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才人读金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div> 金庸小说中,着笔最多的悲剧人物杨康、慕容复、欧阳叔侄、岳不群等,都是为超级执着不可能的事,舍弃了本该拥有的美好人生。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div> 德不配位必致灾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光明磊落,行侠仗义,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萧峰、令狐冲、张无忌、胡斐、袁承志……乃至南帝北丐中神通、逍遥子风清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虽然古今面对不同,但是这些形象永远闪耀人性光辉。与其说金庸在写江湖,不如说是在写人性。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br></h3><h3> 姻缘之畔,有多少凋零的心。靖蓉喜相逢,冷了一个华筝。堂堂蒙古公主,左右不了爱情。杨过龙女驭雕飞,芙襄少女花溅泪。无奈当年不更事,风陵渡口空买醉--可是除了时光,还能怨谁!殊胜姻缘,必是在恰好的时空,遇到恰好的人。小师妹选了林平之,令狐大侠的刻骨相思落了一地。即便如此,心之所爱,必舍命相济。赵敏选了张无忌,芷若也是身不由己。流水无情,落花有意,江湖几多痴儿女。黄药师思念娇妻,无奈早早春归去。杨康独爱念慈,却放不下荣华富贵。完颜钟情惜弱,惜弱却守身不作汉贼。语嫣之才,凭吊一个不珍惜的慕容。乔峰之勇,保护不了钟爱的阿朱。飞雪连天,笑书神侠,金庸笔下,写尽了爱情的种种,其中赫然三字:求不得。</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h3><h3> 金庸笔下的主人公,几多成就完美爱情。他们的性格多为互补,但做人原则却高度重合。经历种种磨难,九死一生,眷属终成。这其中,有侠肝义胆爱国情,有生死相救手足情。伶俐黄蓉,独爱郭靖。不是因为他傻,而是因为他是非分明。杨过龙女,历经磨难,十六年不再绝情。赵敏调戏无忌,盈盈追随令狐,语嫣遇到苦苦相思的段誉。相伴江湖,相濡以沫,经风霜雪雨,相思无数,终得圆满结局。其过程豪情万丈,绝不悲悲戚戚。江湖险恶,最容易检验情怀;刀剑如梦,谁与我生死与共。人生,百代之过客。追忆,时光之逆旅。秦时明月,也只是刹那芳华;关山万里,弹指于烟云之外。江湖如一梦,关键是,与谁来满怀豪情,惺惺相惜地,相伴一生。</h3><h3><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div> 金庸作品,尽显华夏文化之博大精深。文学、历史,乃至算术,道、儒、释以及他教,音乐、围棋、武术还有药物,瑰丽的地域色彩,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作品情节,谋篇布局,奇诡却在逻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无数英雄,高官如邓(小平),财神似马(云),茶楼酒肆,贩夫走卒,华人外夷,几代沉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div> 金庸没有红楼精细,但比红大气。如果说红学是工笔,金学就是写意。金红之是经典,因其书写纯真美好的人性,背景是传统国学。甄嬛再好,心计太工,看过五遍,也就掩卷。挚友说,才人之才,何必写幼稚武侠。我十五年前读的金庸,至今犹记。其写小说,也在不惑。亘古之今,世易时移,唯其人性,唯美唯心。86版射雕深入人心,也是因其真纯。
