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西游霞举飞天 开启追梦模式

一守

<h3>2016年10月30日,传奇影星夏梦去世。电影周刊的官博发文写道:“杨濛,取‘仲夏夜之梦’,又因夏天加入长城电影,可以圆梦,遂艺名夏梦。一代佳人,唯光影可追!” 在“长城三公主”中有“大公主”之称的夏梦,活跃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银幕上,出演过《绝代佳人》、《禁婚记》等多部佳作,拍摄了近40部电影,她是香港公认的西施演员,也被誉为“中国赫本”。 一直有传夏梦正是金庸的梦中情人,更指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角色“黄蓉”、“小龙女”及“王语嫣”等均有夏梦的影子。 金庸曾评价夏梦:“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李翰祥也说:“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br></h3><h3>两年后的今天金庸学生驾鹤西去,霞举飞天,开启追梦模式,追寻人生真正的奥义,但是在我们的心里他都永远引领我们前行!</h3> <h3>金庸先生。金庸以写武侠小说为名,在他的书里,男女主角,往往都是很厉害的功夫,为人也很正派。但是《鹿鼎记》好像是个意外,韦小宝功夫几乎没有,还贪生怕死,爱赌钱,爱美女,还不止一个,当然,在古代,娶妻纳妾很正常,但是金庸的别的小说,像韦小宝这么娶妻纳妾的,还真不多。所以,这本书看的出来,金庸,很想尝试一下风格让大家换个口味。</h3><h3> 我个人觉得鹿鼎记作为封笔之作,它的艺术成就非常高,涉及面最广,本人第一次知道佛教第一部经典是(42章经)就是来自鹿鼎记,金庸先生知道宣扬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白马驮经意义。</h3><h3> 韦小宝一个从社会最底层长大的人,一辈子不读书,不认字,但是在不同形式的文化熏陶中长大,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格局,社会认知,茅十八是他心中的英雄,小玄子是他的兄弟,陈近南是他的师傅,天地会也是他的兄弟,这些矛盾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他并没有卖友求荣,坚定了他的立场,虽然他的义是个人小义,不算国家大义,但是他守住了,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知不觉铸就中国人精神原因。</h3><h3> 很多人,包括我都会羡慕嫉妒恨韦小宝这样的人物,因为他看起来没什么本事,却有很大的功劳,很好的运气,乃至于,我一度觉得,男主角里,金庸最偏爱韦小宝,女主角里,金庸最偏爱双儿。但是其实,小宝的很多事迹不仅仅是运气,也是很靠本事的。他有四大宝贝:金衣,宝刀,双儿,蒙汗药。特别是前三样,总是能够救自己与千钧一发之际。这些应该就是他的运气了,而他的随机应变和口才就真的是本事了。 他在书里遇到的为难不知道有多少次,他人也许不聪明,但是够机灵。在师父,皇帝,九难,教主,吴三桂等等人面前,总是能够八面玲珑,口吐莲花,谎话说到让人信以为真。其实,仔细看可以发现,他说的好多谎话,好多都是真的,或者说,好多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只不过事中的人,换了一下,有点移花接木的感觉。这种真中有假,假里有真,是最迷惑人的,再加上自己的真诚表情,果断语气,很容易骗到人的。 我们生活里,虽然不应该整天谎话连篇,欺上瞒下,但是,脑子转快一点,听话听音还是要的。并且,多说点好听话,说点别人好,总是没错的,这不是世故,而是将心比心,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说自己好。有的时候小宝遇到为难了,在心里早就把敌人祖宗十八代骂了一遍,但是脸上还是笑嘻嘻,这叫忍! 然后他还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道理,虽然一开始很穷,很爱钱,但是又不很贪钱,有了好处,往往都想到下面的人,从不小气手紧。而,君子都是爱财的,遇到一个这么会照顾下属的领导,当然办事得力,反过来,对韦小宝也非常有利。等到最后知道关外宝藏的大概方位了,因为义气,也没有去挖龙脉得宝藏。而我们现实中,没有几个会像小宝一样突发横财,但是知道用钱办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很多时候,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要去消费人情,因为,人情更比金钱贵! 再来说说小宝的七个老婆: 用金庸的话说就是,金枝玉叶的公主老婆。亲厚不及双儿,美貌不及阿珂,武功不及苏荃,机巧不及方怡,天真纯善不及沐剑屏,温柔斯文不及曾柔。七个老婆各有优点,当然品心而论,还是双儿和苏荃给我的印象最深,如果我有的选,我也会选她们两个。