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有江湖

<h3>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老爷子在香港溘然长逝,享年94岁。一代大师远去,留下的是他缔造的江湖。</h3><h3><br /></h3><h3> 满朋友圈都是对大侠的追思,我也忍不住想写一点东西来做纪念。</h3><h3><br /></h3><h3> 金庸及其构筑的武侠世界,我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那时少林寺电影上映,我随父也在习武练硬气功,奇幻的武侠江湖,给本已打了鸡血似的我,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那种尚武狭义的精神,激励和伴随我一生。但是,也因为武侠小说,我眼睛,在打手电筒藏被窝偷看完了半部射雕英雄传后,一周之内突然近视,那时刚满十一岁。那个年代,我们班我是第一个戴眼镜的,而且还是一个农村娃。害得我从小鼻梁受压,乃至鼻梁眼睛变形,一点也不帅了……当然,武,莫法练了,身怀绝技行走江湖的美梦也就碎了。</h3><h3> 还有一个插曲。戴上眼镜后,当时班上一个叫杨朝晖的男同学给我取了一个难听的外号。于是我就和他约架岳池猪儿市场外的刘家坟,虽然他年龄比我大,个头比我高,但最终我用武力圆满解决。从此班上没有任何人给我取诨名。武侠,功也它,过也它。</h3><h3><br /></h3><h3> 看武侠小说,为什么要偷着看呢?因为那时候父母管的严,并且认为武侠小说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在家里绝对不准看。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父母觉得读好课本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其实,我的父亲是一个相对有见识的人,这个在中央警卫团干过八年的老兵,从我小学时就开始给我订阅了儿童文学,在农村,那个时代,已属难得。正因此,从小培养的阅读习惯,伴随我的一生。乃至于今后的生存,理论上也属于码字为生。只是在当时,小说之流,在他们看来,于学习无补。</h3><h3> 这部&lt;射雕英雄传&gt;,是分上下集连载于今古传奇杂志上。我清晰记得,我是求爹爹告奶奶从村里一个学姐那里借来的一本上集,那时正上初二,书是不敢带去学校的,怕老师没收或者同学偷去,于是我就藏于床席之下。每天放学,尽快赶完作业,早早睡觉,一把电筒,被窝里,跳过不认识的字,刀光剑影,快意恩仇,伴我长夜。手电筒的光越来越弱,那时家贫,不可能随时换电池的。一周下来,我的眼睛废了!还不敢给爸妈说,一直到后来基本看不到黑板上的字,后悔已不及。</h3><h3> 从小到大,我妈从来没有打过我。她只负责给我爸告密,然后我爸来收拾我。这次也不例外。她无意间发现了我藏书的秘密,随之,我少不了被一顿暴打。书也被父亲收缴。接下来的几天是我最难熬的日子,一边学姐催促还书,一边又不知道我爸把书拿哪去了……忐忑啊。</h3><h3> 终于等到了一天,我爸重重的把那本今古传奇摔在我的书桌上,叫我马上去还了!临走折回,叫我啊帮他把下集给他借回来一下,但是我不许看!从此,我在他面前,不再是老鼠见了猫。</h3><h3><br /></h3><h3> 金庸的小说主要是十四部,合起来可以联成一个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中篇叫"越女剑",我都读过。八十年代末期,成都求学期间,红光电影院录像厅,五角钱看四集,翻拍金庸小说的电视剧没少耽搁我们的时间。</h3><h3><br /></h3><h3> 金庸小说,我最喜欢的作品还是要数《射雕》《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这三部书我到目前为止已经读了5遍不止。 前年,闲来无事,我又购买了金庸全集,花了两个月时间,重温了一遍。</h3><h3><br /></h3> <h3>  他许多书中,都隐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和智慧,不同的年龄段,体会不一样。年少时,读的是武侠世界。青年时,见的爱恨情仇。如今读来,满眼江湖。并有些许感悟。<br /></h3><h3> 也许,这些仅仅是金大侠所表达的凤毛麟角。但我,以此表达我最深的敬意和怀念。</h3><h3> 感谢他描绘的世界伴随着我们成长,有欢乐,也有遗憾!</h3> <h3>一、永远不要轻视一个看起来蠢笨的人<br /></h3><h3><br /></h3><h3> 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是一个标准的笨小孩。原著中说他六岁才会说话。后来学习武功,他也总是领悟的好慢。</h3><h3><br /></h3><h3> 可是,后来他不仅武功成为了同龄人中最出众的,更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h3><h3><br /></h3><h3> 而那些远远比他聪明的人,诸如杨康之辈,却早已埋骨荒冢。<br /></h3><h3><br /></h3><h3> 在我们的生活中,精明的人太多;看起来蠢蠢的人反而更值得珍视。要知道大智若愚的道理。</h3> <h3>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br /></h3><h3><br /></h3><h3> 《射雕英雄传》中有一部武学宝典叫九阴真经,人人为它争得头破血流。