志源忆起往事,真的是“刻骨铭心,没齿难忘”:</h3><h3> 难 忘 汉 北 河</h3><h3> (1969.10-1970.03)</h3><h3>五十二年前,单纯又向上。</h3><h3>正值芳华年,憧憬美梦想。</h3><h3>岂料文革至,华夏大地殇。</h3><h3>魑魅肆横行,愿望全泡汤。</h3><h3>无奈背行囊,离城去下乡。</h3><h3>芸芸众知青,命运似丐帮。</h3><h3>终日辛劳作,前途甚迷茫。</h3><h3>翌年修水利,来到沉湖旁。</h3><h3>百里汉北河,处处摆战场。</h3><h3>凌晨五点起,开工天未亮。</h3><h3>肩膀磨破皮,泥土装满筐。</h3><h3>爬坡真费劲,两眼冒金光。</h3><h3>粮食不够吃,整天饿得慌。</h3><h3>披星又戴月,汗水湿衣裳。</h3><h3>满腹辛酸泪,向谁诉衷肠?</h3><h3>一盼降大雨,老天赐打烊。</h3><h3>二盼打牙祭,聊补饿饥肠。</h3><h3>耗时近半年,工程终通畅。</h3><h3>河水哗哗流,滋润稻花香。</h3><h3>光阴似利箭,岁月悠悠长。</h3><h3>一晃五十年,两鬓染白霜。</h3><h3>提起汉北河,心中多惆怅。</h3><h3>刻骨铭心事,没齿亦难忘。</h3><h3>苍天不负我,晚年享安康。</h3> <h3>春风漫卷烟尘中
有我们播种的身影
夏锄烈日下
洒下我们颗颗汗滴
秋雨抢场钟声急
夜半惊起忙穿衣
冬修水利我们已成主力</h3><h3>小车不停只管拉
精疲力竭</h3><h3>己不知什么是饿</h3><h3>什么是饥</h3><h3>北风刺骨浑身冰
只有那泪和汗水</h3><h3>还是热的</h3><h3>只愿那太阳早早落</h3><h3>只望那饭莱快到口</h3><h3>我们无法后悔</h3><h3>我们没有骄傲
我们不奢求</h3><h3>有多高的评价</h3><h3>只求历史不再重演
但作为一特定人群</h3><h3>我们这一悲</h3><h3>仍依然希冀
在未来的岁月里
不再有阶级斗争</h3><h3>不再有上山下乡</h3><h3><br></h3> <h3> “八一大桥”的这一段,就是当年张港区开挖的。</h3> <h3> 今日吉时遇喜鹊,注定再续未了情。即使是无助的日子,也不会是一片云烟。</h3> <h3> 站在我们曾经开挖的河段,真的是百感交集,我们的身不由己,尤其那饥肠辘辘。当年有一个学友曾问赤脚医生有否“止饿片”,这不是冷幽默,是那积蓄已久的心灵爆发。虽然已经翻篇,但贫穷和饥饿不值得夸耀,可以放下切不可忘记!</h3> <h3> 取水思源,岂止是河水,还有我们的汗水、泪水乃至血水。此时此刻话如泉涌却不知从何讲,五十年,斗转星移,想到的多是苦痛,无法释怀,不是鸡肚心肠,实在是刻骨铭心,放得下而忘不掉……</h3><h3><br></h3> <h3>
这两张照片是正文兄拍摄的,他还写了这样一段话:</h3><h3> 以下是我分别在八一大桥和天门河老桥上拍的汉北河道和天门河道的照片,从中可以直观感觉两条河,一个宽阔,一个逼仄。在汉北河开通之前,上天门的洪水都只能经过天门河下泄,一遇暴雨,庄稼难逃被淹厄运。有了汉北河,情况大有好转。我问过插队处的老乡,除个别特殊年份,基本都可旱涝保收了。这也是同学们回队后,看到乡亲们生活条件有很大提高的原因之一吧。<br></h3> <h3> 我们,从孩提到古稀,深一脚、浅一脚、磕磕碰碰,一路行走着,遇见晴,遇见雨,在一场暴风雨中迷失自我,在一场大变革中重塑初心,有傍惶、有犹豫、有曲折也有后退但却一直努力向前。五十年后,我们再来这里,谢谢乡亲们的关照,寻觅曾经的脚步,不怨天、不怨地、不怨鬼神、不怨运气,依然坚定不移向前看,朝前走……</h3> <h3> 难忘当年关与爱,真情始终记在心,不是一去不复返,而是终究要重逢……</h3> <h3> 还是这季节,还是这棉花,但我想说的是,再也回不到曾经了。</h3> <h3> 就是这一瞬间,我们等待了半辈子。