双儿好的不必多说,她会武功从头到尾一直跟着小宝出身入死,小宝自己都说最在乎双儿,她就是梦中情人类型的。苏荃是功夫好,又有谋略,懂事,还长的好,好到让人不敢看她,看一眼就被钩住了。阿珂因为母亲是陈圆圆的关系,金庸让她成了七个老婆里面最漂亮的一个,而小宝一直钟情于她也是因为美貌,至于感情,真的没有什么,而在婚姻中,美貌会老去,感情会变得深厚,所以,阿珂不会是最爱。方怡,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七个老婆里面,她是坑小宝最多的一个,多次利用感情骗小宝入坑,实在可气。沐剑屏,除了乖巧吸引人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不会在心中占比很重。曾柔,说实话,她是怎么登场,怎么和小宝结识的,我实在没印象,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成了老婆了,至于公主,只想说,她在现代社会里,做个sm爱好者,倒是很好的。<br></h3> <h3>出身海宁查家,与穆旦、徐志摩和琼瑶都有亲缘关系 金庸是海宁査家的第二十二代孙。海宁查家的家族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是真正的“以文为业,书香传家”。查家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兴盛期在明清,共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雍正年间,海宁查氏传到第十一代和第十二代,不准参加科举,家族进入静默期;到第十四代以后,重开科举,他们又中了进士,进入近代的复兴期。由此观之,金庸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而是家学渊源使然。 <br></h3> <h3>在近现代文坛,和金庸的名字联结在一起的,还有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明朝中期,海宁査氏第三代中有一支迁往北京、天津一带,著名诗人穆旦(查良铮)正是“北査”的后代。他中学时开始写诗,翻译了普希金、雪莱、拜伦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因为南北两地,查良铮和查良镛素昧平生,但两人的生命中有着惊人的巧合。查良铮是把姓“査”拆开成“木”、“旦”,然后用“穆旦”做了笔名;而查良镛则是将名“镛”拆成“金”和“庸”,用“金庸”做了笔名。<br></h3> <h3>金庸还有一位近亲徐志摩。海宁徐家也是望族,和査家结为姻亲,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唤徐志摩表哥。只不过坊间传闻金庸对表哥的为人颇有意见,从其笔下诸多负心薄幸的“表哥”形象便是明证。此外,其姑父为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表姐为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台湾知名女作家琼瑶则是他的表外甥女,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真可谓一门煊赫,人才辈出。<br></h3> <h3>自小博览群书,八岁对武侠着迷 查良镛出生的时候,查家还拥有3600多亩田地,租种查家田地的农民有上百户之多。所以,他的父亲查枢卿实乃“当仁不让”的大地主。因为家学渊博,海宁查家藏书十分丰富,“查氏藏书”在浙西一带很有名声。查家珍藏着900卷之多的《海宁查氏诗钞》雕版,是查文清生前编写的。这些雕版置满两间房子,查良镛和兄弟们把这些雕版当玩具,还时常钻到这些雕版之中捉迷藏。日子长了,对雕版上的诗词,查良镛也能耳熟能详,随意就能读出几句来。可以说,查良镛是在书堆中长大的。<br></h3> <h3>在现代知识方面,查良镛称小学时代“得益最多,记忆很深”的,是父亲、兄长购置的邹韬奋所著《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旅行记,以及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报》。 八岁那年,查良镛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琴剑二侠”的行使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这是查良镛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之后,查良镛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其后,他在当时相当流行的、上海出版的消闲性读物《红玫瑰》中读到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另外,平江不肖生在《顺探世界》杂志上连载的描述清末民初武林真人真事的《近代侠义英雄传》,更使查良镛看得入迷。