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周城扎染感受沙溪古镇

风干的牛肉干

<h3>忘了是怎样与viva旅行家结缘的,不过我非常喜欢这种深度小众旅行方式。时间安排线路安排不急不缓,避开趋之若鹜的大众景点,深度挖掘很有内涵的精华线路,总之,此行无悔!补发几张环洱海骑行的照片。</h3> <h3>若说骑行那天可真是苍天有眼,一早就阴天,骑行过程一点不晒。上午是欣赏田园风光骑行,然后四轮车收载二轮车,我们乘坐小马车去海舌湿地公园。去海舌公园游玩的时候天就放晴了,等到下午环洱海骑行的时候,天又阴了,看来我们这群人人品还是不错的!随时得到老天的关照。</h3> <h3>我们乘坐的这辆马车,是一匹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富有正能量的马,只要前面有别的马车,它一定超越过去,跑在第一的位置。看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马,积极向上的精神还是很可取的。</h3> <h3>我们要出发啦!</h3> <h3>每个人都是旅行家!</h3> <h3>此行八人中唯一一对夫妻,浙江人。差点被他们的外表骗了,我以为他俩三十多岁,结果马上快五十了。看来旅行不仅是开心的事,还能使人青春永驻啊,动不动还在我们面前撒狗粮。</h3> <h3>背后就是苍山</h3> <h3>感谢领队木易给我拍了这张非常满意的骑行照片</h3> <h3>29号早餐后9点出发,前往【周城】。这是同行的天津陈哥起早拍的古城清晨,静谧优美。行车途中惊悉李永病逝,顿感生命无常,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活着。<br></h3> <h3>周城是白族的主要聚集地,这里最出名的就是扎染。以往的白族人的衣物都是用这种工艺制作,我们亲临现场,动手体验扎染的过程,与当地人融在一起,感受白族文化的魅力。 <br></h3> <h3>第一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样底稿,我选的是郁金香</h3> <h3>第二步,在白族阿婆的指导下,穿针引线,按照图样的布局布线。真难为我了,虽说有个百精百灵心灵手巧的娘,但奈何我是我家那个有名的老的鹰嘴鸭爪子的唯一传人,女人家应会的手工活我一样拿不起来。</h3> <h3>看胖胖和小秋认真的样子。小秋,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一部刻骨铭心的爱情片《沥川往事》,里面的女主就叫小秋。祝愿这个小秋也能遇上属于她的沥川。</h3> <h3>扎染第三步,把成品放在大锅里煮。</h3> <h3>扎染第四步,将煮锅里的成品捞出来在这口染锅里反复捞洗,大约五分钟左右,最后放在洗衣机里甩干。</h3> <h3>别管是不是得到了鹰嘴鸭爪子的真传,反正在阿婆的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扎染的作品,得意!姐姐选的是太极图,过程还真就不一样,搞学术的就是严谨,姐姐从头至尾一丝不苟做完,我是关键地方都交给阿婆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啊!不能怪父母也不能怪苍天,要怪就怪自己。</h3> <h3>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下扎染。白族扎染技艺是云南省大理市的传统手工技艺。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之乡"。 2006年,白族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体验结束后,在周城村小街漫步,看到了多少年不见的草鞋。</h3> <h3>和蔼的白族大姐,很配合,看见给她拍照,就笑呵呵的。</h3> <h3>这位大娘步履匆匆,满脸的岁月沧桑</h3> <h3>周城门口的两棵大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h3> <h3>溜达够了,领队木易带我们到本地饭庄吃地道的饭菜。饭店庭院里有颗高大的柿子树,结满了柿子。</h3> <h3>打开餐具,还是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也太精致了吧?把俺们东北那旮瘩的餐具显得也太粗糙了。</h3> <h3>全部是本地特色菜。石榴花,树花,生皮,酸菜鱼,那几个没记住。其中树花是长在树皮上的苔藓,还有点像青蛙皮,非常好吃。生皮是猪皮做的,制作过程不详,虽说现在非洲猪瘟挺流行,但我估计周村这挺偏,不一定能传过来,所以勇敢的吃了好多块。