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我们一大家开两辆车从永修县城出发到易家河,据说易家河这几天举办永修县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艺术节和第十二届易家河采摘节。
果然现在的人有闲又有钱,不管长假短假,大小景点都是游人如织,人满为患,就连周末,一些县城附近的景点,不管有名无名,也是人头攒动。
我们在高速上行驶还很顺畅,但在下高速的时候堵了,显示牌标注离收费站还有500米,我们是一点一点往前挪,等到收费站交完过路费,整整堵了一个小时,比开车时间多了两倍。出高速路口收费站,开了一小段顺畅路,但快到易家河村时,路又很堵。大家都是来参加旅游文化采摘节的,据说还有北京的剧团来演出。
快中午了,我们决定先到柘林镇吃中饭。往镇上的车较少,很快到了街边的饭店。有的店生意红火,顾客盈门,有的店冷冷清清。我们选了一个顾客较多的店,人多总有人多的道理,我们愿意等。
到柘林镇,主要是吃柘林水库的鱼。我们点了半边大鱼头,竟然有七斤一两,还点了一个3斤重的翘嘴白鱼,再点了几个蔬菜。大鱼头要煮出汁来,翘嘴白鱼要清蒸。我们等了半小时,菜才上桌。肚子正饿,鱼是点多了,每人都吃了几碗,都吃腻口了。
饭后,驱车到易家河,进村的路上还是堵车厉害,好不容易我们才在交警的指引下将车停进了停车场。停车场四周都是橘园,有几伙人在右边的橘园里拍照和摘橘子,热热闹闹叽叽喳喳的。园主是个中年妇女,招呼过往的游人进到她的园子摘橘子,她为游客准备了许多塑料箱子和摘橘子的剪刀。我们经不住劝,金黄的橘子的确诱人。我们简单向女园主问了一下价钱,她说,橘子二元五角一斤,随便吃,管饱,只要你肚子装得下。我们进了园子,不打算摘许多,摘几斤意思意思,解解馋。
前面进来的几伙人中,有好些是中年女士,她们一边品尝果实,更多时间是在拍照,在橘树间穿梭忙碌,摆出各种姿势,发出阵阵欢笑。有一位女士发现了一棵甜的橘子树,招呼伙伴们过去摘。我也赶过去摘了一个品尝,感觉味道的确好一些,皮薄肉厚,清甜味纯。她们争论着这个好吃那个好吃,并热情地向我们推荐。我开玩笑说:“我觉得都蛮好吃,就像猪八戒进了西瓜地一样,管它好吃不好吃,我全吃了”。她们都笑了,说我挺逗。
我们摘了八斤半橘子,女园主按八斤算收了我们二十元。
</h3><h3><br></h3> <h3> 旅游文化节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口的几条路上,两旁的树上,张灯结彩,挂有各色彩带,以一个圆盘圈起来的一块巨石为中心,石头正面刻有“西海温泉”四字,背面则是“欢迎光临”。石头四周都有人拍照,或者在石头的阴凉处歇息,这石头大概最好体现热情好客的易家河人正张开双臂迎接着四方来宾。一辆花车沿着几条路不间断的巡游,花车上有几位面带微笑的妙龄女子,护花使者是几个小伙子,在车旁和车后跟随。通往村里的几条路上摆满了许多摊位,除了卖橘子的,还有卖红薯、芋头、板栗、黑豆、干笋、干鱼虾等特产的;有的在卖一些布娃娃等各种玩具;有一个摊位在地上放了几个大竹筒,装了大小不一的许多毛笔,还有几个竹筒则装了许多小竹箭,箭头是塑料做的,有一个竹筒摆在偏右路上,几个小孩子排队在2米远划线的地方将竹箭丢到竹筒里,很难成功,偶尔有进筒者,引来一阵欢呼。小孩子玩得开心,一些大人也加入游戏中,这项活动不要钱;还有一群家长带着小孩子围住一个摊位,几个年青学生是摊位的主人,他们提供石膏球、颜料、毛笔,让这些小朋友在上面涂鸦,这项活动也不要钱,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免费带走。
说起易家河的前世今生,还是有点传奇色彩的。易家河村隶属于九江市永修县柘林镇,村民都是四五十年前浙江新安江水库的移民,他们安土重迁,背井离乡,其状可悯。当时的本地人拿出最差最贫瘠的山地给他们耕种,高低起伏,乱岗杂石,犄角旮旯,荆棘丛生,东一小块,西一小块,连不成片,只能因地制宜种些红薯玉米,栽些果树。他们别无选择,只有坚毅隐忍,精耕细作,辛勤打拼,把他乡当故乡,建设新家园。
后来,柘林镇也兴建了一个有名的柘林水库。我二十七年前调来永修工作后,经常到镇上检查工作,每次必定要看号称“亚洲第一大土坝”的柘林水库,但我却从未去过易家河村。那时,易家河还不算太出名,只知道这里出产个大皮薄味甜的橘子,一到秋天,街上总有小贩用板车拉了橘子来卖,标上是易家河的橘子,的确比别的地方的橘子好吃。
易家河成功逆袭以致逐渐走向辉煌也应该从二十多年前开始算起,柘林水库被精明的浙江商人将库中几个小岛打造成了像浙江千岛湖一样的风景区,游客逐渐增多。水库旁的易家河人抓住商机,将橘子、竹笋等土特产卖给游客。再后来,九江市为了将旅游做强做大,将水库改名为庐山西海,总觉得没有柘林水库原汁原味接地气,但易家河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已经是挡不住了。
政通人和,天道酬勤;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庐山西海旅游开发越做越大,水库旁边的易家河的发展也水涨船高,名气也越来越大了。这些年,易家河迅速发展成为集农家乐、品尝美味农家菜肴、温泉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闻名远近的柑橘之乡。
我第一次到易家河是在我离开永修十五六年之后的去年,同样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也是周末开车同家人随便看看,便顺道到了这里。走马观花看了看,村里的房屋是随地形而建,高低错落,并非横平竖直,规范布局。大多是两层以上的楼房,白墙红瓦,家家户户都有小庭院,栽种了果树和花草,美化、净化、亮化了村容村貌,更提升了村庄品味。村后的山上植被葱郁,地下竟然还有温泉!这里优美的风景,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源、明媚的阳光,都是上天赐于易家河的礼品。面貌一新的易家河享有“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一年四季是乐园”盛誉,秀丽的易家河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小康、生态、文明、卫生、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那次我们在路边农家饭店吃了几种水库鱼,味道纯正,印象很好,有一家饭店还在廊檐晒了许多干鱼和腊肉!这次我们再来易家河,算是老友再聚,旧地重游了。
如果说以前的易家河是“躲在深闺人未识”,那么现在则是“天下谁人不识君”了。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柑绿时”。以后,每逢漫山遍野都挂满黄灿灿沉甸甸的橘子,四处漂散着浓郁的果香和花香,热情纯朴的易家河人在等待远方客人的季节,我们都可以再来。
2018年11月1日草稿于南昌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