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遗珍——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珍宝展

湖边小屋

<h3>阿富汗在大多数人眼中 是一个充满恐怖组织、战争的地方 但是在那片土地上 却闪耀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无论经历了多少战乱和不安 阿富汗人民仍然坚信会有和平的一天 他们相信 “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 .” (文化不灭,国家永生)</h3><h3><br></h3><h3> ~~~~~~~~~~~~~~~~~~</h3><h3><br></h3> <h3>第一章 阿富汗的早期文明 阿富汗没有沿用至今的文字,也不像中国有未曾间断的史书体系。事实上阿富汗历史悠久,从西亚等古文明的文字记载、西方史学家的研究,以及其境内众多的考古发现可知,其史前文明不晚于20万年前,且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大约从公元前6000年到前2000年,阿富汗已经出现青铜器,标志着定居的农耕经济和畜牧经济时代的起源与发展。法罗尔丘地位于阿富汗东北部的巴格兰省,其出土的金银器的造型纹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是阿富汗史前文明的代表。 <br></h3> <h3><br></h3><h3>公牛纹金杯的公牛有着夸张的长胡子,耳朵部位有叶子形的装饰,身上有心形纹饰,与乌尔王朝苏萨遗址和伊朗北部出土的器物的动物纹有相似之处,可追溯到公元前2千纪。牛尾巴的样式又有印度风格,耳部的叶子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br></h3><h3><br></h3><h3>尺寸:高14.9cm,重量37.9g 材质:金<br></h3> <h3>公猪纹金杯被当地农民出于某种用途切割成6块。杯身描绘着野猪、树和山脉,也许是一个狩猎场景,是4000年前阿富汗北部环境的缩影。这种公猪的的形象在史前时期的锡斯坦地区很常见,而树的构图有可能是受亚述影响形成的巴克特里亚青铜时代风格。</h3><h3> 尺寸:高11.6cm,直径12.8cm,重量335.8g 材质:金<br></h3> <h3>几何纹金杯的造型及纹饰是中亚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器表的阶梯状图案,在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出土遗物中时常出现,阶梯状广场最早出现在7000年前,并在后来的3000年间一度盛行于该地区。 <br></h3><h3><br></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出土地点:法罗尔丘地 重量:170.2g </h3> <h3>第二章 阿伊·哈努姆:希腊化的遗失之城 阿伊·哈努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的塔哈尔省,是坐落在世界最北端的希腊化城市,历史上这里属于巴克特里亚。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亚历山大在所征服之地建造亚历山大城,推行希腊化统治。公元前300年前后,亚历山大继续东征印度,留下部分士兵在阿富汗建城统治。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古希腊文化,使得中亚彻底希腊化。在巴克特里亚,泛希腊文化取代了波斯文化,并存在了三百年,直至希腊-巴克特里亚人被游牧部落逐出。在阿伊·哈努姆之前,人们在中亚从未发现完整的希腊化城市遗址。 <br></h3><h3><br></h3><h3><br></h3> <h3>科林斯柱头 公元前145年前 出土地点:阿伊·哈努姆 尺寸:高81.5cm,宽81cm,直径74cm 材质:石灰岩<br></h3> <h3>铭文石碑座 公元前3世纪初期 基尼斯神庙碑座保留了一部分德尔斐箴言: 年少时,举止得当; 年轻时,学会自制; 中年时,正义行事; 年老时,良言善导; 临终时,死而无憾。 是展示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教育人们在生存的各阶段必须掌握的素养的格言,体现了希腊生活的理念。</h3><h3> 尺寸:长65.5cm,<br></h3> <h3>青铜手柄 公元前145年左右 出土地点:凸壁的神庙 青铜手柄左右两边长着两只角的是希腊神话中的牧神潘恩。潘恩是赫尔墨斯之子,长着一对羊角和一双羊蹄,负责看管宙斯的牛羊。其置于一片葡萄叶之上,葡萄叶是希腊神话牧神潘恩的象征,同时也是希腊文化的典型元素。 <br></h3><h3><br></h3><h3>尺寸:高12.0cm,宽13.7cm 材质:青铜<br></h3> <h3>西布莉圆形饰板 公元前3世纪 出土地点:凸壁的神庙 左边乘坐由狮子牵引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样式的战车,戴着典型的希腊风格帽子的是自然女神西布莉(中国常翻译为“库伯勒”)。右边驾车的是有翼的胜利女神妮姬,战车后为身着东方服饰的仆从。体现着东方艺术的习惯手法,如缺乏透视度、组合平淡。 <br></h3><h3><br></h3><h3>尺寸:直径25cm 材质:银、镀金<br></h3> <h3>球面式日晷 公元前145年以前 这件球面式日晷由一块石灰岩雕刻而成,晷盘以宝座为造型,支撑前面的两条狮腿。晷盘上有7条水平月份线和11条垂直时钟线,通过晷针投射在晷盘上的阴影长短及位置判断时间,可惜晷针已不存。这种日晷是古代流传甚广的形制,据传其发明者是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史学家兼祭司贝罗苏斯。 <br></h3><h3><br></h3><h3>尺寸:长52cm,宽45cm,高37.4cm 材质:石灰岩<br></h3> <h3>赫尔墨斯柱 公元前2世纪 半身像柱式常见于希腊雕像。这件赫尔墨斯柱发现于阿伊·哈努姆的体育场。赫尔墨斯不仅是商业、旅行和欺诈之神,据说他还是各种竞技与拳击的发明者,是运动员的保护神,所以时常与体育场联系起来。</h3><h3> 尺寸:高65.5cm,宽31.5cm 材质:石灰岩 </h3><h3><br></h3> <h3>第三章 蒂拉丘地:游牧民族的黄金宝藏 塞种人建立大夏约十年之后,大月氏再度迁徙并征服大夏,在大夏扶植五翕(xī)侯控制部分地区。此时中国正处于西汉时期。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收集西域各国情况,到达今阿富汗北部。1978年苏联考古队在阿富汗北部发现蒂拉丘地墓葬,根据其墓葬等级、文献记载和钱币,推测墓葬年代在公元25-50年,四号墓男性墓主很可能是大月氏王室成员。蒂拉丘地是大月氏统治向贵霜王朝过渡时期的见证。 <br></h3> <h3>人与海豚饰板 公元25-50年 出土地点:一号墓 这组饰板正面是一位肩上扛着海豚的男子,头微微向右倾斜,上半身裸露,套在三片脉状老鼠叶式的裙子里。右手还拿着一个船桨式的工具,两侧一组双拱形纹饰从肩部到手肘逐渐变宽,有可能是某种植物,也可能是一对翅膀。 </h3><h3><br></h3><h3>尺寸:长4.1cm,宽2.9cm 材质:黄金<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羚羊手镯 公元25-50年 手镯上有典型的草原视觉符号羚羊,羚羊弯曲的身体形成手镯的形状,角和耳朵镶嵌有水滴状绿松石,形成一种奔跑状态。手镯上有明显的磨损痕迹,表明是有实用性的。类似的手镯在塔吉克斯坦的奥克瑟斯宝藏中也有发现。</h3><h3> 尺寸:6.3x8.5cm 材质:黄金、绿松石<br></h3> <h3>御龙黄金垂饰 公元25-50年 出土地点:二号墓 御龙黄金垂饰是装饰墓主人鬓角的饰物,设计为王者两边各扶一条有翼龙,装饰着绿松石的象眼,龙身扭曲成S型,是斯基泰风格的纹饰。龙纹由“龙身与龙腿”和“马头与马蹄”组合,表现了当时中国与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密切关系。在北方草原印欧语系的各大部落,都崇拜“双马神”,随着他们的迁徙,双马神的形象与寓意传遍草原。西亚、中亚和印度,都将它视为神圣高贵的象征。 <br></h3><h3><br></h3><h3>尺寸:高6.5cm,长12.5cm 材质:黄金、绿松石<br></h3> <h3>丘比特骑海豚钩扣 公元25-50年 出土地点:三号墓 尺寸:长4.9cm,宽4.2cm 材质:黄金、绿松石<br></h3> <h3>双马图案发饰 公元25-50年 发饰上部如以两匹背立的马为造型的古典建筑装饰,马的耳、眼、鬃毛和腹部镶嵌以绿松石,下部悬挂着圆形、心形和树叶形状的金片。这种动物题材的建筑装饰在古代及之后的世界的东方经常使用。 <br></h3><h3><br></h3><h3>尺寸:8.6✕4.6cm 材质:黄金、绿松石<br></h3><h3><br></h3><h3><br></h3> <h3>驱龙战车金踝饰 公元25-50年 出土地点:四号墓 这对金踝饰镶嵌两排旋转绿松石,后面有四个环,用来将其固定在脚踝上。中央一位驱使战车的男子,其长袍领口是希腊形式,左手抓住牵引龙的缰绳,车舆可能是编织材质,连接车盖的支架像是竹制的。这种双轮战车的形制跟中国汉朝时期的战车非常相似。 <br></h3><h3><br></h3><h3>尺寸:直径5.5cm,厚1.1cm 材质:黄金、绿松石<br></h3> <h3>黄金腰带 公元25-50年 出土地点:四号墓 墓主腰间的黄金腰带用宽2厘米的金锁带,连接了9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形装饰物。圆形装饰上高浮雕设计了坐在狮子上的人物形象,且不重复。男墓主下着裤子,上穿筒袖上衣,腰间系腰带,别短剑,这是典型的斯基泰民族风格的装束。 <br></h3><h3><br></h3><h3>尺寸:长97.6cm,宽2cm,圆形装饰直径4cm 材质:黄金<br></h3> <h3>战士图案钩扣 公元25-50年 出土地点:三号墓 尺寸:长9.0cm,宽6.3cm 材质:黄金<br></h3> <h3>公羊金像 公元25-50年 出土地点:四号墓 尺寸:高5.2cm,宽4.0cm 材质:黄金<br></h3> <h3>金冠 公元25-50年 出土地点:六号墓 金冠,又名步摇金冠。我国古代将这种装饰有“垂珠”、随着佩戴者的步履移动而颤动摇曳的饰品称为步摇。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妇女就开始以步摇为饰。步摇冠约在公元元年前后正式形成,起源于西方,后向东传播,横跨欧亚大陆经我国进入朝鲜、日本,流行时间长达600余年。<br></h3><h3><br></h3><h3>尺寸:13*45cm 材质:黄金<br></h3> <h3>项链 公元25-50年 出土地点:五号墓 尺寸:长29.1cm 材质:黄金<br></h3> <h3>第四章 贝格拉姆:丝路上的贵霜宝藏 贝格拉姆遗址地处阿富汗东北部的帕尔万省,位于兴都库什山脉南麓,喀布尔河的两条支流潘吉希尔河与吉尔班德河的交汇处,西南距喀布尔约60公里。贝格拉姆城即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载贵霜王朝的都城迦毕试,这里是东伊朗、中亚与印度之间的交通要塞,是丝绸之路中转站,融会了来自古希腊、印度、伊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不同文化。 <br></h3> <h3>彩绘高脚杯 1世纪 出土地点:贝格拉姆10号房间 高脚杯的杯身彩绘一位女性、两位男性,每一个都头戴光环。女性是其中唯一坐着的,两位男性以崇敬的姿态面对女子而立,可能是日常社会中女性地位较高于男性的表现。杯身以棕榈作装饰,整个画面洋溢着参加丰收庆典的喜悦。 <br></h3><h3><br></h3><h3>尺寸:高12.6cm,直径8.0cm 材质:玻璃<br></h3> <h3>砝码(雅典娜) 1世纪 这件雅典娜女神半身像中部空心,头上装有塞子,身穿盔甲的雅典娜,胸前雕刻着美杜莎,头部两边各有一个圆环,头后面有把手。这件青铜像最初可能是用作化妆罐,后来充当砝码。</h3><h3> 尺寸:高8.9cm,宽7.8cm,厚5.1cm 材质:青铜<br></h3> <h3>鱼纹装饰圆盘 1世纪 出土地点:贝格拉姆10号房间 这件浮雕鱼纹装饰的圆盘,最初是由上下两个相互固定的圆盘构成的,现存这部分中间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四周环绕数条挥动着尾部和鱼鳍的鱼,立体而形象。 <br></h3><h3><br></h3><h3>尺寸:高3.4cm,直径46.0cm 材质:青铜<br></h3> <h3>恒河女神雕像 1世纪 出土地点:贝格拉姆10号房间 尺寸:高56cm,宽13.5cm 材质:象牙<br></h3> <h3>爱神与帕赛克徽章 1世纪 魂女神帕赛克的爱情故事,丘比特胸前抱着一只蝴蝶。“帕赛克”在古希腊语中“蝴蝶”之意。帕赛克美丽无比,遭到爱情与美丽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嫉妒,阿佛洛狄忒派儿子丘比特去毒害帕赛克,岂料丘比特对帕赛克一见钟情,两人坠入爱河。</h3><h3> 尺寸:直径16.5cm 材质:石膏<br></h3> <h3>乐舞饰板 1世纪 贝格拉姆出土的这一组象牙雕刻主要是身着印度服饰的女性形象,大部分的场景是设置在由门和围栏形成的半封闭空间内。门与门之间描绘的是妇女演奏乐器的场景。饰板的门多称半启状态,仿佛是在引导观众想象门后的秘密。</h3><h3> 尺寸:长34.6cm,宽15.4cm 材质:象牙<br></h3> <h3>彩绘高脚杯 (2) 1世纪 高脚杯主体图案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有四个用矛和盾武装的士兵,三个徒步,一个骑马;下部是三个人骑马,两个徒步,地上躺着的两位似是受战伤而亡。有专家判断,这是特洛伊木马之战的英雄赫克托和阿基里斯交战的情景。</h3><h3> 尺寸:高24.3cm,直径13.4cm 材质:玻璃<br></h3> <h3>金纳里壶 1世纪 青绿色水壶巧妙的以印度神话中的金纳里为造型,金纳里的头部、胸部和手臂是女性的特征,身体是鸟和鱼的混合体。她的嘴张开充当壶口,头发拧成一股向下延伸为壶柄。在印度神话中,金纳里是天生的音乐家和歌手,和海妖塞壬一样,会迷惑水手使船只偏离航道,只是印度在描述海妖金纳里时更温和。</h3><h3> 尺寸:长23cm,宽14cm,高21.3cm 材质:青铜<br></h3> <h3>还有其他一些展品</h3> <h3>象牙饰板</h3> <h3>这批珍宝自2006年开始在世界各地巡展至今,共举办了22场展览,走过了美国、英国、法国等10余个国家,展览所到之处,场场引起巨大轰动。2017年“阿富汗珍宝展”来到中国,先后在北京、敦煌、成都和郑州轮展,深圳成为国内巡回展的第五站、也是全球巡展的第23站。<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