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紫金新村九号楼东面,原来住的是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杨凯,我们家住西边与十号楼何舟家隔一个栏杆。杨凯夫人陆淑敏(可能不全对,请知道的纠正,谢谢)是和我母亲是宁波老乡关系非常好。小时候听我母亲用乡音喊听到的就是“啰嗦咪”,现在想起来还非常亲切。</h3><h3>杨凯家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孩子都比较大,老大杨国勋,已经上大学了,好像记得喊他阿瑟哥哥。女儿杨雪枣是老二,喊她什么姐姐忘记了。最小的叫杨越岗,我们喊他小路哥哥,我们上小学他好像已经是高一了。</h3><h3>1964年杨凯提为政治部副主任,很快又调上海任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大约年底就搬上海了。于是我们家就从西边搬到东边,西边大概有好几年都没有人住。一直到文革时期李勇家才搬到西边。</h3><h3>最近才知道,在杨凯家以前住9号楼东的是我们同届四班的王大明家。他们家是56年左右搬到紫金新村的,王大明在文革时期串联还到我们家看过旧居呢!他父亲叫王文治,授衔时上校后来晋大校。原来在军院军事科研部任主任,六十年代初调北京军科外军部。老大王大昀,老二王大昕女儿,老四王大星。</h3> <h3>父亲谈平东是江苏省武进县人,1920年6月出生在苏州。1940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任江苏省宜兴县张渚青年工作团团员;1941年1月任锡宜武特委秘书处太湖报社、抗战报社编辑;1942年12月任江苏省宜武太三县行政委员会秘书;1943年3月任江苏省宜兴县闸口区区委书记兼区长;1944年7月由地方转入部队工作并入伍,任宜兴县扶风区区委书记兼区大队教导员;1945年9月任江苏苏南二分区宜兴警卫团一营教导员;1945年10月任华野六纵五十四团二营教导员;1946年4月任华野六纵四十八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1948年6月任三野二十四军政治部宣传部宣教科科长;1949年9月任华东军大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长;1950年12月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宣传部政文教育科长;1954年9月任军事学院宣传部《军学生活》报社副总编辑;1955年10月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64年4月任军事学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70年8月任内长山要塞区蓬莱守备区政治委员;1977年12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调查研究室研究员;1980年2月任南京高级陆军学校研究部政治教研室主任。1955年授予中校军衔并授予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1982年8月在原南京高级陆军学校研究部政治教研室主任(副军职待遇)岗位上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8月27日16时08分,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逝世,享年85岁。</h3> <h3>1949年9月任华东军大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长时,宣传科全体成员合影。可惜由于没有记录,已经无法考证父亲当年这些同事了。</h3> <h3>1965年下半年和军事学院宣传部全体成员的合影,由于当年我父亲没有写清楚全体成员名单,后来是根据我的记忆和一些老同志的记忆,还有几位不知道姓名,请大家帮忙补充。前排左起:杜瑞麟,谈平东,徐挺曦,( )。二排左起:池松德,杜杰,李习之,( ),惠光华。三排左起:陈德乾,( ),阚柯,徐鹰。</h3> <h3>1965年父亲参加东海社教的工作组成员,左起:张献奎,张藩,董超,谈平东。</h3> <h3>这是我父亲当年在蓬莱守备区任政委时为当地老百姓开办的蓬莱夜校,这张照片曾经刊登在七十年代初解放军报杂志封面。