</h3> <h3>我的记忆</h3><h3>随着年龄的增长</h3><h3>好多都会渐渐的淡去</h3><h3>就好象昙华林时期作业本上</h3><h3>橡皮擦轻轻擦去的字迹</h3><h3>消失不见 </h3><h3>即使想恢复也</h3><h3>无法见到踪迹 </h3><h3>但我的脑海中</h3><h3>始终有段</h3><h3>永远抹不掉的记忆</h3><h3>那就是天门</h3><h3>插队落户的湾子</h3><h3>这是一张无法消逝的记录</h3><h3>因为我的青春留在那里</h3><h3>还有那些个</h3><h3>待我如孩子的乡亲</h3><h3>这些都不可能被擦去</h3><h3>因为“接受再教育”</h3><h3>不是写在纸上</h3><h3>而是刻在心里</h3><h3>虽然迷茫,虽然痛苦</h3><h3>虽然一直想回城</h3><h3>虽然已变曾经</h3><h3>但我始终忘不掉</h3><h3>那段刻苦铭心的日子</h3><h3>一直想去看看那</h3><h3>“第二故乡”的亲人</h3><h3>无需太多的话语</h3><h3>一个微笑</h3><h3>一个眼神</h3><h3>足矣——</h3> <h3> 留下我们的姓名,每写一笔都有一种很庄重的感受,这几十年签了多少次名已难以数清,有迫不及待的,有犹豫不决的,有忐忑不安的,还有如释重负的,但这一次却是在坦然自如间感觉有一种久别重逢,苦与累、困与惑、已经翻篇,绵绵思念的汉北河就在眼前……</h3> <h3> 老来最难童心在,偶尔颠狂学少年。生活也是这样,可品、可呡、可真情……</h3> <h3> 我们举杯,庆祝重逢。生活没有饶过我们,一生大醉能有几回?这杯酒,一饮而尽:为岁月、为友情,为怀念那些英年早逝的学友,为我们的曾经与未来,为我们饱满的回忆!</h3> <h3>情真意切凤凰亲, </h3><h3>岁月留痕汉北情,</h3><h3>五十年后再聚首,</h3><h3>晴天丽日满门新。</h3><h3>
<br></h3><h3><br></h3><h3><br></h3> <h3> “文”美诗妙各臻极,“夫”子出手终不凡:</h3><h3>
2018年10月的最后一天,一个极其平凡的日子,秋高气爽,天气格外舒畅。伴着朝阳,迎着和风,我们,我们原14中,从初二到高三的一群同学,男男女女,一十九人,分四辆车,汉口出发,来到了汉北河。从天门河的上游__汉北河的源头,到我们曾经开挖汉北河劳动的场地,再到新沟闸汉北河的出口,大约100公里的区间,实地重游了一番。同学们走下堤坡,来到河边,望着缓缓流动的河水,感慨无限。周惟道同学拿出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俯身满满灌了一瓶汉北河水。这条河,如今还起着灌溉,排涝和航运的作用,这条河,有我们当年饿着肚子,曾经担上来的泥土,这条河的河水里,有着我们青春的汗水,有着我们心酸的泪水。
据王晨冰同学回忆,当年,我们的一位高三同学,在极其劳累,极其饥饿的情况下,询问当时随队的赤脚医生:“有止饿片吗?”……说“止饿片?”,此时应该不是幽默风趣的语言(因为已经饿极了),只能是一种饿极了的呐喊。
回汉已经几天了,头脑里还时时浮现在汉北河上的一些场景。现在,欣赏着惟道制作的重访汉北河的美篇,如诉如泣,动人心魄,感人肺腑,更加勾起了无限的回忆。真心感谢惟道,感谢你的辛劳,感谢你的美篇。
其实,这次重访汉北河,惟道仅仅在网上不经意的弱弱的一句号召,用了很短的准备时间就成为现实,充分说明同学们对天门,对汉北河的眷恋,实实在在的是一次说走就走的行动。
写点么事呢?哎,没有惟道的文笔,还是胡乱地起哄一首吧。
汉北河旁回忆
当年挑堤
前筐高耸后头低,
挑土爬坡身晃移。
一担乾坤肩上下,
双悬日月臂东西。
体乏总恨日不落,
腹瘪空想止饿医。
水里拌流心痛泪,
堤旁似见脚带泥。
