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10月31日上午8点30分,雅塘镇小学四年级数学科任教师欢聚在中心小学管理组多媒体教室,共同观摩了2018年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专题网络教研小学数学"同一堂课.走进东莞"。</h3><h3> </h3><h3><br /></h3> <h3>第一环节开幕式,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曾令鹏主持,李海东副院长、唐连章主任、何炳基副局长分别对这次活动作出致辞。他们的发言点明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网络教学已经渗透了教学的每一个角落。</h3> <h3>第二环节精彩课例展示,第一节由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林细庆老师展示的《观察物体(三)》如何还原立体图形。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课程要求原本是学生直接学摆图形就行。但林老师并没有让学生直接摆,而是引导学生先思考再摆,显然是想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先给出任务,让学生想,再进行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另外林老师还运用了同屏技术的玻璃板功能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展空间观念,促进推理能力形成,体现了培养学生"分析视图-构思摆法-摆出图形-验证摆法"的研究立体图形思路。</h3> <h3>第二节课是深圳市蛇口育才三小刘占双高级教师展示的《生活中的负数》温度。这节课,刘老师一开始创设了"温度"这一生活情境,并贯穿始终,学生在情境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感悟思想。课中学生在温度计学具上拨出四个城市的温度,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到零上温度、零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积累了活动经验。刘老师还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有想法敢说,有问题敢问,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从新课的引入到后面的拓展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都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在电脑课件上拨温度,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运用同屏技术展示学生作品,获取信息及时,操作方便;而微课的使用,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也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总之这两节课都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格局,创设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课堂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h3> <h3>第三环节圆桌讨论与点评。谢明初、李样明、鲍银霞、李一鸣、陈晓燕等专家老师在介绍设计思路、现场课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方面的指引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与点评。</h3> <h3>第四环节活动点评。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主任李样明教授为大家做了点评:一节好课的标准,概括为"三二一"。三是三个基本点,二是两个关键,一是一个核心概括。数的概念是非常抽象复杂的,我们人类对自然数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所以我们会说自然数是上帝创作的,其他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因此在学习中有必要引进负数,但直接引进负数不好理解,就用温度这些比较生动的案例。理解学生我们提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把学生的原动力激发出来。理解教学,按照教学的规律。我们要按照教学的目标。一个核心。引导学生自己概括,让学生能够保持活跃的数学思维。这两节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非常浓厚。</h3> <h3>第五环节活动总结。最后再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作总结:一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林细庆老师利用同屏技术,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发展空间观念,促进推理能力形成,体现了培养学生"分析视图-构思摆法-摆出图形-验证摆法"的研究立体图形思路。刘占双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游戏情境,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两节课都抓住数学学科本质,注重对学生"四基""四能"的培养,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并且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在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体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发展与变革。</h3> <h3>活动从早上8点30分到中午12点,虽然时间有点长,但是由始至终我们的老师们都专心致志地听、记、想。通过此次学习,教师们都收益匪浅,深刻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所贡献的力量。同时,参加此次活动学习的教师们还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我们教育发展而不懈奋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