</h3> <h3>这个汤我没喝,名字叫做水性杨花。我不喜欢水性杨花,我喜欢专情长情,当然,我是吃太饱,实在喝不下去了。</h3> <h3>午餐后前往沙溪小镇,领队木易介绍,沙溪是未开发的丽江,游人不多,安静和古朴,未被破坏的原生态景色,让大家放下城市的纷纷扰扰,静下心来体会古镇的美。这是我们入住的客栈,印象沙溪。而听马四爷说,沙溪是被瑞士人发现,由瑞士人出资维修维护的,在国外沙溪知名度很高,所以在沙溪看到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多。</h3> <h3>客栈前台,很有感觉</h3> <h3>客栈有两层楼,环形布局。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的绿植,院中水池里游来游去的小鱼,整体风格给人一种温馨舒适住下来就不想走的感觉。</h3> <h3>这个是陈哥录的。</h3> <h3>负责带我们逛古街的是土生土长马帮的后人,人称马四爷。看这古老的墙壁,古老的门。</h3> <h3>据马四爷介绍,沙溪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僳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居住地,位于中国云南剑川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那些少数民族就住在远处的大山里,周五会出来赶集,可惜我们赶不上了。<br></h3> <h3>这是当年马帮走过的石板路,凹凸不平,有的石板面铮亮。</h3> <h3>很喜欢这条铺满鲜花的小径</h3> <h3>这是玉津桥。玉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几百年来几经坍塌和战火的破坏,于1931年,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民众募资再建古桥,白族著名学者赵藩为玉津桥的重修专门撰写了《修桥募引》。</h3> <h3>这是黑惠江,最后流入澜沧江,流到越南,就是湄公河。</h3> <h3>偶遇抓鸟的老人</h3> <h3>马四爷家的小狗巧克力</h3> <h3>有没有一种风云突起即将有大事发生的赶脚?确实有大事发生,因为这帮人在玉津桥上演一部疯狂大片,但被央视封杀了。</h3> <h3>这张不是我拍的,可能还是陈哥拍的,本篇里但凡有一定水准的照片均来自天津陈哥的手,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h3> <h3>这是南寨门</h3> <h3>这是东寨门外的一个小广场,地面上是沙溪的地图。</h3> <h3>沙溪古镇一个真正的古镇,古色古香,至今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这个是东寨门。经过寨门,一条狭窄、深长的古巷道展现在眼前,两边残旧的古铺悄然耸立在巷道两边。</h3> <h3>沙溪是茶马古道唯一幸存的古街市,古镇建筑避开了现代化浪潮,完全保留了茶马古道百年前的风光,古朴宁静。<br></h3> <h3>这是寺登街中心全景图。以前上学时学历史就知道茶马古道,但当时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考试背题而已,如今虽然很感兴趣但仍记不住,于是特意上网查了一下:茶马古道经四川、云南,北连西藏、印度,南通东南亚。古道过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在这几处名镇之间,有着一个古集市――沙溪寺登街,就是这里啦</h3> <h3>沙溪古镇以寺登街为中心展开四方街的布局,兴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h3><h3>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h3> <h3>漫步在古街红砂石板路上,看着两边古老的铺面和马店,有种时光交错的感觉。仿佛听见遥远的马铃声……</h3> <h3>我总想我是不是出生晚了?我应该是属于古时候的人,特别喜欢那些年代久远的物件,古镇之类,那就靠墙听一听吧,是否能听见穿越时空的声音</h3> <h3>如果你也想到沙溪来,请静静的聆听,不要惊扰她的安宁。</h3> <h3>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沙溪,是一个能让你暂别都市的喧嚣,静下神来感知内心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