</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七</h3><h3>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小说,多以爱国为主题。碧血、射雕、神雕、书剑、天龙,甚至倚天、鹿鼎⋯⋯,谱写一幕幕爱国史诗。雁门关下、襄阳城头,大漠天山、扬州西湖,俄国女皇、日本倭寇⋯⋯纵横四海,侠客壮行;峰烟散尽,关山月明。金庸先生爱国之心,依托笔下主人公之言行,行侠仗义、凛然不侵,地为河岳、天作日星。浩然正气,超越民族界限;爱国之情,融入山河湖海。今天,五千年华夏文明,十六亿炎黄子孙,共铸血浓于水、热爱和平的爱国热情。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建设祖国,科技发达、政治昌明,让那些为攫取利益不择手段的敌人在正义面前颤抖吧!才人写于2015年9月3日凌晨。</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h3><h3> 金庸在大写英雄豪侠之余,亦以大量笔墨作人物对比映衬。尤其对身处其间的权力崇拜者(或云执着,在佛家属于一种非正觉的迷乱癫狂状态)和身份分裂者的形象,神来之笔入木三分。前者如,投敌叛国的神龙教主,法驾中原的星宿老怪、装神弄鬼的裘千丈、号称君子的岳不群⋯⋯后者如,贪恋荣华的小王子杨康,不择手段的复国者慕容,“千秋万代”的东方不败,“武功第一”的欧阳先生……。读者会意,忍俊不禁。虽细品之下亦有同情,然利欲熏心,害人害己,人格分裂,多不善终。(这样美的东方不败,说他都不忍心。然而越是美的破碎,才越是震撼人心。昨晚小菜天然,茶洌纷珍,佳友醅酒,笑语嫣然。今朝无眠,忆金庸,思国士,抨小人,等阅兵,不知何时成眠,且看东方之既白。)</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h3><h3> 少女时代最不喜欢阿朱,觉得她这样聪明伶俐的美少女,凭什么天天围着乔峰转,活的没有自己; 也不喜欢梅超风,过于执着到不通人性; 还有裘千尺,尤其是那个男扮女装的版本,竭尽令人作呕之能事; 品质卑劣的马夫人,再美也没有读者喜欢。</h3><h3><br></h3><h3> 现在却知道阿朱既单纯又痴情,爱慕英雄,生死与共。相约塞上,耕田牧羊。千秋万代,四海列国,阿朱成为乔峰唯一和永恒的爱恋。而其他几位,却是为情所伤,因爱生恨,最终害人害己。可怜,可悲。</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h3><h3><br></h3><h3> 我为什么喜欢金庸?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喜欢侠。五六岁时的夏天,跟着爸爸到大队看露天电影。记得第一部片子是少林寺,接下来是霍元甲,全村人都看,坐凳子的妇女,麦垛上的少年,平车上的大爷,墙头上的青年,还有骑在爸爸脖子上的我。我虽小儿,却一直要看到夜阑人散,才跟着大人,穿过漆黑的,圪里圪瘩的,掉着牛粪驴粪羊粪蛋和鸡粪的路回家,天晴的时候经常能看见如水银河和漫天星辰。后来家里有了电视,但是只有一两个台,演陈真、射雕、西游记(也算是仙侠哦),半村人挤破门(真的挤破了)妈妈礼数重忙着招呼人顾不上我们,有时候连水也喝不上作业也不写,我和弟弟们那时老生病,学习也普通,但我能记住电视里面的(有时几乎每一句)台词每一段剧情。关于冷兵器时代的表演很具有观赏性,那些演员都是行为艺术家。最喜欢其中的快意恩仇,最关心里面的生死结局。</h3><h3><br></h3><h3><br></h3><h3><br></h3><h3>8岁到城里上学,看电视少了,学习好了,但是关于武侠的小人书(第一本是《碧血剑》,画笔一流,至今犹记女主人公的善睐明眸。80年代的小人书绘画水准大都很高)快看遍了,也听遍了单田芳、田连元和刘兰芳。我少不更事,不懂得男男女女,不喜欢打打杀杀,只觉得荡气回肠,恨不得一次看完。一书在手,物我两忘。馒头就水,算是三餐。不看完都不出门。我觉得玩很低级,只有书才能满足我的渴望。闺密说我天生就有,并且永远难改不食人间烟火的习惯。</h3><h3><br></h3><h3><br></h3><h3><br></h3><h3>青春懵懂,我喜欢金庸之豪情,不喜欢悲戚的言情,简直不像70后女生。金庸笔下的女子,可爱大气,博学灵动。言情小说的女人,经常失去自我地依恋别人,自虐到无可救药,可怜地取悦男生,简直无法呼吸,非我族类。才人不才,必有懂我之人;我就是我的牌子,不需要什么胭脂水粉。大学时代,我竞选首领,组织活动,纵横校园,挥洒才情。这样的自我,凋落了多少仰慕者的自尊。</h3><h3><br></h3><h3><br></h3><h3><br></h3><h3>大学毕业后没有手机和微信,金庸小说和电视成为我的单身首选。5年间看了个遍,有的好几次看(当然也看别的品种),越来越发现金庸不愧是大家,功力深厚,令人折服。其品格之宏远,内容之博大,文笔之隽永,思维之缜密,意味之深长,令人叹为观止。金庸之后的武侠,尚无出其右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