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哈拉巴山的胡子不开面</h3><h3><br></h3><h3> 清朝未年,哈拉巴山一带人烟稀少,偏又是交通要道,一条东连着长春、公主岭、怀德,西接双山县、辽源县(郑家屯)、通辽的国道正从哈拉巴山前经过。道路两边荒草没棵,灌木丛生。尤其是山前这段,树掩着道,草连着山,易埋伏,好进攻,撤退快,成为胡子(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这里的胡子凶恶狠毒,手段残忍,穷富都截。尤以棒子手(单独或几个人突然出现袭击路人)为最,没得商量,什么都截,好的坏的都抢。故人称“哈拉巴山的胡子不开面”。后来当地人用这句话形容不讲情面的人。</h3><h3> 而今天讲的故事恰恰相反,讲的是有情有意的义匪。</h3><h3> 距哈拉巴山东偏南五里远的地方有个小屯叫边家店。这个小屯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后靠高高的土岗,遮挡着冬季的北风;面对开阔的平原,享受四季的阳光。岗后百余米便是大山泡子,一个天然鱼场;哈拉巴山有採之不绝的山珍,一个独特的美食宝库;周边草原上树丛里,野兔飞奔,山鸡乱窜。当地人有句顺口溜:”棒打兔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是当时真实的写照。</h3><h3> 那条直通东西的国道从边家店门前经过。一边姓人家看好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商机,在这背风向阳的风水宝地开了一家店,接待过往客商,从此人们都叫这个小屯边家店。</h3><h3> 咱今天不说边家店这个店怎么怎么的,而是讲另一户人家一一于家。</h3><h3> 国道过了桑树台,直奔哈拉巴山而来,在边家店的东头向西拐了个弯,直奔山南而去。就在这拐弯之处有一大户人家的窝棚和场院(脱谷场)。夏天种地时临时住人,秋冬收割后在这里打场脱谷晒粮食。这一年大户人家雇一于姓长工,一家人住在这窝棚里看场院。</h3><h3> 说这话马上就过年了。</h3><h3> 咱汉族人和一些少数民族都有”过年”的习俗,这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这过年有很多规距和说道。年前杀年猪、蒸豆包、打年纸(採购年货);过年这天(农历腊月最后一天)家家都要贴对联、贴窗花、贴挂钱儿、贴福字、大门贴门神、院中心立块砖或坯贴”天地神君位”、红灯笼高挂、灯笼杆贴”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车上贴“车行千里路,一路保平安”、牲口圈贴“弼马温神位”、猪圈贴肥猪满圈、鸡窝贴金鸡满架、仓库贴金银满仓粮食满囤;灶台上方供灶王爷、堂屋正面供“老祖宗”一一家谱;屋内墙上贴年画、春条、抬头见喜;吃饭前燃放鞭炮等。更重要的是接神。年午夜(一般是子时前开始)、家家都要在院心燃起一堆篝火,名曰”发大纸”,男人们提着灯笼按照皇历指引的财喜神方位去燃纸放鞭迎接财喜神,谓接神。神接回来后在院外门前燃放鞭炮庆贺;女人们煮饺子上供敬神;全家欢聚一堂吃年夜饭一一饺子;饭后依辈分先给老祖宗磕头,然后一辈一辈磕头拜年,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小的压岁钱;要说吉利话……</h3><h3> 今天不细说别人家怎么样过年,单表窝棚里的于家这年是怎么过的。这个于家本来就穷,可偏又生了一炕孩子,生活拮据,别说过年那些讲究了,今年过年也没买起二斤白面,包了些荞面饺子锅里蒸了蒸就算过年了。</h3><h3> 老娘们催促当家的:“饺子下锅了,快去接神吧。”</h3><h3> 他不紧不慢地提着灯笼走了出去,没有奔皇历指引的财喜神方位去,而是奔穷神、丧没神的方位而去。唃里叨叨的说:”年年过年接财喜神也没见发财,穷还是穷,我本来是穷人,接什么财神,本就应该接穷神、丧门神。穷神!丧门神!来我家过年吧!今天我就接二位来我家过年。”说完,回头回家。</h3><h3> 说者无意,可偏被两个过路人听到了。</h3><h3> “怎么?还有人接咱们去他家过年?反正走的又渴又累,不妨去他家看看。”</h3><h3> 二人下马,跟在那人后头,来到了窝棚。</h3><h3> 一家人刚坐下吃饺子,突然有两个风尘朴朴的人推门进来。</h3><h3> 这于家主人见是两个生人,忙下炕让坐:“二位哪来?不妨就一起吃点吧。”</h3><h3> 二位生人看了看这家寒酸的年夜饭,不觉摇了摇头。坐下说:“不了,我俩走渴了,讨碗热呼水喝。”</h3><h3> 女主人舀了两碗蒸饺子的水,递了过去。</h3><h3> 两个过路人喝完水拱手告辞。</h3><h3> 这两个人走到院外,其中一人说:“这家人接咱们一回,怎么也得表示吧?”</h3><h3> 另一个说:”咱俩一人给他扔两块银子,够意思了吧?”</h3><h3> 于是二人又悄悄地返回,放在屋门内两块,屋门外两块。回头骑上马扬长而去。</h3><h3> 有人问:”这二人是啥人呀?