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的“第二春”

大虾

<h3>作者:大虾</h3><h3>图片:部分为网载,部分为大虾所拍</h3> <h3>   一</h3><h3> 今天我们去伯明翰参观学习。</h3><h3> 昨天下午牛津下雪,今天我们希望还能见到雪。上午汽车大概开出牛津城30公里外时,车窗外突然显现一大片白雪皑皑的郊野,丛丛树木也银装素裹,还有一群群的绵羊在暖暖的阳光之下从容而满足地吃着草。这一切引发了车厢里的一阵欢呼声。</h3><h3> 从牛津到伯明翰的车程约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伯明翰市政厅(即市政府)某一机构的前坪里,地上的草和户外的木桌木椅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这是伯明翰给我的第一印象:这个英国老工业城市的雪竟然是如此的洁白而晶莹。</h3><h3> 伯明翰在英国的中部,是英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英国的工业发祥地之一,无论是其城市规模还是其工业产能,在英国都是举足轻重的。还有,大名鼎鼎的瓦特就是在这里成长和发明蒸汽机的,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据说还有他的纪念碑。</h3><h3> 这是我来伯明翰之前对这座城市的基本概念,除此之外所知实在不多,至少对我来说,它是一座完全陌生的英国城市。</h3><h3> 虽然来之前我们被告知,这次到伯明翰是参观了解其“旧城复兴”,但凭着自己对老工业城市的一般理解和固有印象,尤其是对发韧于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始祖级老工业城市的想象,伯明翰在我心目中还是衰落、过气、灰暗和脏乱差的样子。</h3><h3> 然而,当这天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伯明翰却没有我想象中的灰暗的天空、衰败的厂区、冷落的街市和缺少精气神的市民,恰恰相反,这座城市给了我们完全属于颠覆性的印象:它老旧而又亮丽,传统而又时尚,厚重而又充满活力。</h3><h3> 在伯明翰市政厅某个机构的一个简朴而又明亮的小会议室里,一位在市议会任职的男士先向我们简要介绍这座城市的市情、市政运作框架与“旧城复兴”规划。</h3><h3> 他坦承,伯明翰曾经有过“失去的10年”:在过去的10年里,伯明翰由于原有产业衰落与转移,失业率陡然升高,城市人口不足百万,却有2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失业率高达20%,即平均每5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就有1人失业。作为一座传统工业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总之,整座城市像是被锁定在一个不停下坠的螺旋中,直至陷入严重不景气的低谷,给人留下了肮脏和被遗去的印象。伯明翰甚至因为其市容市貌之差而经常入选英国最丑的城市。当时若有人提及伯明翰,就会马上招来鄙夷之色:“那个破地方!”他不堪回首地说,伯明翰经历了痛苦与不幸。</h3><h3> 突然,先生眼睛一亮,手臂一挥,他略略提高声调对我们说:“然而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伯明翰如今是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社会,是可以成就梦想的地方。”</h3><h3> 讲到这里,他略作停顿,然后又将这句话重述了一遍:“是的,伯明翰现在是可以成就梦想的地方。”话毕,先生对着我们——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学员绽发出自信而美好的笑容。</h3><h3> 此时他的表情露出了发自内心深处的欣慰与自信,还有一种难以抑制而又有所节制的激动。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理解这位伯明翰官员的心情,因为他和他的同胞经历了一座城市的辉煌、沉沦与重振的过程,而且是“旧城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h3><h3> 据其介绍,伯明翰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重塑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最迷茫、最痛苦的时期,可以说是渐人佳境了。传统的制造业所占比重显著下降,而金融业、服务业、创意业勃然兴起,成长的态势令人鼓舞。先生微笑地告诉我们,现在金融业、服务业在这里都比较赚钱。</h3><h3> 有学员询问伯明翰的GDP是多少?这位官员坦承他并不知道,却又告诉我们伯明翰人均GDP为1.85万美元。不过后来我们得到了一组数据,证实了这一切:2001—2005年间,伯明翰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的水平,高于全英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2003年该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城市经济总产出的78%,服务业增长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达97%;2004年该市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提升到53%,失业率降至12%。其中金融业和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将近有11万人在金融、银行和保险行业工作。