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第三次自驾游于2018年10月30日早上五点从新康花园正式启程。途经桐庐,衢江二个服务区休整,于中午十一点钟到达三清山双溪沟索道,在山下小饭店休息吃过午饭后便乘缆车上山。因需分二天游玩,所以住宿在山上的日上山庄</h3> <h3>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h3> <h3></h3><h3> 因我们投宿的旅馆位置在山体居中,放好行李后山庄服务员小妹告诉我们下午出门可先右转向西游览,明早再左转向东。</h3><h3>西海岸位于三清山的西部,是三清山观景最为开阔的景区。高空栈道、云海、大峡谷、古树名木,称为四大奇观。据说这么高的三清山还曾经三次被海水淹没,西海岸就是当年的海岸线。地壳运动的神奇造化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景区2002年建成,之前还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就因为有了一条长达4公里却见不到一步台阶的云中栈道,我们才能站在海拔1600多米,相对高度200米的高空,欣赏这神奇壮丽的世外海景。</h3> <h3>当我们在三清山的上看到这条神奇的巨蟒时,都惊呆了。这个云雾遮挡的山中,还有这么一个宝贝?是的,一条几乎笔直的巨蟒,虽然高达一百二十八米多,最细的地方却只有七米左右。大自然的风化和雨水的合力,让这条巨蟒看起来好像是人工堆叠的一样,有着一道一道的节理。在这种奇特的地质现象下,由于有了这一条巨蟒,不但使我们能有了解和欣赏的幸运,也让三清山撩开了神秘的面纱。</h3> <h3>马头石位于南清园景区,远远看真的像马头,有几米高,在山崖边栈道上,和山体形成一个窄窄的间隔,站着眺望三清山,蓝天白云相伴,山峦迭起。</h3> <h3> 神龙戏松位于南清园景区一线天下。山峰石壁上紧贴这一条长蛇,眼睛紧盯着山顶上一颗松树,似乎和松树游戏,又似乎在谋划什么阴谋。民间传说这条蛇蛰伏与此,想找机会进南天门,却被守护南天门的鲲鹏发现,一直苦无良机。</h3> <h3>女神峰为花岗岩天然构造而形成的奇妙石峰,通高86米,面对“巨蟒出山”,朝玉京峰而立,神女峰:整座石峰就像一位秀发披肩的现代端庄少女,天设地造,鬼斧神工,无论近观远眺,皆栩栩如生,形象美妙。她高鼻梁,樱桃口,圆下巴,宽额头,玉佩饰顶,秀发齐肩,莲盘端坐,风姿绰约;双手托着两棵古松,意若要使春色永驻人间。 是大自然的神奇雕塑,成就了三清山这尊美妙无比的艺术珍品!</h3> <h3>海狮吞月:峻拔石峰形似张开大口的海狮,仰头朝东,仿佛在向各位游客高声恭祝:“福如东海”。又象在吐纳肺腑,尽情采吸三清山自然氧吧的空灵仙气,颐养长寿天年。</h3> <h3>牛背石传说这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那头吃草的神牛。它怎么也吃不完田里的野草,就干脆躺在这里了。牛背石看上去有点险,但是我喜欢。</h3> <h3>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h3> <h3>10月31日下午来到婺源住宿在客棧。</h3><h3>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铜都德兴市。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h3> <h3>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经典的徽派建筑,也是著名的“晒秋”文化起源地,也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历史的徽州古村。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h3><h3>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四季花海展示惊艳的“大地艺术”。 独特的旅游体验带您走过索桥、滑过溜索、乘上高空索道,俯瞰独特的晒秋奇观。</h3> <h3>水库晨雾</h3> <h3>石城村在婺源县西北的古坦乡境内,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危耸的城“墙”内外有许多古树名木,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这里的百来棵枫树,每棵树高都在35米以上,远远超过村里的高矮屋顶,和巨大而且笔直向上的树冠相比,黑瓦白墙简直就是玩具屋子。枫树林中还有山樱花.楠木.红豆杉.杭州榆.糙叶树.青栲.槐树等混杂其间。</h3> <h3>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当时有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村中至今还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公共建筑物,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江湾,是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江湾已经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h3> <h3>11月2日启程赴随州途中到李坑,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有乌镇的建筑景观,又有兔耳岭怪石景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h3><h3>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h3> <h3>石钟山,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江下游沿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h3><h3>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与石钟山相得益彰。</h3><h3>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h3><h3>石钟山傲然屹立于长江之岸,鄱阳湖之滨,风景雄奇秀丽。它犹如一把铁锁挂在湖口县门前,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h3> <h3>11月2日从江西婺源出发经九江进湖北黄梅来到安徽安庆市住宿在宿松县山水怡然大酒店</h3> <h3>九井沟旅游风景区,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徽省宿松县隘口乡原龙王村境内,现已改名为九井沟村。