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与相关科室共同协作,成功救治一名高龄肠系膜动脉栓塞、肠道缺血坏死患者。同时,我院重症医学科就危重患者专家会诊的及时性、效率性、权威性进行了新形式的推进。
该患者老年男性,80岁,主因“腹痛12小时”夜间急诊入住我院消化二科。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患者为肠系膜动脉栓塞,普外七科协同麻醉科紧急行剖腹探查术。术前患者全身炎症反应表现强烈,持续房颤、低氧饱和度,重症医学科会诊脏器评估后,建议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行老年术后患者的全人性和多脏器动态评估性管理。术中行坏死小肠大部分切除、右半结肠切除。患者多年肺心病病史,生理储备能力下降,心肺功能衰弱,术后顽固性低氧,休克状态,转入重症医学科术后管理。</h3> <h3> 焦清海主任及科室医疗组共同分析病情,首先行多脏器功能评估、机械通气、容量治疗,稳定患者呼吸及循环,同时进行镇痛镇静评估、营养评估治疗、DVT预防等医护一体的重症患者集束化治疗。针对患者术后存在的肠道解剖、消化吸收、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病理状态,早期给予营养筛查和适宜治疗,早期防治肠功能障碍,防止肠衰竭。为进一步完善术后治疗管理,焦清海主任筛选性的联系我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库成员南京军区总医院普外科李维勤教授。李维勤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较早就在我国著名外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普外科危重病人的临床救治和学术科研工作,现担任全军重症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胰腺外科学副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委员等相关学会重要职务。李教授带领的团队和实验室,在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代谢和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上多次获得全军医疗成果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普外科危重症病人的临床和学术上造诣颇深。我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起就多次派出骨干医护团队参加南京军区总医院举办的临床营养护理新理论与新技术培训班及进修学习,并在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上不断的积累、规范和深化。限于危重患者会诊的急迫性和特殊性,与李主任沟通后,采取了互联网+的会诊形式。会诊前,患者的所有病历资料网络发送给专家,查阅资料后,专家通过远程视频与重症医学医护治疗组进行沟通。同时,通过便携移动视屏设备,专家可实时床旁查看病人情况。李维勤教授通过病历资料分析与视频床旁查房,对该患者在残留肠道病理生理的调整、营养支持的方式与时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多方面给处了详细的会诊意见。通过精密、精心的治疗护理,该高龄、衰弱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顺利撤机拔管,转回普外七科后续治疗。</h3> <h3> 正如《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所指出的,在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下,衰老、共病、衰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手术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具有老年综合征的患者围手术期,需要多学科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整合模式,进行全人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管理。该老年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我院危重症患者多学科协作的有效、有序开展。同时,危重症病人专家会诊的互联网+形式更有效率性、针对性、综合性,结合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团队,搭建危重外科患者救治平台,增强了我院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h3><h3><br></h3>