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雅集武夷山游学记

Xind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春雅集-首届茶道研修 武夷游学记</h3><h3> “武夷无上路,毛径不通风。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素以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独树一帜的风光美景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环境著称,享有 “臻山川精英秀气所种,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赞美。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履足武夷,既能饱览山水之胜,又能于山水之胜中找寻茶的踪迹。金秋十月,武夷山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来元春雅集-武夷游学的元春茶人。这是一次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盛会,一场武夷岩茶与红茶的饕餮“盛宴”,一次探寻武夷茶岩骨花香的“豪遇”!</h3><h3><br></h3> <h3>  当一群优雅靓丽的女子和三位儒雅男士组成的武夷茶道游学团队,在南通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郭树红老师的带领下,出现在武夷东站出口,立即受到武夷山热忱晴朗天气以及与天气同样热忱的姜绍勇、李锐老师的接待。话不多说,先与武夷山东站合个影吧。</h3> <h3><br></h3><h3><br></h3> <h3>  共同的爱好让沟通变得毫无障碍,一路欢笑,同为茶人的姜绍勇老师变成了“二师兄”,不经意间,车已到我们下榻的武夷山庄。宾馆门前“热烈欢迎元春雅集-武夷游学团”的迎宾牌,让我们顿感暖心,同时也感受到姜、李二位老师的细心。</h3> <h3>  武夷山庄素有“人间仙居”之美称,为建筑学界经典的“武夷风格”。“秀而野、巧而朴;精微而寓宏放;古趣而饶新姿……”,整个建筑以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浓郁的中式经典延续当地悠久的历史文脉,既突出闽北民居特色,又具有江南庭院风采。曲径回廊,浅滩流水,形成人工自然化,自然人工化的格局。住在这里心旷神怡,恍如仙境。清晨,在院子里的阵阵桂花香中,沿着九曲小桥转转,再练一段太极,自是悠哉美哉。而餐厅外飞流直下的瀑布让人惊叹不已。<br></h3> <h3>  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乘车北行十多公里,就是福建省的最北端——桐木关,过了这道关卡便是江西省了。桐木关,终年云雾环绕,层峦耸翠。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森林覆盖率与绝佳的山场,让根植于桐木关的正山小种不带一丝烟火气,它所赋予的茶汤山韵很足,花香、果香同行,似是还原了整个生态一般。深入桐木,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青翠的山林,清澈的流水,凉爽的山风,连空气都是香甜的。而驾驶员师傅在盘山公路“狂奔”的车技,着实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惊恐”后赞不绝口。</h3> <h3>  “正山小种发源地”、“金骏眉发源地”,顺着两块巨石红字招牌的指引,我们来到自然保护区元勛茶厰,有幸见到了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承人,传承四百余年江氏茶叶世家的江元勋先生。在这里茶友们了解了红茶的起源、加工工艺,学习审评正山小种、金骏眉、百年老枞等十多种出自桐木的高品质的红茶,探访解密桐木“青楼”。原来传统正山小种的独特之处在于:萎凋和烘干是通过燃烧马尾松在杉木修建的青楼完成,这才是它烟熏味、桂圆汤独特口感的关键。<br></h3> <h3>  晚间的《印象大红袍》演出,又一次震撼了我们。《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领衔导演,以武夷山为地域背景,以武夷山茶文化为表现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突出故事性和参与性,不仅展示了茶史、各个制茶工艺,还借助当下流行语汇,说大王与玉女的爱情故事,说大红袍的来历,说现代人所有的烦恼,说一杯茶所带来的幸福和感悟。融入自然山水之中的电影银幕,让现场如梦似幻,展现了武夷山茶生生不息,愈加醇美,而这藏在双遗仙境的山灵们,也将迎来它最美的时刻!</h3> <h3>  香江茗苑,武夷山制作岩茶最大的茶厂,也是曦瓜大红袍的制作基地。来到茶厂展厅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全貌大沙盘,据说这是目前武夷山最大最完整的沙盘,从这个沙盘上,可以看到武夷岩茶的全部核心产区,能清楚地看到各个坑、涧、窠之间的方位和关联,于是我们知道了“牛肉”、“马肉”的由来。 本次游学,有幸聆听香江首席评茶师、国家高级制茶技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安兴老师讲述武夷山的生态地貌与武夷岩茶的溯源。有着“丹山碧水”之美誉的武夷山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势地貌和优异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武夷岩茶。我们了解了岩茶的山场,开始了一次完整的岩茶品鉴。都说:“武夷山水一壶茶”,岩茶的“活、甘、清、香”,具有妙不可言的岩韵,令古往今来的爱茶人如痴如醉。范仲淹曾赞美岩茶为仙茶,滋味胜过甘美的醍醐,香气胜过馨香的兰芷,外形却极其简朴、清淡。游学武夷山,我们对岩茶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武夷岩茶是大自然的馈赠,有着自然的秉性,造就了优良的茶德。回味着岩茶百年馨香,我们学茶的路上没有终点。<br></h3> <h3>  有道是“不登天游,武夷白游;不坐竹排,武夷白来”,既然来了不能“白来”。浩浩荡荡的竹排,在女团员们的欢笑声中冲出码头出发了。九曲溪美在碧水弯弯,深浅相间,清澈明净,一尘不染。