2018.11.4于武汉<br></h3> <h3> 踱起“方”步,“信”首昂眉,人是豪“杰”,诗是“好”篇:</h3><h3> 青春年少战汉北,福泽一方天门西。古稀老人返故里,感慨万千话今昔。惟道号召众响应,文夫出钱又出力,正文运筹帷幄中,俊芳晨冰人心齐。汉北河畔亲水忆,新沟闸上展旌旗。四车驰骋荆 楚地,五十往昔犹在即。欢歌笑语始难忘,功在千秋史留迹。<br></h3><h3><br></h3> <h3>山不转水转
水不转人转
一转五十年
再转回“故乡”
终于
我们又转到了一块
相见不恨晚
姐妹情意在
回味当年播队时
同苦同乐同思亲
一起苦一起急
做饭时,缺了油盐</h3><h3>赶街时,没有粮票</h3><h3>生活从来不会因为我们是女生</h3><h3>而怜香惜玉</h3><h3>从握钢笔到握镰刀</h3><h3>从翻阅书本到翻晒棉花</h3><h3>当年韶华风拂面</h3><h3>如今秋霜染鬓发</h3><h3>我们经历了蹉跎岁月</h3><h3>我们难忘那插队年华……</h3> <h3> 我们来到竟陵镇(时称城关),首先去了天门博物馆,然后去了美食街、西湖公园、东湖公园……都是投了巨资下了大力气的,但这些都是近些年的新生事物,我们没有印象,我们无法记起。相反还是老城区的那街、那桥、那码头……</h3> <h3> 老码头前的老房子还在,码头却荡然无存了。当年回武汉,就是从这里上船,租张草蓆苦熬十几个小时,烟味体味柴油味,如果不能忍受这些,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知识青年。</h3> <h3> 天门大桥,我们在这里留下了无数脚印,来往汉北河工地,如果遇到雨雪天,桥面泥泞人面狰狞……</h3> <h3>每个人记忆里
都有一条泛黄的老街
狭窄的街道
斑驳的木门
深藏着一段温情岁月
当年我们走进这条老街
留意的不是街景
而是解决肚子问题
去寻觅“油墩、锅盔、麻页子”
眼前的这条街
虽然不再繁华
但在我们的记忆里</h3><h3>依然倍觉亲切</h3><h3>这么些年来
我们,曾经拥有天门户籍的</h3><h3>武汉“知识青年”
离这条老街越来越远
老街被时间逼着
跟不上大拆迁的潮流</h3><h3>离时尚渐行渐远
面对这一条隐藏于城市角落的老街时
我们情不自禁:
老街
唤起多少对你的记忆
无法说不出的苦痛
那再也找不回的曾经!</h3><h3><br></h3> <h3> 再说汉北河
一个正成长的年代,我们的记忆不会忘却。
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总叫我们这样心痴神魔。
一条极普通的小河,想起我们就会眼湿泪抹。
无论是孩子还是孙子,我们自己都要问问为什么。
是那时日子特别苦,农民也都这样一起熬过。
是那时担子特别重,农民也都一样压得背陀。
是那时肚子特别空,农民一人得饱全家捱饿。
是那时脑子特别烦,可是农民也烦啥都不说。
不过我们真的别有累,心比身累想得很多很多。
惆怅现实生活的磨砺,怨尤未来命运的蹉跎。
当然我们确实另有苦,家中的糗事没有人拜托。
担心老妈的病又严重了,老爸的批斗会能不能逃过。
那时那地挑土爬坡,不过是百万农工的一个。
那河堤堆积的泥土,贡献的只是其中的一坨。
我们该为过去骄傲自豪,更明白不该自诩什么。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只是汉北河浪花的一朵。
王克星/2018.10.29<br></h3> <h3>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br></h3><h3>人生很短,短到还没有懂得人生的真谛,就已到了人生的迟暮。</h3><h3> 王晨冰同学不经意间记起的一句“有止饿片吗?”,应该是我们这些青葱年轻人饿极了后的呐喊。由此引发了一次重访汉北河之行。有了这次亢奋的汉北河之行,也就有了惟道的《汉北河,苦与累……》的美篇,(这个美篇已经被转发到很多地方,包括澳洲的华人群都有人转发,阅读量超过一万多,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关注。)而后,也就有了正文的《夜话》。接下来,也自然有了我的《写在(夜话)之后》了。