以后几年,查良镛看过武侠小说有好几十本,其中描写梁山好汉反抗官府的《水浒传》,写包青天安良除暴、一身正气的《三侠五义》及其续篇《小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等等,看得查良镛如痴如醉。<br></h3> <h3> 他曾经回忆说:“家中藏书很多,我幼时虽看不懂,但找书却方便;而且不单有古书,也有新书,因为我的伯父、父亲、兄长都是大学毕业生。我自小与书为伍,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基本性格,加上长辈的文化修养好,家里房产亦丰,生活不愁,家人间的活动也很文雅,闲来多是下棋、看书……”尽管那时查良镛年纪幼小,但所涉读的书籍已相当广泛。<br></h3> <h3>叛逆少年,先后两次被中学、大学开除 1936年,金庸小学毕业,入嘉兴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不时空袭嘉兴,11月打到城池下,师生徒步迁徙至浙江联合中学。凭天赋努力,他不仅数理化成绩优异,英语国文更出色,入高中后利用图书馆,他读了更多的课外书。初中三年级时,年仅15岁的金庸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书名叫作《给投考初中者》,指导打算升初中的学生如何考试得高分。<br></h3> <h3>1940年,查良镛模仿英国作家卡罗尔的童话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阿丽丝漫游记》一文,刊于壁报之上,影射权势在校长之上的训育主任沈乃昌是眼镜蛇,因此被开除。金庸回忆说:“学校开除,不但失却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连吃饭、住宿的生活也发生问题……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难”。 7月,在校长张印通和同学好友余兆文帮助下,金庸得以转入衢州中学。这里生活很艰苦,常有敌机来袭,好在国文老师不错,图书馆不错,金庸的精神生活比较富足。1941年底,衢州中学闹学潮,反对训育主任,金庸积极参与,再次差点被开除。<br></h3> <h3> 1942年5月,金庸高中毕业,第二年去重庆,考上了国民党“党立的最高学府”中央政治学校的外交系不收费,希望将来在外交方面为国效力。然而当时校内国民党学生“特务”横行霸道,学校纵容包庇,不加理会。金庸打抱不平,向学校投诉这些学生,进而对校方加以指责,又一次被勒令退学。<br></h3> <h3>1947年在时任上海市法院院长、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后并入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的堂兄查良鉴的帮助下,他以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的学历,插班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法专业,于1948年毕业。<br></h3> <h3>金庸14部小说作品的口诀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此外还有一部小说《越女剑》口诀中没有体现,该小说发表于1970年,是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br></h3> <h3> 读金庸小说有感 还记得接触的第一本金庸小说我记得是《血溅迷宫图》当时不知是谁写的,且只是短篇,没想到读下去一发不可收拾,毫无间隙的读完了,随后就没读过他的小说,直到后来高三时读了《笑傲江湖》以后,渐渐迷上了他的小说。后来也就知道原来我读的第一本叫作《白马啸西风》,且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个“白”字而已。随后又读了“倚”、“连”、“书”直到我现我读完了金庸的十四部小说且加上一本《越女剑》,有的还读了几遍,我是个不喜欢重复的人,但回想起那个情节之时却不免要回头多看几眼,深究其原因,甚至是心理变化,却甚是精彩。 后来读的次数多了,有时就会不知不觉中融入小说之中,当然这就不免有些许感触,为的那小说中主人公的遭遇而扼腕叹息,或为那百折回肠的情节而赞叹,也为那书中所传颂的精神产生共鸣,现例举几例希望可以共勉一二! 天龙八部这本书可谓集金庸小说之大成,其势甚宏,主人公萧峰可说是近乎完美的天神般人物,但对于其死每次读来都不尽扼腕叹息!英雄终究不是神,终有英雄的悲剧,萧峰虽为大宋所容,但不却不为本族所容更不为自己良心所容,那一刀终究还是下去了,何其豪迈,便是英雄,生,轰轰烈烈,死,亦当为鬼雄!是男儿也复有柔情,或许这一刀切去了兄弟,切去了众位豪杰,确把阿朱拉的近了,只不免塞上牛羊空许约,看不到羊边马儿走,幽幽水边流,美人英雄离去,空怅惘! 从这里我读懂了何为兄弟之义,又何为舍己而救万民于水火的菩萨心肠。 连城诀虽为金庸的中篇小说,却不失为精品。