每年大约有2200万游客造访这座城市。</h3><h3> 先生顺便向我们介绍了伯明翰政府架构运作情况。他说,伯明翰选出共10名市政厅议员,组成城市内阁机构。政府聘请员工5万多名,是英国地方政府聘请员工最多的。他没有解释为何这里的政府要聘请如此之多的员工,只是特别强调,伯明翰的市政运作是比较集权的,以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发展规划,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好的服务。这一点与那种面对我们开口闭口不离民主两字的主讲人显得与众不同。</h3><h3> 在后来安排的参观考察中,我们到了伯明翰市政厅。市政厅是一座具有英国传统风格的建筑物,此时正在维修中,外墙被巨大的临时包装体所遮蔽。然而临时外墙包装体居然把建筑物原有的样貌画了出来,而且还画得非常逼真,乍一看,还以为是这座建筑物的真实样貌呢。这一点很出乎我的意料,也很让我感动。即使是在维修之中,人们亦可以从其临时包装体中知道建筑物的原貌,这确实是用心良苦。</h3><h3> 更想不到的是,市政厅前面的广场布满了临时性的小木屋,原来这些小木屋都是小商铺,靠市政厅大门最近的小商铺仅有几米距离。衙门面前小商铺星罗棋布,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据了解,伯明翰市政厅广场经常成为临时性市场,且有制度性安排,从官员到市民从无人会认为这会妨碍政府机构运作。</h3> <h3><br></h3><h3> 二</h3><h3> 那么,伯明翰的“旧城复兴”又是从何入手的呢?</h3><h3> 也是在这个明窗几净的小会议室,一位负责城市规划的先生对我们谈了他们的思路与举措。</h3><h3> 首先是重振市中心。伯明翰原来的市中心面积不大,仅80英亩,居住人口也很少,而且设施老化,环境很差,功能退化,无法体现城市的核心作用,越来越多的居民迁出这里。这座城市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固然是产业衰落,但衰落之象则先从市中心的冷落、萧条甚至废弃而显现。</h3><h3> 为此他们把改造市中心作为“旧城复兴”的突破口,主要目标是强化市中心的核心作用和吸引更多市民“回流”市中心。他们将城市分区,进行混合功能的运用,广聚投资,拓展道路,改造、完善和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他们甚至将混合功能应用到单体建筑上,如某建筑原来用于邮件处理,现在被改造成为集零售、娱乐、康体为一体的综合体。同时注意发展公众娱乐业,最吸引人的是新建一个大剧院和交响乐团。改善营商环境,鼓励商业发展,使伯明翰的商店猛增了40%。</h3><h3> 这位先生欣慰地告诉我们,他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住在市中心,伯明翰的市中心更显繁华与兴旺。他不透露,市政厅正在规划在市中心新建1万套公寓,以适应人们的需求。</h3> <h3> 改造和提升运河两岸地区是伯明翰“旧城复兴”的重头戏。</h3><h3> 原来伯明翰是一座运河城市,其境内的运河长度为51公里,运河水网连结城市的大部分地区,33%的城市人口居住在距运河1公里的范围内。以前,运河是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交通命脉;后来,由于工业的过度发展和最终衰落,运河不仅污染日趋严重,而且运河两岸也渐衰落与破败。</h3><h3> 1983年伯明翰拉开了运河改造与提升的序幕。起初侧重改善运河两侧的步道,增加运河的可达性和两岸的景观美化。接着,他们在市中心的运河沿线布局并成功开展一批“旧城复兴”的项目,主要包括国际会议中心、交响乐厅等大型文化设施。从而吸引众多私营投资者参与运河两岸的改造与提升,各种会展场所和宾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运河的全面改造、系统开发和不断提升,兴旺的旅游和休闲的价值又自然而然地带动了零售、餐饮、办公等行业的聚集与发展。</h3><h3> 在主人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伯明翰的运河及两岸地区。虽然只是看了一部分,但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足以证明伯明翰改造和提升运河地区乃至整座城市的“旧城复兴”的成功。</h3><h3> 运河并不宽,但波光潾潾,蜿蜒而去,平静的水面倒映出伯明翰的蓝天白云。运河两岸的老工厂、老仓库、旧码头、旧港池,大多保持了红砖墙和大坡度的瓦顶,但也有一些老旧建筑在保持原有式样的同时加入了许多新的构件与元素,如在旧墙上贴了白色或彩色的装饰,甚至有卡通形象,驱散了工业老城的单调沉闷与冰冷气质。老船都已改成了游船,这些游船外观亮丽而内部舒适宜人。运河两岸人行道见到的栏杆、指示牌、路灯、垃圾箱等设施,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巧妙布局的,可见他们对细节的重视。</h3><h3> “旧城复兴”并没有消除伯明翰作为工业老城的印记与特征,恰恰相反,他们努力保留这一切。高大的砖砌烟窗、原来的吊车、车间的高窗、大铁木门都没有被拆除,而是被精心地保留下来,并得到妥善的维护。工业设施和厂房在保持原有样貌的前提下,许多被改建成酒吧、餐饮、休息场所,为运河两岸增添了休闲、旅游的去处和氛围。这里处处都显示,伯明翰没有把大量的工业设施和厂房当成自己的历史包袱,而是视为珍贵的工业遗产加以保护、改造和再利用。</h3><h3> 我们还发现,伯明翰不仅珍惜传统,而且也大胆接受前卫。在紧靠华丽的维多利亚教堂处,矗立起一座崭新而奇特的庞然大物,这就是Selridges商场。这座建筑物表皮的圆型铝合金乍一看以为是用无数银白色的围棋子堆砌起平的。尽管这个商场的所谓“未来风格”引发争议纷起,但是它无疑成为伯明翰的最新地标。而更重要的是,这座商场提供的来自全球各地的侈奢品和生活感受,使这个英国第二大城市摆脱了长期以来对伦敦的巨大依赖,极大提升了伯明翰的商业活力与生活情调。