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家庭情绪管理</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家庭是情绪舒展的舞台,是学习情绪管理的教室,更是埋葬情绪的墓地。家庭情绪管理教育最糟糕的是:几乎每一个父母都没有学过“如何当父母”,所以,亲子间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情绪教育,都处于非控制的自然状况下,依父母亲的人格自由发挥。合情,变成符合父母的情绪状态。孩子虽有天生的气质上的差异,有的爱哭,有的爱笑,有的一哭不可收拾,有的哭两声就立刻闭嘴。可是哭笑之外,各种情绪的精细分辨、学习、实验、删除、修改、复制与发展,以及表出情绪时用的言语、音量、眼神、脸色、肢体、呼吸、动作与行为,却是父母家人在家庭里日夜教养出来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孩子情绪的发生</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孩子用观察式学习法,输入父母家人所有的情绪状态,包括情绪激发的条件刺激种类~引发的情绪种类~表出情绪的方式~被不同的家人介入时的二次反应模式。这种整合式的情绪学习模式,让孩子发展出一套生活在这个家庭里,“有效”的“情绪反应——表出——二次反应”模式。</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情绪的表出</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父母对孩子情绪教育的习得性行为——身教多于言教。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不自觉地施行情绪教育。其实,孩子从小到大,从早到晚,在家里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几乎都是情绪教育的教学范例。孩子输入后就找出机会试作,如果没有被制止,就建立刺激与反应联结;如果被制止,刺激和反应就取消。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身教永远多于言教。父母经常会教孩子,对什么人可以“发出”什么等级的情绪。在什么地方可以或不可以发出什么情绪。尤其是相对于不同权力位阶的家人。在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决定情绪的种类与情绪表出的方式,大多和“权力”有关。</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情绪的“二次反应”模式</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情绪的“二次反应”模式是指:当孩子处于情绪状态时,若有他人介入表达正向关怀,或要求停止或改变情绪与情绪表出方式时,情绪与情绪的表出方式要不要改变或停止?若是自己起心动念想要停止或改变时,是听从自己的内心还是不管不问?<有效方式是:首先,大多数来自父母家人的示范、要求与妥协;其次,是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教育及社会职场人际互动历程中,逐步发展而成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家庭情绪管理教育,是情绪管理教育的根本。小孩子会将家庭中习得的一切,再演绎为概化的认知内容——合乎权威者的情绪和行为标准。父母是孩子情绪教育的老师,每一个父母,要学会用示范、用鼓励、用制止等方法,训练孩子发展出各种情绪,以及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和情绪表达后的各种管控方法。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