主人公狄云朴素憨厚的性格令人过目不忘,然拜金者那种为夺财宝而透露出阴险奸诈残忍又使人观之胆寒,有为了财宝把女儿活活憋死在棺材里凌退思,有为了财宝不惜牺牲女儿终生幸福的戚长发,更有为了偷生而食结义兄长尸体的,其行为何其卑劣,其用心何其恨毒,其手法又何其老辣,但最后还不是一个个弄得不得好死,得到的却是有毒的金钱!细想来,却不禁痴痴一笑,一生之中要那么多钱“干嘛,又何必提心吊胆费尽心机去赚那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金钱! 从这里我读懂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生性豁达,放荡不羁,豪气干云,嗜酒如命,此何者也,令狐冲也!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一生之中只觉得能娶到小师妹就很幸福,可事与愿违,他有很多常人的悲哀,林平之横刀夺爱,师父师娘猜忌,内力尽失,却不得以酒消愁,愁断肠,用此种方法来作贱自己,此作法更接近于常人,所以令狐冲深得读者喜爱。他或许有点像张无忌有时会顺从自己的命运,但却比他强的多,豁达的他不曾为小事萦怀,于一正一邪之间傲然独立,此才是真性情男儿! 从这里我读懂了“拿得起,放得下,才男儿真本色也”。 当一十六弹指一挥间轻轻走过,一个大侠带着一颗几许幽怨,几许期盼的心和一只不知活了多少岁的巨雕在南海之畔苦苦等待,去等着那飘逸洒脱的仙子,而当等来的是一场空时,心口像锤击一样,去绝情谷吗?只能空想倩影,去找吧, 去追日落吧只盼这落日不要落下,不要把这仅有的希望带走,然而终究还是落了,如同心的落幕无声无息却已经死去,惟有一跳以殉那纯洁的仙子,就是这跳看到了爱的真诚,看到了重逢的希望,杨过这位孤傲的侠者,痴情一片,惟别而已,黯然销魂,侠之风流唯君尔! 从这里我读懂了什么叫从一而终的爱情。 随着读书的深入,我开始读他的一些评论本,以及各位大家对其中人物的剖析,原来发现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或许还称不上是玩物丧志吧。从我而言我对金庸小说不敢妄下断言,不免贻笑大方。但其情节之精,构思之巧,语言之美,是其他小说家不可同日而语的。虽说有金(金庸)古(古龙)柳(柳残生),却说柳残生吧名字都不大响亮又怎见其小说高明之处;读古龙之书却有一种紧促之感,因为古龙惯用短句有气势,究其文化底蕴,气势之大却不免稍逊一筹;且说梁羽生吧,其小说可谓虎头蛇尾,往往看了前章就会知道后章,他的小说在我看来只能是散文化的语言很优美,却很空洞。 且金庸小说惯用历史为载体,往往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其文章总是处处弥漫着浓烈的传统文化色彩,再者其小说人物形形色色,读其书,似走进一个个精神世界,总有一个人物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印证。从这里我们读的不仅仅是小说的情节,感受的也不仅仅是其文化底蕴的深厚,更多的是我们能从主人公身上吸取的那种遇困难越挫越勇,正直,知足常乐的品质,小说人物可以死,但其精神却是永存!<br></h3> <h3>《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襄阳城破后,为什么只有郭靖和黄蓉战死,而其他人都活了下来?  襄阳城破,郭靖和黄蓉的女婿耶律齐并不是叛徒,而且后代还做了丐帮帮主,所以郭芙与耶律齐肯定没有死在襄阳城。另外郭靖的两个弟子武修文和武敦儒,在《倚天屠龙记》中提道:南帝一灯大师的弟子书生朱子柳和武三通的后人共同组建了昆仑朱武连环庄。而武三通的后人正是武修文和武敦儒,所以武修文和武敦儒也没有死在襄阳。  郭靖和黄蓉除了已经出嫁的长女郭芙外,就是次女郭襄和儿子郭破虏。郭襄成了峨眉祖师,而且一直负责保管倚天剑。郭破虏则在襄阳城破后,负责保管屠龙刀。《倚天屠龙记》中屠龙刀流落江湖,被张三丰的三徒弟俞岱岩得到。他本想把屠龙带回武当,交给师父张三丰处置。却在回武当的路上,被殷素素(张无忌之母)用计劫走。也就是说屠龙刀是在俞岱岩这个时代才流落江湖,郭破虏与郭襄同龄,所以应该和张三丰是一代人,郭襄的峨眉派都已经传了三代,郭破虏寿终正寝也是情理之中,所以郭破虏也没有死在那一年的襄阳城。那么为什么是武功最高的郭靖和黄蓉却死了?  《倚天屠龙记》在介绍“屠龙刀”和“倚天剑”的来历时,说道:郭靖在襄樊一役苦战五年;首先襄阳相邻的樊城失守,敌军用回回炮向襄阳不断地轰击,使襄阳守军孤立无援。尽管郭靖精通《武穆遗书》所载兵法,但由于实力悬殊,故郭靖与妻子意识到襄阳终会失陷、宋朝将灭于蒙古人的手中,并决意城破之日,以死殉国。在城池快要失守时,郭靖、黄蓉托匠人将杨过夫妇给予郭家的“玄铁重剑”铸成“倚天剑”和“屠龙刀”,并寄望后人以此复国。  最终,吕文焕率诸将向元军投降,襄阳城失陷致南宋失去最后一道屏障而加快灭亡步伐,郭黄夫妇则双双壮烈殉国,贯彻其一生“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高尚节操。也就是说郭靖黄蓉夫妇是自己选择了死亡,而不是必须要死。是不愿意做亡国奴,是为了心中的道义去死!<br></h3> <h3>以上图文部分来自网络,不算百分百原创,敬请原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