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游之二

有鱼

<h3>在南峡等待日落</h3> <h3>观景台上挤满了游客,只有这位老人静静地坐在后面,夕阳洒在他身上,染成了金色。</h3> <h3>天气很好,天空很清澈。</h3> <h3>科罗拉多河在夕阳下闪着亮光</h3> <h3>太阳落下了</h3> <h3>满天晚霞</h3> <h3>火烧云映红了天空</h3> <h3>天空变幻成了玫瑰色,整个峡谷都笼罩在黛紫色的雾气中。</h3> <h3>观景台上人们久久不舍离去</h3> <h3>9月20日早晨七点刚过,我一直等着购买飞跃大峡谷的小飞机机票。由于没有在昨天提前购买,很担心买不上。还好买到了上午11点的机票,没有再早的了。</h3><h3>从空中俯瞰大峡谷,走近大峡谷,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总算能够实现了。</h3> <h3>我们的酒店离机场很近。在这里等候的人不少,大家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做起飞前的准备。先要提前观看安全宣传片,每个乘客不能带包,不能带大相机,要称体重,要佩戴一个小黄包(好像是降落伞),要按照规定的座位入座(恐怕是按体重分配的座位)。</h3><h3>这是老赵正在称重</h3> <h3>准备完备,即将起飞,看看我们英姿飒爽,兴奋异常。</h3> <h3>等待起飞时,由于这套装备,感觉有点像飞行员,于是大家都玩起了自拍。</h3> <h3>向大峡谷前进</h3> <h3>峡谷就在眼前</h3> <h3>飞机盘旋在峡谷之上,整个山谷都在我们的脚下,能够如此近距离清晰地看到,一望无际的重叠山峦沟壑。</h3> <h3>这是与地面上观看的不同角度</h3> <h3>科罗拉多河在深深地峡谷中流淌</h3> <h3>河流呈现出灰绿色,在谷底蜿蜒曲折。</h3> <h3>很多地段,峡谷边的山顶呈现出如此的平平整整,好像刀削一样。据专家说,这是因为这些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南段,它们是在红色地层中水平或缓倾的生成,又经过长时间的风化、风蚀、水蚀,形成了各异的形态。</h3> <h3>科罗拉多大峡谷,它不动声色却排山倒海地向我们扑来,牢牢抓住我们全部的视野和身心,让你永生不会忘记!<br></h3><h3>它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总有人喜欢比较、排名,其实任何大自然的奇观,都是上帝的杰作,没有可比性,无可替代,没有什么第一第二,没有什么最大最深,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夜郎自大。在如此壮观的大山大河面前,我们只有满怀感恩之心,做它虔诚的孩子!</h3> <h3>飞机盘旋着,掉转机头开始返程,把大峡谷留在了我们的身后。</h3><h3>科罗拉多大峡谷,我向你告别,也许今生再也不会见到你了,但你将永远震撼我的内心!</h3> <h3>下午去羚羊谷拍落日,没想到在停车场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停车位。拍落日的人竟然有那么多,又不敢乱停车,只得到酒店附近一个水库边游玩。夕阳下,红色的土地被染成了金红色,幽静而美丽。</h3> <h3>静静地守着这片晚霞,等待它渐行渐远,天空逐渐暗淡下去。</h3> <h3>月亮升起了,明月当空,不由想到中秋快了。</h3> <h3>9月21日清晨,我们赶往马蹄湾。停车场距离马蹄湾还有一大段距离,尽管太阳已升起来了,但尽量能到的早些,看到的光线也能柔和些。</h3><h3>远处的那一道沟壑,就是马蹄湾。</h3> <h3>马蹄湾就是个自然风景区,不卖门票。但它地处私人领地内,有栅栏门挡住,走向景区的小路有碎石头隔出,要求游客不要走出规定范围,仅此而已。</h3> <h3>光线很柔和,但河湾中的小岛留下了一道阴影,恐怕要正午时分太阳到了正中,阴影才能退去。可那时光线又过于强烈,看来,天下世事都难两全啊!</h3> <h3>从两侧看河湾,都很美。</h3> <h3>马蹄湾这里其实挺险的,没有修任何栏杆遮挡,为了找个拍摄好角度,据说每年都有人掉下去。幸亏这里游客比国内要少,当然国内肯定是安全第一,是会修栏杆的,不会太考虑如何尽量保持原来的面貌。</h3> <h3>悬崖边</h3> <h3>有山盟海誓的</h3> <h3>有相亲相爱的</h3> <h3>有终成眷属的</h3> <h3>站在悬崖边,眺望整个峡谷与河湾。</h3> <h3>中午11点,是我们游览羚羊谷的时段。这里是下羚羊谷,提前差不多半年,我们已经委托旅行社买好了门票。羚羊谷很小,只有中午时段光线最合适,能够看到最美的色彩。</h3><h3>在等待当地导游带我们参观的时候,停车场里有印第安人表演套圈舞蹈,热烈的节奏,欢快的舞步,男女演员卖力的一场场表演。</h3> <h3>长相很像印第安人的女导游(但她不承认是印第安人),带领我们走向峡谷。