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1> 多年前在北京,开车一路观赏,发现老外脖子上挎着相机,骑个破旧的自行车,有人知我是作家,就特意指给我看,说很多老外都这样,远渡重洋就是专门来北京拍皇城根老建筑的,怕哪天拆掉了再也看不到了。</h1><h3><br></h3> <h3><br></h3><h1> 骑自行车,不是人家没钱,而是为了走走停停方便拍照。于是这一情节就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心里,尤其这几年佯装成摄影人,就愈发渴望能有那么一天,也似那个外国人一样爱北京,骑自行车而不是开汽车一走而过地观赏祖国首都的风光。</h1><h3><br></h3><h3></h3> <h3><br></h3><h1> 有一次陪老公去北京看病,排号等病例的时间特别长,于是就盘算着,趁着空闲,何不如抓紧时间去逛一逛事先就早已划好的路线图,有鸟巢水立方,有天安门,有圆明园......</h1><h3><br></h3><h3></h3> <h3><br></h3><h1> 在我的计划里,唯独是没有皇城根的,主要是在模模糊糊的概念里,总觉得电影里演的皇城根很遥远,仿佛和黄土高坡混淆成一个概念了,又觉得时间比较匆忙,没有时间能像老外那样子走走停停,只是等待出病例的空闲,抓紧走马观花,而我,在这种时候,也没心思探究皇城根到底在哪里。</h1><h3><br></h3><h3></h3> <h3><br></h3><h1> 乘坐地铁真的很方便,手里拿张地图,就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h1><h1> 快到天安门的时候,在一条近似于胡同的小路两侧,我发现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因为步行,就顺着吸引就近拐了进去,但没敢往里走太远,抓紧拍了几张,就赶紧返回来了,主要担心让老公等太久,因为毕竟是等病例的空闲溜出来的。</h1><h3><br></h3><h3></h3> <h3><br></h3><h1> 等追赶上老公时,我说,看到了这样的建筑,让我又想起了皇城根。</h1><h3></h3><h1> 老公说:"刚才你进去拍的,不就是皇城根吗?"我惊愕不已。原来,我朝思暮想的那情节,早已牵领着我走入真实的场景,并未刻意去寻,却在久梦之后恍若老友般握手了。</h1><h3><br></h3> <h3><br></h3><h1> 老公在石家庄陆军学院读书的时候,和战友来过多次,看天安门升旗,看皇城根,所以对这里特别熟悉。他告诉我,走过天安门,另一侧还有这样的风景呢!</h1><h1> 于是在走过天安门之后,为弥补之前误闯误撞匆匆走过险些错过的遗憾,这一次,我满怀着虔诚和惊喜,走进了另一侧胡同里的小路,一只手拿着相机,一只手举着手机,双管齐下,如饥似渴、爱不释手地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照片,在落日的余辉中走进了我的梦境。</h1><h3><br></h3><h3></h3> <h3><br></h3><h1> 这段经历,让我为自己的浅薄和无知,深感惭愧不已,即使没有来过皇城根,也不应该不知道它就是天安门城墙两侧的风景!没有任何借口可推脱!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着汗颜的经历。难道我们,还不如一个外国人了解自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吗?</h1><h3></h3><h1> 与皇城根因执着的爱和追求,终于牵手,成为无法抹去的风景。</h1><h1> 我爱北京,因为我是炎黄的子孙!</h1><h3><br></h3> <h3><br></h3><h3><br></h3><h3><b><i> 王力强,网名微笑丽人,1968年3月生,女,蒙古族,研究生文化,高级编辑,享受政府津贴专家。通辽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科尔沁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通辽广播电视台党总支书记。已出版报告文学集《走进阳光地带》《凤鸣九天》和诗集《惊扰黎明的响指》。</i></b></h3><h3><b><i> 曾荣获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中国作家创作年会一等奖、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多次荣获通辽市政府文学奖、科尔沁本土文学艺术创作贡献奖等。成果和事迹被“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收藏。2018年,被评为“通辽百年英模”。</i></b></h3><h3><b><i><br></i></b></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