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68年12月,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指示的发表,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发展为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运动,从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改变了一个时代的面貌。</h3><h3><br></h3> <p>毛主席还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p> <h3>1968年10月30日,无锡市第一中学66、67届初高中首批同学,告别了家乡父母,打起背包,扛着行李,在西门桥堍,登上了铁驳船,开启了奔赴苏北滨海农村插队落户的新征程。</h3><h3>我们67届初二丁班48位同学,从68年10月起,纷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离开了母校,先后奔赴苏北滨海县坎南、坎北、果林、大套等乡村和射阳新洋农场插队插场,还有部分同学回原籍老家务农,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农村生活,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广阔天地。</h3> <h3>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为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我们班17位同学和班主任杨德汝老师一起,于2018年10月27日至29日,开展了“重走知青路,第二故乡行”的圆梦之旅活动,从无锡出发,途径大丰、盐城、射阳、滨海,一路上寻找我们曾经挥洒汗水,战天斗地,奉献青春的那片热土。这是我们出发前的合影。</h3> <h3>我们这次圆梦之旅,得到了一中校友~康辉旅行社老总叶建军的大力支持,专门包派了一辆中巴车陪伴我们一路同行。</h3> <h3>10月27日一早,我们从上马墩塔影中学门口出发,经过江阴长江大桥,一路向北,首先来到了杨成华同学的老家~大丰他舅爷家。只见眼前的房屋漂亮时尚,屋前的地里各种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屋后自家养的鸡鸭成群,一幅新农村欣欣向荣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h3> <h3>你们瞧,方志平手里捧着一个大南瓜,笑意写在脸上!</h3> <h3>“中华麋鹿园”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境内,面积3000公顷,1986年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麋鹿及其生态环境。</h3><h3><br></h3> <h3>麋鹿俗称“四不像”,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是我国的特产。麋鹿原是苏北沿海的野生动物,历朝皆列为献给皇帝的贡品。</h3><h3><br></h3> <h3>“中华麋鹿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面积最大,种群数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园。我们一行乘坐着麋鹿园的观光旅游车,一路观赏着园里的麋鹿,只见它们有的单独玩耍,有的成群结队,有的在歇息,有的在觅食,好不自在!</h3> <h3>这里的麋鹿,由引进时的39头,已经发展到现在的706头。</h3> <h3>我们在麋鹿园里合影。</h3> <h3>大丰港地处苏北海岸的中部,是联系上海港和连云港之间的中心港,是苏中地区的出海大通道,是204国道、盐宁高速、通榆运河、京杭大运河、新长铁路以及与“十五”期间兴建的徐(徐州)大(大丰港)高速公路连网,形成立体的大交通格局,辐射盐城、盐都、大丰、东台、兴化、高邮、建湖、宝应、金湖等市县。</h3> <h3>大丰港三期化工码头,总投资80.4亿元,目前已经建成5万吨级(水工结构兼靠8万吨级)液体化工和5万吨级植物油泊位各一个、5000吨级石化泊位一个,码头年通过能力可达800万吨。</h3> <h3>站在大丰港码头,放眼望去,只见海天一色,一片蔚蓝!这真是好天气,好景色,好心情 ,好开心!</h3> <h3>圆梦之旅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大丰知青农场。大丰知青农场,位于大丰原海丰农场场部办公室原址,占地88亩,馆藏反映当年知青生活的史料包括实物2万余件。</h3> <h3>这是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员分布(1962~1979)历年汇总表。</h3> <h3>这是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各省、市、自治区人员分布图。</h3> <h3>这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优秀典型人物~候隽。</h3> <h3>上山下乡,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一起走过。</h3> <h3>我们追思多舛的命运,我们祭奠青春的光荣。</h3> <h3>上山下乡,难忘的青葱岁月。我们18位师生在“大丰知青农场”标志前合影留念。</h3> <h3>28日上午,我们游览了荷兰花海。荷兰花海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该景区以田园、河网、建筑、风车、花海为元素,打造了具有荷兰风情的旅游休闲花园。</h3> <h3>金秋时节,碧空如洗,荷兰花海,格外美丽!</h3> <h3>花海犹如一幅油画,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h3> <h3>荷兰花海,赤橙黄绿青蓝紫,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赏心悦目,令人陶醉。</h3> <h3>杨老师和杨成华同学一起在花海前合影。</h3> <h3>这两位同学,插队时同吃一锅饭,同甘共苦;几十年来风雨同舟,亲如兄弟!如今一起出行,留下这美好的瞬间。</h3> <h3>美丽的风景,绚丽的花朵,大家纷纷在花海里各个风格迥异,具有欧洲风情的景点赏景观花,拍照留影,不亦乐乎。</h3> <h3>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东部沿海滩涂。