</h3><h3> 这次同行的王晨冰同学,在重返汉北河的第二天仍旧激动不已,她深有感触地说:</h3><h3> “挖汉北河时,我等只盼熬过出工,填饱肚子,夜睡不冷,温柔富贵从不入梦,更何况塞纳河(在雨果的《悲惨世界》里已认识了塞纳河),遥遥不可及啊。走出了汉北河,我们中的许多人,游历了塞纳河、多瑙河、泰晤士河等。为什么我们始终眷念汉北河?因为我们真正的人生是从汉北河的艰苦历练启航的,有汉北河打底,人生无惧……”</h3><h3>王晨冰同学说的好!但我还要说,有五十年前历程的坚实底座垫底,再一次重访汉北河,重温昔日不平凡的曾经,更加夯实了这一坚固的底座,让我们余下的人生,不管什么河,也不管什么江,更不管什么洋,我们都能从容自若,逍遥掌控,苦尽甘来,不是春光,胜似春光!</h3><h3> 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有正文这个专家型的地导的辛勤奉献,精心安排重返汉北河的线路,吃住,使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此,致以衷心的谢意。</h3><h3> 还是套用我们的群主周惟道君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带有着我们泪水,汗水的地下汉北河,在那里无声无息,静静地流淌着,而夜话中的汉北河掀起的涟漪,虽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久久不能平静。</h3><h3> 知青的帽子被动地戴在我们头上已经半个世纪了,我们已经都是古稀之人了,总不能还是“青”吧?所以叫“老知青”是不适宜的。应该去掉“知青”中的“青”,因为,“青”已经变“老”了,以此推理,只能叫“知老”了。然而,哪里有这个说法呢?</h3><h3> (完)</h3><h3> 夏文夫</h3><h3> 2018.11.23 </h3><h3><br></h3> <h3>这是39中高66届一位学姐发给我的,情真意切,快人快语,谢谢她!我对后半部作了些删减,期待各位的指教!</h3> <h3>谢谢各位的浏览,期待大家的指教,插队天门的学子们对汉北河有一段断不掉的情,躲不开的缘,……欢迎14中及39中、46中、40中、41中、华侨补校(后来汉口有学校学生下放天门,具体我记不得了)及投亲靠友、返乡回乡的所有参与汉北河(汉川、京山、沔阳、云梦和孝感等地)建设的知识青年们提出宝贵意见,(我在垌塚开河时,邻近生产队就有17中的几位女生;后来还曾巧遇40中的高裕方和黎荣熙,在那里我第一次吃到茨菇……)。我们一起回忆,因为我们的共同经历,因为这里留下了我们的青春……正如一个月后,夏公如此写道:</h3><h3> 画堂春 汉北河挑堤</h3><h3> 那年那月那时光,无书无笔无纸张,有锄有锹有箩筐,还有肩扛。 汉北可能记得,我们不会遗忘,曾经一起挑泥塘,肚饿心慌。</h3><h3> 2018.12.6写在重返汉北河回家一月之后</h3> <h3> 老校友闻立玮先生欣然命笔:</h3><h3> 念奴娇 观十四中校友重回下乡旧地美篇有感</h3><h3> 美篇美矣,若长卷纵览,半世诗册。汉北河边重聚处,涛涌情深如昔。年少时分,黉门别去,梦逝昙华惜。珞珈如画,望中樱树历历。</h3><h3> 我昨鏖战荆州,焦枝铁路,霜月寒衾席。黄荡湖深飞雪暗,负荷登坡风急。往事如烟,万千思绪,君可长相忆。今非霞晚,落晖光映秋碧。</h3> <h3> 王晨冰同学将拙作发了朋友圈后,一挖过汉北河的天门籍同学郑友联有感而发:</h3><h3> 汉北河一一</h3><h3> 我的孩子,</h3><h3> 你可知道一一</h3><h3> 爹娘在念你……</h3><h3> 你静静地在流淌</h3><h3> 仿佛一一</h3><h3> 在回眸着昨日的时光。</h3><h3>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