纵观天下名山,既能观山又能玩水者屈指可数,山水结合能像武夷山九曲溪这样完美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九曲溪是山水和谐之美的典型代表。在九曲溪畔,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座山峰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甚至连每一片茶园,每一株茶树,都有讲述不完的传奇。当然,你要听艄公的精彩解说,是要付一点小费的,每人20元,一排就是120。</h3> <h3>  深入 “三坑两涧”,了解岩茶生长环境,感受岩茶特有山场气息,观赏母树大红袍是我们此行重要行程。三坑两涧是武夷岩茶的正岩产地,岩谷陡崖,遮荫条件好,谷底渗水细流,夏季日照短,冬挡冷风,气温变化小,出产的茶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的茶。沿途二师兄的详细讲解,让我们感受到这里茶文化的历史底蕴深厚。<br></h3> <h3>  与三坑两涧相连的是大红袍景区,因为观看过《印象大红袍》,我们对大红袍有了一定的了解。武夷山大红袍系武夷岩茶之王,乌龙茶中的极品,堪称国宝。位于大红袍景区的六棵母树栽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视为稀世珍宝。既然是稀世珍宝,怎能错过?</h3><h3> 由于路途较远,加上沿途辨茶识叶、寺院品茗,来到古树下,天已经全黑,十来个手机的光亮也照不到山腰上古树的身影,借来强光手电,依稀看到了古树的仙姿,总算未枉此行。</h3><h3><br></h3> <h3>  连绵细雨中的天游峰,薄雾如纱般笼罩在秀丽的武夷山上,更是一翻别韵。兵分两路,我们与部分不登山的团员分手后,顺着一线天来到“茶洞“,据说从这里开始计步,攀爬到山顶的”天游观“,要走860多阶,我们同行的伙伴数了两百多步就被山下的美景吸引而忘了计步,一路走走拍拍,到了半山腰上的“一览亭”,这里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从这里凭栏远眺,群峰座座,九曲蜿蜒,武夷山水尽收眼底。天游峰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有云海的时候,在天游峰,仿佛置身于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一阵狂拍,继续登顶,用了多久也没计时。登得顶来,每人获奖品一份棒棒糖一颗,以至于留影时嘴巴里还含着棒棒糖,这照片到80岁时再看,一定又笑掉两颗牙。<br></h3> <h3>  传说武夷山上有一个岩头就有一个厂,99个岩就有99个厂,而茶山在哪个岩,茶厂就取岩峰之名,幔亭茶厂就是沿袭了这个习惯。<h3>  走进幔亭,迎接我们的是晾青架上的茶青勻摊在一层层整齐的水筛中。岩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是做青,通过走水、摇青、静置、发酵多次反复工序交替完成,是最终形成岩茶的色、香、味、韵以及“绿叶红镶边”的岩茶特质的关键。接下来的烘干、揉捻、焙火,技术看似简单,温度控制、干燥程度、揉捻力度、焙火层级,这些都需专业专注,关键把控,方能制作出一款汤色橙黄清澈明亮,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滋味醇厚滑润甘爽,带有“岩韵”的好茶。国家高级农艺师、原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宝顺老师亲临现场,全程讲解示范。茶友们兴致盎然,纷纷撸袖上场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倒正是应了陆大诗人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h3><h3><br></h3><h3><br></h3></h3> <h3>  来到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夷山游学,每一天都有着难以忘怀的故事和感动。郭树红会长寄情武夷山水的开场词,为本期元春雅集拉开了序幕。</h3> <h3>  读着《茶经》我们行走在武夷的山水间。<br></h3> <h3>  琴悠扬,茶飘香。武夷山水,有性有情有灵有魂魄。在这里我们心灵相遇,共同感受感这一溪清水,共同欣赏这一片奇山。思想游离了山水,情怀跨越了时空。此时我们从几千年前闽越族的武夷君,到在这里生活过的柳永、朱熹,再到今天因茶结缘的我们游学武夷山。时光美好,我们相遇。</h3> <h3>  游学是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是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最好的诠释。而茶人行万里路,读万山茶,则为了寻找世界上至纯至美的心灵清香和人生的芬芳……</h3><h3>  今天,是武夷游学的最后一天。上午理论教学、学习武夷茶的冲泡及品鉴,课堂上,武夷学院的茶学专业教师、品茶师王芳老师讲授了武夷岩茶的历史渊源,品质特点,以及武夷茶的冲泡与品鉴,让我们受益匪浅。</h3><h3><br></h3> <h3>  下午了解建盏历史与文化,体验建盏生产与制作。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建省南平农业学校内的福建建阳宋瓷御盏文化有限公司内,近距离了解洗浆、沥浆、炼泥、手拉坯、晾坯、修坯、上釉等一系列制盏工序,那琳琅满目的建盏让我们爱不释手。<br></h3> <h3>  美好的时光总觉短暂,四天,我们在累并快乐着的节奏中完成全部游学课程。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即兴作联为证:</h3><h3>心向远方,元春茶仙访高人,品香茗,走山场,赏名器,收获幸福快乐;</h3><h3>研修雅道,兄弟姐妹展才艺,合靓照,话情谊,开笑颜,憧憬美好未来。</h3><h3><br></h3> <h3>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因茶而相逢的旅途,茶与道的学问,就是一场最有缘的相遇。武夷访茶,就像品味一杯岩茶,花香岩韵伴随着岁月的沉淀,永远留在大家的记忆里。“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刘白羽感慨的,也正是我们所希望的!</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