何方神圣?、神神秘秘的,先告诉我们一声吧。”</h3><h3> 原来这二人正是哈拉巴山的胡子,家住山西南不远的巴拉营子。早年间因在山南截道碰上熟人,怕事情败露,就来个“兔子不吃窝边草”,跑到黑龙江去了,又淘金又当土匪,发了横财,攒了些金银珠宝。这回是”金盆洗手”回家享清福来了。一是赶回家和家人过个团圆年,二是接家眷离开此地,到一安全地方隐居。没想到被人请去过了个穷人年。</h3><h3> 话分两头,再说于家。</h3><h3> 穷人家,也用不着防贼,也没有来拜年的,大门不关,二门不锁,来去方便。穷人穷命,睡不了早觉,老娘们儿被尿憋醒,急忙起来上“茅楼”(厕所),黒咕隆咚的被什么东西拌了一跤。睁大眼睛仔细一看:”这是什么东西?像铁不是铁,像石不是石,怎么跑到外屋地来了?”随手拣起抱回屋内:”当家的!你看这是什么玩意?”</h3><h3> 当家的瞅了瞅:”不知道,没见过。”</h3><h3> 不一会,老娘们儿又跑了回来:“当家的!当家的!门外还有两块!”</h3><h3> 这回当家的不懒了,激灵一下坐了起来,心想:”怎么回事?莫非这是银子?是昨天那两个人掉的?不像,看似有人故意摆放的,难到是昨晚那两个人给留下的?他们是人还是神?是我昨夜接回来的穷神丧门神?”</h3><h3> 再说这穷人也有几门富亲戚,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双山街一黄姓富贾。姑爷也没有什么毛病,只是木讷了些。</h3><h3> 这过年是一年中最主要的节日,年前家家都要打年纸(採购年货),富一些的人家提前在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前后就开始置办了,小门小户的穷人一般都在腊月二十八、九买年货,赶“穷棒子集”,这两天商家降价甩货,避免积压。黄家是买卖人,年前忙的不可开交,无遐顾及于家这个穷亲家。</h3><h3> 黄家当家主事的黄老三没忘这事,初一这天,叫来侄子一一于家的姑爷,吩咐到:“你套上车,装上一些年货,给你老丈人送去。年前忙的没时间去于家拜年,你跟你老丈人说一声,替我拜年。”</h3><h3> 这于家姑爷赶车来到边家店于家,卸下年货就要往回走。丈母娘自然留了一番。</h3><h3> 老丈人说:“走,走走吧,道挺远的。你把这个带上,让你三叔给看看。”说完将装有银子的口袋”咚”的一声仍在车上。嘱咐到:“别弄丢了。”</h3><h3> 这姑爷看也没看,回到家里将口袋交给三叔:”我老丈人叫你给看看。”</h3><h3> 这黄老三掏出一看,惊奇的说:“这土瘪亲家,守着银子要饭吃。你明天去把他接来。”</h3><h3> 第二天,姑爷将老丈人接到双山。并问老丈人:”我三叔说你拿银子给他看想干啥?”</h3><h3> 老丈人说:”到你家再说吧。”</h3><h3> 来到双山黄家,酒席已摆好,遂入席喝酒。</h3><h3> 酒过三巡,菜过五道,黄老三切入正题:“亲家你真行,守着金碗要饭吃,你守着那么大块银子过穷日子。说吧,你拿银子让我看想干啥?”</h3><h3> ”祖上传下来这么点银子,一直没舍得花,实在穷日子过不下去了,想来想去还是买房置地过好日子吧。”他没有说银子的真实来历,怕引起事端,这老农还真聪明。”这还有几块,都交给你,我拙唃笨腮的,没见过世面,就托你帮我办吧。”说完拿出另外三块一并递给黄三。</h3><h3> 这黄三当家的还真能办事,很快将房子、土地、车马农具、生产资料一应买妥。</h3><h3> 转眼之间这于家就由穷棒子变成了地主。真应了“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的箴言。</h3><h3> 也合该有事,十几年后于家正过得风生水起,不科两个赠银的胡子东窗事发,啷当入狱。两个胡子想起当初留银帮助接穷神丧门神的那个人,如今已今非昔比,富甲一方,遂托人捎信求助。</h3><h3> 这于家当家的也是个讲究人,发财后念念不忘两个恩人,苦苦寻找,因无线索,无法找到。只好刻“穷神之位”、”丧门神之位”两块牌位供奉;年年过年午夜接神也只接穷神和丧门神。今突然有信传来,又喜又惊,喜的是终于知道恩人的下落,惊的是恩人蒙难。于家当家的着急万分,召集全家宣布:”报恩的时候到了,这财产本来就是恩人的,就是卖房卖地卖光家产也要将恩人救出来。”</h3><h3> 遂四处送礼托能人上下打点,花重金买通官府官员,几乎花光了家产。功夫没有白费,终于将二匪救了出来。</h3><h3> 于东家将二匪接到家里接风压惊。恩人见恩人相互谢恩,免不了唏嘘一回。三人相见诉说前情相见恨晚,遂效仿”桃园三结义”义结金兰。</h3><h3> 酒足饭饱之后,二匪叫撤去炕上饭桌,让于东家在炕上铺上大被,拆他俩穿的老皮袄。谁知道这一拆竟拆出三碗金沙来。哥仨一人分一碗。</h3><h3> 于家从此又发达起来。这真是好人有好报。如果于家忘恩负义,不救二匪,等来的可能是牢狱之灾。</h3><h3> 这正是:</h3><h3> 哈拉巴山胡子不开面开了面,</h3><h3> 无心穷人接穷神穷人变富人。</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