</h3><h3><br /></h3><h3> 而九阴真经的开篇第一句却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h3><h3><br /></h3><h3> 和西方世界的马太效应不同,中华文化中一直都有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传统。</h3><h3><br /></h3><h3> 时刻保持"不足"和"虚心"的状态,才能始终让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h3><h3><br /></h3><h3>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h3><h3><br /></h3><h3> 在《天龙八部》中,少林寺藏经阁中那个形态枯槁的扫地老僧,只用一根手指就轻松制住了慕容博、萧远山,如对三岁孩童一般。</h3><h3><br /></h3><h3> 所以啊,什么南慕容北乔峰,再高的高手也都是相对而言的。</h3><h3><br /></h3><h3> 在我们的生活中,少林寺中的扫地僧其实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都有潜藏在民间的大高手,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有两下子就开始得瑟。</h3> <h3>四、人生巅峰来的太早不一定是好事<br /></h3><h3><br /></h3><h3> 金庸是一个非常精通哲理的人。在他的大部分小说中,主人公一开始都非常羸弱,慢慢通过升级打怪练级,最终成为一代大侠。</h3><h3><br /></h3><h3> 只有《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一出场就已经身怀绝世武功,更是威震天下的丐帮之主,在武林中好不威风。</h3><h3><br /></h3><h3> 但金庸给乔峰的结局,却是所有主人公里最惨的:自戕而亡。</h3><h3> 其实人的命运就是这样,人无常势、水无常形。繁华过后尽云烟,人生巅峰来的太早不一定是好事。<br /></h3> <h3>五、永远不要认为你了解一个人</h3><h3><br /></h3><h3> 都说岳不群是个伪君子,可是在《笑傲江湖》中,宁中则和岳不群在一张床上生活了几十年,居然也一直都非常敬重他的为人,从来没有发现枕边人的真面目。</h3><h3><br /></h3><h3> 所以啊,永远不要认为你了解一个人,即便他是你最亲近的人。人都是一直在变的。</h3><h3><br /></h3><h3>六、警惕喜欢"画饼"的人</h3><h3><br /></h3><h3> 岳不群最喜欢画饼。他在嵩山上侃侃而谈五岳剑派合并的好处,向所有吃瓜群众描绘了一幅未来江湖的美好图景。</h3><h3><br /></h3><h3> 喜欢画饼的人,往往在这张饼背后都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野心和目的。比如很多投资骗局,都是从画饼开始的,千万不要被忽悠了。<br /></h3><h3><br /></h3><h3> 而且饼画的越大,往往他的野心也就越大。</h3> <h3>七、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是头脑<br /></h3><h3><br /></h3><h3> 金庸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中主人公韦小宝,武功极其差劲,充其量只会三脚猫的功夫。但他却襄助康熙皇帝干成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伟业,最终还娶了七个老婆回家。</h3><h3> 对韦小宝的成功有多种解读,但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深刻洞悉身边每个人的人性和弱点,能使每个人都为其所用,甚至包括康熙。<br /></h3><h3> 其实想想我们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食物链的顶端,靠的也不是武力,而是我们的头脑和智慧。<br /></h3><h3><br /></h3><h3> 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倚天剑,也不是屠龙刀,而是我们的头脑,就看我们能不能用好它。</h3><h3><br /></h3><h3> 也许这就是金庸老爷子,想在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中,告诉给我们的道理罢!</h3><h3><br /></h3><h3><br /></h3> <h3>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br /></h3><h3><br /></h3><h3>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h3><h3><br /></h3><h3>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