在走下峡谷之前,导游十分严厉的对我们宣布了几条纪律:不能站在梯子上拍照,不能停留太长时间不走等等。尤其是在梯子上拍照,会被立即请出峡谷取消参观资格。说这不是吓唬人,已经请出去几个了。</h3> <h3>也许是梯子太陡,怕拍照不安全吧。</h3> <h3>羚羊谷向我们呈现出最美的一面</h3> <h3>像舞动的丝绸</h3> <h3>像燃烧的火焰</h3> <h3>像翻滚的波涛</h3> <h3>金色的火焰冉冉腾起</h3> <h3>变幻莫测,美轮美奂!</h3> <h3>有时狭小得一人都难以通过</h3> <h3>有时如宽敞的厅堂</h3> <h3>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印第安酋长的头像。</h3> <h3>我看这像两只相对的鹰头?</h3> <h3>还有无数古怪精灵,重重叠叠,表情各异。</h3> <h3>不知能变幻出多少色彩?</h3><h3>紫褐色的</h3> <h3>红褐色的</h3> <h3>巧克力加金黄色的</h3> <h3>细腻的纹路</h3> <h3>一线天</h3> <h3>再放一张</h3> <h3>看不完的峡谷,赏不够的美景,挪不动的脚步。这时才明白,导游为什么带了把中国折扇,原来以为里面太热,觉得太夸张了吧?后来才明白,原来是我们老拍照不挪步时,她就会用扇子挡在你的镜头前,逼着你往前走。还真是个好办法,既文雅又彻底,不知是不是哪个中国游客送的?</h3> <h3>实在不忍往前走</h3> <h3>抓紧时间,再来留个影吧😄</h3> <h3>即将要离开了,抓紧拍个全家福。</h3> <h3>也没法责怪导游,峡谷里空间狭小,人头攒动,不催着一波一波的游客快走,不就挤成一锅粥了!外国游客不像我们没完没了地拍,很快赶到我们前头去了。这不但影响行走秩序,也影响到我们的导游,能够按时接着带下一拨人游览啊😊</h3> <h3>由梯子往上走</h3> <h3>最后竟然从地缝里钻了出来,太匪夷所思了!</h3> <h3>下午游鲍威尔湖,水边的小码头。</h3> <h3>开阔的湖面</h3> <h3>湖边的岩石</h3> <h3>下午的阳光真好</h3> <h3>转入弯道</h3> <h3>一抹金色,一米阳光。</h3> <h3>练习舢板的人们</h3> <h3>霞光中的小渔船</h3> <h3>9月22日游览纪念碑谷</h3> <h3>在公路上已经能看见,一个个像纪念碑一样的红色沉积岩构成的孤峰,这里也是美国西部持久的象征。</h3> <h3>进入公园,这里不是国家公园,是州立公园,需要购买门票。在离景区很远就有倒卖门票的"二道贩子",开口就卖高价,见惯了这种票贩子伎俩的我们当然不会上当😊</h3> <h3>这里是印第安人的领地,有个小展览馆,很多老照片。这个老人家看来和我们华夏民族多相似啊!好像还挺有名气,没顾上好好打听,只能匆匆赶路了。</h3><h3>很喜欢这些照片,放着做纪念。</h3> <h3>到处都能看到美国国旗🇺🇸</h3> <h3>这里由印第安人经营,游客只买了进门的停车费进园,私家车只能走规定路线。要想深入观赏那些典型的风景地貌,就得乘园内印第安人驾驶的吉普。我和蔡工去找印第安老板,一辆吉普开口就要价六七百美元。简直是天价啊,这与美国的公园门票相去甚远。于是我们开始砍价,有国内砍价的基础,不怕砍不动,蔡工砍到四百,我又砍了一百,最后300成交了。</h3> <h3>十二人挤上一辆大吉普,大家全副武装如蒙面恐怖分子,因为公园全是土路,爆土扬场的。</h3> <h3>红色沉积岩,红色的土地,十分壮观!</h3> <h3>这些都是最经典、影视里见过的景象。</h3> <h3>今天特地换的白色衣裳,很有先见之明吧😄</h3> <h3>风化的岩石</h3> <h3>巨大的球形岩石与红色沙地相映成趣。</h3> <h3>蓝天下的纪念碑蔚为壮观!</h3> <h3>神奇的一指峰</h3> <h3>印第安司机带我们来到一个十分巨大的山洞里,高高的顶上有两个天窗,阳光直射进来,带来了光亮。</h3> <h3>这时,我们听见洞里响起了悠悠的笛声,只见印第安司机坐在石头上,吹起了古老的印第安乐曲。笛声悠扬的略带伤感,高大空旷的山洞响起了回声,更是声声入耳,泪水不由湿了眼眶。</h3> <h3>突然,远处飞奔而来三匹白马,三个牛仔打扮的白人小伙骑在马上。他们呼叫着,打闹着,打断了笛声,打断了我们的思绪。</h3> <h3>其中一人一把夺过笛子,自己吹奏起牛仔欢快的乡村小调,嘻嘻哈哈的,还摔起了套马杆与我们逗乐。</h3> <h3>印第安司机木纳地站在一边,一言不发,任由他们打闹。</h3><h3>看到这一幕,我不仅有些吃惊。白人牛仔,印第安人,这上演的一出,不正是美国西部浓缩的历史?白人来了,夺走了当地土著的土地和财富,成了这里的主人。印第安人呢,默默地退让着,妥协着……好在如今他们的境况已有所改观。</h3> <h3>在旁边一个山洞里,印第安司机指给我们看洞壁上印第安人的岩画,据他说这些画已有数千年了。</h3> <h3>纪念碑谷的我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