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点醒》---走进名师课堂,感悟教学智慧

李焱

<h3>  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世间一切美好的开始都是因为遇见。沐浴着秋日明媚的阳光,踏入一小古朴而静谧的校园,与全市一千多名教师共赴一场数学的盛会。遇见名师灵动的课堂,点醒心中的迷茫,让我向着明灯闪烁的地方前行。</h3> <h3>  首先,徐云鸿老师由于另一个省会冲突,不能亲临现场,但是她身在济南,情系临沂,通过视频,送上了情意深暖的期望与祝福。</h3> <h3>  第一节课是来自泰安的于蕊老师和一小五年级三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展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研究过程。从观察图片开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之前整个猜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孩子思维生长的起点。之后进一步探究了平行四边的面积可以沿着不同的高进行剪切割补,学生自行探索了原来平行四边形与割补成的长方形的关系。</h3> <h3>  紧接着是来自青岛崂山区的夏青老师执教《口算除法》。夏老师借助小棒图,圈一圈、分一分,探讨口算的方法,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进而完善了学生对算理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将数形结合、化繁为简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渗透其中。特别是估算的引入恰到好处。用线段图帮助学生体会估算让人耳目一新。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夏老师的亲切和引导值得我学习!</h3> <h3>  压轴上场的是来自济南章丘教研室的赵玉香老师,虽然年长一些,但是激情不减。她的课堂我感觉是今天最真实的课堂。“天平同学”的演示不仅逗得全场学生和老师开怀大笑,更让学生直观的明白了找次品的过程。天平外还有一个盘子的引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一分为三。</h3> <h3>  三节课过后,最最让我期待的评课时刻开始啦!!到底自己心中的亮点和疑惑是不是和专家心中的一样呢?青岛的孙凤武主任曲径通幽地进行了精彩的评课和报告,让与会的老师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数方格的作用在哪里”、“圈小棒的价值在哪里”、“三个盘的设计意图是什么”……一个个问题的抛出,让我在跟着思考的同时,领略到了专家的高度。原来自己对课的理解还很浅很浅!听了孙主任的一席点评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h3> <h3>  下午精彩继续,来自的河东的王伟老师执教了《找次品》一课。同课异构的课更让人期待,她和上午的赵老师风格明显不同,而每个人的课又各有千秋。虽然之前听过王老师的课,但是这次听让我觉着她的课在之前好的基础上更好啦!相比之前,课的设计越来越完美,内容的呈现也越来越清晰。学生在猜想感悟—分析比较—感悟提升的探索中,理解了找次品的最优方法,领略了推理的思想和数学的简约之美。</h3> <h3>  第五节课是来自临沂一小的李后振老师执教的《线段、直线、射线》。李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了孙悟空金箍棒变化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体会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h3> <h3>  两节课后,执教的老师进行了说课,区教研室王老师和臧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的点评让我更加清晰明确了这两节课的优缺点,更加深入的明白了课的设计。这样中肯的点评可谓画龙点睛,让我听了还想听!</h3> <h3>  最后,小数团队的掌门人于江美科长发表了有广度、有深度的讲话。她问: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我想这也是我们一直并将不断探索的目标。好的课堂必定是真实、清晰,有思考力,学生能学会的课堂。</h3> <h3>  一个活动的结束,带来的是一种恍然大悟,一种激发,一个深思,秋季这场美丽的邂逅让我收获颇多。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教且研,学习永远在路上……</h3>

老师

学生

课堂

遇见

执教

平行四边形

次品

线段

感悟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