</h3> <h3>母亲严昔茵1924年1月出生于浙江宁波洋墅镇,1939年5月前在浙江慈东小学、浙江锦堂师范学校读书,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到我党抗日救国的宣传教育,积极参加党的青年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br></h3><h3>1939年6月在浙西省政工队地下党党支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此,15岁的母亲毅然走上献身于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h3><h3>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8月至1945年8月历任浙西地下党党团书记、县委代理妇女部长、浙江长兴县委妇女部长、江苏宜兴县委妇女部长、宜兴大埕(成)、万芳两区委书记兼区大队政治教导员。1945年1月由地方入伍。</h3><h3>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历任宜兴警卫团宣教股长、新四军六纵队组织科组织干事、文工团支部书记、江苏高邮市委妇委会书记、新四军六纵队工厂政治指导员、教导团组织干事、大连中苏合办渔网工厂支部书记、副厂长、二十四军军械仓库政治指导员、后方留守处政治协理员。</h3><h3>建国以后曾任南京永利宁厂(南化公司前身)支部书记、华东军大印刷厂厂长兼政治协理员、解放军第三高级步校印刷厂厂长兼政治协理员、军事学院院务部卫生处政治协理员、南京电影机械厂党委书记、南京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南京电影机械厂顾问。1982年9月办理离休,享受地市级干部待遇。</h3><h3>2015年6月20日5点零7分因病经抢救医治无效,于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2岁。</h3> <h3>1946年4月20日父母亲在高邮的结婚照。</h3> <h3>1949年4月父亲在渡江战役中负伤后送到南京汤山医院治疗,这是1950年初父母亲在汤山养伤期间留影。</h3> <h3>1954年父母亲在南京又补拍了一张结婚照。</h3> <h3>这张照片是没有授衔时父母亲抱着我和小茵姐,应该是1952年,当时只有我们两个孩子。</h3> <h3>我和姐姐感情非常好,可谓姐弟情深。看看当时多么天真可爱,恨不能倒转光阴再回去呀。</h3> <h3>这是1953年拍摄的,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大妹妹谈小梅。</h3> <h3>1954年二妹妹谈小波出生了,我的大妹妹谈小梅和二妹妹谈小波,当时这张照片大家都以为是双胞胎呢。</h3> <h3>到了1956年,又增加了第五个孩子,弟弟谈小东。</h3> <h3>1957年卫星上天,我们家第六个孩子,小妹妹诞生,所以起名小云。六个孩子终于齐了,伟大的造人计划终于结束,我的妈妈也可以荣膺英雄母亲称号了。不过看看一些老革命家,小七,小八,还有小十子的,我们又有些相形见绌了耶✌</h3> <h3>向左看齐,从小军训耶✌当时我们住在北极新村11号楼,就在最北面围墙边靠太平门出口。所以我们去小红山爬山非常方便,几乎周日一有时间,我们一家八人就排队出发去爬山。老爸在前面领队,老妈在最后面收容,一家人其乐融融。</h3> <h3>不知不觉,我们都上学成为红领巾了。</h3> <h3>1963年我们搬到紫金新村9号楼西面时的合影。村民们都应该好熟悉这个院子吧,小时候觉得好大,现在去看看,好小啊!</h3> <h3>六十年代初父母亲带着大妹妹小梅,小妹妹小云和叔叔,婶婶还有大伯的女儿一起在玄武湖的合影。</h3> <h3>七十年代父母亲从蓬莱来南京看望我和二妹妹小波在长江大桥的合影。</h3> <h3>1975年我和二妹妹小波回山东蓬莱探亲。前排中是小茵姐,后排右是小妹妹小云(她那时候在蓬莱上中学)</h3> <h3>1978年4月份我们结婚回蓬莱,在蓬莱阁下与父母亲合影。</h3> <h3>2000年左右我们在南京后半山园陆军指挥学院干休所又拍了一个全家福。</h3> <h3>八口之家变成十九人,翻了一番,中国人口就是这么增加的。短短半个世纪,即使父母亲和姐去世,家庭人口还是已经达到近三十人。</h3> <h3>2004年7月份,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拍了最后一张全家福。一个月后,敬爱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孩子们的排列按照年龄大小,左起:谈小茵,谈小平,谈小梅,谈小波,谈小东,谈小云。</h3> <h3>我的姐姐谈小茵,1950年3月生于南京,茵字是取母亲名字最后一个字。都是宇花惹的祸,她不仅上学早,后来又跳了一级,宇花六二届毕业先上二女中,高中上十中,文革前老高一。