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去秋来,风霜雪雨中岁月不停的匆匆向前迈进。</h3><h3>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潮迅猛摧动着压抑、封闭了已经许久的中国大地。整个社会思想的发展趋势已从意识形态领域里所谓的阶级矛盾、敌我斗争转向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而奋斗。</h3><h3>一切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轻松、舒畅、灵动、生机勃勃的感觉漾满人们身心。</h3><h3>历时十余年,怨声载道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上山下乡运动此刻也在改革的洪流中走到了尽头,从开始无比忠诚的轰轰烈烈演变为一哄而散的闹剧式惨然退场。</h3><h3>而农场青年队,这种上山下乡另一形式的翻版也随之撤销,全部人员分配到场属各个单位。</h3><h3><br></h3> <h3>查查查香卡农场,这块被绵延山岭圈围的地方,尽管位域偏僻信息闭塞,但这并不影响其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也难以妨碍它的兴旺发展。</h3><h3>做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既带国有企业属性,又同时兼具一些政府功能的小社会,因有政策、法律保障支持的基础,加之比较妥善的安排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政通人和,方方面面都达到了那个年代的鼎盛时期。</h3> <h3>先说说它的行政机关:做为农场神经中枢,场部首要领导除了书记(政委)、场长这些正副职4~5人外,还设置了门类较为齐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有政工科(主管干部),劳资科(主管工人),秘书科(主管行政、后勤及有线电话通讯),生产科(负责全场各项生产计划制定及安排实施),财务供销科(统筹管理全场财务及生产生活物质供应),侦保科(维持农场社会治安,协助都兰县公安局侦破农场内发生的各类案件),电影队(负责场属各单位电影巡回放映,管理场部有线广播),一灶(场部近处单位干部工人的食堂),商品站(面向群众销售各种商品)。</h3><h3>再说文教卫生机构:职工医院(设全科门诊、住院、X射线透视检查、化验室、药房、中药制剂、妇产科、手术室)。</h3><h3>职工子弟学校,设小学、中学、高中三个教学部。施行十年一贯制全日制教学,并给毕业学生颁发国家认可的各层级毕业证。</h3><h3>农科所,负责全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培养及推广,研究生物肥(菌肥)和化学肥料的科学配比使用。建有小型玻璃温室两座,夏季生产西红柿、辣椒、黄瓜等细菜,冬时则产小白菜、芹菜、菠菜,公开销售,调济人们生活。</h3> <h3>再来说说各类生产单位:尕南煤矿(位置在距农场200多公里的西境旺尕秀山南半坡),年产发热量为每千克6000多大卡的优质炼焦煤3500吨左右,并用土窑烧炼一定吨数的焦炭,满足自身农场生产、生活需要,并对外销售给都兰、乌兰两县。</h3><h3>水电站,在流向查农的沙柳河中下段两山之隘处筑坝蓄水引水带动压力管下安装的各250千瓦的两台水轮式发电机,保持全年发电。向场部附近约十几个单位提供生产、生活用电,年发电量约在60万度。</h3><h3>加工队,从事农场人群生活所需的小麦粉、压榨经炒热的油菜籽油、胡麻油及豌豆粉制品生产。附设的被服车间承制劳动保护及来料加工各种服装缝纫,自酿高度青稞白酒(蒸馏)、纯粮发酵酿造酱油、食用醋,熟食糕点。</h3><h3>养猪场,引进、繁育并推广良种猪、鸡,出栏育肥肉猪(除供应场部附近各单位人员日常所需,还要向都兰县上交统购计划内的调拨食用肥猪)。</h3><h3>机运队,负责场境内外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远至西宁、州、县,近为场各生产单位),简单机械的部零件加工、维修,承担较大型农业机械作业、保养。计有解放、青海湖、东风等型号5吨载重卡车10余辆,佳木斯市产联合收割机3台。车间设汽车、农机维修,蓄电瓶维修,油泵调试,机械钣金、锻造、喷漆,氧气乙炔气焊、割,还有燃料油贮存保管加注库等。</h3><h3>基建队,主要承担农场规模型基本设施建设;诸如生产、生活、办公用房屋及桥梁建造。设木工车间(制做基建用木制部件、办公设备,来料加工私人家具,亡故人员棺椁),砖瓦窑(烧制经封水脱氧处理的青砖、大瓦),石灰窑(烧制生石灰)。</h3><h3>一、二、三、四、五农业队,耕种约25000亩大田。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其中光热条件较好的二、三、五中队小麦种植面积较广,为农场人们提供口粮原料)。各队普遍建有马号、羊号、猪号,每队饲养的平均数量大致是:运输用骡、马100几十匹、牛50~60头、猪1500~2000口、羊(基本是绵羊)1000只左右(这些牲畜拉车挽用,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需要积攒农家肥(厩肥),做为大田底肥施用,猪、羊则满足人们肉食需要)。由于播种面积大,底肥缺,各队马车大都用于到蒙、藏牧民羊圈载运羊板粪。若夏季农闲时,马车又进深山拉运冬天取暖需用的枯朽柏木薪材。除了大田种植,各农业队还都辟有约60亩的蔬菜地,栽培白菜、萝卜、芹菜、菠菜、土豆(洋芋)、甘蓝(包心菜)、菜花、韭菜、葱、蒜、芥菜、蔓青等耐寒耐旱大路菜。在五队(包括其所属柯柯嘴),灶河(尕南煤矿副食生产地)因气候适宜,可设半露天阳畦种植西红柿、辣椒,甚至尝试成功过栽培苹果、向日葵这类农场较稀罕的东西来。</h3> <h3>改革开放给查农带来了过去不曾有过的活泛社会氛围,尤其是那些从青年队出来,调配到不同岗位上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更增加了农场发展的后续力,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比以前愈发显得愉悦、积极向上。</h3><h3>这个时候,场属各单位的负责人虽然还是由从部队转业亦或专门院校定向分配的毕业人员担任(他们是建场兴业安家的第一代),但通过艰苦劳动磨练的年轻人(基本都从青年队分配出来,可以称之为第二代)已经选配到农场的各个岗位上成为无可替代的强劲势力。无论场部机关及基层管理机构,还是教科文卫和生产单位的技术职位,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被他们充实了,这是农场以后发展的可靠基础,更是一支迎来兴旺局面的生力军。这些年轻人有责任,有担当,继承着父辈勇于拼搏的精神。他们用自己激情似火的青春,永不言败的精神,蓬勃向上的朝气,积极奋发的创造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给农场的进一步发展无怨无悔地奉献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h3><h3>纵使现在他们已逾花甲之轮或是天命之岁早过,但人生中青春年华的宝贵历练让这些农场第二代人时至今日担依然当着家庭的脊梁和社会的中坚力量!</h3><h3>谨此,向为查农存在和发展中起到承前启后无可替代作用的第二代人们致敬!</h3><h3><br></h3><h3>——————在查农生与活过的人·老张·初冬夜</h3><h3>——————二0一八年青海海西·西北陲·茫崖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