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一一记我校2018小学数学"同一课堂·走进东莞"网络教研活动

木易三火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nbsp; &nbsp; &nbsp; &nbsp;</span><b style="color: inherit;">今天,按霞山区教研室要求,我校数学组的老师们参加了“同一课堂•走进东莞”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培训学习。</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nbsp; &nbsp; &nbsp; &nbsp;专家圆桌点评与研讨<span style="color: inherit;">通过观看课例、听专家点评。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真是受益匪浅。</span></b></h1> <h1><b>&nbsp; &nbsp; &nbsp; &nbsp;收获一: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通过学习,我才机会充实和完善自己。但更多感到的是职责、是压力!培训中有一线教师的精彩授课,有各级教育专家的点评。让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收获二: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b></h1><h1><b>&nbsp; &nbsp; &nbsp; &nbsp;通过学习,专家的点评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线教师在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也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如在林老师的《如何还原立体图形》课中,老师的“导”很有魅力,如“摆出你喜欢的图形”,“你需要在哪方面提醒同学的”,“到底怎样?谁来说说”,“我来采访一下”,“想好的给我一个笑脸”等等。同时,林老师的教育理念非常先进,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如:“想像是有先有后的”、“把你所看到的再次跟同学说说”、“今天的摆就是为了明天不摆”等等。</b></h1><h1><b> 收获三:见识有所增长<br></b><b>  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我一向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如:刘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温度》,用“猜”贯穿了整个教学,让学生充分去想,去说,同时老师尽量做到少说,尽量减少一问一答单一的教学方式。可以说,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是一节高效、规范的课,也是一节让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的课,更是一节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b><b>【杨老师】</b></h1><h3><b><br></b></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认真学习中的老师们</b></h1> <h1>  <b>林老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再出示平面图形,让学生自己构思立体图形,想象一下,并且构思之后再动手摆一摆的操作,再出示平面图形验证等一系列操作,培养孩子思考能力,发挥孩子想象能力。</b><b>而刘老师让学生猜教室温度引入,唤起孩子对知识探知热情,通过让孩子用自己方法记录最高、最低气温,然后展示孩子们的做法,零上5℃(记作+5℃),零下2℃(记作-2℃),并用温度计拨出各地的温度,让孩子充分体验正数和负数的区别,以及体会到0是它们的分界线。这教学设计很好,充分体会到负数和正数的区别。</b></h1><h1> <b>&nbsp; &nbsp; &nbsp; 收获:1. 从这两节课我深深有所收获,数学课上不是告知,而是组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想方法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 由学生动手操作,比如让孩子上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负数的认识,并让孩子深刻认识到负数,这教学设计很好,让孩子体会到负数的特征。老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知识在课堂生成。</b></h1><h1> <b>建议:平时学校多组织去观摩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就与时俱进。【陈老师】</b></h1> <h1><b>  《观察物体(三)》这一节中,林老师整节课引导学生通过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验证摆法来还原立体图形,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研究视图,通过想象并动手摆出立体图形,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体验如何还原立体图形这一过程,老师巧妙创新地运用同屏技术,非常直观地和学生一起验证摆法,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b></h1><h1><b>&nbsp; &nbsp; 《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执教老师与学生互动,谈话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动手拨出需要表示的温度,直观,亲身经历,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转化,课堂氛围活跃,让学生先自主探索温度的表示方法到认识温度计再到运用负数来表示温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两节课都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化,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成效。(曾老师)</b></h1> <h1><b>  《观察物体(三)》,利用同屏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b></h1><h1><b>&nbsp; &nbsp; &nbsp;《生活中的负数——温度》,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b></h1><h1><b> 不同的教材版本、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但殊途同归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林老师]</b></h1> <h1><b>  今天迎来难得的网络教研培训学习。这次培训中,两位老师真的让我刮目相看,第一位老师观察图形,这节课层层递进,一环接着一环,让孩子一步步的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还有本节课让我领会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第二位老师的亲和力让我真的很佩服,老师与孩子的相处真的让人羡慕,还有社会的进步,让教育与网络技术更好的融合。[陈老师]</b></h1> <h3><br></h3><h1><b>&nbsp; &nbsp; &nbsp; &nbsp;短短的一个上午,通过网络教研活动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两位老师精彩的课例都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新颖有趣,最大限度放手给学生大胆猜想,分析,验证并探索出新知识。巧妙的设计,层层递进,精巧的提问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探索,从而发现所要掌握的知识。因此,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愿意不断地进行探索,反思,总会有创新的!(黄老师)</b></h1> <h1>  <b>集中培训学习虽然很短暂,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们的老师们站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工作明确方向。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