</h3><h3> 是的,伯明翰并没有刻意掩饰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沧桑感,只是努力除去了沧桑感背后的落伍与沉沦,丑陋与自卑,使伯明翰老得有历史韵味,老得有自己特色,老得有生活质量,老得更有活力与希望。</h3> <h3>   三</h3><h3> 可持续发展是伯明翰“旧城复兴”所秉持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这座城市追求发展的明确目标。</h3><h3> 下午一名女建筑师为我们介绍相关情况。她来自一环保慈善组织,是伯明翰市政厅办公室成员,也是可持续发展问题顾问。但她郑重其事地表示,她不是为市政厅工作,而是在市政厅工作,她的立场是中立的。乍一听我还有些不解:为市政厅工作与在市政厅工作有区别吗?后来略作思考便明白其意,理解了。</h3><h3> 这位特别强调“中立立场”的女士着重向我们介绍了伯明翰东区改造是如何彻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h3><h3> 据其介绍,伯明翰东区改造计划一开始实旋,就把可持续性发展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始终强调“三个保持”,即保持城市特色,保持大学园环境,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现在,伯明翰街灯的40%来源于再生能源,室内照明也有15%来源于再生能源。我们还了解到,伯明翰实施了一项“门坎利用”计划,倡导和推动每个家庭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全城已不再焚烧垃圾,而是对垃圾进行集中起来加以分类处理,以更加符合环保的要求。这位女建筑师强调,这座城市的任何一个项目在实施之前,政府都必须考虑和评估其对生活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h3><h3> 作为一个外人,我凭直观感觉他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可持续性发展取得了出色的成效。就以眼前这条运河为例吧,虽然河水还没有牛津的河流那么清澈,鱼类和鸟类也没有那么多,但毕竟河水比以前澄清了许多,有鱼群游动,有众鸟飞翔,有树木葱茏。曾经是污染重灾区的运河能够重获生机,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面有多么的不容易。</h3><h3> 在提问的时候,我对这位女建筑师说:中国及我们所在的广东省许多老城市与伯明翰一样,也面临着环境污染治理的巨大压力。广东省长官曾对省会广州市市长提出环境治理的任务,并建议广州市长在三年后自己跳下珠江去,以检验水质改善的真实度。我接着说,伯明翰运河他治理取得了成效,但水质看上去好像还不是最理想,市民也许还不是最满意,请问:你们伯明翰的市长敢跳下运河去吗?你有无看见他跳下河里去?他是否考虑过以这种方式向伯明翰的市民验证运河治理的真实成效?</h3><h3> 我的提问引得她笑了起来,连说NONONO,她说她未看见市长跳下运河里去,也不清楚市长是否有过“跳河验水”的打算,不过她表示,她可以把广州市长“跳河验水”这件事告诉市长先生,因为伯明翰与广州也缔结了友好城市的关系,或许可以借鉴。听她这么一说,我们也都笑了起来。我想,市长“跳河验水”也许还真的可以成为伯明翰与广州这对友好城市交流沟通的一项内容呢。</h3><h3> 尽管这座城市在可持续性发展上做得如此出色,但是当地的一些民间环保组织仍然认为伯明翰在这方面做得并不算好。这些民间环保组织时时刻刻在监督政府所做的一切,他们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为政府的环保努力唱赞歌。来自民间的压力总是转化为政府工作的动力。</h3><h3> 所以女工程师坦承,由于改造工程来得太快,以至我们来不及做有关的准备,或者准备得不够充分和周全。她披露,伯明翰目前的城市环保工作将把应对气候变化因素、废气排放问题作为重大课题加以研究,市政厅的环保小组拟筹集50万英镑用于这方面的研究。</h3><h3> 女建筑师对深入推进伯明翰的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是有信心的,不过她还是在我们面前感叹一番,说可持续性发展不像足球、歌星那样拥有形象代表,所以不可能很容易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获得一致的认同。我理解她的意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吧。</h3><h3> 伯明翰确实是一座经历不凡,而又生命力极其强大的城市。伯明翰历史上曾经遭受过两次重大破坏:一次是战争的破坏,二战时期伯明翰是英国的主要军工基地,成为德军狂轰滥炸的重灾区,城市被炸得已经“没有一间房屋是完整的”了;另一次是建设的破坏,1960年伯明翰尝试一个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建造大量新建筑,但是结果却使这座城市付出了代价,许多只有十几年历史的令人讨厌的建筑被推倒,伯明翰不得不重建城市脉络。</h3><h3> 在我们坐上大巴离开伯明翰、返回牛津时,我频频透过车窗回眸这座城市的背影,心里涌出许多感慨:伯明翰,你真的是百年老树开新枝啊!你经历了一个痛苦与不幸的“失去的10年”,然而你用20年的艰苦努力,使这座始祖级的工业老城焕发了青春,成为欧洲的工业之城、展览之城、文化之城和体育之城,重新赢得了自己的光荣与骄傲。</h3><h3> 我还想,咱们中国的许多城市,应该也可以从伯明翰的“旧城复兴”中得到借鉴与启迪。</h3> <h3>  (此文为本人2005年冬在英国牛津大学培训学习归国后所写的系列散文随笔之一,近期略作文字订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