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金庸背后,朋友圈里最丑陋的一面……

1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font> </div>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最近一周,两位名人相继去世: 李咏,金庸。 朋友圈笼罩着悲伤的情绪。<br></h3> <h3>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开始有些人跳出来刷存在感: “你读过金庸吗?轮的上你悼念?” “李咏都过气多长时间了,说想他,假不假?” “跟风狗,《笑傲江湖》都没读过……” 更有甚者,到李咏女儿几天前的微博下面谴责: “你爸都要死了,你还有心情发自拍?”<br></h3> <h3>可李咏不是突然去世的,患癌后,他治疗了17个月。 有没有人知道,这17个月,这个孩子是怎么度过的? 这张自拍,可能是她无数个彻夜不眠后,好不容易打起精神的一天。 扛着父亲病痛的噩耗,支撑着她继续热爱这个世界。 每个人表达悲喜的方式不同,难道非要她哭到昏厥,他们才满意吗?<br></h3> <h3>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其中有一个情节,给我印象极为深刻: 男主角告诉侄子:你父亲去世了。 正在打冰球的侄子,没有突然崩溃。 他愣了几秒,然后面无表情、例行公事般地,去向冰球教练请假,却是回家约会女朋友。 直到几天后,他半夜去厨房拿食物。 在打开冰箱的时候,他才突然地意识到:父亲真的不在了。 那时,他痛彻心扉,绝望地倒在地板上抽搐哭泣,久久不能起身。<br></h3> <h3>没有一个人,比李咏的女儿更有资格喊疼。 也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去骂她,为什么不喊。 当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她只是个孩子?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font> </div> 没看过金庸原著的人,到底有没有资格悼念金庸? 绝对有。 《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哪个没有在电视上循环播放过?<br></h3> <h3>杨过、萧峰、任我行、令狐冲……总有一位大侠震撼过你的视听。 连马云都动情地说: 若无先生,不止是否还会有阿里。 是否还会有几万人,一起痴痴颠颠地创业,做别人做不得之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先生这样说,我们便这样做…… </h3><h3><br></h3> <h3>即便是不读金庸,难道我人不在江湖吗? 难道江湖中儿女情长、快意恩仇的滋味,我不曾尝过吗? 我为先生的离世难过,心生怀念,凭什么要被别人的标准衡量? 想送句话给三观不和的人: 你看不惯悼念名人的人没关系,因为也没人看得上你。 在我的三观里,每个人做好三件事就够了: 知道什么是对的; 去做; 不强迫别人去做。 每个人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你不喜欢,只能说明这不是为你准备的。 记得吗,伦敦奥运会期间,林丹经过苦战,终于战胜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 梁静茹在网上留言鼓励战败的李宗伟,结果迎来了网友的怒斥: 滚出中国!! 他们哪里知道,梁静茹本就是马来西亚人…… </h3><h3><br></h3> <h3>记得吗,“冰桶挑战”正火的时候,网上骂战不断: <font color="#808080">桶小,骂你不认真; 桶大,骂你冰太少。 只浇不捐,骂你作秀; 只捐不浇,骂你没诚意。 捐少了,骂你赚那么多,就捐这么点; 捐多了,骂你是炒作、想火。</font> 最后你会发现,骂的那些人,基本都没捐。 他们甚至不知道“渐冻人”是什么病,冰桶挑战有什么意义。 </h3> <h3>这个社会如果要进行一场考试,有的人会不及格,有的人高分,有的人零分。 但总有一群人,不管自己考了多少分,总会骂你为什么没考满分。 傲慢,有时候是一种愚蠢。 三观不同的人,听到的永远是两种声音。 朋友圈小人的狂欢,是分食死亡。 李咏50岁去世,有些无脑微商就抓住了这个点,大谈健康问题。 把大家当傻子,把死者当代言人,推销自家产品: </h3><h3><br></h3> <h3>他们就像秃鹫一样,饿疯了似的扑向死人的身体,噬骨饮血,吃相极为难看。 怪不得有人说:“红事白事,都能成为微商的广告词。” 李咏走得不声不响,沉默中带着体面。 金庸看待人生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死者只想安静的走,凭什么还要被拿来消费?他们有什么错?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3</font> </div> 罗德尼 · 金在1992年就曾强忍泪水问民众: “我们能好好相处吗?” 很可惜,答案是“不能!” 今天,2018年了,我也想问一句: “我们能不做杠精,不道德绑架,给别人空间,给自己体面?” 这篇文章有个特殊功能分组可见。 你在谁的朋友圈看到这篇文章,恭喜你,朋友交对了人。<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