</h3> <h3>1969年插队,1970年当兵。在山东潍坊炮八师当兵。</h3> <h3>后转业在白下区工作,2011年患胰腺癌去世。小茵姐生有一女现在澳洲布里斯班,已结婚,第三代有一女。</h3> <h3>小茵姐酷爱跳舞,文革时期还成立了小总政歌舞团。村民们孙红燕,孙铁鹰都是她的好朋友。在村里就喜欢跟在卢德耀大女儿后面,整天喊着小红姐姐。</h3> <h3>我出生时由于是5月5日,与伟大的马克思是一天,故父亲赐名学思,小名小平(是拆自父亲名字中间的平)。1958年上小学这个大名被我反掉,原因是南京人口语思就是屎太难听了。一二年级在解放路小学,1960年三年级上宇花六四届三班,1964年毕业上十三中,文革前老初二。1968年底在江苏丹阳插队,1970年底当兵,在南京军区通信团当无线技工,1976年退伍。先在江苏省第一汽车运输处工作,后调江苏外运公司工作,已退休。已婚有一子,第三代一男。</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谈小平,中国供应链金融服务联盟联合发起人之一、副理事长,原中国外运长航集团运营管理部风控总监。曾担任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物流监管业务中级项目经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物流监管业务培训师。西安公路学院交通工程专业,中央党校函授法律专业学士学位,经济师、物流监管中级项目经理、物流监管业务培训师。</h3><h3> 1969年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担任江苏省交通厅第九、十一车队的车队长;中国外运江苏公司车船科科长、陆运公司经理;江苏外贸深圳办事处中转运输部经理;南通外运公司、扬州外运公司副总经理;淮安运泰公司总经理;湖北中外运久凌公司总经理;中国外运江苏公司国际货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外运江苏公司物流监管部总经理。退休后被聘为中外运物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温州不锈钢交易所、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浙江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凤凰航运公司、武汉轮船公司、重庆轮船公司顾问。</h3> <h3>谈小平对物流金融业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深的理论探讨研究,在本系统和银行、交通、中国邮政、中国物流等外系统进行过近百次宣讲及培训。</h3> <h3>大妹妹谈小梅,1952年底出生,冬天腊梅盛放故取名小梅。宇花66届毕业上三十四中。1969年底军院内部当兵去浙江,复原后在南京市中医院工作现已退休。有一子已婚,第三代一男一女。</h3> <h3>二妹妹谈小波,1954年四月出生时南京正好发大水,当时我们住在解放路四号 ,已经水淹家门,故取名小波。宇花66届,1969年底军院内部当兵去南京军区测绘大队,当兵时自己把名字从小波改为洪波,水更大了。后调南京军区总医院,最后任图书馆长退休。已婚有一女,第三代两个女性双胞胎。</h3> <h3>弟弟谈小东,1955年底出生,东是拆的父亲名字后一字。宇花67届,1970年随父母亲去山东蓬莱,1971年在山东蓬莱当兵。后转业在北京市民政干校任副校长,已退休。已婚有一女,第三代一女。</h3> <h3>小妹妹谈小云,1957年底出生,当时正好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中国也是举国欢庆社会主义阵营的伟大胜利。卫星飞到云里,故取名小云。1970年随父母亲去山东蓬莱,上学,教书,后在山东大学微生物专业毕业,从此走上研究微生物的道路。1988年去澳洲进修,后在堪培拉国立大学从事微生物研究三十年。现居住在澳洲首都堪培拉,已婚有一女,暂无第三代。</h3><h3>她酷爱户外徒步,曾经一个人四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三次尼泊尔南坡,一次西藏北坡。自称喜欢自虐的女孩子,实在佩服佩服!</h3> <h3>紫金新村我们一直住到1970年初,大部分同学们都当兵了,大部分人家都搬走了,我们后来搬到北京西路31号,当年幼儿园的房子。</h3><h3>以后若干年回紫金新村多次,有一次还进入我们家和当时的住户聊天呢!总的感觉,一切都小了,因为我们大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