保护区主要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h3> <h3>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有360多万亩,核心区面积15万亩。</h3> <h3>她们是同一个知青组的三姐妹,这次结伴同行,好不惬意,合个影吧。</h3> <h3>这里有着芦苇丛生的天然植被,丰富多彩的海凃生物,人迹罕至的空旷宁静,是禽类生活的理想场所。每年来这里越冬的国家一级珍禽丹顶鹤就有600多只,雁、鸭类更是成千上万,飞起来黑压压一片,蔚为壮观。</h3> <h3>深秋时节,步入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只见蒿红似白,在微风中摇曳。我们一群即将奔七的追梦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在此打开心扉,放牧心灵,真正体会到原生态、畅呼吸、慢生活,体会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h3> <h3>我发现在芦苇丛里有两只丹顶鹤,赶紧把它们拍下来。</h3> <h3>这只美丽的小精灵,看到我们来了,竟扑闪着两个翅膀开心的“跳起了舞”欢迎我们呢!</h3> <h3>2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射阳新洋农场四营二十二连,这是我们班乔忠良、蒋崇言等五位同学曾经生活劳动过的地方,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农场的变化翻天覆地,原址已经无法寻觅。好在依靠现代化通讯导航,终于找到了!乔忠良同学不禁眼眶湿润,激动不已!</h3> <h3>这里就是他(她)们当年插场时的宿舍。</h3> <h3>想起当年,风华正茂,青春绽放。这是我们班在这里一起插场的蒋崇言、余美璋、张裕囡和汪建萍四位女同学当年采棉归来,在棉花垛旁的合影。</h3> <h3>回想当年,这里“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十年也有九年荒”。而如今,在这金色的秋天,新洋农场黄橙橙的稻田里翻着金浪,远远望去,犹如一张金黄色的地毯!整个田野里都是成熟的喜悦,好一派丰收的景象!置身其中,喜哉美哉!难得有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来留下这美好的一刻!</h3> <h3>杨老师不仅是我们敬爱的老师,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次与我们一起出行,大家都特别开心,你们瞧瞧:杨老师在稻田里向同学们招手呢!</h3> <h3>10月28日傍晚,离别了40多年,我们终于又回到了第二故乡~滨海!原来滨海县东坎镇的一些标志建筑有的已经不见踪影,有的还依稀可见。尤其是这条滨海老街,我们还能回忆起当年的一些情景,还有如东坎镇上的新建桥、棉织厂、人民医院、露天电影院、实验小学……,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h3> <h3>这是当年坎南乡北荡村知青组,我们班的周玉琦、谢稼、周敬作、史美康、方志平五位同学,农闲时在知青屋门前看书读报;如今的北荡村,已经成了滨海县政府的所在地,再也找不到原来的知青屋了。</h3> <h3>使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晚我们在滨海东坎镇住宿的“如家酒店”后背竟然就是我原来曾经在那里教过书的学校~滨海县实验小学,机会太难得了,出游第三天一大早我就赶往校园看看,并在那里留个影。</h3> <h3>现代化的校舍,整洁、美观、真气派!和几十年前相比,真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经和学校门卫说明情况,我和同窗姐妹再次走进了曾经为之挥洒青春,教书育人之地,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h3> <h3>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坎北街道益礼村,这里曾是我们班魏荣根和谈浩增同学生活劳动的地方,如今,当年的茅草房早已不见踪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错落有致的村庄。在那里还巧遇了益礼村的现任领导,并与他们交流、合影。</h3> <h3>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农村的变化令人欣喜,哪怕是偏僻的乡村,现在汽车🚙也能直达!重游故地,心情格外激动!</h3> <h3>中巴车孙师傅载着我们师生一路前行,一个电话,又给我带来了另一个惊喜!当年我和倪锦华、李惠芬、程莹洁以及我们的学姐谈竟华五姐妹一起在果林吕滩七队插队务农时,待我们如自己子女一样关心照顾的陈大妈从盐城回老家了!我们一行人汽车一直开到她家门口,只见年高89岁的大妈撑着拐杖,已早早在那里等候,当大妈看到我们时,不由得老泪纵横!此情此景,这浓浓的真情,使大家非常感动!</h3> <h3>这就是当年我们的知青屋和自留地。</h3> <h3>如今知青屋看不见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漂亮的楼房,可门前的自留地似乎还是老样子。</h3> <h3>在吕滩村与现任领导合影。</h3> <h3>自从听说这次苏北行,钱凌红同学在成行之前做足了功课,一方面想方设法与她们当年插队的大套乡岭山村的乡亲们打电话,微信联系,另一方面还专门为乡亲们准备了见面的礼物🎁。29日一早,钱凌红、胡惠芬、李岚三姐妹就来到了岭山村,一路探望老乡亲,慰问老支书,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令人难忘!这是她们和老乡们在梨园旁合影留念。</h3> <h3>这张老照片,是当年钱凌红、胡惠芬、李岚和岭山村的林业队青年的合影。</h3> <h3>热情好客的岭山村领导,不仅中午盛情款待了我们,还诚邀我们:当明年春天梨花盛开,这里举办“梨花节”之时,欢迎我们再次光临!谢谢你们,岭山的父老乡亲!</h3> <h3>为期三天,短暂而有意义的“重走知青路,第二故乡行”活动结束了!圆梦之旅,感慨万千!不仅一路惊喜,收获满满,圆了我们重游故地之梦;更是一路欢笑,开心满满,进一步增加了同窗之间的友好情谊,真是不虚此行。</h3> <h3>时间抹掉了我们的青春和激情,却带不走我们的友谊和真情!愿我们在夕阳路上,健康快乐,携手同行!</h3> <h3>“重走知青路,第二故乡行”活动圆满成功,在此我要再次感谢杨成华同学的精心组织,感谢杨老师和同窗好友的积极参与,更要感谢第二故乡父老乡亲的浓情厚意!</h3><h3>让我们再次相约,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时,我们再次同行,到第二故乡来观赏梨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