属大别山余脉,总面积36.72平方公里。这里既有峰峻石奇、峡谷幽深、水滴石穿的泉中九井和形神兼备的仙女浴池、淋漓波光的雷公潭、白练飞泻的三叠瀑布,又有叹为观止的"石破天惊"、惊奇怪态的千年罗汉松,还有那至今尚无一人敢窥其颜、敢探其险的龙和大峡谷。</h3> <h3>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宿松县城西南部,距县城约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3′-116°08′、北纬30°07′-30°20′之间。东距“长江绝岛”小孤山、南至江西庐山均只有八十公里,西到湖北省黄梅禅宗“天下祖庭”东山五祖寺仅三十公里,北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八十公里。总面积2.2万亩。</h3> <h3>11月4日中午到天柱山双溪沟索道乘缆车上山住在山上的天柱山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山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h3> <h3>上山时阴有细雨,景色朦胧也有蕴味,沿途巨石矗立,到处都是石缝石洞,真是步步惊心。或许我们四人感动了上帝,当我们行走到天柱峰下时云雾渐渐散去,美景尽显眼前,因时间已晚,当时山顶只有我们四人,山神让我们享受到了VlP待遇。</h3> <h3>11月5日在随州住宿一晚继续向洛阳出发</h3> <h3>11月6日到洛阳游白马寺建于东汉,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是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h3> <h3>一千多年前,东汉皇帝梦见一个头顶放光的金人从西边而来。第二天皇帝将这个梦告诉了大臣,博士傅毅就解释到这是西方的神名为佛,皇帝听闻后,就派使臣出使西域。使臣不辱使命,带着了两位印度高僧和用白马驮着的佛经回到洛阳,皇帝大喜便在城外营造一所寺庙,为了纪念白马驮经,所以名为白马寺。</h3> <h3>白马寺经过了无数次的破坏和无数次的重修,虽然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面貌,但是作为佛教的起源之地,在各个时期,它都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而这份重视,让它没有像那些著名的古城一样被尘土所掩埋。至今还在它原来的地方讲述着跨越千年的故事。</h3> <h3>11月7日赴栾川老君山途中先游龙门石窟</h3><h3>龙门石窟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h3><h3><br></h3> <h3>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h3> <h3>游玩石窟后到栾川住宿在老君山下,准备明天上老君山。下午又去了鸡冦洞。</h3><h3>鸡冠洞是一处大型的石灰岩溶洞,喀斯特岩溶地貌,鸡冠洞长达5600米,供观赏长度1800余米,观赏面积2.3万平方米。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h3> <h3>洛阳老君山(本名景室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南三公里处,老君山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高达2200余米。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炼,唐太宗因此将景室山改名为老君山。老君山自北魏以来,是周边各郡香客朝拜要地,其山顶的太清观也是始建于北魏。老君山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17米。</h3> <h3>昨天山下还是小雨,旅馆前台小妹告诉我们老君山上前几天下雪了,看天气预报今天是晴天,半夜时分还有小雨,今天凌晨已是满天星星,待我们乘坐缆车上山时蓝天下的老君山银装素裹,十分妖娆。给了我们太多惊喜。这次出游三清山,天柱山,老君山,三座山都以最高礼节迎接我们,感恩上苍对我们如此厚爱!真是不虚此行。做好人得好报!</h3> <h3>雪花使冷杉苍松都变成了琼枝玉珂。</h3> <h3>雪后初晴的老君山,仿佛冰雪幻境,“雪树”披装,“银花”绽放,洁白的雪覆盖着绿色的群山,白雪下透露着绿意,松枝上冰凌晶莹,老君山被这场大雪美成了一幅幅水墨画,引人入胜。</h3> <h3>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人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h3> <h3>我和老君青牛拍了合影</h3> <h3> 本次出游第一站三清山时晴日下的三清山给了久居城市的我太多惊喜,草木葱葱郁郁,山花丝丝簇簇。绵绵细雨唤起漫山云雾,山峰在袅袅云烟中若隐若现,更显雄伟险峻,让人觉得它神秘而美丽,山腰盘旋的那曲折险峻的实木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中,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幽深的峡谷之中,升腾着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如一副神奇的轻纱帷幔,精致而婉约地绘成了一副山水画卷;粗旷的山峦,敦厚的栈道,别样的情趣,万般风情,不知是人在景中走,还是景随人流动。再看阴雨下的天柱山时有些失望,但在巨石中云里雾里的行走也有朦胧美,当我们行走到天柱峰时云雾突然散开,山神以真面目迎接了我们,当时天时已晚,游客已全部下山,众人忍不住大声惊呼,漂亮!漂亮!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到老君山时因前面二座山都以不同面目让我们观瞻,心中已没有期待,少了激情,再加上阴雨连绵。谁知良辰一到云开日出,满山银装,一路行走一路惊叹。无数冰峰雪崖,有的像挺着胸的巨人,有的像扭着腰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宝剑,有的像漫天飞舞的银龙,奇峰绝壁,一座座都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对都市里的人来说,出门游玩时山中晴空万里,云里雾里都能碰到,晴日下的满山雪景是可遇不可求的!此行心满意足。感恩苍天<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